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无声之声:《桃花泣血记》的字幕美学与意义生产研究
- 1
-
-
作者
王靖雯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
-
出处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4期154-156,共3页
-
文摘
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誉为我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有声电影开始出现,无声电影在社会政治环境与艺术创作新风中日趋成熟。字幕作为无声电影的“声音”,使观众在观看无声电影时,面对“只见其人,不闻其声”的图像也能获得“声音”的享受。无声电影字幕究竟充当着怎样重要的角色?郑正秋为何将影戏中的字幕称之为“无声之声”?本文以无声电影《桃花泣血记》为例,通过分析字幕插图、字幕文本,以及二者如何构建出无声电影的视觉信息,实现其意义生产与传递,来考察无声电影中的字幕艺术。
-
关键词
《桃花泣血记》
字幕
图文互动
象喻
-
分类号
J90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论影片《桃花泣血记》的多重张力扭结
- 2
-
-
作者
周仲谋
-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33,共8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8LZUJBWZY017)——民国电影杂志研究。
-
文摘
认为1931年由联华影业公司摄制出品、卜万苍编导的电影《桃花泣血记》,既有着对中国电影本土化、民族化的尝试,又蕴含了追求爱情婚姻自主、争取女性自由解放的现代启蒙思想,并流露出同情底层民众、批判贫富差距的进步阶级意识。多重张力的相互扭结,使《桃花泣血记》成为20世纪30年代初期一个独特的电影文本,带有20世纪20年代旧式市民电影向30年代新兴左翼电影过渡的痕迹。影片中隐含的现代启蒙思想和进步阶级意识,为卜万苍后来执导《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黄金时代》《凯歌》等左翼电影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桃花泣血记》
民族色彩
启蒙思想
阶级意识
-
Keywords
The Peach Girl
national style
enlightenment thought
class consciousnes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