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超越论现象学对科学危机的克服 |
张昌盛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2
|
胡塞尔对伽利略科学合理性思想的批判 |
雷德鹏
|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3
|
生活世界:科学的意义之源——量子革命的哲学启迪 |
姜琬
杨庆峰
|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4
|
意义危机与人文价值关怀的勃兴 |
李钢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5
|
在世纪之交对“五四”科学观的反思 |
刘华丽
刘雅丽
王庆宇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0 |
|
6
|
科学、文明社会和形而上学:中西方比较 |
周昌忠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7
|
科学教育人文价值的失落与追寻 |
周建平
|
《教育导刊(上半月)》
|
2000 |
0 |
|
8
|
“生活世界”学说:哈贝马斯的批判与改造 |
傅永军
张志平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1
|
|
9
|
自然“数学化”的现象学诠释及其意义追问 |
黄秦安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0
|
“情境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以情感为纽带 |
李庆明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7
|
|
11
|
巫:人文知识分子的原型及其衍变 |
尤西林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1
|
|
12
|
生活意义的失落与当代教育的使命 |
刘铁芳
|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
1997 |
19
|
|
13
|
必要与可能:教育学范式的打破与话语的更新 |
刘铁芳
|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
1997 |
19
|
|
14
|
浅析德里达对胡塞尔在场意识的解构 |
江风扬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15
|
对“数学教育返回现实”的文化思考 |
周元平
|
《高教论坛》
|
1998 |
0 |
|
16
|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 |
衣俊卿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01
|
|
17
|
略论生态伦理学所隐含的思维方式革命 |
雷健坤
|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18
|
真理的起源——胡塞尔的《被动综合分析》 |
李云飞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
2014 |
0 |
|
19
|
现代西方哲学对技术问题的思考 |
车玉玲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20
|
人、世界、教育: 意义的失落与追寻 |
刘铁芳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