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坡题跋》“记与蔡君谟论书”证伪 被引量:1
1
作者 丛文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5期22-24,共3页
苏轼《东坡题跋》卷四“记与蔡君谟论书”一则,为古今研究苏轼和蔡襄者经常引用·本文考定其伪,系后人改窜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试笔》之文。进而考定该文为欧阳修于嘉祐年间(1060-1063)的叙事和追述欧、蔡二人同为馆阁校勘... 苏轼《东坡题跋》卷四“记与蔡君谟论书”一则,为古今研究苏轼和蔡襄者经常引用·本文考定其伪,系后人改窜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试笔》之文。进而考定该文为欧阳修于嘉祐年间(1060-1063)的叙事和追述欧、蔡二人同为馆阁校勘至同知谏院(1040-1043)时事情,并确认欧文别本“今思此语,已十余年”实为“二十余年”之脱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跋》 蔡襄 欧阳修 证伪
下载PDF
东坡书简人物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志烈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31-134,共4页
由于文献传存中的差错等原因,东坡书简中涉及的一些人和事到今天往往已不太清楚。经考证,《与陈大夫八首》中的陈大夫即陈君式,《与李通叔四首》中,书一、书二、书三都是写给李康年的,只有书四是写给李通叔的,二李非一人;《与康... 由于文献传存中的差错等原因,东坡书简中涉及的一些人和事到今天往往已不太清楚。经考证,《与陈大夫八首》中的陈大夫即陈君式,《与李通叔四首》中,书一、书二、书三都是写给李康年的,只有书四是写给李通叔的,二李非一人;《与康公操都管三首》中的康公操应是王公操,“都管”为“都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阳县 苏轼 《东跋》 书简 刘禹锡 中华书局本 元丰 时空座标 《心经》 王安石
下载PDF
苏东坡饮酒
3
作者 李国文 《经贸导刊》 1997年第1期46-46,共1页
其实,苏东坡并不善饮酒。 他在《题子明诗后》说:“吾少年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矣!”蕉叶,是一种浅底酒杯,容量不大。何况,宋代的酒,酒精度是很不高的,武松过景阳岗,喝了十八大碗酒,居然还有力气打虎,足见苏东坡这三小杯酒,量是很... 其实,苏东坡并不善饮酒。 他在《题子明诗后》说:“吾少年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矣!”蕉叶,是一种浅底酒杯,容量不大。何况,宋代的酒,酒精度是很不高的,武松过景阳岗,喝了十八大碗酒,居然还有力气打虎,足见苏东坡这三小杯酒,量是很有限的了。但他爱酒,而且越老越喜欢此物,“饮中真味老更浓”,这就是他的爱酒铭。后来,他倒霉的日子里,流放岭南惠州,甚至自己酿酒呢! 人之喝酒,有数种状况;一是嗜好,对杯中物情有独钟;一是应人之邀,坐在席旁,杯在手中,盛情难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跋》 人生哲学 酒精度 现实主义 食肉类动物 精神世界 竞争行为 东皋子 利害得失 动物本能
下载PDF
苏轼认识论初探
4
作者 吴雪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85-88,共4页
生活在我国北宋中、后期的苏轼,是中外罕见的艺术天才。在文学艺术的许多领域里,他创作了大量作品,都达到极高的造诣,为我们留下了堪称瑰宝的遗产。与此同时,在哲学、
关键词 苏拭 认识论 苏轼 《东跋》 直接经验 认识来源 潜水 钟山 间接经验 认识事物
下载PDF
略说苏轼的美学思想
5
作者 徐良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100-102,共3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著有《苏东坡集》和《东坡题跋》。 苏轼生活在北宋。这时,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一方面追求兼济天下,另一方面不得不退而独善其身,陷入矛盾之中,在艺术美学上,由追求人的...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著有《苏东坡集》和《东坡题跋》。 苏轼生活在北宋。这时,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一方面追求兼济天下,另一方面不得不退而独善其身,陷入矛盾之中,在艺术美学上,由追求人的意气功业,走向追求人的心境、意绪,强调人的主观情思,成为当时的时代思潮。苏轼是这一时期封建士大夫阶层和美学趋向的典型代表。他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是儒、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略说 美学思想 诗与画 寓意于物 《东跋》 意气功 以形传神 审美 意绪
下载PDF
也谈牛尾巴的位置
6
作者 杨曾宪 《当代文坛》 1983年第12期39-40,共2页
在常见于报刊的文艺随笔中,有一些征引率很高而为读者熟知的例子,“戴嵩画牛”便是一个。 故事最早见于《东坡题跋》。大意是说唐代以画牛著名的画家戴嵩的一幅斗牛图,竟为后世的牧童看出破绽而齿笑,原因是生活中的斗牛“尾搐入两股间”... 在常见于报刊的文艺随笔中,有一些征引率很高而为读者熟知的例子,“戴嵩画牛”便是一个。 故事最早见于《东坡题跋》。大意是说唐代以画牛著名的画家戴嵩的一幅斗牛图,竟为后世的牧童看出破绽而齿笑,原因是生活中的斗牛“尾搐入两股间”,画中的斗牛尾却上掉。我们的论者以此为例证,顺势而有力地推出关于深入观察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尾 画家 文艺随笔 《东跋》 细节真实 大意是说 笑话 马蒂斯 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
下载PDF
“穷者诗乃工”
7
作者 黄鸣奋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5-22,共8页
关键词 “穷而后工” 苏轼诗 苏武 江山之助 《后村先生大全集》 《东跋》 欧阳修 诗集序 《东志林》 《颜氏家训·文章》
下载PDF
谈苏轼对古籍的整理研究
8
作者 刘国珺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5年第4期5-8,共4页
探讨古人对古籍的整理研究,不但可以了解他们对整理研究古籍的贡献,而且还可以为今天的古籍整理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 北宋时期,对古籍的整理研究是有成绩的。经过五代十国的长期动乱,使古籍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北宋王朝建立后,十分重... 探讨古人对古籍的整理研究,不但可以了解他们对整理研究古籍的贡献,而且还可以为今天的古籍整理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 北宋时期,对古籍的整理研究是有成绩的。经过五代十国的长期动乱,使古籍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北宋王朝建立后,十分重视对古籍的聚集、审查、删补和整理研究,产生了《崇文总目》目录著作,编辑了《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鸿篇巨制。在这种风气下,不少学者纷纷从事对古籍的整理研究。例如,在文学方面,整理刻印了韩愈、柳宗元、李白、杜甫的集子,在经学方面,传注家蜂起,仅《易经》一书,有名的注本不下十几种。苏轼就是这些整理研究古籍学者中的一个。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真知卓见的学者。他谈自己的治学时说: 凡学之难者,难于无私。无私之难者,难于通万物之理。故不通 万物之理,虽欲无私不可得也。己好则好之、己恶则恶之,以是自信 则惑矣。是故幽居默处而观万物之变,尽其自然之理而断之于中,其 所不然者,虽古之所谓贤人之说,亦有所不取。(《东坡集》卷二十 八《上曾丞相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研究 古籍 苏拭 苏轼 《东志林》 《东跋》 韩愈 《文选》 李陵 匈奴
下载PDF
黄筌失误的教益
9
作者 朱惠民 《声屏世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31-31,共1页
《东坡题跋》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五代十国时前、后蜀画家黄筌画的飞鸟,脖颈与足都伸展开。有人说:飞鸟缩起脖子就伸出足,缩起足就伸出脖子,没有两样一齐伸出的,检验一下飞鸟,果然是这样。于是人们知道观察事物不细致。
关键词 黄筌 《东跋》 五代十国 新闻作品 人们知道 观察事物 经济生活 画家 道德修养 生命力
下载PDF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
10
作者 梁德智 《天中学刊》 1998年第S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山水田园诗 王维 山水画 绘画美 艺术境界 生动地表现 自然景物 《东跋》 《使至塞上》 色色俱全
下载PDF
苏轼和杜甫
11
作者 张浩逊 《杜甫研究学刊》 1998年第1期50-55,共6页
苏轼和杜甫张浩逊从个人的气质、才性、审美趣尚等角度看,苏轼与李白有较多的相似点。但他并不独尊李白,而是李杜并崇。这一点与其同时代诗人相比是相当突出的。如欧阳修是扬李抑杜,王安石是扬杜抑李,苏辙也是扬杜抑李。时至今日,... 苏轼和杜甫张浩逊从个人的气质、才性、审美趣尚等角度看,苏轼与李白有较多的相似点。但他并不独尊李白,而是李杜并崇。这一点与其同时代诗人相比是相当突出的。如欧阳修是扬李抑杜,王安石是扬杜抑李,苏辙也是扬杜抑李。时至今日,对李杜不当论优劣、李杜诗歌各有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杜甫 杜诗 “以才学为诗” 《养一斋诗话》 苏诗 《东跋》 《四溟诗话》 八阵图 咏怀五百字
下载PDF
蘇軾書法鑒藏體系研究——以《東坡題跋》爲中心
12
作者 張榮國 《书法研究》 2019年第4期97-110,共14页
《東坡題跋·卷四》是蘇軾過眼的宫廷與私人書法藏品的跋文,體現了其書法創作觀、史學觀、審美觀、價值觀、鑒藏觀。本文由此初步構建蘇軾的書法鑒藏體系:一、鑒藏目的爲適情悦性、涵養創作。二、鑒藏標準爲美勝于真、以藝論書;格... 《東坡題跋·卷四》是蘇軾過眼的宫廷與私人書法藏品的跋文,體現了其書法創作觀、史學觀、審美觀、價值觀、鑒藏觀。本文由此初步構建蘇軾的書法鑒藏體系:一、鑒藏目的爲適情悦性、涵養創作。二、鑒藏標準爲美勝于真、以藝論書;格高韵遠、古今同儔;非以"人""名"論書。三、鑒藏方法爲神采爲要、技道并進;不踐古人、自出新意;筆勢、筆意、意相與意趣;圖像與文獻互證;考據法;語言學與文字學;常理判斷與歷史還原;遞藏與鈐印。蘇軾的書法鑒藏理念築基于實踐經驗,雖未完全自覺進行體系構建,但其中蕴藏的觀念、理論與方法等無疑爲當世及後世書畫鑒藏家提供了有力支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東坡題跋》 蘇軾 書法 鑒藏體系 研究
原文传递
《东坡题跋》卷四探析
13
作者 王媛 《大观(论坛)》 2019年第7期239-240,共2页
题跋是一种短小活泼的文体,以诗文、典籍、书画、器物为载体,对载体关涉的人或者事物进行评价、考证、解读、感发的文字。《东坡题跋》卷四收录了大量关于书法的题跋,文章基于这些题跋对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自己作品、其他书家的作品... 题跋是一种短小活泼的文体,以诗文、典籍、书画、器物为载体,对载体关涉的人或者事物进行评价、考证、解读、感发的文字。《东坡题跋》卷四收录了大量关于书法的题跋,文章基于这些题跋对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自己作品、其他书家的作品以及鉴别作品真伪等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东跋》卷四 书法鉴别
原文传递
《东坡题跋》隶书
14
作者 陈亮 《现代艺术》 2019年第10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东跋》
原文传递
论苏东坡与《李太白仙诗卷》
15
作者 萧风 《美术观察》 1999年第5期59-61,共3页
《李太白仙诗卷》这幅不朽的书法精品诞生于公元1093年。 《东坡题跋》中载有此卷的创作由来:“余顷在京师,有道人相访,风骨甚异,语论不凡。自云:‘常与物外诸公往还。’口诵此二篇,云:‘东华上清监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然此二诗未... 《李太白仙诗卷》这幅不朽的书法精品诞生于公元1093年。 《东坡题跋》中载有此卷的创作由来:“余顷在京师,有道人相访,风骨甚异,语论不凡。自云:‘常与物外诸公往还。’口诵此二篇,云:‘东华上清监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然此二诗未见于《李太白集》,是否伪作,不得而知。但东坡显然确信无疑,并欣然提笔,留下了这卷传世佳作。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翻开这卷作品时,仍禁不住为其精湛的技艺、飞扬的神采所撼动。一幅即兴之作何以能够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对后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散发出如此久远的艺术魅力?仅从技法上是难以回答这个问题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作为艺术的一门分支——书法,不仅仅是笔墨的技巧,在它的背后,沉聚着上千年丰厚的文化积淀。也正因如此,使得书法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时代的变迁,制度的更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跋》 人格理想 抒情性 书法史 文化内蕴 太白 魏晋风度 人格精神 双重转化 《山谷题跋》
原文传递
中国山水画欣赏
16
作者 杨诜 《中国美术教育》 1995年第3期25-27,共3页
另外,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5)。于是有人便将“诗中有画”,看作王维山水画的一个特点。其实,这是苏轼欣赏中的主观感受,而不是王维绘画本身能体现出诗意。根据唐代山... 另外,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5)。于是有人便将“诗中有画”,看作王维山水画的一个特点。其实,这是苏轼欣赏中的主观感受,而不是王维绘画本身能体现出诗意。根据唐代山水画的艺术水平,是难以能表达出这种境界的。诗人具有触景生情、感兴而发的本领,不仅是王维的画,就是二李、以至展子虔的画,在诗人的眼中也会“画中有诗”。因此,与其说“画中有诗”是王维山水画的特点,倒不如看作苏轼对山水画发展的重要理论导向——提倡诗情画意。这一点后来成为许多山水画家意境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画中有诗” 山水画家 王维 《笔法记》 “诗中有画” 《雪溪图》 《东跋》 中国美术教育 敦煌壁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