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与运河的纠葛:《梦溪笔谈》与运河事迹札记
1
作者 王健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13-120,共8页
黄河与运河密切相关,黄河对于运河就是唇齿相依、利弊相伴的双刃剑。这种状况不但在明清时期表现突出,北宋就已经存在。北宋以开封为都,实施引黄济运,使汴河成为地上河,极大影响了汴河航运功能的发挥,需要巨额费用加以治理。北宋各时期... 黄河与运河密切相关,黄河对于运河就是唇齿相依、利弊相伴的双刃剑。这种状况不但在明清时期表现突出,北宋就已经存在。北宋以开封为都,实施引黄济运,使汴河成为地上河,极大影响了汴河航运功能的发挥,需要巨额费用加以治理。北宋各时期,汴河漕运功能应该是不一样的,需要动态研究。沈括《梦溪笔谈》提供了珍贵资料,使我们对汴河的地上悬河状况、形成原因、治理情况、工程质量等有所了解。这对动态研究唐宋运河,客观评价唐宋运河的历史作用及其与唐宋帝国盛衰间的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运河 汴河 唐宋 《梦溪笔谈》
下载PDF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梦溪笔谈》科技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2
作者 许明武 周凤洁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9,24,共10页
典籍中的古代科技术语负载了中华古代科技文明,其外译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影响有重要意义。《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百科全书式笔记体著作,其唯一一部英语全译本由王宏教授等学者完成并出版。从知识翻译学视角出发,以杨枫... 典籍中的古代科技术语负载了中华古代科技文明,其外译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影响有重要意义。《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百科全书式笔记体著作,其唯一一部英语全译本由王宏教授等学者完成并出版。从知识翻译学视角出发,以杨枫教授提出、岳峰教授阐释的三大翻译批评标准及孟祥春教授提出的批评工具,对《梦溪笔谈》王宏、赵峥英译本中的古代科技术语翻译方法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梦溪笔谈》古代科技术语英译有以下特点:以真求知方法下,可以在知识契合区译为真义,寻求知识最大公约数;以善立义方法下,译者可通过文内释义和文外说明助力沟通,在知识差异区化解知识剪刀差;以美行文方法下,可在知识冲突区因势变通、重视受众审美,通过意译使得知识互动化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技术语 《梦溪笔谈》 知识翻译学 翻译方法
下载PDF
《梦溪笔谈》中的绘画信息及其画史价值考
3
作者 冯鸣阳 施雨琦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8-37,共10页
以往对《梦溪笔谈》中绘画的研究多关注其绘画技法、画学思想等单一方面,缺乏系统分析、科学方法及史学意识。文章基于对《梦溪笔谈》中所有绘画信息的统计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内容分类及材料来源的追溯,探讨其与宋代画学专著异、误... 以往对《梦溪笔谈》中绘画的研究多关注其绘画技法、画学思想等单一方面,缺乏系统分析、科学方法及史学意识。文章基于对《梦溪笔谈》中所有绘画信息的统计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内容分类及材料来源的追溯,探讨其与宋代画学专著异、误、补、证、引五个方面的信息差,并从理论高度多元化地总结了其画史价值的五个方面:提供新材料证据补史证史、提出新见解扩充画史知识、显新态度拓展叙史方式、贡献新视角扩宽认知角度、建构新体系丰富画学思想。试图以此为个案对宋代笔记中绘画信息的画史价值进行重估。文章对该领域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史学意识的自觉性上有一定程度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溪笔谈》 笔记 沈括 辩证 画学
下载PDF
基于《梦溪笔谈》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语义显化翻译策略研究
4
作者 何欣妍 谢建玲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10期4570-4579,共10页
《梦溪笔谈》是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典籍,王宏主持翻译的《梦溪笔谈》英文全译本成为中国科技典籍外译的重大突破。本研究将《梦溪笔谈》源文本与王宏英译本逐句对应,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并通过文本细读和实例具体分析,从语义显化翻译的程... 《梦溪笔谈》是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典籍,王宏主持翻译的《梦溪笔谈》英文全译本成为中国科技典籍外译的重大突破。本研究将《梦溪笔谈》源文本与王宏英译本逐句对应,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并通过文本细读和实例具体分析,从语义显化翻译的程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考查科技典籍的语义显化翻译策略。研究发现,王宏译本显化程度高;显化内容以文本建构显化为主,文化内容显化为辅;显化方式以隐形显化为主,显性显化为辅。此研究有助于拓展科技典籍英译研究,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典籍 《梦溪笔谈》 语义显化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视域下《梦溪笔谈》的英译研究——以王宏译本为例
5
作者 孙玉清 《今古文创》 2023年第9期103-105,共3页
科技典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典籍英译对于传播中国科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中国科技典籍的代表,王宏教授主持翻译的《梦溪笔谈》成为在西方世界成功译介的典型。本文以《梦溪笔谈》王宏英译本为研究语料,鉴于《梦溪笔谈... 科技典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典籍英译对于传播中国科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中国科技典籍的代表,王宏教授主持翻译的《梦溪笔谈》成为在西方世界成功译介的典型。本文以《梦溪笔谈》王宏英译本为研究语料,鉴于《梦溪笔谈》具有复合型文本的特点,特选用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通过实例具体分析语义翻译策略和交际翻译策略在《梦溪笔谈》中的应用,揭示纽马克翻译理论对科技典籍英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文本 《梦溪笔谈》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下载PDF
《梦溪笔谈》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宏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2,共5页
作者使用胡道静的《梦溪笔谈校证》为蓝本,历时四年半,将《梦溪笔谈》全书译为英文*。翻译《梦溪笔谈》时制定的总原则是,译文要做到"明白、通畅、简洁",同时借鉴德国功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Katharina Reiss的翻译类型学和文本... 作者使用胡道静的《梦溪笔谈校证》为蓝本,历时四年半,将《梦溪笔谈》全书译为英文*。翻译《梦溪笔谈》时制定的总原则是,译文要做到"明白、通畅、简洁",同时借鉴德国功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Katharina Reiss的翻译类型学和文本内容决定文本形式的理论,根据《梦溪笔谈》特殊的文本类型和所包含的不同条目内容制定具体的翻译策略。作者指出,在翻译类似《梦溪笔谈》这样的宏篇巨作时,根据该文本类型以及不同条目内容制定不同的翻译策略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行。作者强调指出,译者解决具体问题时采取的具体翻译措施也是影响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溪笔谈》 文本类型 条目内容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再释——兼论辽宋夏金时代的“回回” 被引量:8
7
作者 汤开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5-16,共12页
这是一篇旧文的重写,关于《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的解读,从清乾嘉至今,一直争讼不断。虽然目前回族史界主流意见已采用王日蔚先生"回回即回鹘之音转"的结论,但此说除了"音转"这一语言学上的可能外,并... 这是一篇旧文的重写,关于《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的解读,从清乾嘉至今,一直争讼不断。虽然目前回族史界主流意见已采用王日蔚先生"回回即回鹘之音转"的结论,但此说除了"音转"这一语言学上的可能外,并无足够的逻辑的历史证据来支撑其说,特别是这一结论无法解释在宋夏战争的高峰时期为什么宋朝的军事将领会提出"打回回(回鹘)"这样荒谬的口号。余一直坚持反对"回回即回鹘之音转"的观点,旧文《〈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再释》完成于30年前,今检思旧文,除否定"回回即回鹘之音转"观点有足够的证据外,原来提出"回回是五代宋以后杂居于西夏境内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观点亦不太准确,且历史之证据链亦有断层。故重拾旧文,增补资料,修罅补漏,并将"回回"一词的传播延及辽夏金三朝,重新提出新的观点,即沈括所言之"回回"即是指唐以后来华的聚居在西夏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大食商人,经宋辽金时代的发展,这一批回回分布区域越来越广,以致散布到西北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溪笔谈》 回回 回回双陆 回回寨 回回大食 回回国 回回军 回回卒 DREAM ( Mengxibitan)
下载PDF
沈括《梦溪笔谈》版本源流考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明杰 陈梦石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一部极为重要的笔记,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自成书之日起就有各种版本流传,明代后又刊有《补笔谈》《续笔谈》。《梦溪笔谈》的刻本可分为两大版本系统:一是以二十六卷《笔谈》附《补笔谈》《续笔谈》... 《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一部极为重要的笔记,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自成书之日起就有各种版本流传,明代后又刊有《补笔谈》《续笔谈》。《梦溪笔谈》的刻本可分为两大版本系统:一是以二十六卷《笔谈》附《补笔谈》《续笔谈》的版本,多以明马元调刻本为底本,再经校刻;二是只有二十六卷《笔谈》的版本。这两大版本系统中的《笔谈》部分均以南宋乾道二年(1166)扬州州学刊本为祖本。此外,还有三十卷《笔谈》附《补笔谈》《续谈》的写本流传。文章根据传世序跋、各家书目和校勘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梦溪笔谈》的各家版本进行系统梳理,并以图示的形式揭示了该书众多版本之间的源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括 《梦溪笔谈》 版本源流 版本学
下载PDF
浅谈《梦溪笔谈》的语法学贡献 被引量:3
9
作者 巫称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梦溪笔谈》是一部科学名著,有关语法学的内容只有五六条,但对于汉语语法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沈括在11世纪末已经成功地将语法变换分析方法运用于句式、虚词、语序的研究实践中。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理论,后来也没有得到继承发展,但对汉... 《梦溪笔谈》是一部科学名著,有关语法学的内容只有五六条,但对于汉语语法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沈括在11世纪末已经成功地将语法变换分析方法运用于句式、虚词、语序的研究实践中。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理论,后来也没有得到继承发展,但对汉语语法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括 《梦溪笔谈》 语法学 变换
下载PDF
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杜甫及其诗歌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晓凤 《杜甫研究学刊》 2011年第4期10-19,共10页
沈括是中国历史上博学多才、成就卓越的科学家。《梦溪笔谈》是其一生社会和科学活动的总结。沈括对诗歌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他推重唐代大诗人杜甫,奉杜诗为诗歌艺术典范。他较早注意到杜诗包罗万象的特点。他在《梦溪笔谈》中引用杜... 沈括是中国历史上博学多才、成就卓越的科学家。《梦溪笔谈》是其一生社会和科学活动的总结。沈括对诗歌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他推重唐代大诗人杜甫,奉杜诗为诗歌艺术典范。他较早注意到杜诗包罗万象的特点。他在《梦溪笔谈》中引用杜甫诗句颇多,关涉历史、地理、民俗及文人交往等多方面内容。另外,沈括还对杜甫的诗史精神、看待事物的科学态度以及军队凯歌等诸多方面也有所继承和发扬。通过《梦溪笔谈》,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沈括眼里的杜甫,进而窥见杜甫及其诗歌在沈括生活时代的传播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括 《梦溪笔谈》 杜甫 诗歌艺术 文人雅集 凯歌
下载PDF
王宏《梦溪笔谈》英译本中音乐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春让 陈泉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8-113,共6页
王宏教授在翻译《梦溪笔谈》音乐条目文化专有项时,巧妙地采用西方翻译学者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使得译文通顺、流畅和准确,有利于英文读者理解中国特有的音乐文化。他具体采用了转换拼写法、文外解释、文内解释、使用同义词... 王宏教授在翻译《梦溪笔谈》音乐条目文化专有项时,巧妙地采用西方翻译学者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使得译文通顺、流畅和准确,有利于英文读者理解中国特有的音乐文化。他具体采用了转换拼写法、文外解释、文内解释、使用同义词、绝对普遍化等翻译策略,减少了英汉音乐文化体系之间的翻译困难,为中国音乐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克西拉 文化专有项 《梦溪笔谈》 音乐条目
下载PDF
中国古代技术的人文化──读《梦溪笔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超南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9-42,共4页
中国古代技术的人文化──读《梦溪笔谈》陈超南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便是突出的标志之一。宋代许多科技成就在该书中均有记载或评价。沈括亦有很高的科技建树。例如,在该书第430条中根据古生物的... 中国古代技术的人文化──读《梦溪笔谈》陈超南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便是突出的标志之一。宋代许多科技成就在该书中均有记载或评价。沈括亦有很高的科技建树。例如,在该书第430条中根据古生物的化石推断海陆的变迁,这比欧洲达尔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技术 《梦溪笔谈》 科技人文化 小孔成像 中国文化 人与自然 中国古代科学 音律 公元前 李约瑟
下载PDF
《梦溪笔谈》及其艺文类概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星怡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52,共3页
沈括所撰《梦溪笔谈》除了科学技术的内容外,人文方面的记述也占有一定的分量。尤其是艺文类有关文学、语言学科的载录,史料甚为丰富,既可补北宋之前文学史、语言学史之阙,也可与正史和其他笔记等文献相互发明。沈括有关文学、语言学的... 沈括所撰《梦溪笔谈》除了科学技术的内容外,人文方面的记述也占有一定的分量。尤其是艺文类有关文学、语言学科的载录,史料甚为丰富,既可补北宋之前文学史、语言学史之阙,也可与正史和其他笔记等文献相互发明。沈括有关文学、语言学的观点不无鞭辟入里、洞见幽明之处,但武断、偏颇之失亦在所难免。笔记类作品的著述样式又决定了《梦溪笔谈》重在"谈噱"、率意为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溪笔谈》 艺文类 价值 缺点
下载PDF
《梦溪笔谈》中的“燕乐十五声”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希丹 《艺术探索》 2008年第6期32-35,共4页
本文运用版本学、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对《梦溪笔谈》中的"燕乐十五声"史料和同时代的史料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梦溪笔谈》中的114条指出北宋燕乐首音偏高、无法与原有的燕乐十六声相和,因此只有十五声,该记载较早且较为... 本文运用版本学、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对《梦溪笔谈》中的"燕乐十五声"史料和同时代的史料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梦溪笔谈》中的114条指出北宋燕乐首音偏高、无法与原有的燕乐十六声相和,因此只有十五声,该记载较早且较为可靠。《补笔谈》中的532条记述与其相似,但前后逻辑自相矛盾。结合胡道静先生对《补笔谈》时间的考证和《宋史》《文献通考》记载的旁证,笔者认为,532条可能是后人缀补上去、因不懂音律又疏于考证而出现了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溪笔谈》 《补笔谈》 燕乐十五声 清声
下载PDF
《梦溪笔谈》“甲子纳音”构造方法的数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见今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1-15,33,共6页
沈括《梦溪笔谈》"甲子纳音"属于音乐理论,应用了数学方法,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长期缺乏现代研究。文中解析其基本概念,从数学视角观察其五类相关集合及元素的序关系和对应关系,围绕"同类娶妻,隔八生子"... 沈括《梦溪笔谈》"甲子纳音"属于音乐理论,应用了数学方法,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长期缺乏现代研究。文中解析其基本概念,从数学视角观察其五类相关集合及元素的序关系和对应关系,围绕"同类娶妻,隔八生子",将操作分解为六个步骤,参考"式盘"设计纳音图,绘出对应关系,解构纳音演算。对比杨辉"纳音",此时已与生辰八字相联系,成为一种择时取数的方法。认为沈括"纳音"是哲学、音乐和数学的完美结合,与迷信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括 《梦溪笔谈》 甲子纳音 音乐理论 数学方法 杨辉“纳音”
下载PDF
竹坞茶谭与《梦溪笔谈》中的茶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茂华 《农业考古》 2018年第5期146-150,共5页
北宋科学家沈括以博洽、睿智的才识,借助竹坞茶谭平台,撰写《梦溪笔谈》,创造出中国古代科学的多项第一。散见于著作中的茶政茶法、茶树栽培、茶叶鉴定以及茶礼茶俗等文献,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内容,体现了作者的茶文化观。沈括的竹坞茶... 北宋科学家沈括以博洽、睿智的才识,借助竹坞茶谭平台,撰写《梦溪笔谈》,创造出中国古代科学的多项第一。散见于著作中的茶政茶法、茶树栽培、茶叶鉴定以及茶礼茶俗等文献,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内容,体现了作者的茶文化观。沈括的竹坞茶谭开创了宋代茶文化运动新模式,对中国茶文化发展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坞茶谭 《梦溪笔谈》 沈括 茶文化
下载PDF
《梦溪笔谈》的茶文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齐运东 《中国茶叶》 2007年第3期42-43,共2页
沈括(1031-1095)寺: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出身官宦,博学多才,在天文、历法、医药、饮食、音乐、卜算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我国古代一个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沈括(1031-1095)寺: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出身官宦,博学多才,在天文、历法、医药、饮食、音乐、卜算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我国古代一个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年轻时游历全国各地,可谓阅历丰富,加上他深厚的知识背景,晚年在镇江的梦溪完成了他的综合性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全书总计三十卷,其中《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溪笔谈》 茶文化 古代科技史 百科全书 人物 沈括 杭州 浙江
下载PDF
古籍《梦溪笔谈》论中药材种植与采收
18
作者 唐细英 谢玲 陈荣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9-242,共4页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博学多才,在科学领域也作出了卓越成就。史书记载:“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博学多才,在科学领域也作出了卓越成就。史书记载:“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溪笔谈》 中药材种植 采收 古籍 北宋时期 史书记载 科学家 政治家
下载PDF
《梦溪笔谈》所记毕昇泥活字印书法释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致忠 《中国印刷》 2002年第8期53-57,共5页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门》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1)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2)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3)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门》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1)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2)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3)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4)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溪笔谈》 毕SHENG 泥活字印书法 印刷史研究 注释
下载PDF
《梦溪笔谈》“殿门天武官”考析
20
作者 王军营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8,共6页
沈括《梦溪笔谈》"车驾行幸"条中,有关文字校正为"殿门天武官"相对较妥。殿门天武官的职责和身份特征与北宋宽衣天武禁军基本一致,应是宽衣天武禁军之俗称。宽衣天武是北宋皇宫宿卫禁军之一,平时主要承担把守殿门... 沈括《梦溪笔谈》"车驾行幸"条中,有关文字校正为"殿门天武官"相对较妥。殿门天武官的职责和身份特征与北宋宽衣天武禁军基本一致,应是宽衣天武禁军之俗称。宽衣天武是北宋皇宫宿卫禁军之一,平时主要承担把守殿门的任务,出行时则作为仪仗队伍的前导,其军士具有年纪偏大、选拔时重视身材外表、军服宽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溪笔谈》 北宋 天武 禁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