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兵团精神的文化认同——以韩天航小说《母亲与我们》为个案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书群 《昌吉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8-41,共4页
在长期的发展与不断的进步中,兵团文学创作日臻成熟,逐渐形成蕴涵丰厚的兵团文化,彰显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奋进"为主要文化内涵的兵团精神。韩天航的小说《母亲与我们》通过对刘月季以及围绕着她的一系列... 在长期的发展与不断的进步中,兵团文学创作日臻成熟,逐渐形成蕴涵丰厚的兵团文化,彰显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奋进"为主要文化内涵的兵团精神。韩天航的小说《母亲与我们》通过对刘月季以及围绕着她的一系列英雄群像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读者与作品中人物对兵团精神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天航小说 兵团精神 文化认同 《母亲与我们》
下载PDF
抑郁心理、幸灾乐祸与共情的困难——以芥川龙之介《母亲》为例
2
作者 王玉华 赵海涛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1-46,共6页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母亲》是一部题为“母亲”却旨在探讨人性善恶的小说。小说中两位年轻的同名母亲均经历丧子之痛,在遭受抑郁的折磨之后,却都为另一方的相同遭遇呈现出幸灾乐祸的心理。这种共情的困难是对芥川龙之介中国之旅与复...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母亲》是一部题为“母亲”却旨在探讨人性善恶的小说。小说中两位年轻的同名母亲均经历丧子之痛,在遭受抑郁的折磨之后,却都为另一方的相同遭遇呈现出幸灾乐祸的心理。这种共情的困难是对芥川龙之介中国之旅与复杂生活阅历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母亲 抑郁心理 幸灾乐祸 共情的困难
下载PDF
赛珍珠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探析——以《大地》《母亲》为例
3
作者 周亚萍 陈小丽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0期197-199,共3页
文章以赛珍珠的作品《大地》和《母亲》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元素。赛珍珠在作品中生动描绘了女性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并展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倾向。此外,她还敏锐地揭示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被... 文章以赛珍珠的作品《大地》和《母亲》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元素。赛珍珠在作品中生动描绘了女性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并展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倾向。此外,她还敏锐地揭示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被边缘化地位。这些生态女性主义元素引发了对生态和性别问题的思考,同时倡导人们维护命运共同体、批判阶级差异、尊重弱势群体,实现男性和女性的平等相处以及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大地》 《母亲 生态女性主义 生命意识
下载PDF
论丁玲小说《母亲》中曼贞的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4
作者 闫雨嘉 罗媛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3期12-14,共3页
本文旨在分析丁玲长篇小说《母亲》中曼贞的女性主义意识的阶段性转变,即从对男女不公命运的愤怒到对教育赋能女性的觉悟,再到自我意识与民族意识的交融,以此来揭示国际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新女性形象,启迪21世纪的青年女性传承新女性的勇... 本文旨在分析丁玲长篇小说《母亲》中曼贞的女性主义意识的阶段性转变,即从对男女不公命运的愤怒到对教育赋能女性的觉悟,再到自我意识与民族意识的交融,以此来揭示国际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新女性形象,启迪21世纪的青年女性传承新女性的勇敢探索自我的精神品质,发展积极健康的性别平等意识、建构具有家国情怀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女性形象 《母亲 女性主义意识 觉醒 发展
下载PDF
鲁迅藏丁玲《母亲》
5
作者 孙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3,共3页
《母亲》是丁玲的未完稿小说。鲁迅所藏为上海良友印刷公司1933年初版的签名本(见封三)。小三十二开本,软布面精装,外加护封。封面上端有“良友文学丛书之七”字样,附有1902年丁母纺纱照片作为配图。版权页上是“一九三三,五,二十付排... 《母亲》是丁玲的未完稿小说。鲁迅所藏为上海良友印刷公司1933年初版的签名本(见封三)。小三十二开本,软布面精装,外加护封。封面上端有“良友文学丛书之七”字样,附有1902年丁母纺纱照片作为配图。版权页上是“一九三三,五,二十付排”、“一九三三,六,二十初版”、印数“1—4000”。初版没有序言,书尾有“良友文学丛书”的编辑赵家璧撰写的四百字《编者言》交代未完稿之事。随该书出版,另有两则售书宣传的大幅广告,印有丁玲照片,分别刊登于1933年6月25日的《时事新报》和6月27日的《申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友文学丛书 《时事新报》 《母亲 印刷公司 《申报》 赵家璧 丁玲 版权页
下载PDF
《母亲的手》与《游子吟》意象对比探究
6
作者 康雪雪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1期23-25,共3页
目的:母爱是诗歌中永恒的母题,古往今来留下了不少描写母亲、赞颂母爱的诗歌。《母亲的手》和《游子吟》都是以母爱为主题的诗歌,但是它们却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范式,《母亲的手》情感外露、奔放、热情,《游子吟》情感含蓄委婉。意象是诗... 目的:母爱是诗歌中永恒的母题,古往今来留下了不少描写母亲、赞颂母爱的诗歌。《母亲的手》和《游子吟》都是以母爱为主题的诗歌,但是它们却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范式,《母亲的手》情感外露、奔放、热情,《游子吟》情感含蓄委婉。意象是诗歌的主要构成要素,不仅能体现诗歌情感表达的特点,也能反映出诗歌的文化内涵。方法:文章采用平行研究法,探究《母亲的手》和《游子吟》在意象使用上的不同,对比分析意象对诗歌审美风格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结果:《母亲的手》有“重象轻意”的特征,意象以人为主,具体而准确:而《游子吟》有“重意轻象”的特征,意象以物为主,往往脱离物象本身而直指诗人的情感。结论:中美诗歌意象使用的差异与两国文化背景、哲学思维以及文学书写传统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爱 意象 中西对比 《母亲的手》 《游子吟》
下载PDF
缅甸短篇小说《母亲!父亲!》人物形象分析
7
作者 沈苑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丛》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缅甸短篇小说《母亲!父亲!》通过对乘坐邮轮二等舱的不同身份的四对夫妇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对方的态度、表情等等的细腻描写反映那个时代背景下缅甸人的各种思想和心态。从教师夫妇超然的对比观察中,将老农民夫妇勤劳朴实、谦和自信、不... 缅甸短篇小说《母亲!父亲!》通过对乘坐邮轮二等舱的不同身份的四对夫妇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对方的态度、表情等等的细腻描写反映那个时代背景下缅甸人的各种思想和心态。从教师夫妇超然的对比观察中,将老农民夫妇勤劳朴实、谦和自信、不卑不亢的性格特征和他们对儿女付出的父爱母爱鲜明地凸显了出来。他们坦诚地接受西方文明,又毫不媚悦流俗,在他们身上体现着缅甸民族的自尊和美德。而官员夫妇和混血夫妇的民族自卑感以及对自己同胞部薄傲慢的态度在大方得体的老人面前反而显得那么可部甚至可怜。文章通过衬托对比、正侧结合、以小见大的修辞手法来展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化主题思想,饱含深意和民族情感,值得体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小说 《母亲!父亲!》 人物形象 描写手法
下载PDF
越境、性别与空间:芥川龙之介《母亲》中的都市空间与女性身体
8
作者 周倩 《南大日本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05-120,共16页
芥川龙之介以中国为舞台背景创作的短篇小说《母亲》,通过身体与空间的交叠叙事,以女主人公的精神活动为叙事载体,借由不同的空间表征描述了跟随丈夫移居异乡的主人公在经历丧子之痛后,所陷入的主体身份的割裂与不安。小说中所展现的都... 芥川龙之介以中国为舞台背景创作的短篇小说《母亲》,通过身体与空间的交叠叙事,以女主人公的精神活动为叙事载体,借由不同的空间表征描述了跟随丈夫移居异乡的主人公在经历丧子之痛后,所陷入的主体身份的割裂与不安。小说中所展现的都市空间,既是故事铺陈的具体场景,亦是主人公身份认同危机的外在隐喻。本文借助空间视角考察《母亲》中空间建构与身体书写间互为指涉的叙事关系,解读在性别空间与父权家长制的双重制约下,主人公探索重构自我主体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母亲 中国 都市空间 身体空间
下载PDF
多重关系网络中的女性与革命——丁玲《母亲》系列文本研读
9
作者 孙慈姗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9,57,共9页
丁玲的长篇小说《母亲》试图以“前一代女性”于曼贞的成长经验为线索,将女性成长与社会变革两大主题纳入左翼理论话语和作者自身的情感脉络,并在书写实践中实现日常经验与革命经验的融合。而在互文意义上,丁母完成于1941—1943年的回... 丁玲的长篇小说《母亲》试图以“前一代女性”于曼贞的成长经验为线索,将女性成长与社会变革两大主题纳入左翼理论话语和作者自身的情感脉络,并在书写实践中实现日常经验与革命经验的融合。而在互文意义上,丁母完成于1941—1943年的回忆录作为“母亲”自述其人生经历的文本与《母亲》的叙述构成了潜在对话,近年来发现的《母亲》第三部提纲与残稿亦为探究丁玲针对相关主题思考与言说方式的变化提供了切入点。具体而言,这一系列文本所呈现的女性置身其中的多种人际关系形式或可成为具象把握女性与革命之内在关联的有效途径。这些关系将女性编织进新旧过渡时期的社会网络,而母女两人在两性关系、家庭形态、女性情谊与母亲身份意识等层面叙述侧重点与叙述方式的异同则体现出两代人在不同时空中针对自身经验的整理、认知模式及整体性情感结构的嬗变。诸种延续与变化最终通向了伦理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女性在其中的位置与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丁母回忆录》 女性与革命 两性关系 女性情谊 现代母职
下载PDF
从叙事学角度探析《不完美的她》改编得失
10
作者 刘芸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根据日本电视剧《母亲》翻拍的中国网络剧《不完美的她》,在原剧基础上增加了叙事线索和人物形象,除体现母爱这一主题外,还以女性视角展现其自我意识的觉醒。但该剧在播出后并未收获与原剧相当的评价,甚至颇有非议。基于此,从叙事学角... 根据日本电视剧《母亲》翻拍的中国网络剧《不完美的她》,在原剧基础上增加了叙事线索和人物形象,除体现母爱这一主题外,还以女性视角展现其自我意识的觉醒。但该剧在播出后并未收获与原剧相当的评价,甚至颇有非议。基于此,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探讨、分析《不完美的她》在核心主题、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上改编的优势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美的她》 《母亲 翻拍剧 改编
下载PDF
苦难家运的深沉描摹,顽强民族的生存史诗——赛珍珠《母亲》与余华《活着》的平行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希祥 李小玲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4,共6页
赛珍珠的《母亲》与余华的《活着》在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等方面虽存有个体差异,但皆具有"苦难家运的深沉描摹,顽强民族的生存史诗"的特点,而它们的成功皆"因中国之情,立小说之体;即小说之体,成畅销之势"。
关键词 赛珍珠 《母亲 余华 《活着》 平行比较
下载PDF
五谈高尔基再认识论——《母亲》新解读 被引量:4
12
作者 韦建国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列宁认为《母亲》有缺点,作者也承认小说写的有些仓促。小说具有哲理性和思辨性;人物个性不鲜明,理想色彩过浓;情节环境诗意化,关键性的细节缺乏生活基础;语言概念化,具有说教性。与其说《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
关键词 高尔基 《母亲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新解读
下载PDF
共名状态下“母亲”的伦理困境——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4-141,共8页
《母亲》是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七部作品之一,也是赛珍珠作品中最为独特的一部。"母亲"的共名身份,是在特定生存环境所编织而就的伦理关系网中确立的;其身份危机与角色冲突导致了一系列伦理困境:"母亲"的生命... 《母亲》是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七部作品之一,也是赛珍珠作品中最为独特的一部。"母亲"的共名身份,是在特定生存环境所编织而就的伦理关系网中确立的;其身份危机与角色冲突导致了一系列伦理困境:"母亲"的生命冲动与生活其间的社会空间、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冲突产生的伦理困境,诚实与谎言、忠诚与背叛、珍视生命与对生命扼杀两难导致的罪与罚的伦理困境,女性身份认同与性别歧视观念的矛盾导致的伦理困境等。赛珍珠用"共名"身份塑造的母亲形象,使"母亲"成为中国劳动母亲们的典型形象,因而超越了个体意义而具有了普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母亲 身份危机 角色冲突 伦理困境
下载PDF
女性的沉默与抗争──评赛珍珠的《大地》与《母亲》 被引量:12
14
作者 芮渝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3-46,共4页
赛珍珠以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大地》中以现实主义的笔法表现了一种以沉默为话语特征的中国女性形象;在《母亲》中,则更多地以理想主义精神塑造了一个具有抗争话语特征的女性典型。虽然这两种人物性格话语特征不同,但她们都表现... 赛珍珠以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大地》中以现实主义的笔法表现了一种以沉默为话语特征的中国女性形象;在《母亲》中,则更多地以理想主义精神塑造了一个具有抗争话语特征的女性典型。虽然这两种人物性格话语特征不同,但她们都表现了赛珍珠对中国妇女生存状态的深刻认识和准确再现。通过她塑造的两类妇女形象,中国妇女坚韧、豁达、聪慧和忍让的品格赢得了西方读者的中国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大地》 《母亲 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小说 文学评论 中国妇女 中国读者 文学接受
下载PDF
从《大地》、《母亲》看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中的“现实感”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俐玲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67,共4页
赛珍珠"中国叙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与她敏锐而深切的"现实感"密不可分。这种"现实感"与赛珍珠早期在中国比较独特的生活经历有着内在的情感和精神联系,同时亦与她破除一切自我禁忌的以"生存—生活&q... 赛珍珠"中国叙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与她敏锐而深切的"现实感"密不可分。这种"现实感"与赛珍珠早期在中国比较独特的生活经历有着内在的情感和精神联系,同时亦与她破除一切自我禁忌的以"生存—生活"为中心的现实哲学浑然一体。而她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及发自生命本体的超越种族、国家与文化的悲悯意识,为她突入到现实生活的广度与深度提供了超越时代主流意识和思想的个人精神信念。而在理性与抒情之间的适当平衡,不仅成为她的中国叙述的方法支点,亦成为她的中国题材小说在叙述方式上的一种鲜明的个人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现实感 《大地》 《母亲
下载PDF
儿童视野里的家庭新英雄——丁玲《母亲》的辛亥革命叙事 被引量:4
16
作者 丰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3期37-42,共6页
丁玲的《母亲》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传统女性在革命的辐射下完成现代转型的故事。这种对现代性转型的言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男性的缺席,即宣告封建权威力量的名存实亡。其次是女性的站立,通过物质层面与土地割离从而走... 丁玲的《母亲》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传统女性在革命的辐射下完成现代转型的故事。这种对现代性转型的言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男性的缺席,即宣告封建权威力量的名存实亡。其次是女性的站立,通过物质层面与土地割离从而走向城市、生理层面通过"放脚"获得健康的身体、精神层面转变为倾向革命的知识女性,从而完成了一场具有象征意义的破壳之役。最后是母亲角色的现代性建构,从老者本位到儿童本位的现代观念的自觉转变。小说用儿童视角让辛亥革命呈现出了冲淡的、陌生化的、画外音式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丁玲 辛亥叙事 儿童视野
下载PDF
鲁迅视野中的亚历克舍夫木刻插图——从《母亲》到《城与年》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炳月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9-60,共12页
鲁迅晚年大力倡导以木刻为主的现代版画,编选或参与编辑了十多部现代版画作品。笔者要强调的是,这些作品半数以上为苏俄版画。倡导版画初期即1929至1930年间出版的五册《艺苑朝华》,第五册即为《新俄画选》。1931年2月翻印的版画集《小... 鲁迅晚年大力倡导以木刻为主的现代版画,编选或参与编辑了十多部现代版画作品。笔者要强调的是,这些作品半数以上为苏俄版画。倡导版画初期即1929至1930年间出版的五册《艺苑朝华》,第五册即为《新俄画选》。1931年2月翻印的版画集《小说士敏土之图》,所收十幅作品为苏联作家革拉特珂夫的长篇小说《士敏土》的插图(作者为德籍版画家梅斐尔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斐尔德 苏联作家 《母亲 现代版画 木刻插图 亚历克 版画集
下载PDF
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如何能有新视角和感染力——兼评江苏梆子现代戏《母亲》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红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48,105,共5页
江苏梆子剧院原创现代戏《母亲》的创作和演出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与探讨的视角。作品继承了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传统,同时又在视角的选择、剧种的气质、表现的方式等方面体现了戏曲的特质,在大与小、情与理、生与死的... 江苏梆子剧院原创现代戏《母亲》的创作和演出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与探讨的视角。作品继承了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传统,同时又在视角的选择、剧种的气质、表现的方式等方面体现了戏曲的特质,在大与小、情与理、生与死的冲突与架构之间展现了创作的能力,更因为对剧种气质与题材协调性的把握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这些都为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提供了有益的积累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 江苏梆子 戏曲现代戏 江苏梆子《母亲
下载PDF
《河的子孙》与《母亲——大地》的模式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正荣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55-57,共3页
《母亲———大地》中的“大地”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叙述的角度,而以客体的身份置身于小说事件之外。《河的子孙》中的黄河形象同小说的情节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它以自身的变化跻身于事变之内,与人物的命运直接相关联。黄河... 《母亲———大地》中的“大地”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叙述的角度,而以客体的身份置身于小说事件之外。《河的子孙》中的黄河形象同小说的情节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它以自身的变化跻身于事变之内,与人物的命运直接相关联。黄河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的子孙》 《母亲--大地》 张贤亮 艾特玛托夫 叙述角度 人化自然 比较文学 小说
下载PDF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读陈应松中篇小说《母亲》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冬梅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61-64,共4页
"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关键词 陈应松 小说 《母亲 生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