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死火”不“死”:《死火》的时空诗学与对话结构
1
作者 贾荣华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9-87,94,共10页
学界关于《死火》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如果通过对《死火》文本的精细解读以及利用时空诗学的相关理论介入对于《死火》文本的分析,则可能更好地阐明其中蕴含的隐喻性意义。笔者通过文本细读,揭示出《死火》中存在的两个空间和两个主... 学界关于《死火》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如果通过对《死火》文本的精细解读以及利用时空诗学的相关理论介入对于《死火》文本的分析,则可能更好地阐明其中蕴含的隐喻性意义。笔者通过文本细读,揭示出《死火》中存在的两个空间和两个主体的文本结构,探究“死火”形象的发生环境;通过一种媒介空间和处于其中的“死火”形象的二元矛盾来论证《死火》是一个现在与过去相连通且互为表达的回忆性言说文本;并由以上二者可以揭示出《死火》中的具体隐喻性含义与双重对话结构,阐发“死火”不“死”的深层意蕴与当代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火》 空间 隐喻 时间 对话
下载PDF
被冰结的亲情——重读《雪》《死火》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伟 宋剑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9,共7页
学界对于《雪》《死火》的解读,普遍倾向于从思想和哲学的层面展开,突出鲁迅不屈的抗争意志。孙玉石认为,《雪》歌颂了“北方的雪”孤独的反抗精神,《死火》体现了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李欧梵认为,《雪》《死火》均是希望与绝... 学界对于《雪》《死火》的解读,普遍倾向于从思想和哲学的层面展开,突出鲁迅不屈的抗争意志。孙玉石认为,《雪》歌颂了“北方的雪”孤独的反抗精神,《死火》体现了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李欧梵认为,《雪》《死火》均是希望与绝望矛盾心境的外化,反映了其现代性特征。㈤丸尾常喜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火》 《雪》 重读 亲情 生命哲学 反抗绝望 现代性特征 反抗精神
下载PDF
现象学视野下《死火》的时间意向性
3
作者 吴翔宇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1-105,共5页
鲁迅名篇《死火》的时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是其并存的两种时间经验,它们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意义建构模式。"抛入的此在时间"和"断裂的梦幻时间"是其共有的两种... 鲁迅名篇《死火》的时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是其并存的两种时间经验,它们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意义建构模式。"抛入的此在时间"和"断裂的梦幻时间"是其共有的两种现在的瞬时类型,时间经验在当下瞬时呈"空间化"的聚集和撒播形状。从相对中看取绝对、虚无与实有的转化生成的时间"辩证性",是其"中间物"意识的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火》 现象学 时间意识 意义生成
下载PDF
论《死火》的时间意识
4
作者 吴翔宇 林了应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3-87,共5页
鲁迅名篇《死火》的时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是其并存的两种时间经验,它们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意义建构模式。"抛入的此在时间"和"断裂的梦幻时间"是其共有的两种... 鲁迅名篇《死火》的时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是其并存的两种时间经验,它们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意义建构模式。"抛入的此在时间"和"断裂的梦幻时间"是其共有的两种现在的瞬时类型.时间经验在当下瞬时呈"空间化"的聚集和撒播形状。从相对中看取绝对、虚无与实有的转化生成的时间"辩证性",是其"中间物"意识的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火》 时间意识 意义生成
下载PDF
《死火》的奇诡想象及其意蕴
5
作者 朱崇科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1期86-91,共6页
《死火》相当精彩地呈现出鲁迅奇诡的想象力与博雅学识的精妙结合。他把"死火"放在临界点上,既可以借梦与科学的杂糅保证其科学性、多义性和安全性,同时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宇宙观。我们同样也可看出"死火"意象背后... 《死火》相当精彩地呈现出鲁迅奇诡的想象力与博雅学识的精妙结合。他把"死火"放在临界点上,既可以借梦与科学的杂糅保证其科学性、多义性和安全性,同时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宇宙观。我们同样也可看出"死火"意象背后隐喻的彷徨、寻路、坚守与决绝;同时,如果从爱(情)视角加以解读的话,我们不该过分坐实现实环境,而更应该结合鲁迅性格看到背后的大爱及更多纠葛和指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火》 鲁迅 想象力 意蕴 彷徨
下载PDF
论《死火》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丽民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58-60,共3页
《死火》是鲁迅创造的一系列神奇瑰丽的独特的“个人象征”中最令人惊叹的一个象征系统 ,是鲁迅消逝的青春与现存生命形态的拟物化呈现 ,也是鲁迅灵与肉的象征。在深层次上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其“冻灭”不如“燃烧” !从而揭... 《死火》是鲁迅创造的一系列神奇瑰丽的独特的“个人象征”中最令人惊叹的一个象征系统 ,是鲁迅消逝的青春与现存生命形态的拟物化呈现 ,也是鲁迅灵与肉的象征。在深层次上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其“冻灭”不如“燃烧” !从而揭示了“民族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死火》 生命 绝望 冻灭 燃烧
下载PDF
地狱诗篇之彼岸救赎与此岸抵抗——论T.S.艾略特《荒原》与鲁迅《死火》对佛教“火”意象之改写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深林 邱晶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2-40,共9页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巨匠T.S.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与中国新文学之父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死火》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并对佛教"火"意象的意涵进行了改写。艾略特的《荒原》对佛教"火"意象的...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巨匠T.S.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与中国新文学之父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死火》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并对佛教"火"意象的意涵进行了改写。艾略特的《荒原》对佛教"火"意象的改写出于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彼岸救赎。鲁迅的《死火》对佛教"火"意象的改写出于鲜明无神论色彩的此岸抵抗。艾略特与鲁迅对佛教"火"意象改写存在的巨大差异,主要是由二者创作心理之殊异所致,即作为宗教徒的艾略特把宗教作为文学之最终依托,而作为无神论者的鲁迅把佛教作为文学启蒙可借鉴之资源,造成了二者对佛教文化的改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美学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荒原》 鲁迅 《死火》 佛教 ”意象
下载PDF
试探鲁迅《死火》的象征意蕴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华林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9-102,共4页
《死火》是《野草》中较难理解的一篇,通过在鲁迅的日记和信件里寻找线索,我们初步探究出其象征意义和思想内蕴。《死火》中鲁迅大量借鉴了西方象征主义艺术手法,传达内心世界严峻的自我解剖,抒发不倦的战斗情怀和对青年的殷切希望。&qu... 《死火》是《野草》中较难理解的一篇,通过在鲁迅的日记和信件里寻找线索,我们初步探究出其象征意义和思想内蕴。《死火》中鲁迅大量借鉴了西方象征主义艺术手法,传达内心世界严峻的自我解剖,抒发不倦的战斗情怀和对青年的殷切希望。"死火"、"大石车"等都是现实社会中形象的象征性代表。内心矛盾的严峻解剖和象征手法的完美运用构成死火绚丽奇峻而又凝炼精警的艺术特色,其梦境的艺术构思也别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火》 象征形象 象征艺术 梦境
下载PDF
波特莱尔《秋之歌》与鲁迅《死火》之比较
9
作者 张瑾超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8年第4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波特莱尔 《死火》 鲁迅 象征主义 《恶之花》 浪漫主义 《野草》 爱情诗 肉体之爱 精神之爱
下载PDF
鲁迅与安特来夫的生死对话——《死火》《过客》《复仇》《狂人日记》与《往星中》的互文性解读
10
作者 柳冬妩 《作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0,共15页
1924年,李雾野翻译了安特来夫的剧本《往星中》,便托张目寒将译稿《往星中》转给鲁迅。鲁迅1924年9月20日日记:“上午张目寒来并持示《往星中》译本全部。”21日日记:“看《往星中》。”1925年2月,李雾野译毕安特来夫《黑假面人》,寄请... 1924年,李雾野翻译了安特来夫的剧本《往星中》,便托张目寒将译稿《往星中》转给鲁迅。鲁迅1924年9月20日日记:“上午张目寒来并持示《往星中》译本全部。”21日日记:“看《往星中》。”1925年2月,李雾野译毕安特来夫《黑假面人》,寄请鲁迅校阅、修改并联系出版。鲁迅1925年2月15日日记:“收李雾野《黑假面人》译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安特来夫 《复仇》 《死火》 《过客》 互文性解读 假面 鲁迅
原文传递
“苦”的政治与“生”的脱嵌——《死火》一解
11
作者 张芬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2年第4期292-303,共12页
一、缘起《野草》共23篇,写作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间,加上《题辞》(1927),一共是24篇。它们大部分是“在非常宁静的深夜里,进行深沉的艺术思考的结果”1。从思想内核上看,《野草》打破了基于现实的道德、政治、社会、文化的明确认证。
关键词 《野草》 《死火》 思想内核 艺术思考 《题辞》
原文传递
看,那独舞的灵魂——读《死火》
12
作者 许爱芝 《考试与招生》 2011年第9期54-54,共1页
午夜无眠,手捧《野草》,听任北风敲打灵魂。那个“抉心自食”的人,在诱导我挣脱重重锁链,使我如同那远离极地冰川的死火,跃然欲焚。
关键词 《死火》 灵魂 独舞 《野草》
原文传递
“约翰·克里斯托夫”的苏生——论鲁迅“旧事重提”的记忆机制
13
作者 赵灵玉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鲁迅的译文《罗曼罗兰的真勇主义》为系统梳理鲁迅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记忆书写,揭示鲁迅“旧事重提”的记忆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野草》中“过客”和“死火”两个意象的生成明显受其影响。约翰·克里斯托夫和神关于记忆与生命意... 鲁迅的译文《罗曼罗兰的真勇主义》为系统梳理鲁迅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记忆书写,揭示鲁迅“旧事重提”的记忆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野草》中“过客”和“死火”两个意象的生成明显受其影响。约翰·克里斯托夫和神关于记忆与生命意义的对话,“补全”了《过客》中神秘声音的内容,即要接纳过去,在自己之外寻求生命的意义。在《过客》和《死火》中,鲁迅逐渐摆脱了记忆、自我、意义等问题带来的困扰,构想出一条通过记忆书写体认自我的道路;这一过程与约翰·克里斯托夫接受神启、重拾战斗勇气的经历具有同构性。在《朝花夕拾》和《坟》中,均可看出鲁迅自觉通过记忆来体认自我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的真勇主义》 “旧事重提” 《过客》 《死火》
下载PDF
鲁迅与安特莱夫的生死对话
14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9期163-164,共2页
柳冬妩在《作家》2024年第6期撰文指出,1924年9月鲁迅帮助李雾野校改安特莱夫的剧本《往星中》译作,其意义不在于校改本身,而在于通过校改译作,使两位文学大师之间产生了精神对话。这个对话的直接结果,就是《死火》《过客》《复仇》《复... 柳冬妩在《作家》2024年第6期撰文指出,1924年9月鲁迅帮助李雾野校改安特莱夫的剧本《往星中》译作,其意义不在于校改本身,而在于通过校改译作,使两位文学大师之间产生了精神对话。这个对话的直接结果,就是《死火》《过客》《复仇》《复仇(其二)》,可能还包括《狗的语问》。《往星中》还出现了与《狂人日记》极为相似的夸张句式,不排除鲁迅在更早之前已经看过《往星中》的德语译本或日语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作家》 安特莱夫 《复仇(其二)》 《死火》 《过客》 《复仇》 精神对话
原文传递
《野草》研究二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建民 马德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5-9,共5页
"这样的战士"是文化批判的战士而不是政治斗争的战士。"无物之物"是指的以封建礼教为基础的强大的封建专制文化。"无物之阵"是由被封建礼教文化浸润入骨的各式各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无物"则没... "这样的战士"是文化批判的战士而不是政治斗争的战士。"无物之物"是指的以封建礼教为基础的强大的封建专制文化。"无物之阵"是由被封建礼教文化浸润入骨的各式各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无物"则没有象征意义。《死火》是以意象象征的诗意化方法表现的作者的一场激情与理智的对话,描绘了作者从充满热烈的改造社会的青春激情到陷入苦闷和再次燃起激情重新投入战斗的一段特殊的思想变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死火》 文化批判 封建礼教文化 诗意化方法
下载PDF
《野草》研究中的“课虚坐实”问题——试以张洁宇《独醒者与他的灯》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有智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12期71-75,共5页
历来《野草》研究中,有一种“课虚坐实”的倾向,即为某一个意象如“秋夜”“枣树”“小粉红花”“雪”等,寻找出一个具体的对应物加以解释,这种做法大约滥觞于冯雪峰,他的《论〈野草〉》一文在阐释意象所蕴含意义时,开了生拉硬拽... 历来《野草》研究中,有一种“课虚坐实”的倾向,即为某一个意象如“秋夜”“枣树”“小粉红花”“雪”等,寻找出一个具体的对应物加以解释,这种做法大约滥觞于冯雪峰,他的《论〈野草〉》一文在阐释意象所蕴含意义时,开了生拉硬拽的先河,比如把《秋夜》里死于灯火的小青虫视为“没有结果的失败的英雄”,《死火》中的“冰谷”是指“封建主义”,死火在冰谷里重新燃烧完自己的时候,一方面是“个人主义意识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对革命形势估计不足的反映云云(《论〈野草〉》,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版,第5页、29—30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张洁 文艺出版社 《秋夜》 封建主义 《死火》 个人主义 形势估计
下载PDF
鲁迅作品的象征派特色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长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6-19,共4页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象征派至今还被视作文艺逆流,这里将举艺崇仰的无产阶级文学大师鲁迅同文艺逆流联系起来,岂不是大不敬?但当我们将失误的历史涂抹在象征派身上的泥污涤除,使其重现庐山真面目,且将鲁迅的一些作品(主要是散文诗)进行了...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象征派至今还被视作文艺逆流,这里将举艺崇仰的无产阶级文学大师鲁迅同文艺逆流联系起来,岂不是大不敬?但当我们将失误的历史涂抹在象征派身上的泥污涤除,使其重现庐山真面目,且将鲁迅的一些作品(主要是散文诗)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与象征诗派的作品进行一番比较分析后,就会认定,这一命题并不荒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象征主义 象征派诗人 象征诗派 《野草》 鲁迅作品 散文诗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苦闷的象征》 李金发 《死火》
下载PDF
实证与想象的高度融合——《鲁迅:为爱情作证》读后
18
作者 汪亚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爱情 鲁迅 作证 想象 《影的告别》 《野草》 东方出版社 《求乞者》 《过客》 《死火》
下载PDF
《野草》部分篇目读书札记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珏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5,共6页
关键词 《野草》 读书札记 篇目 《影的告别》 《死火》 意象 复合 分裂
下载PDF
《野草》的诗与“哲学”(下)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木山英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0-53,共14页
关键词 《野草》 鲁迅 《墓碣文》 《过客》 《希望》 《死火》 “无物之阵” 作品 “超人” 魏连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