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幽人”内涵变迁看苏轼黄州时期的贬谪心态
1
作者 郭春林 刘潇涵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幽人”语汇贯穿苏诗创作全过程,而在谪宦黄州时期,“幽人”实现内涵的粉碎、颠覆与重塑。苏轼《东坡易传》丰富了“幽人”的内涵,涵盖了“幽隐”“幽囚”和“幽愤”等义项。从初至黄州的“幽囚”情感,到求道的人生尝试中“幽隐”与“... “幽人”语汇贯穿苏诗创作全过程,而在谪宦黄州时期,“幽人”实现内涵的粉碎、颠覆与重塑。苏轼《东坡易传》丰富了“幽人”的内涵,涵盖了“幽隐”“幽囚”和“幽愤”等义项。从初至黄州的“幽囚”情感,到求道的人生尝试中“幽隐”与“幽囚”心态的矛盾徘徊,促成“幽愤”心态的萌芽,从而彻底落于“幽愤之人”的自我体认,皆足以洞察苏轼演“易”所带来的痕迹,生动地展露其贬谪心态的复杂演变。从易学视角入手,为我们理解“幽人”的多重含义及其嬗变脉络指明方向,由此窥测苏轼贬谪黄州的心态,理解其贬谪心态由惊惧避祸转向自我疏解与自我观省,从而实现自身文化人格自立的内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人 苏轼 黄州时期 《东易传》
下载PDF
《东坡易传》与苏轼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7
2
作者 范立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共5页
苏轼所建构的思想体系,以《东坡易传》为基干,会通诸家,以儒为本,重视生命的价值,提倡人性的自由,追求旷达的人生境界,表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倾向。同时,融通三教,崇情抑性,重利致用,推自然之理,明人事之功,这是苏轼哲学思想的基点。
关键词 《东易传》 苏轼 人格风范
下载PDF
从《东坡易传》看苏轼的情本论思想 被引量:14
3
作者 冷成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3-78,共6页
本文以蜀学的代表性著作《东坡易传》为依据,从宇宙生成论、性命论、人性论等方面分析了苏轼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认为苏轼将道的本质规定为无时无处不与人共存共生着的“易”,而“得丧吉凶”的“易”出自人的情感判断和价值判断,因此,... 本文以蜀学的代表性著作《东坡易传》为依据,从宇宙生成论、性命论、人性论等方面分析了苏轼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认为苏轼将道的本质规定为无时无处不与人共存共生着的“易”,而“得丧吉凶”的“易”出自人的情感判断和价值判断,因此,“易”也就必然导源于人的情感。苏轼从人的自然而然的本性中抽绎出情,再让情进入到本体的层次,使情、性、命处于同一个层面。在现实中,人的各种活动往往是首先从感情出发的,按照情、性、命合一的理论,人的情感实际上变成了人事活动的本源和根据。这就形成了其独特的情本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东易传》 情本论
下载PDF
《东坡易传》论“道”与“性”——兼论其中儒佛道三家关系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仁仁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8-32,共5页
着重考察了苏轼在《东坡易传》中对“道”与“性”的论述 ,发掘了其易学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内涵 ,即以佛道解道、性 ;与认识论上的内涵 ,即以庄解道、性。并指出苏轼易学哲学的特点在于“诸家并举 ,会而不通”。其“不通”主要表现在本体... 着重考察了苏轼在《东坡易传》中对“道”与“性”的论述 ,发掘了其易学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内涵 ,即以佛道解道、性 ;与认识论上的内涵 ,即以庄解道、性。并指出苏轼易学哲学的特点在于“诸家并举 ,会而不通”。其“不通”主要表现在本体层面的佛道之学与伦理层面的儒学之间的不通 ,而苏轼所心仪之庄学的认识论意义与理论宽容精神正好成全了这种“会而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易传》 苏轼 易学 本体论 认识论
下载PDF
人性“可见”吗?——《东坡易传》对传统人性理论的批评
5
作者 赵清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5,共5页
《东坡易传》中认为,人性是抽象的、"不可见"的,孟子之后以善恶来解说人性的传统,所讨论的都仅仅是"性之似",而非人性本身。这一将"性"与"道"置于同一高度的人性理论,打着深深的老庄哲学的印... 《东坡易传》中认为,人性是抽象的、"不可见"的,孟子之后以善恶来解说人性的传统,所讨论的都仅仅是"性之似",而非人性本身。这一将"性"与"道"置于同一高度的人性理论,打着深深的老庄哲学的印记。苏氏的人性理论尽管受到朱熹等理学家的严厉批驳,但对于我们理解人性这一复杂的问题,仍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东易传》 “三苏”
下载PDF
论苏轼散文与《东坡易传》学术思想的关系
6
作者 刘越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1-6,17,共7页
《东坡易传》是苏轼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的学术思想与他的散文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散文中涉及到《易》学的观点被直接移植到《东坡易传》中;第二,《东坡易传》中的部分观点是在早期传论散文的基础上加... 《东坡易传》是苏轼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的学术思想与他的散文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散文中涉及到《易》学的观点被直接移植到《东坡易传》中;第二,《东坡易传》中的部分观点是在早期传论散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第三,《东坡易传》中的学术思想对苏轼后期散文的创作,尤其是散文思想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学术与散文相互影响的关系颇能启发后世研究者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易传》 苏轼 散文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诚同”与《东坡易传》对党争的反思及对儒家价值的超越
7
作者 吴增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10,共4页
"诚同"是苏轼反思新旧党争,为化解君子小人争斗不止的政治文化困境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在《东坡易传》中,苏轼借助对卦象的解释,对"诚""同"关系及"同""异"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辩证分析,... "诚同"是苏轼反思新旧党争,为化解君子小人争斗不止的政治文化困境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在《东坡易传》中,苏轼借助对卦象的解释,对"诚""同"关系及"同""异"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辩证分析,指出"诚""异"乃是"同"的基础与前提,强调了"诚同"发乎真情至性的自然属性,表现出更为宽广的文化视野。"诚同"概念以对老庄哲学的改造与升华超越了宋儒文化观念的狭隘性,成为苏轼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同 苏轼 《东易传》 党争
下载PDF
《东坡易传》与苏轼黄州时期文学创作心态 被引量:2
8
作者 彭亚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47,共4页
《易》的思想极大地影响着苏轼黄州时期的文学创作。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撰成《东坡易传》,试图解决身处困境中如何安顿人生的问题。其中包含对“幽人贞吉”“通二合一”和“无心而一”的思考,以及在思考中形成的隐约而不愠的心态,至一而... 《易》的思想极大地影响着苏轼黄州时期的文学创作。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撰成《东坡易传》,试图解决身处困境中如何安顿人生的问题。其中包含对“幽人贞吉”“通二合一”和“无心而一”的思考,以及在思考中形成的隐约而不愠的心态,至一而无我、物我两忘的心境和静以待其定的进退之道。苏轼独特的易学思想,不仅作为学理层面的思想形态出现,更转化为其黄州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力和抒情言志的基本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东易传》 通二合一 黄州文学 创作心态
下载PDF
从《东坡易传》看苏轼的理想人格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庆波 李秀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92-94,共3页
从《东坡易传》中最主要的几个概念———“性”、“命”、“道”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关系,可以得出苏轼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内涵———具有终极视域的、与“道”相合的境界。这一境界是苏轼所创造的文化世界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 《东易传》 理想人格
下载PDF
从《东坡易传》看苏轼《前赤壁赋》之“无穷”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文元 《文教资料》 2007年第6期79-80,共2页
本文从共时即《东坡易传》本体论、方法论、人性论和历时(历史)两个维度阐释了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无穷”观。
关键词 苏轼 《东易传》 《前赤壁赋》 无穷
下载PDF
东坡与放翁:隔代两知音──论陆游对苏轼思想和文艺观的全面继承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胜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72-77,共6页
东坡与放翁:隔代两知音──论陆游对苏轼思想和文艺观的全面继承杨胜宽陆游在旧时评论家眼中,诗名最著。宋末刘克在即言:"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惟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 东坡与放翁:隔代两知音──论陆游对苏轼思想和文艺观的全面继承杨胜宽陆游在旧时评论家眼中,诗名最著。宋末刘克在即言:"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惟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陵暴。南渡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思想 陆游 文艺观 《渭南文集》 学习方法 《东易传》 古代文化 士大夫 汪洋浩博 人生哲学
下载PDF
瞻仰东坡书院
12
作者 何卫东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 2024年第5期44-44,共1页
前不久,我和家人到海南旅游,专程来到欲访久矣的儋州东坡书院,这里吸引着无数景仰者。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不仅完成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等著作,撰写文章160余篇,创作诗歌170余首,还为大批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东坡讲学之... 前不久,我和家人到海南旅游,专程来到欲访久矣的儋州东坡书院,这里吸引着无数景仰者。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不仅完成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等著作,撰写文章160余篇,创作诗歌170余首,还为大批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东坡讲学之前,整个海南数百年无一人考中举,人或进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道授业解惑 《东易传》 苏东 《论语说》 海南旅游 儋州
原文传递
试论“三苏”蜀学的思想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冷成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1-77,共7页
本文论述了以苏洵、苏轼、苏辙为代表的“三苏蜀学”的基本思想内涵,并通过对《东坡易传》的分析阐述了蜀学的几个基本特点。
关键词 宋学 "三苏"蜀学 《东易传》 苏洵 苏轼 苏辙
下载PDF
论苏氏蜀学衰隐的原因 被引量:3
14
作者 粟品孝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5-89,101,共6页
论苏氏蜀学衰隐的原因粟品孝无疑,宋代眉山苏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首先是大文学家,以其卓尔不群的文章议论知名当世,彪炳史册。但他们同时又是大思想家,受儒学复兴运动和三教加速融合的时代浪潮所裹挟,疑经惑传,谈性说理... 论苏氏蜀学衰隐的原因粟品孝无疑,宋代眉山苏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首先是大文学家,以其卓尔不群的文章议论知名当世,彪炳史册。但他们同时又是大思想家,受儒学复兴运动和三教加速融合的时代浪潮所裹挟,疑经惑传,谈性说理,形成著名的苏氏蜀学。有学者曾作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 苏学 苏轼 《东易传》 朱熹 蜀学 《老子解》 伦理观 本体论 欧阳修
下载PDF
周易方圆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明居 《周易研究》 1997年第4期45-53,共9页
周易方圆论王明居一方圆本质论方与圆,是对古老的美学范畴。其根本特性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它既可指客观世界,又可指主观世界;既可指作为对象的客体,又可指作为自我的主体;既可指形而上的道,又可指形而下的器;既可以是无形的,... 周易方圆论王明居一方圆本质论方与圆,是对古老的美学范畴。其根本特性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它既可指客观世界,又可指主观世界;既可指作为对象的客体,又可指作为自我的主体;既可指形而上的道,又可指形而下的器;既可以是无形的,又可以是有形的;既可以是无限的,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方与圆 黑格尔 离方遁圆 《道德经》 王夫之 《文心雕龙》 《东易传》 亦此亦彼 司空图
下载PDF
随物赋形:三苏以水喻文与“自然”诗学观的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文利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7,共7页
北宋三苏父子以水喻文,推崇“自然”诗境,形成父子相承、兄弟相应的文学观念,并且践履于他们的文学创作及批评中。三苏以水喻文的“自然”诗学观的建构,与蜀学三教合一的思想特质密切相关,《东坡易传》以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为三苏“... 北宋三苏父子以水喻文,推崇“自然”诗境,形成父子相承、兄弟相应的文学观念,并且践履于他们的文学创作及批评中。三苏以水喻文的“自然”诗学观的建构,与蜀学三教合一的思想特质密切相关,《东坡易传》以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为三苏“水喻”奠定了哲学底蕴。三苏不仅描绘自然之水,也以水的随物赋形品评文学的自然境界。三苏以水喻文,形成“自然”诗学的家学传承,同时,也彰显了鲜明优秀的文学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苏 以水喻文 “自然”诗学观 随物赋形 《东易传》
下载PDF
苏轼的“因物赋形”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兴祥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2-66,共5页
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具有母题性质的文学意象,苏轼对这一意象的基本认识可以归结为他的"因物赋形"说。在《东坡易传》中,苏轼对水作了深入的哲学阐释,他的"因物赋形"是以"柔外"与"刚中"的... 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具有母题性质的文学意象,苏轼对这一意象的基本认识可以归结为他的"因物赋形"说。在《东坡易传》中,苏轼对水作了深入的哲学阐释,他的"因物赋形"是以"柔外"与"刚中"的完美统一作为内在的精神实质。从"刚中"的一面来说,主张顺性适意的自然之道;从"柔外"的角度来看,则主张在顺性适意前提下的不变之变,两方面结合才是苏轼的"因物赋形"说的全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易传》 因物赋形 柔外刚中 不变之变
下载PDF
《易》理与苏轼文艺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万里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14,共5页
苏轼尚理的文艺观源于其《易》理思想。苏轼文艺观中的理在本质上与《易》理相通,而与理学家之理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将探究《易》理所用的观察、积学和类比推测等方法引入文艺创作,用来穷创作对象之理;他还沿着《易》理会通致用的思想... 苏轼尚理的文艺观源于其《易》理思想。苏轼文艺观中的理在本质上与《易》理相通,而与理学家之理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将探究《易》理所用的观察、积学和类比推测等方法引入文艺创作,用来穷创作对象之理;他还沿着《易》理会通致用的思想指导自己的习艺技法,从而达到游于艺的境界;《周易》中"顺性命之理"的原则和他在《易传》中对常理的推崇,形成了他文艺创作中尚理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周易》 《东易传》
下载PDF
苏诗的主体风神与生命律动
19
作者 章尚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35-40,共6页
苏诗贵在艺术地展示出卓然不群的主体风神:傲岸人格铸成其铮铮“诗骨”,旷达襟怀构成其超逸“诗神”,睿智心性化成其邃广“诗心”。这缘于苏轼坚持适我实用的原则,博涉儒道释而又长保性灵之真。苏诗呼应着个体生命与宇宙社会的律动... 苏诗贵在艺术地展示出卓然不群的主体风神:傲岸人格铸成其铮铮“诗骨”,旷达襟怀构成其超逸“诗神”,睿智心性化成其邃广“诗心”。这缘于苏轼坚持适我实用的原则,博涉儒道释而又长保性灵之真。苏诗呼应着个体生命与宇宙社会的律动,趣、情、理横溢。其诗以趣为美,悲而能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诗抒情以赤诚化、奇崛化、生活化为特色。苏轼的理趣诗以“理”充实了诗的意境内涵,奠定了宋诗重理致的新型意境,同时标志着中国诗坛上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三位一体的大诗人人格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 苏武 儒道释 生命律动 《东易传》 意境内涵 诗人人格 理趣诗 生命意识 理性追求
下载PDF
王船山占学观试探
20
作者 汪学群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3期92-97,共6页
关键词 《易》 王船山 《周易》 易学史 易象数学 系辞 义利关系 《易传》 《东易传》 人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