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浪漫主义的多副面孔与胡风《林语堂论》的分歧
1
作者 吴亚南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4-30,共7页
林语堂的浪漫主义及其个性观是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化的个性观,这是林语堂大力倡导幽默、闲适、性灵的内在的文化观念根源。胡风的马克思主义批评观是以革命的浪漫主义美学信念为基础的,他在这个革命浪漫主义内核里注入了启蒙主义的个性... 林语堂的浪漫主义及其个性观是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化的个性观,这是林语堂大力倡导幽默、闲适、性灵的内在的文化观念根源。胡风的马克思主义批评观是以革命的浪漫主义美学信念为基础的,他在这个革命浪漫主义内核里注入了启蒙主义的个性独立解放的理性精神。在林语堂的个性观里没有历史,只有静止的、到处通用的普遍个性。林语堂的艺术个性观是绝对个性现,它不是生活世界的真实的精神反映,而是生活世界去迁就艺术家的个性,这里的个性本质上是作家心灵世界的绝对信念。胡风的浪漫主义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的承担、作家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在胡风看来,林语堂对人生所采取的幽默态度,既是对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否定,也是对社会的否定,最终否定的是人生的意义。在这里,林语堂的浪漫主义已经不仅仅是消极的浪漫主义的问题,而是一种价值的虚无主义,浪漫主义的个性价值已经彻底受到了消解。浪漫主义的这种多元的存在形态无疑构成了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内部格局中最为复杂的理论对话,而胡风《林语堂论》则是这种对话或者说观念分歧的直接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胡风 林语堂 《林语堂论》 个性观
下载PDF
“另类”的文化含义——评王兆胜的《林语堂的文化情怀》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稀方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王兆胜 《林语堂的文化情怀》“另类”
下载PDF
解读林语堂的崭新参照──评王兆胜《林语堂的文化情怀》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仁政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8-108,F003,共2页
关键词 文体分析 文化观念 书评 王兆胜 《林语堂的文化情怀》
下载PDF
施建伟《林语堂传》的童年叙事与林语堂的文学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焕亭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1期30-38,共9页
施建伟的《林语堂传》对传主的童年经历作了充分叙述。这种叙述主要包括林语堂童年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指雄山秀水的闽南平和县坂仔村;人文环境是指中西文化交融的家庭与中西合璧的杂色教育。传记的这种叙述带... 施建伟的《林语堂传》对传主的童年经历作了充分叙述。这种叙述主要包括林语堂童年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指雄山秀水的闽南平和县坂仔村;人文环境是指中西文化交融的家庭与中西合璧的杂色教育。传记的这种叙述带来了重要的启示:自由快乐的童年体验促使林语堂形成了幽默、豁达、宽容、开放的性格,这样的性格直接影响了林语堂的人生选择和人生走向。林语堂1930年代创办《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提倡幽默轻松的性灵文学、林语堂选择与鲁迅迥异的人生道路等都与其经历过快乐的童年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建伟 《林语堂传》 童年叙事
下载PDF
林语堂的文化品格研究——读王兆胜《林语堂与中国文化》
5
作者 高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7-199,共3页
关键词 林语堂研究 中国文化 王兆胜 文化品格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林语堂的文化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 《闲话林语堂
下载PDF
如何从哲学文化学解读林语堂?——从《林语堂的小说和他的人生哲学》谈开去
6
作者 李珺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7期31-33,共3页
有这样一些书,并非名人所作,也不一定能藏之名山,但所激发的问题却像钟罄余音一样震荡心房。在我案头摆放数年,经反复摩挲的《林语堂的小说和他的人生哲学》(谢友祥、汤奇云著,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以下简称《林小说和哲学》)便是如此。... 有这样一些书,并非名人所作,也不一定能藏之名山,但所激发的问题却像钟罄余音一样震荡心房。在我案头摆放数年,经反复摩挲的《林语堂的小说和他的人生哲学》(谢友祥、汤奇云著,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以下简称《林小说和哲学》)便是如此。近日有暇,将挥之不去的思绪予以清理以解己惑并求教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的小说和他的人生哲学》 文化学 解读 1998年版 作家出版社 余音
下载PDF
揭开“一捆矛盾”之谜——评《林语堂的小说和他的人生哲学》
7
作者 孙良好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林语堂的小说和他的人生哲学》 "一捆矛盾" 创作道路 生活道路 文化意蕴 书评
下载PDF
物尽其用 提升厚度——《林语堂传》群文阅读教学课例评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申容 蒋晓鹂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第28期237-238,共2页
主题描述:群文阅读是围绕着某种阅读目的,或者获取某方面的信息群,或者为了受到某方面人文的或科学的熏陶,或者赏读某个作家一系列的作品,即围绕一个阅读目的,选择一组相关的文章或多部作品,也可以是整本书群文阅读能有效地提高... 主题描述:群文阅读是围绕着某种阅读目的,或者获取某方面的信息群,或者为了受到某方面人文的或科学的熏陶,或者赏读某个作家一系列的作品,即围绕一个阅读目的,选择一组相关的文章或多部作品,也可以是整本书群文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与数量,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这种阅读教学实践方式克服了语文课堂以往的“少、慢、差、费”等弊病,近年来,在语文教学界渐受关注。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尤其是江浙一带,很多地方对群文阅读探索越来越多,但内地高中语文课堂对群文阅读的实践相对较少。而群文阅读也对教师及学生阅读素养(阅读志趣、方法、习惯、阅读量、阅读面、阅读速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群文资源的有效运用在课堂上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目的 《林语堂传》 物尽其用 教学课 例评 厚度 学生阅读 语文课堂
下载PDF
林语堂妙论演讲
9
作者 志选 《福建史志》 2010年第5期58-58,共1页
林语堂最反对临时请人演讲,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临时请人讲话,令人措手不及。他说:美国总统林肯最有名的葛底斯堡演讲,就是事先作了充分准备,而演讲结束后,又让人看不出有准备的功夫,这才是成功的演讲。
关键词 《林语堂妙论演讲》 现代文学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下载PDF
高中语文整本书比较阅读体验——以《林语堂传》为例
10
作者 韩秋婵 《世纪之星—高中版》 2022年第1期7-9,共3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能够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能够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一次偶然契机班级两位同学拿着不同版本的《林语堂传》来找我交流讨论,分别是林语堂次女林太乙和林语堂研究专家施建伟写的《林语堂传》。通过比较阅读这两本传记,我发现二者在精神起点的探索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处理方式上皆存在着鲜明的特色,在与学生思维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传》 比较阅读 精神起点 人物形象
下载PDF
1930年代的“作家论”呈现的最初面目——胡风左翼文学批评的再认识(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方竞 朱旭晨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4-51,123,共8页
胡风是1930年代在与鲁迅的直接联系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左翼文学批评家的。1934—1935年他写出《林语堂论》和《张天翼论》两篇过万字的"作家论",初显其文学批评的个性特征,这里既有简单、幼稚的一面,也孕育着其文学批评... 胡风是1930年代在与鲁迅的直接联系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左翼文学批评家的。1934—1935年他写出《林语堂论》和《张天翼论》两篇过万字的"作家论",初显其文学批评的个性特征,这里既有简单、幼稚的一面,也孕育着其文学批评进一步发展的"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左翼文学批评 《林语堂论》 《张天翼论》
下载PDF
走进林语堂的世界——评王兆胜的近著《林语堂的文化情怀》
12
作者 刘克敌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王兆胜 《林语堂的文化情怀》 作品价值 女性崇拜思想
原文传递
“复杂人”眼中的“复杂人”——王兆胜先生与其《林语堂与中外名人》
13
作者 刘波 《芒种》 2019年第9期107-109,共3页
一林语堂是个'复杂的'人:他从偏远的山村,走向繁华的大都市,又走出国门,进入最有名的哈佛大学,并在国外生活了三十多年,足迹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与文学上涉猎甚广,对儒家、道家、佛学、基督教都颇有研究,深得... 一林语堂是个'复杂的'人:他从偏远的山村,走向繁华的大都市,又走出国门,进入最有名的哈佛大学,并在国外生活了三十多年,足迹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与文学上涉猎甚广,对儒家、道家、佛学、基督教都颇有研究,深得中国古代文化、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英美文化、日本文化三昧;除了文学,他在语言学、科学、艺术、宗教方面也造诣颇深;就文学本身而言,他不仅是个作家,还是《红楼梦》研究专家;在作家的身份中,他既是散文家,又是小说家,还写过戏剧;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尤其英文更是令英美作家都自愧不如,在“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向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方面,罕有能望其项背者。林语堂的复杂性、广阔性、丰富性及神秘性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林语堂与中外名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
原文传递
开明与开明英语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宝忱 《出版史料》 2008年第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开明书店 《林语堂传》 《开明英文读本》 英语 《读者文摘》 英文读物 30年代 出版
原文传递
赵焕亭著《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
15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34,共1页
该书选取钱理群《周作人传》、袁庆丰《郁达夫传》、宋炳辉《徐志摩传》、陈丹晨《巴金全传》、林志浩《鲁迅传》、田本相《曹禺传》、张耀杰《戏剧大师曹禺》、黄昌勇《王实味传》、朱珩青《路翎传》、金介甫《沈从文传》、韩石山《悲... 该书选取钱理群《周作人传》、袁庆丰《郁达夫传》、宋炳辉《徐志摩传》、陈丹晨《巴金全传》、林志浩《鲁迅传》、田本相《曹禺传》、张耀杰《戏剧大师曹禺》、黄昌勇《王实味传》、朱珩青《路翎传》、金介甫《沈从文传》、韩石山《悲情徐志摩》、王一心《(小团圆)对照记》、施建伟《林语堂传》、余连祥《茅盾传》、肖凤《冰心传》和季红真《萧红全传》共16部传记,作为典型个案,深入剖析,“绪论”“结语”“附录”外,全书分为“传记作者的主体性”“传记中的传主作品呈现”“传记中的原型考证”“传记中童年叙事的启示价值”共四章,细致考察了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的特征,凸显了中国现代作家传记区别于文学史的独特价值,构建起由被作传的作家与作传的学者所共同拥立的双重主体性,丰富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品类。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作家 传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徐志摩传》 《郁达夫传》 《王实味传》 《沈从文传》 《林语堂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