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人文情怀下的先锋叙事——论吕新小说《梅雨》兼及其他创作
1
作者 张旭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6-61,共6页
吕新一直以来被看作先锋作家,其小说最大的特色表现在叙事技巧和叙事语言的不断实验、探索和创新上。小说《梅雨》在叙事方面依然保持了一贯的先锋性,无论是叙事视角的选择、叙事语言的营造,都显现出作家高超的艺术才能;与此同时,小说... 吕新一直以来被看作先锋作家,其小说最大的特色表现在叙事技巧和叙事语言的不断实验、探索和创新上。小说《梅雨》在叙事方面依然保持了一贯的先锋性,无论是叙事视角的选择、叙事语言的营造,都显现出作家高超的艺术才能;与此同时,小说在主题上也明显表现出作家对现代性的反思,对社会各种异化现象的忧患和批判,对人类生存痛苦和精神困境的古典式人文关怀。以《梅雨》为界,吕新此后的小说在叙事形式探索方面有所减弱,但固有的先锋精神和古典人文情怀始终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新 《梅雨》 主题意蕴 先锋叙事 人文情怀
下载PDF
多模态视域下原创水墨绘本人际意义叙事探析——以《梅雨怪》为例
2
作者 刘方华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5期67-70,共4页
21世纪以来,我国原创绘本创作与研究发展迅速。该研究以中国原创绘本作家熊亮的水墨风格绘本《梅雨怪》为研究对象,以Painter等人提出的新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础,从多模态的角度对绘本中的图像进行分析,着重探讨绘本中水墨画这一传统... 21世纪以来,我国原创绘本创作与研究发展迅速。该研究以中国原创绘本作家熊亮的水墨风格绘本《梅雨怪》为研究对象,以Painter等人提出的新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础,从多模态的角度对绘本中的图像进行分析,着重探讨绘本中水墨画这一传统视觉艺术形式的人际意义建构,总结出中国绘本中特有的东方气息的图像叙事特点以及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对新视觉语法理论进行补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视觉语法 人际意义 水墨元素 《梅雨怪》
下载PDF
商业文化与都市中的现代人——论施蛰存的小说《梅雨之夕》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娅先 郭玲 《昌吉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3-15,共3页
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商业文化与海派氛围,加上现代中国激烈的社会矛盾催生了新感觉派小说的发生与发展。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小说《梅雨之夕》很好地把握住了现代人的现代心理。
关键词 商业文化 上海 新感觉派 施蛰存 《梅雨之夕》
下载PDF
《梅雨之夕》的U型和倒置U型的原型叙事结构 被引量:5
4
作者 胡笑梅 《黄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3-86,共4页
被称为"现代心理小说探索者"的施蛰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感觉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梅雨之夕》采用意识流的表现形式,以诗歌化的叙事笔法,探索现代都市人隐秘微妙的内心世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深刻... 被称为"现代心理小说探索者"的施蛰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感觉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梅雨之夕》采用意识流的表现形式,以诗歌化的叙事笔法,探索现代都市人隐秘微妙的内心世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梅雨之夕》 原型叙事结构
下载PDF
修辞语篇中的问句叙事——《梅雨之夕》和《封锁》中问句的语用修辞比较
5
作者 张春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9,F0002,150,共11页
典型叙事作品(语篇)中的问句,较为充分地体现了问答双方的主体间性和问句(非真值条件句)及其他类型的叙事句之间的互文性,是主体之间和文本之间交织交互的"亮点",是衔接和助推叙事展开的张力的一种"力的作用点"。... 典型叙事作品(语篇)中的问句,较为充分地体现了问答双方的主体间性和问句(非真值条件句)及其他类型的叙事句之间的互文性,是主体之间和文本之间交织交互的"亮点",是衔接和助推叙事展开的张力的一种"力的作用点"。施蛰存《梅雨之夕》和张爱玲《封锁》中都有一定的零标记问句。《梅雨之夕》中的零标记问句主要是分布于内心"独白"或思忖之中,《封锁》中的零标记问句则主要分布于对话中。《梅雨之夕》和《封锁》中单一标记问句差别较小。复合标记问句主要见于施蛰存《梅雨之夕》,张爱玲《封锁》较为少见。复合标记分为连续型和离散型两大类。《梅雨之夕》和《封锁》区别最大的是三句组合问。总的说来,由零标记、单一标记到复合标记再到并用标记,施蛰存《梅雨之夕》和张爱玲《封锁》中的问句形式逐步复杂,语气总体趋强,且各得其所,各具语用价值,各具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梅雨之夕》 张爱玲 《封锁》 问句 修辞 语用价值
下载PDF
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视野下的文本分析——以施蛰存《梅雨之夕》为个案
6
作者 徐诗颖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年第6期44-47,共4页
在我国,"新感觉派"代表作家施蛰存的作品明显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他的小说对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做了深刻的描绘,注重捕捉独特的人生感受。本文通过介绍弗洛伊德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并重点以弗洛伊德精神分... 在我国,"新感觉派"代表作家施蛰存的作品明显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他的小说对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做了深刻的描绘,注重捕捉独特的人生感受。本文通过介绍弗洛伊德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并重点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解读施蛰存的作品《梅雨之夕》,探究其中男女主人公内心意识流动的心理过程,以此体现他在努力追求中国式的潜意识描写方面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突破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无意识 人格结构 《梅雨之夕》
下载PDF
情动于景 托物言志——柳宗元《梅雨》赏读
7
作者 李金 《语文月刊》 2006年第1期14-14,共1页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圈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其诗风格清峭。因参加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同时被贬为南越各州郡司...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圈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其诗风格清峭。因参加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同时被贬为南越各州郡司马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韩泰等七人,历史上称“八司马事件”。遭贬后他们继续遭受保守势力的攻击和迫害,使柳宗元内心始终感到愁怅和迷惘。本诗就作于此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物言志 柳宗元 《梅雨》 中学 语文 阅读欣赏 诗歌
原文传递
试析《梅雨之夕》中的欲望法则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泉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6-70,共5页
《梅雨之夕》是一篇可以归入心理分析范畴的小说,作者的创作有意识地借助了精神分析理论,尝试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拆解精神分析的文本游戏,解读这篇小说叙事的欲望结构和生产机制,分析语言背后无意识深层的欲望法则。
关键词 《梅雨之夕》 欲望主体 欲望对象 欲望法则
下载PDF
寻找的焦虑——《梅雨之夕》理想追求与现实存在的矛盾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景云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5-67,共3页
《梅雨之夕》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有着与主流文学不同的特质:全篇采用意识流手法,运用精神分析,传达出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人性困惑、人生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下的焦虑,表现出现代文学所具有的现代性意义。
关键词 《梅雨之夕》 意识流 理想追求 现实存在
下载PDF
都市心灵的放纵与回归——析施蛰存精神分析小说《梅雨之夕》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瑞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12期93-94,共2页
中国现代文学家施蛰存的精神分析小说《梅雨之夕》,叙述了一名男子在压抑的都市生活和伦理道德控制下的一次心灵的放纵与回归,构筑了一个精神流动的纯美世界。本文着意分析《梅雨之夕》的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色,以期深入体味该文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 精神分析 意识流 《梅雨之夕》 主题意蕴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梅雨之夕》和《尤利西斯》中西意识流之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珊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36-42,共7页
“意识流”的起源、流行、发展和成熟都是在西方,传入中国后便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意识流文学的本质特征是内心独白与内心分析。通过对施蛰存的小说《梅雨之夕》和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人物的心理描写分析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的起源、流行、发展和成熟都是在西方,传入中国后便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意识流文学的本质特征是内心独白与内心分析。通过对施蛰存的小说《梅雨之夕》和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人物的心理描写分析意识流小说的典型特征。《梅雨之夕》采用“循规联想”和“道德印象”的“意识流”表现技巧;《尤利西斯》则采用“自由联想”和“感官印象”的“意识流”表现技巧。两部意识流作品的表现手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区别,通过比较进一步阐明了“意识流”小说的本质及中国化的变异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之夕》 《尤利西斯》 意识流 心理描写
下载PDF
心理视角下对《梅雨之夕》的解读
12
作者 李婷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9Z期39-40,共2页
作为20世纪30年代闻名国内的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施蛰存的文学作品深受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而《梅雨之夕》更是这些作品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的一些浅薄见解,主要就《梅雨之夕》创作的基础... 作为20世纪30年代闻名国内的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施蛰存的文学作品深受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而《梅雨之夕》更是这些作品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的一些浅薄见解,主要就《梅雨之夕》创作的基础、创作主题所在及创作艺术来展开综合性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之夕》 艺术创造 心理解读
下载PDF
都市文明下的人性困惑、人生理想与现实冲突——读《梅雨之夕》
13
作者 唐伦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10期177-178,181,共3页
《梅雨之夕》是著名小说家施蛰存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将心理分析及内心独白等多种现代主义小说元素糅杂于一体,将都市文明下的人性困惑、人生理想与现实冲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本文在对《梅雨之夕》中人性困惑、人生理想与现实冲突进... 《梅雨之夕》是著名小说家施蛰存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将心理分析及内心独白等多种现代主义小说元素糅杂于一体,将都市文明下的人性困惑、人生理想与现实冲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本文在对《梅雨之夕》中人性困惑、人生理想与现实冲突进行分析的同时,对《梅雨之夕》中困惑与冲突之源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之夕》 人性困惑 人生理想 现实冲突
下载PDF
都市边缘人的符号书写——浅析施蛰存短篇小说《梅雨之夕》
14
作者 曹李馨 《文教资料》 2020年第13期7-8,21,共3页
《梅雨之夕》是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对都市空间里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空间,进行了细腻的描摹。他的都市边缘人描写,体现出符号化的典型意义。本文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出发,挖掘主人公潜藏的心理状态;对主人公形象进行分析... 《梅雨之夕》是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对都市空间里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空间,进行了细腻的描摹。他的都市边缘人描写,体现出符号化的典型意义。本文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出发,挖掘主人公潜藏的心理状态;对主人公形象进行分析,探究"我"与都市的微妙关系;对两类都市边缘人进行比较,总结这一符号化书写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梅雨之夕》 都市 边缘人
下载PDF
自我的迷失与寻找——对《梅雨之夕》的新批评解读
15
作者 唐小茜 《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28期86-88,共3页
《梅雨之夕》是著名作家施蛰存的作品。小说运用反讽的手法,讽刺“我”是一个迷失于都市生活中却不自知的人。“我”多次刻意表现着与旁人的不同,这是迷失的自我在潜意识里因对自己不满而意图寻找真正自我的表现。“我”和姑娘的邂逅,... 《梅雨之夕》是著名作家施蛰存的作品。小说运用反讽的手法,讽刺“我”是一个迷失于都市生活中却不自知的人。“我”多次刻意表现着与旁人的不同,这是迷失的自我在潜意识里因对自己不满而意图寻找真正自我的表现。“我”和姑娘的邂逅,实际上是“我”把她当作了过去还未迷失的自我。姑娘隐喻了过去的“我”,妻子隐喻了现在的“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之夕》 新批评 反讽 隐喻 象征
下载PDF
梅雨笺
16
作者 余光中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一只信封 就飘然载来了 多少指纹 接我的指纹?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诗歌 《梅雨笺》
下载PDF
梅雨情丝(外一首)
17
作者 赵金朝 《当代音乐》 2016年第23期136-136,共1页
是因为你的出现 才有了梅雨的天你是我的牵挂 你是我的期盼你是我的向往
关键词 《梅雨情丝摇》 当代文学 诗歌
全文增补中
论古诗词的“句中顶真”
18
作者 谭汝为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2年第5期39-40,共2页
“句中顶真”是古诗词句子所独有的一种修辞方式.研究它,得先从叠字谈起。叠字在古诗词中运用广泛.以杜甫诗句为例:(1)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梅雨》) (2)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遣意》之二)(3)相逢须衰衰,告... “句中顶真”是古诗词句子所独有的一种修辞方式.研究它,得先从叠字谈起。叠字在古诗词中运用广泛.以杜甫诗句为例:(1)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梅雨》) (2)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遣意》之二)(3)相逢须衰衰,告别莫匆匆。(《别孟云卿》)(4)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小寒食舟中作》)(5)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九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顶真 修辞方式 《梅雨》 《九日》 叠字 诗句 杜甫
下载PDF
论施蛰存小说中的文学地景——一个文化地理学的阅读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诗咏 《现代中文学刊》 2009年第6期11-25,共15页
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强调人文学科研究中有关地理和空间的重要性;而不少文化地理学家亦十分关注各种文学形式中的空间和地景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处理施蛰存都市小说中的空间问题。本文透过引入地理和空间视角,从文化... 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强调人文学科研究中有关地理和空间的重要性;而不少文化地理学家亦十分关注各种文学形式中的空间和地景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处理施蛰存都市小说中的空间问题。本文透过引入地理和空间视角,从文化地理学出发,阅读和分析《梅雨之夕》和《善女人行品》两部短篇小说集中的文学地景,探讨施蛰存都市小说的空间是如何产生、说明和体现了现代人与现代世界的关系。总括来说,这些小说里对地理和空间的想象是以城市为中心而展开的,其特点包括了空间的流动性与符码化、以消费为中心、印刷的想象共同体的存在,以及新的城乡关系。这个存在于小说文本中的城市空间,一方面与上海30年代的现代生活经验互相重叠,另方面亦创造了上海市民对于世界主义的现代都市共同体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理学 文学地景 文本中的城市空间 施蛰存 都市小说 《梅雨之夕》 《善女人行品》
下载PDF
Joint effects of three oceans on the 2020 super mei-yu 被引量:5
20
作者 Hua Li Bo Sun +1 位作者 Huijun Wang Xing Yu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2年第1期12-20,共9页
An unexpected super mei-yu struck in 2020 in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basin,southern Korea,and southern Japan(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mei-yu regions),causing many casualties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The super mei... An unexpected super mei-yu struck in 2020 in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basin,southern Korea,and southern Japan(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mei-yu regions),causing many casualties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The super mei-yu was characterized by a remarkably early onset(around 1 June),late withdrawal(around 1 August),and intense rainfalI during the mei-yu season.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early onset and late withdrawal stages contributed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mei-yu-perio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ei-yu regions in 2020.In this study,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dominant remote forcing of the mei-yu early onset and late withdrawal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this super mei-yu.The early onset can mainly be attributed to an early northward-shifted East Asian jet stream(EAJS).The late withdrawal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stagnant EAJS and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 during 10 July to 1 August.Specifically,North Atlant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s) excited a Rossby wave,which was steered by atmospheric anomalies related to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STAs,causing the early northward-shifted EAJS and generating an early onset.The record-breaking warm SSTAs over the North Indian Ocean to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reduced sea-ice concentration(SIC) over the Laptev-East Siberian Sea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causing the stagnant WPSH and EAJS during July,which led to the late withdrawal.Meanwhile,the SIC anomalies may have caused the inhomogeneous rainfall distribution in the mei-yu regions.Furthermore,projec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a late mei-yu withdrawal similar to the 2020 case will increase in the future.Finally,potential predictors of an extreme mei-yu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YU Extreme climate event Remote forcing East Asian jet stream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