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死火”不“死”:《死火》的时空诗学与对话结构 |
贾荣华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2
|
被冰结的亲情——重读《雪》《死火》 |
孙伟
宋剑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3
|
现象学视野下《死火》的时间意向性 |
吴翔宇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4
|
论《死火》的时间意识 |
吴翔宇
林了应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5
|
《死火》的奇诡想象及其意蕴 |
朱崇科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6 |
0 |
|
6
|
论《死火》的象征意义 |
陈丽民
|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
2001 |
1
|
|
7
|
地狱诗篇之彼岸救赎与此岸抵抗——论T.S.艾略特《荒原》与鲁迅《死火》对佛教“火”意象之改写 |
杨深林
邱晶
|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
2019 |
1
|
|
8
|
试探鲁迅《死火》的象征意蕴 |
张华林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1
|
|
9
|
波特莱尔《秋之歌》与鲁迅《死火》之比较 |
张瑾超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
1998 |
0 |
|
10
|
鲁迅与安特来夫的生死对话——《死火》《过客》《复仇》《狂人日记》与《往星中》的互文性解读 |
柳冬妩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苦”的政治与“生”的脱嵌——《死火》一解 |
张芬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
2022 |
0 |
|
12
|
看,那独舞的灵魂——读《死火》 |
许爱芝
|
《考试与招生》
|
2011 |
0 |
|
13
|
“约翰·克里斯托夫”的苏生——论鲁迅“旧事重提”的记忆机制 |
赵灵玉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鲁迅与安特莱夫的生死对话 |
|
《新华文摘》
|
2024 |
0 |
|
15
|
《野草》研究二题 |
田建民
马德生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1
|
|
16
|
《野草》研究中的“课虚坐实”问题——试以张洁宇《独醒者与他的灯》为例 |
李有智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4 |
3
|
|
17
|
鲁迅作品的象征派特色 |
陶长坤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1995 |
2
|
|
18
|
实证与想象的高度融合——《鲁迅:为爱情作证》读后 |
汪亚明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5 |
0 |
|
19
|
《野草》部分篇目读书札记 |
吕珏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20
|
《野草》的诗与“哲学”(下) |
木山英雄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