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殽之战》伏笔艺术解读
1
作者 张翅 《学语文》 2002年第3期14-14,共1页
伏笔作为一种写作技法,是指作者在文章的前面为后面要讲的内容预先提示或暗示一下,是一种有计划的“埋伏”,目的是使读者对下文出现的内容不感到突然。《左传》的作者在谋篇布局时,主要通过蕴伏笔于记言和叙事之中,前伏后应,既渗透了自... 伏笔作为一种写作技法,是指作者在文章的前面为后面要讲的内容预先提示或暗示一下,是一种有计划的“埋伏”,目的是使读者对下文出现的内容不感到突然。《左传》的作者在谋篇布局时,主要通过蕴伏笔于记言和叙事之中,前伏后应,既渗透了自己的主观意图,也融入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使得整部作品结构谨严,脉络清晰。《(肴殳)之战》就是其中的显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殽之战》 伏笔手法 文章结构 写作风格 故事情节
下载PDF
《殽之战》中几个人物的关系
2
作者 赵国斌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1年第11期6-7,共2页
关键词 《殽之战》 文言文教学 人物关系 秦穆公 蹇叔 百里奚 西乞术 白乙丙
下载PDF
《殽之战》插图的几点失误
3
作者 胡万田 胡春艳 《语文知识》 2000年第10期59-60,共2页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殽之战》一文有一幅插图,描绘了一个战争场面,看情形应该是文中关于战争经过的文字(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的图释。插图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选文内容,用意自然是很好的;
关键词 《殽之战》 课文插图 错误分析 高中 语文
下载PDF
御者和车右在车战中的地位——读《左传·殽之战》
4
作者 罗泽贤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123-124,共2页
《殽之战》一文,写秦国的军队越过晋国的边境去偷袭晋的邻国——郑,半路上被郑商人弦高遇见并识破他们的阴谋。秦军的将领们估计这回偷袭是难以得逞了,但又不甘心空手而归,便灭了滑国才率领军队返秦。其时,正忙着给刚刚去世的晋文... 《殽之战》一文,写秦国的军队越过晋国的边境去偷袭晋的邻国——郑,半路上被郑商人弦高遇见并识破他们的阴谋。秦军的将领们估计这回偷袭是难以得逞了,但又不甘心空手而归,便灭了滑国才率领军队返秦。其时,正忙着给刚刚去世的晋文公治丧的晋国新君及臣僚,得知这一消息,立即决定搁置丧事,出兵伏击秦军。文章写道:“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缝,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殽之战》 秦国 晋文公 偷袭 晋国 军队 秦军
下载PDF
“不顾而唾”之“顾”字辨误
5
作者 赵泽福 魏华中 《语文知识》 2003年第7期35-36,共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殽之战》一文,写鲁僖公三十三年,秦穆公竭其兵力欲向郑国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因郑国有备,故秦灭滑国。滑是晋的同姓国,加之晋文公新亡,因此,晋国上下对秦义愤填膺,元帅先轸力主发兵截击秦军。在殽山...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殽之战》一文,写鲁僖公三十三年,秦穆公竭其兵力欲向郑国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因郑国有备,故秦灭滑国。滑是晋的同姓国,加之晋文公新亡,因此,晋国上下对秦义愤填膺,元帅先轸力主发兵截击秦军。在殽山秦受到了晋毁灭性打击,几乎全军覆没,秦国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俘。但是晋襄公偏听了母亲文赢(秦穆公的女儿,晋文公的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顾而唾” “顾”字 高中语文第五册 《殽之战》 训诂 文言文 词义
下载PDF
“累臣”辨析
6
作者 郝秀菊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5年第9期10-10,共1页
中学课本中的<殽之战>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中有一句话:"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注解中对"不以累臣衅鼓"的解释为:"不拿被囚系的... 中学课本中的<殽之战>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中有一句话:"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注解中对"不以累臣衅鼓"的解释为:"不拿被囚系的臣子杀了衅鼓.累,绳索,这里指俘虏.衅鼓,杀人把血涂在鼓上."对其中"累"字的解释,笔者不完全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殽之战》 中学课本
下载PDF
“拱”义辨
7
作者 刘敬林 《语文知识》 2001年第4期48-48,共1页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课本注:“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七十岁,你坟上的树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拱,两手合抱。”我们以为课本注对“拱”的释义不够准确。《现代汉语词典》...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课本注:“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七十岁,你坟上的树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拱,两手合抱。”我们以为课本注对“拱”的释义不够准确。《现代汉语词典》:“合抱:两臂围拢(多指树木、柱子等的)粗细。院里有两棵~的树。”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 高中 语文 《殽之战》 释义 教材研究
下载PDF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注释质疑三则
8
作者 金雁 《朝阳师专学报》 1992年第4期59-60,共2页
(一)“何施”,不是前置宾语高中语文第五册(新教材)《殽之战》注释⑧:“[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秦国就是无礼,为什么要报答呢?为,表示疑问语气。何施,宾语,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这条注释把“何施”两词全作前置宾语是不正确的,只有... (一)“何施”,不是前置宾语高中语文第五册(新教材)《殽之战》注释⑧:“[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秦国就是无礼,为什么要报答呢?为,表示疑问语气。何施,宾语,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这条注释把“何施”两词全作前置宾语是不正确的,只有疑问代词“何”是前置宾语。“施”是谓动词,不能充当前置的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第五册 注释质疑 语文课本 前置宾语 《殽之战》 疑问语气 加强语气 疑问代词
下载PDF
中学语文课本注释榷疑二则
9
作者 陈斌 世英 《朝阳师专学报》 1984年第3期67-69,共3页
一、妇人暂而免诸国(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课本注为:“暂,通‘渐’,欺诈,一说,暂,仓猝,匆忙”,并语译为“妇人几句谎话就从国内把他们放走”。课本将“暂”释为“欺诈”,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关键词 课本注释 中学语文 高中语文第五册 《殽之战》 欺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