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漱溟先生论儒佛道》
1
作者 沈伟东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8-38,共1页
中国古代的世界观,是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对生命对宇宙的观照。人本身就是小宇宙。这种观念不是儒家首创,而是先民原始的生命观。儒家道家思想都从这个观念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世界,散发出思想的光辉。孔子学说是“自己学”的... 中国古代的世界观,是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对生命对宇宙的观照。人本身就是小宇宙。这种观念不是儒家首创,而是先民原始的生命观。儒家道家思想都从这个观念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世界,散发出思想的光辉。孔子学说是“自己学”的观点,有正本清源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先生论儒佛道》 书评 生命观 智慧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也谈赏石模式——与来层林先生共同探讨
2
作者 孟庆贤 《花木盆景(下半月)》 2001年第2期36-37,共2页
湖北来层林先生的《赏石模式初探》一文(见本刊2001年1期),笔者拜读后,感受颇深,思考之余,忍不住也想议论几句,于是提笔写下这篇拙文,目的是诚心求教于石道师友。所谓"赏石模式",首先要弄清楚何为"模式"?从有关字... 湖北来层林先生的《赏石模式初探》一文(见本刊2001年1期),笔者拜读后,感受颇深,思考之余,忍不住也想议论几句,于是提笔写下这篇拙文,目的是诚心求教于石道师友。所谓"赏石模式",首先要弄清楚何为"模式"?从有关字、词典籍上查询,"模"乃"范"也,"式"乃"方"也。说通俗了,就是"规范"和"方法",那么"赏石"自古有规范吗?恐怕历代都没有正规成文。但是历代文人学士、赏石家们又都以民族传统的理念,形成了较丰厚的理论基础,大家又都对美、对文化有共同追求,并逐渐完善了对赏石俗成的方法。来层林先生把"赏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石 师友 先生 画面石
下载PDF
水墨属性与手感情结 屠鸿辉的作品解读
3
作者 庄伯五 《收藏与投资》 2015年第11期49-51,共3页
中国画的水墨属性在1985年批评家李小山的《中国画穷途末路》一文之时就已经面临现代性转变的问题,1997年,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更是在指"新传统水墨画"创作方式的陈陈相因,抱残守缺,拒绝革新,难以个体自由表达... 中国画的水墨属性在1985年批评家李小山的《中国画穷途末路》一文之时就已经面临现代性转变的问题,1997年,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更是在指"新传统水墨画"创作方式的陈陈相因,抱残守缺,拒绝革新,难以个体自由表达,更难以介入当下时代语境。上溯水墨画历史,宋元以来,水墨画是文人士大夫仕途之余修为、明志、趣味、品性的文化载体,其中的性情与审美和文人们毕生的儒道佛浸染是分不开的。老传统的水墨形式语言发展到"四王"时已经既是顶峰也是极端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水墨画 李小山 文人士大夫 作品解读 四王 吴冠中先生 创作方式 等于零 形式语言
下载PDF
想起了道教
4
作者 强昱 《世界宗教文化》 1999年第1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冯友兰先生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科学技术史》 非传统文化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照着讲 李约瑟
原文传递
我与禅意
5
作者 金丹元 《书城》 1994年第6期5-7,共3页
我的《禅意与化境》一书出版后,陆续从报刊上见到了一些评论,与我从未谋面亦无任何深交的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先生赴昆期间也对此书作了高度肯定,并说:"它在北大反映很好。"我真有点受宠若惊。诚如《禅意与化境》一书开卷所言:... 我的《禅意与化境》一书出版后,陆续从报刊上见到了一些评论,与我从未谋面亦无任何深交的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先生赴昆期间也对此书作了高度肯定,并说:"它在北大反映很好。"我真有点受宠若惊。诚如《禅意与化境》一书开卷所言:"我并不信佛,却敬佛……尤其是中国佛,更尤其是中国佛中的禅宗。"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意 教艺术 学研究 季羡林先生 中国 石头希迁 修持 宗教情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