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愁乌托邦、时间哲思与废墟美学的呈现——对师陀小说《果园城记》的一种解读
1
作者 吴昊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9-84,111,共7页
师陀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化小说集《果园城记》不仅是作家本人个体生命情感的诗化呈现,而且彰显出了抗战时期那一代知识分子“乡愁乌托邦”的情感结构。这部小说集为行将消逝的乡土中国吟唱出了一曲无可奈何的挽歌,发出了关于“时... 师陀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化小说集《果园城记》不仅是作家本人个体生命情感的诗化呈现,而且彰显出了抗战时期那一代知识分子“乡愁乌托邦”的情感结构。这部小说集为行将消逝的乡土中国吟唱出了一曲无可奈何的挽歌,发出了关于“时间问题”哲性思考的独特声音;并由此对人类生命的普泛性存在处境进行勘探和追问,在回忆诗学的基础上营构出了一种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质的废墟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城记》 师陀 乡愁乌托邦 时间 废墟美学
下载PDF
师陀《果园城记》的语言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春红 杨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7期84-86,共3页
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创作的代表作,风格特异。尤其是作品的语言,可谓匠心独具。其语言策略可概括为:一:泛指,即以语意概括的词汇来模糊指代特征明显的具体对象。二,浓缩,即把具体的情感铺张转变为饱含深情的议论语言... 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创作的代表作,风格特异。尤其是作品的语言,可谓匠心独具。其语言策略可概括为:一:泛指,即以语意概括的词汇来模糊指代特征明显的具体对象。二,浓缩,即把具体的情感铺张转变为饱含深情的议论语言。语言策略成就了《果园城记》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果园城记》 师陀 语言策略 泛指 文学风格 中国
下载PDF
寻找故园——师陀的中原乡土写意画《果园城记》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76-81,共6页
四十年代我国文学常出现一个母题:寻找故园。以农为本的中国人,自古就有眷恋乡土的情意,屈原仆悲马颓,难舍旧乡而远逝,成为千古绝唱;杜甫在闻官军收复“余田园所在”的东京洛阳而涕泪淋漓,倾泻成为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份民族群体意... 四十年代我国文学常出现一个母题:寻找故园。以农为本的中国人,自古就有眷恋乡土的情意,屈原仆悲马颓,难舍旧乡而远逝,成为千古绝唱;杜甫在闻官军收复“余田园所在”的东京洛阳而涕泪淋漓,倾泻成为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份民族群体意识,在四十年代战事旷日持久、梦魂三惊之余,化作对故乡风物和民族命运的深沉反省,也是势在必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原乡 写意画 故园 节奏 说书人 锡匠 叙事角度
下载PDF
乡土中国的“思与诗”——重读师陀的《果园城记》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34,共8页
《果园城记》是师陀在抗战期间于上海怀想故土写就的一组诗化小说。作家立足于果园城的各类生活样式,从文化检视和人生审美的双重角度出发,通过情调结构、象征隐喻、意象组合、以文作画等诗意的笔法实现对国民精神和乡土文化的理性烛照... 《果园城记》是师陀在抗战期间于上海怀想故土写就的一组诗化小说。作家立足于果园城的各类生活样式,从文化检视和人生审美的双重角度出发,通过情调结构、象征隐喻、意象组合、以文作画等诗意的笔法实现对国民精神和乡土文化的理性烛照,并越过批判的表层,从精神深层透视乡土中国的生态相与生命本真,表达了对人性、对中国命运的现代化探究和人类困境的哲理思索。《果园城记》富含着哲思与诗性,并且"诗"推进了"思","思"强化了"诗",使两者达到了高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诗意 哲思 情调 象征 以文作画
下载PDF
行将消逝的风景:《果园城记》的文化地理学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奎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年第3期57-65,共9页
抗战时期师陀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书写对象是他在沦陷区上海所拟想的一座中原的城,作为书写对象的果园城与作为书写语境的上海之间具有"双城记"的意味,与上海的现代身份不同,果园城是传统的乡土之城,是战争期间作者召... 抗战时期师陀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书写对象是他在沦陷区上海所拟想的一座中原的城,作为书写对象的果园城与作为书写语境的上海之间具有"双城记"的意味,与上海的现代身份不同,果园城是传统的乡土之城,是战争期间作者召唤出来的乡土中国。果园城的内在构造,具有文化地理的内涵,其内在格局象征着传统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它具有抵抗历史变化的恒定性,但同时也有内在的隐忧。果园城的这种双重文化属性,还体现在小说的叙事形式上,《果园城记》采用了介于现代小说与传统说书之间的形式,从形式上构成对均质现代性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城记》 文化地理 反现代性
下载PDF
无尽的期待与期待的彷徨——浅议师陀小说集《果园城记》的文本内涵 被引量:1
6
作者 邱诗越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分析了师陀的小说集《果园城记》,认为它奠定了师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利用回忆来介入现实,通过《果园城记》描写了果园城人的生活现状,果园城人是有期待的,但果园城的滞重与衰败让人感到迷惘和守候的彷徨。
关键词 师陀 期待 彷徨 《果园城记》
下载PDF
日常中的无常——试论师陀《果园城记》的小城人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春红 《成都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63-65,共3页
《果园城记》是师陀先生的代表作,以18篇小说连缀成集,抒写了日常中浮动着无常的小城人生。平静的日常以习惯窒息着人的生命,时间的无常又带来历史与命运的无奈悲情;原本无常的想象在小城人的叙述中也成为日常。面对以上日常与无常的悖... 《果园城记》是师陀先生的代表作,以18篇小说连缀成集,抒写了日常中浮动着无常的小城人生。平静的日常以习惯窒息着人的生命,时间的无常又带来历史与命运的无奈悲情;原本无常的想象在小城人的叙述中也成为日常。面对以上日常与无常的悖论,《果园城记》展现了小城貌似平静下的大变动,以及时间与历史的无情。师陀以此完成了对破碎旧梦的追寻与失望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小说 日常 无常 时间 历史
下载PDF
从需要层次理论解读《果园城记》的人物命运
8
作者 李莉 张琪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转型、小城独特的文化形态,赋予年轻的果园城人寻求合理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机遇和勇气。他们追逐梦想,渴望爱情,希望成就自我、收获幸福人生。艰难的生存环境和种种现实的羁绊使这些合理需求受到层层阻碍。自...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转型、小城独特的文化形态,赋予年轻的果园城人寻求合理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机遇和勇气。他们追逐梦想,渴望爱情,希望成就自我、收获幸福人生。艰难的生存环境和种种现实的羁绊使这些合理需求受到层层阻碍。自我价值的终极失落成为"果园城"人生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城记》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命运
下载PDF
《边城》与《果园城记》叙事策略比较
9
作者 陈俐 李家富 《文教资料》 2014年第6期11-13,共3页
沈从文和师陀均以“乡下人”的眼光审视中国的乡土世界,其代表作《边城》和《果园城记》文体相同、命运相似,而且都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小城,但不同叙事策略观照下的叙事文本所承载的却是作家不同的人生感悟和独特的审美诉求。
关键词 《边 《果园城记》 叙事策略
下载PDF
象征诗艺与民族寓言——论师陀的《果园城记》
10
作者 吴军英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4-49,共6页
师陀作于抗战时期的小说集《果园城记》是一部有着深刻象征含义的文化反思型小说,民族的灾难使师陀客观冷静地反省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完成了对于乡土中国的想象和批判:它既指向中国传统文化,更指向乡土中国进入现代后的文化生存困境。... 师陀作于抗战时期的小说集《果园城记》是一部有着深刻象征含义的文化反思型小说,民族的灾难使师陀客观冷静地反省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完成了对于乡土中国的想象和批判:它既指向中国传统文化,更指向乡土中国进入现代后的文化生存困境。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象征上,作家都实现了此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象征 文化寓言
下载PDF
师陀《果园城记》的精神返乡之旅
11
作者 李春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7-88,共2页
师陀20世纪40年代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以虚构的想象世界和日常中蕴涵无常的悲剧风格,进行了一种独特的寻找故园、渴念回归的精神返乡之旅。师陀借助想象,完成的不是对现实的逃逸,而是对生命至深处无法遮蔽的悲剧的呈现与张扬... 师陀20世纪40年代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以虚构的想象世界和日常中蕴涵无常的悲剧风格,进行了一种独特的寻找故园、渴念回归的精神返乡之旅。师陀借助想象,完成的不是对现实的逃逸,而是对生命至深处无法遮蔽的悲剧的呈现与张扬。在艺术想象和悲剧风格上,体现着“一种不愿与人为伍”的艺术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虚构 悲剧
下载PDF
师陀《果园城记》思想艺术风格探析
12
作者 王晓文 王梦影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81-86,共6页
《果园城记》是师陀创作于1938至1946年间的一部小说集,是作家沉思默想后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它以系列小说的形式,将果园城世界所代表的乡土中国加以整体性观照,凝结和蕴含了作家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果园城记》怀念故土、眷恋故乡... 《果园城记》是师陀创作于1938至1946年间的一部小说集,是作家沉思默想后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它以系列小说的形式,将果园城世界所代表的乡土中国加以整体性观照,凝结和蕴含了作家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果园城记》怀念故土、眷恋故乡,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表达了对民族文化、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反省与认识,还表现出深刻的生命悲剧意识。《果园城记》采取系列小说叙事形式,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系列小说样式的成熟。《果园城记》的语言,具有诗意、讽刺、泛指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系列小说 创作风格
下载PDF
《果园城记》的叙事策略探析
13
作者 陈俐 《文教资料》 2014年第10期10-11,共2页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个性的作家,特别在叙事方面更是独具特色。他一直以“乡下人”的眼光呈示中国的“乡土世界”,其代表作《果园城记》就是“古老的内地中国的一个缩影”。恶劣环境中的感时伤身,使师陀对家乡小城刻骨铭...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个性的作家,特别在叙事方面更是独具特色。他一直以“乡下人”的眼光呈示中国的“乡土世界”,其代表作《果园城记》就是“古老的内地中国的一个缩影”。恶劣环境中的感时伤身,使师陀对家乡小城刻骨铭心的记忆,化作对小说体式和叙事手法的探索,表现出文本超前的现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城记》 叙事策略 结构 视角 语言
下载PDF
论师陀笔下的女性书写——以《果园城记》为例
14
作者 吴军英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8-40,共3页
《果园城记》描写了三类女性的悲剧命运,这三类形象即幽禁型、反叛型、父权家长型。艺术表现上,运用了类型化人物形象塑造法,极具探索性的叙述技巧,留白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女性形象 写作手法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师陀创作——以《果园城记》为例
15
作者 耿艳艳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6-28,共3页
师陀在他的《果园城记》中,自觉地表现出对女性的深切关怀。小说中表现出对女性与自然同一性的关注,批判了父权制文化下女性"他者化"的现象,展示出女性自我觉醒的受挫,企图构建一种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新型和谐关系,呈... 师陀在他的《果园城记》中,自觉地表现出对女性的深切关怀。小说中表现出对女性与自然同一性的关注,批判了父权制文化下女性"他者化"的现象,展示出女性自我觉醒的受挫,企图构建一种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新型和谐关系,呈现出作家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师陀 《果园城记》 自然 女性 男性
下载PDF
孤岛上海的苍凉梦魇——论师陀《果园城记》的时空艺术
16
作者 李春红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现代作家师陀四十年代创作于上海孤岛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尽管与抗战疏离,但孤岛上海的创作背景和八年抗战的创作经历,使这部作品承载了独具一格的时空感和源于怀乡的参差对照艺术。寂寞的时代和师陀多舛的人生经历,成就了《果园... 现代作家师陀四十年代创作于上海孤岛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尽管与抗战疏离,但孤岛上海的创作背景和八年抗战的创作经历,使这部作品承载了独具一格的时空感和源于怀乡的参差对照艺术。寂寞的时代和师陀多舛的人生经历,成就了《果园城记》独特的艺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孤岛 时空
下载PDF
“失乐园”里的悲剧——论师陀《果园城记》中男性形象
17
作者 梁素芳 《河南农业》 2007年第2期58-59,共2页
师陀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反映了20世纪初期到抗战前日益凋敝的封建乡村的生活场景,这种场景窒息着人的生命,果园成了人们的失乐园,不仅是女性,即使是男权社会中的男性,也难逃悲剧命运。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男性 悲剧
下载PDF
师陀《果园城记》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建红 王荣 《菏泽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30-32,共3页
《果园城记》是师陀的代表作,标志着师陀小说创作的成熟。对《果园城记》的研究自作品问世至今也有60余年了,本文以1990年为界对现有的《果园城记》研究成果作一个综述,以利于该项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综述
下载PDF
乡土中国的忧伤凝眸——师陀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读解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敏慧 周鸿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6-80,共5页
师陀的《果园城记》以一种悖论式的情感方式透视中国民族的社会文化性格 ,将以“果园城”为代表的小城世界的思考引向历史的纵深 ,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对记忆中果园城的眷恋与对现实中的果园城最终的弃诀正是现代知识分子对乡土中国... 师陀的《果园城记》以一种悖论式的情感方式透视中国民族的社会文化性格 ,将以“果园城”为代表的小城世界的思考引向历史的纵深 ,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对记忆中果园城的眷恋与对现实中的果园城最终的弃诀正是现代知识分子对乡土中国复杂情感的真实流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 《果园城记》 师陀 中国 乡土情节
下载PDF
叙述孤独与孤独叙述——解读师陀的《果园城记》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慧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1-25,共5页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孤独代代传承,抒写孤独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1940年代的师陀更是将孤独主题在其小说集《果园城记》中发挥到了极致。在《果园城记》中,叙述孤独与孤独叙述二者有机融合,建构和彰显了文本强烈的&qu...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孤独代代传承,抒写孤独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1940年代的师陀更是将孤独主题在其小说集《果园城记》中发挥到了极致。在《果园城记》中,叙述孤独与孤独叙述二者有机融合,建构和彰显了文本强烈的"孤独"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叙述者 孤独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