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苑笔耕》叙录
1
作者 齐文榜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23-24,共2页
韩国9世纪作家崔致远游宦大唐10余年,著作颇丰,回国后状进于唐者达28卷之多;其回国后尚有《上时务书》、《四山碑铭》等多种著作传世。然宋以后除《桂苑笔耕》20卷完好外,其余作品在中韩两国或散或佚,寥若辰星。崔氏现今传世的作品,当... 韩国9世纪作家崔致远游宦大唐10余年,著作颇丰,回国后状进于唐者达28卷之多;其回国后尚有《上时务书》、《四山碑铭》等多种著作传世。然宋以后除《桂苑笔耕》20卷完好外,其余作品在中韩两国或散或佚,寥若辰星。崔氏现今传世的作品,当以《崔文昌侯全集》所收最为完备,是今日流行的崔氏别集中最好的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桂苑笔耕》 《崔文昌侯全集》
下载PDF
崔致远《桂苑笔耕集》的版本及校勘札记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时人 詹绪左 《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3期35-46,共12页
近世流传最广的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刊本系李氏朝鲜纯祖三十四年(行清年号,道光十四年,1834)徐有榘木活字本,《四部丛刊》影印所据底本为朝鲜孝宗至显宗朝(1650—1674)的刻本,实早于徐有榘木活字本,而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刊本则为朝鲜... 近世流传最广的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刊本系李氏朝鲜纯祖三十四年(行清年号,道光十四年,1834)徐有榘木活字本,《四部丛刊》影印所据底本为朝鲜孝宗至显宗朝(1650—1674)的刻本,实早于徐有榘木活字本,而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刊本则为朝鲜明宗朝(1546—1567)时的写刻本,又早于《四部丛刊》所据底本。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本不仅早于徐有榘木活字本和《四部丛刊》所据底本,而且在许多方面优于这两个版本,故笔者在编校《崔致远全集》时,选择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写刻本为底本。本文除简要介绍《桂苑笔耕集》版本情况外,特附校勘札记,以供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 校读
下载PDF
崔致远《桂苑笔耕集》的版本及校勘札记(续)
3
作者 李时人 詹绪左 《文学与文化》 2012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笔者编校的《崔致远全集》中,《桂苑笔耕录》底本选择的是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朝鲜明宗朝(1546—1567)写刻本,这个刊本较之通行的朝鲜纯祖三十四年(行清年号,道光十四年,1834)的徐有榘木活字本有许多优点。前在《文学与文化》2010年第3期(... 笔者编校的《崔致远全集》中,《桂苑笔耕录》底本选择的是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朝鲜明宗朝(1546—1567)写刻本,这个刊本较之通行的朝鲜纯祖三十四年(行清年号,道光十四年,1834)的徐有榘木活字本有许多优点。前在《文学与文化》2010年第3期(总第3期)发表校勘札记,此为续篇,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 校读
下载PDF
崔致远与《桂苑笔耕集》
4
作者 刘烈学 《图书情报论坛》 2004年第1期60-60,55,共2页
我国现存的传统古籍图书中刻本居多,抄稿本次之,活字本较少。活字本有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等。现存的活字本多为木活字本。用活字排版易于抽换,便于校勘,错字脱字现象较少,流传至今的活字本中多比较珍贵者。《桂苑笔耕集》朝鲜... 我国现存的传统古籍图书中刻本居多,抄稿本次之,活字本较少。活字本有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等。现存的活字本多为木活字本。用活字排版易于抽换,便于校勘,错字脱字现象较少,流传至今的活字本中多比较珍贵者。《桂苑笔耕集》朝鲜活字本就是比较珍贵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 朝鲜文 活字本
下载PDF
论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的扬州形象
5
作者 安桂颍 马金科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67-74,142,共9页
崔致远是新罗时期著名的学者、诗人,一生文风多变,其留世作品在朝韩文学界及哲学界的影响悠远深长,尤其《桂苑笔耕集》更是耐人寻味。由于崔致远是新罗人,因此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景物形象都属于异国形象,其中蕴含着他作为新罗人独特... 崔致远是新罗时期著名的学者、诗人,一生文风多变,其留世作品在朝韩文学界及哲学界的影响悠远深长,尤其《桂苑笔耕集》更是耐人寻味。由于崔致远是新罗人,因此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景物形象都属于异国形象,其中蕴含着他作为新罗人独特的认识、感受和社会理想。在扬州任职期间,崔致远笔下描绘出的颇具特点的扬州形象为这一时期形象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实资料。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的扬州形象对后世学者来说研究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还原古代扬州当时的面貌,并通过梳理新罗诗人崔致远笔下异国(扬州)的特征,深入体会崔致远在中国为官时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中韩两国彼此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增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 扬州形象
下载PDF
从崔致远交游看其旅唐之生存状态
6
作者 马舒辰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崔致远与各阶层士人的交游方式体现出了一定区别。其与高位者的来往,大多出于干谒的需求,交游行为官方性质较强。与平级、寒士的交游,尤其后者,由于其异国身份与寒门子弟在当时仕途境遇的相似性,更能产生较为真挚的情感。崔致远在与这... 崔致远与各阶层士人的交游方式体现出了一定区别。其与高位者的来往,大多出于干谒的需求,交游行为官方性质较强。与平级、寒士的交游,尤其后者,由于其异国身份与寒门子弟在当时仕途境遇的相似性,更能产生较为真挚的情感。崔致远在与这些士人交游时,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其对自身异国士人身份的清醒认知、对儒家价值体系的向往与遵循,以及努力融入士人风俗圈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晚唐 交游 生存状态 《桂苑笔耕集》
下载PDF
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的道教情结
7
作者 樊光春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9,共4页
崔致远无疑是新罗仙道传承的重要人物,而他在中国的游学经历则是他归国之后步入仙道生涯的起点。《桂苑笔耕集》的整体风格和行文用语,充分表现出崔致远的修道倾向,并间或透露出他本人的修道经历。
关键词 《桂苑笔耕集》 崔致远 道教情结 整体风格 仙道 经历 修道 用语
原文传递
宾唐进士崔致远《应天节斋词》研究
8
作者 王国彪 《华夏文化》 2009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崔致远 进士 《桂苑笔耕集》 黄巢起义 政治家 文学家 新罗
下载PDF
俨陈醮礼 敬荐斋诚——浅谈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的道教斋词 被引量:2
9
作者 孙钢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46,共5页
一、崔致远与《桂苑笔耕集》 崔致远,字海夫,号孤云,朝鲜新罗王朝末期时人,生于857年(新罗宪安王元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约卒于924年。他是其民族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 一、崔致远与《桂苑笔耕集》 崔致远,字海夫,号孤云,朝鲜新罗王朝末期时人,生于857年(新罗宪安王元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约卒于924年。他是其民族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文学之祖"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苑笔耕集》 崔致远 道教 个人文集 民族历史 汉文学 唐宣宗 学术界
原文传递
高駢的野心——晚唐的朝廷、淮南節度使和揚州社會 被引量:3
10
作者 陳燁軒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1-268,389,390,共30页
《資治通鑑》記載,黄巢起義(878—884)期間,原官軍都統、淮南節度使高駢與唐廷交惡,使唐朝失去對東南財源的控制,加速其滅亡,而經濟大都會揚州也隨之中衰。《新唐書》將高駢寫入《叛臣傳》,依據有養敵自重、辱駡皇帝、不入貢賦、勸進僞... 《資治通鑑》記載,黄巢起義(878—884)期間,原官軍都統、淮南節度使高駢與唐廷交惡,使唐朝失去對東南財源的控制,加速其滅亡,而經濟大都會揚州也隨之中衰。《新唐書》將高駢寫入《叛臣傳》,依據有養敵自重、辱駡皇帝、不入貢賦、勸進僞主等。《叛臣傳》體現北宋的道德評價標準,而非晚唐的政治語境。高駢出身神策軍系統,其權力源自唐廷,本身在淮南缺乏根基,周邊有周寶等强敵,幕府内部亦矛盾尖鋭。高駢扶植混迹於揚州並熟悉當地事務的吕用之等人,以鞏固對揚州和淮南的治理,但以失敗告終。揚州的中衰使東南的政治重心從江淮轉移到兩浙,楊行密與錢鏐兩集團成爲主要勢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駢 《桂苑筆耕集》 《廣陵妖亂志》 節義觀
下载PDF
新罗诗人崔致远
11
作者 阎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崔致远,晚唐时新罗人,以“仰慕西学”,12岁只身如唐。在唐遍求名师,中进士第,任宣州溧水尉,又为淮南节度高骈巡官。后归国。致远留唐凡17年,著述颇丰,对中国传统儒学和文学具有深刻研习和理解,是唐与新罗学术文化交流中第一人。崔氏著作... 崔致远,晚唐时新罗人,以“仰慕西学”,12岁只身如唐。在唐遍求名师,中进士第,任宣州溧水尉,又为淮南节度高骈巡官。后归国。致远留唐凡17年,著述颇丰,对中国传统儒学和文学具有深刻研习和理解,是唐与新罗学术文化交流中第一人。崔氏著作,除《桂苑笔耕集》外,多已佚,故不为世人留意。本文据韩国近年影印之《崔文昌侯全集》,对崔致远生平经历作了备细考述,并对崔氏《桂苑笔耕集》版本源流、佚文、佚诗情况,作了大致考察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 《崔文昌侯全集》
下载PDF
唐宋“别纸”考论
12
作者 张寒涛 《保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6-102,共7页
"别纸"是晚唐时期非正式的骈体书信,其实质内容不多,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礼节,主要作用是联络感情、拉拢关系。这一文体产生于唐末藩镇割据的历史背景下,官僚社会的壮大是其产生发展的基础。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势力为了加强同... "别纸"是晚唐时期非正式的骈体书信,其实质内容不多,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礼节,主要作用是联络感情、拉拢关系。这一文体产生于唐末藩镇割据的历史背景下,官僚社会的壮大是其产生发展的基础。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势力为了加强同京城高官、各方节度使以及地方实力派的联系,以寻求帮助,巩固地位,于正式的公文之外,加入了"别纸",用来寒暄客气,表示尊重与结交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纸 文体特征 《桂苑笔耕集》
下载PDF
隔海相望的近邻和友邦——专访韩国驻华大使李揆亨
13
作者 许鑫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5-59,共5页
中韩两国毗邻而居,文化相通,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国唐朝时,新罗王子金乔觉在九华山苦修佛法。被后世视为地藏菩萨应世。新罗文学家崔致远长期在中国扬州生活和工作,留下了著名的《桂苑笔耕》文集。朝鲜王朝时期著名小说家许筠... 中韩两国毗邻而居,文化相通,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国唐朝时,新罗王子金乔觉在九华山苦修佛法。被后世视为地藏菩萨应世。新罗文学家崔致远长期在中国扬州生活和工作,留下了著名的《桂苑笔耕》文集。朝鲜王朝时期著名小说家许筠在送别中国友人时曾写下“国有中外殊,人无夷夏别。落地皆兄弟,何必分楚越。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的名句,这些充分反映出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华大使 韩国 专访 《桂苑笔耕》 中韩两国 友好交往 地藏菩萨 朝鲜王朝
原文传递
崔致远佚诗笺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阎琦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2-58,共7页
崔致远,字海夫,号孤云,晚唐时新罗人。新罗景文王八年(868,唐懿宗咸通九年)十二岁时,以仰慕"西学",遵父命只身如唐。入唐后,遍访名师,刻苦自学,"观光六年"(崔致远《进诗赋表状等集状》,见《桂苑笔耕集》卷首),于僖宗乾符元年(... 崔致远,字海夫,号孤云,晚唐时新罗人。新罗景文王八年(868,唐懿宗咸通九年)十二岁时,以仰慕"西学",遵父命只身如唐。入唐后,遍访名师,刻苦自学,"观光六年"(崔致远《进诗赋表状等集状》,见《桂苑笔耕集》卷首),于僖宗乾符元年(874)中进士第。中第后,"浪迹东都"(同上)约三年,于乾符四年任宣州溧水尉。任满,入淮南节度高骈幕为巡官。高骈对其颇为倚重,"专委笔砚"(同上),以军功加衔承务郎、殿中侍御史赐紫金袋。僖宗中和元年(881),致远以离家日久、父亲病危等缘故,辞幕,高骈许以"充国信使"身份归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 佚诗 晚唐 高骈 国信使 新罗 诗赋
原文传递
崔致远的诗歌
15
作者 陈尚君 《文史知识》 2018年第11期21-28,共8页
崔致远是韩国文学家,也是唐时来华外国人中文学成就很高的一位。《全唐诗》没有收他的诗歌。《全唐诗逸》卷中据日本大江维时编选《千载佳句》收其诗一首又残诗七联,知其诗五代中期已大量传入日本。近代高丽刊本《桂苑笔耕集》二十卷... 崔致远是韩国文学家,也是唐时来华外国人中文学成就很高的一位。《全唐诗》没有收他的诗歌。《全唐诗逸》卷中据日本大江维时编选《千载佳句》收其诗一首又残诗七联,知其诗五代中期已大量传入日本。近代高丽刊本《桂苑笔耕集》二十卷通行,所收以其在扬州高骈幕府所作诗文为主,存诗六十首,有《四部丛刊》影印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诗歌 《全唐诗》 《桂苑笔耕集》 《千载佳句》 《四部丛刊》 文学成就 文学家
原文传递
唐朝与新罗道教文化交流的再探索
16
作者 拜根兴 《唐史论丛》 2021年第2期424-441,共18页
一、前言在唐朝存在的近三百年中,除了7世纪后半叶短暂的时期之外,唐与朝鲜半岛所在的新罗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宗藩往来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政府之间的使者往来、留学生派遣、佛教僧侣的求法巡礼,民间的经济、人员往来[1]也频见史载,... 一、前言在唐朝存在的近三百年中,除了7世纪后半叶短暂的时期之外,唐与朝鲜半岛所在的新罗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宗藩往来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政府之间的使者往来、留学生派遣、佛教僧侣的求法巡礼,民间的经济、人员往来[1]也频见史载,展现出全方位的、堪称唐朝与周边民族国家友好关系典范的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道 摩崖碑 《道德经》 《续仙传》 崔致远 金可记 宾贡进士 高句丽 《桂苑笔耕集》 新罗王 唐玄宗 朝鲜半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