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8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作为阐释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点——高旭东《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简评
1
作者 小贾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鲁迅 高旭东 《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简评 人民文学出版社 激进主义 保守主义
下载PDF
“重写文学史”浪潮的先声——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创新与局限
2
作者 陆欣宇 黄德志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2-57,共6页
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始终是学界探讨研究的重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按照政治与历史视角分割文学史的旧格局,它以文学现代化为内核,关注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整体性,极具启蒙主义的光... 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始终是学界探讨研究的重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按照政治与历史视角分割文学史的旧格局,它以文学现代化为内核,关注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整体性,极具启蒙主义的光辉。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存在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题概括不恰当、对现代化的认知不准确等问题,应当以辩证的眼光进行看待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 文学现代化
下载PDF
作为“镜子”的中国形象塑造与出走——《作为文化他者的中国——论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案例分析
3
作者 张琦琦 《时代人物》 2024年第5期266-268,共3页
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重要学科分支,其对于中国形象作为“他者”在西方文学呈现及塑造的研究比比皆是。笔者以杨波《作为文化他者的中国——论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为研究案例,从论题、内容、方法等层面展开分析评述,联系学... 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重要学科分支,其对于中国形象作为“他者”在西方文学呈现及塑造的研究比比皆是。笔者以杨波《作为文化他者的中国——论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为研究案例,从论题、内容、方法等层面展开分析评述,联系学科论著及同主题论文进行比较分析,尝试为中国走出被动性的“镜子”地位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形象学 中国形象 他者 案例分析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与《比较文学教研论丛》第四辑
4
作者 叶枝梅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6期59-59,共1页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为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教育部倡导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以“新文科视域下的比较文学课程与教学”为主题,于2022年4月15日...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为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教育部倡导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以“新文科视域下的比较文学课程与教学”为主题,于2022年4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与教学 中国比较文学 学会教学 教学研究会 文科建设 教研 成功举办 北京师范大学
下载PDF
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外文学关系新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四届年会分组之一综述
5
作者 陈睿琦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2024年8月16—20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辽宁大连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大连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葡萄牙、巴西等10余个国家近200所高校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2024年8月16—20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辽宁大连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大连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葡萄牙、巴西等10余个国家近200所高校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主题是“新文科建设与跨文化视阈中的比较文学”,设有20个分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分组,是以“文明互鉴视野中的中外文学关系”为主题。在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历程中,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分别代表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两大范式,跨文化研究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参与这一学科的标志之一,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成为相互影响并彼此依存的对话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法国学派 美国学派 平行研究 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视阈 文科建设 辽宁大连
下载PDF
比较文学的中国话语建构——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
6
作者 白一祎 杨喻清 钟艳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近年来已经取得瞩目的成就,逐步发展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学派”,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文学话语体系。比较文学的中国话语建立在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本身的文学理论基础之上。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近年来已经取得瞩目的成就,逐步发展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学派”,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文学话语体系。比较文学的中国话语建立在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本身的文学理论基础之上。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多个方面对民族文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内核”。反观比较文学学科,比较文学研究一直秉持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研究理念,在建构其本身的中国话语的同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脉相承,成为相互促进的有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比较文学 中国话语 民族文学
下载PDF
《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7
作者 江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高旭东 个性精神 启蒙精神 人性
原文传递
我与比较文学之缘
8
作者 孟昭毅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9,共4页
200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它的诞生地深圳大学隆重召开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参会的人不算多,大会聚餐前有人开玩笑说,凡20年前参加过学会成立大会的人,都可算是中国比较文学“黄埔一期”的成员,在场的乐黛云会长笑着说,应该是“黄... 200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它的诞生地深圳大学隆重召开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参会的人不算多,大会聚餐前有人开玩笑说,凡20年前参加过学会成立大会的人,都可算是中国比较文学“黄埔一期”的成员,在场的乐黛云会长笑着说,应该是“黄埔一期”的人,于是大家都笑了。当即就有人提出“黄埔一期”的都前来合影留念,于是临时拿来餐厅的座椅,在牌楼式的门厅前合影。前排中间坐着乐黛云、饶芃子和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1届会长佛克马(D.Fokkema)等12人,后排站着14人,共计26人,照片背景(餐厅大门)上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0个大字。此后“黄埔一期”的说法不胫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黛云 中国比较文学 天涯共此时 深圳大学 纪念大会 餐厅 诞生地
下载PDF
百年中国比较文学——二十世纪的回顾与思考
9
作者 徐志啸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1-75,共5页
本文着重回顾 2 0世纪 1 0 0年来中国比较文学走过的简要历程 ,从肇始初兴、发展与滞缓 ,到复兴高潮阶段 ,并对比较文学的各主要分支学科作概括性的评述 ,指出它们的成就与不足 ,同时阐述作者对这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看法 ,... 本文着重回顾 2 0世纪 1 0 0年来中国比较文学走过的简要历程 ,从肇始初兴、发展与滞缓 ,到复兴高潮阶段 ,并对比较文学的各主要分支学科作概括性的评述 ,指出它们的成就与不足 ,同时阐述作者对这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看法 ,以及对未来新世纪前程的展望 (不包括台港澳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比较文学 回顾 思考
下载PDF
学科演进与观念变迁:重审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世界文学观
10
作者 张珂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它所表征的“世界文学热”也直接影响了21世纪以来我们对世界文学的理解和思考。从比较文学的学科视角出发,联系当今的世界文学理论热潮,聚焦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文学观,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学观在当代中国的演进历程及其与世界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学科 20世纪80年代 中国语境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学的核心是语言比较
11
作者 高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5-215,共11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研究文学是文学的本真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也不例外。中外文学的差异性深植于语言的差异,语言问题是比较文学的核心问题。“语言”在当今比较文学中是明显缺席的,原因既与比较文学历史问题的“设置”有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研究文学是文学的本真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也不例外。中外文学的差异性深植于语言的差异,语言问题是比较文学的核心问题。“语言”在当今比较文学中是明显缺席的,原因既与比较文学历史问题的“设置”有关,更与比较文学界所持语言观比较传统有关。以现代语言观来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研究的问题,其问题“等级”以及研究“模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语言研究会使“影响研究”更为实证化,能够让“平行”比较重新焕发生机,克服过去过于宽泛、虚空、随意的缺陷。语言研究对于比较文学最大的发现是中外文学具体研究的本体地位,这才是比较文学的核心问题,并为“中国学派”提供切实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语言比较 影响研究 平行比较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学概论类教材编写与话语创新
12
作者 曹顺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1期34-48,共15页
自1984年中国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出版以来,中国比较文学教材伴随着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由开创发展到繁荣期的历程、概论类教材突飞猛进,据不完全统计,自1984年迄今,中国比较文学概论类教材居然出版了105部,几乎超过同时期美国、... 自1984年中国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出版以来,中国比较文学教材伴随着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由开创发展到繁荣期的历程、概论类教材突飞猛进,据不完全统计,自1984年迄今,中国比较文学概论类教材居然出版了105部,几乎超过同时期美国、英国和法国比较文学教材的出版数量之和①。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可以说是中国比较文学巨大的成就,但是,真正具有自己的理论创新和理论话语开拓的究竟有多少?存在什么需要改进之处?这是一个需要总结和辨析的重要问题。从开创期中国比较文学概论教材的诞生;发展期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观点的创新与研究类型的多元化;繁荣期中国特色比较文学创新理论话语体系的提出与建构,中国比较文学概论类教材在对西方话语的继承与批判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和中国话语。然而,比较文学概论类教材中仍普遍存在追随西方话语所导致的失语现象。在肯定成就的同时,我们应当直面问题,在反思中总结成就与问题,以便我们转“失”为“得”,兼收并蓄,锐意进取。中国比较文学概论类教材的反思与总结,实际上体现了其中国学者自我建构的充分理论自觉与文化自信、话语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概论类教材 成就 问题 话语创新
下载PDF
曹顺庆对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贡献——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为中心
13
作者 李伟昉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著名学者曹顺庆围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尤其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体系建设问题,推出了一系列自成一体的有影响的论著,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学术建树,奠定了他在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代表性论文成果之一《比较文学中国... 著名学者曹顺庆围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尤其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体系建设问题,推出了一系列自成一体的有影响的论著,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学术建树,奠定了他在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代表性论文成果之一《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首次对中国学派“跨文化研究”理论特征及其基本方法进行了完整系统的理论阐述,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创建过程中形成的代表性理论文献,对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重温此文的贡献,对于我们当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与国际传播,无疑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顺庆 学派倡导者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 理论贡献
下载PDF
比较文学的中国范式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庆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3,共11页
跨文化阐释是比较文学的中国范式。它是由20世纪70年代港台学者所提倡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直接发展而来的。跨文化阐释突破“中西二元论”模式,遵循居间之中道,追求一种多元化的普遍主义理念。它既不同于法国学派“影响研... 跨文化阐释是比较文学的中国范式。它是由20世纪70年代港台学者所提倡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直接发展而来的。跨文化阐释突破“中西二元论”模式,遵循居间之中道,追求一种多元化的普遍主义理念。它既不同于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文化中心主义,也不同于美国学派“平行研究”的文化普遍主义。跨文化阐释注重内部与外部、审美与文化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这也使它与注重外部研究、实证研究的影响研究,以及注重内部研究、美学研究的平行研究区别开来。建构比较文学的中国范式,是确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二元论 跨文化阐释 阐发研究 中国范式 比较文学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概念接受、学科定位及理论建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圣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6,共7页
比较文学形象学传入中国三十年,中国学界不仅对形象概念、形象学学科归属进行了有益探究,还在理论建构和实践层面积极推动形象学本土化进程,提出了“变异学”和“涉外文学”等理论,关注比较文学学科文化转向,从文化误读视角深入探讨异... 比较文学形象学传入中国三十年,中国学界不仅对形象概念、形象学学科归属进行了有益探究,还在理论建构和实践层面积极推动形象学本土化进程,提出了“变异学”和“涉外文学”等理论,关注比较文学学科文化转向,从文化误读视角深入探讨异国形象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围绕“跨文化形象学”展开理论建构,凸显了中国立场,呈现出域外理论接受与本土学科建构并举的势头。多元并包的理论视野将有助于比较文学形象学在中国学派理论话语建构中拓展出新的学术空间。中国比较文学界对形象学理论的接受、建构,不仅推动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其理论本土化建构的思路、方法,还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构产生了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形象学 中国形象 中国学派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和而不同”与文化自觉:面向21世纪的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0
16
作者 乐黛云 蔡熙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比较文学理论家,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乐先生虽然已经80高龄,但她依然笔耕不缀,心忧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进步。蔡熙就比较文学的前沿理论问题向...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比较文学理论家,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乐先生虽然已经80高龄,但她依然笔耕不缀,心忧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进步。蔡熙就比较文学的前沿理论问题向乐先生进行了学术访谈,乐先生的回答不仅具有前瞻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她的回答对解决当下比较文学理论界不少令人困惑的问题有很大的启示性。本刊特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和而不同” 乐黛云 21世纪 文化自觉 教授 学会 访谈录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述评 被引量:3
17
作者 南帆 刘小新 王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共6页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历经曲折,考究文学理论在这种多次转变中如何参与其间实属必要。大体说来,可以将此百年文论的演变分作五个段落:晚清时期启蒙与审美的彰显与博弈,五四至二三十年代革命和大众充当主角,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文化领导权及...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历经曲折,考究文学理论在这种多次转变中如何参与其间实属必要。大体说来,可以将此百年文论的演变分作五个段落:晚清时期启蒙与审美的彰显与博弈,五四至二三十年代革命和大众充当主角,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文化领导权及文艺从属于政治路线的确立,八十年代主体论与新启蒙的高涨,九十年代以来语言学转向及文化研究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理论 史论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双子星座——沈从文和高行健文学道路之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杰 《社会科学论坛》 2002年第10期4-17,共14页
关键词 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 沈从文 高行健 艺术价值 创作立场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学的初兴与诗学范式之争 被引量:1
19
作者 纪建勋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3期51-74,共24页
1919—1949年是中国文学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一批有意识地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涌现出来,其论著相较于以往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发展,比较文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中国。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1919—1949年是中国文学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一批有意识地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涌现出来,其论著相较于以往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发展,比较文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中国。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约三十年的时间可谓中国比较文学的初兴期。初兴期的中国比较文学,在前期自发的文学比较和分散的理论随感的基础上,随着中外文学交往范围的扩大,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学术意识的发展,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反思性、理论性大大增强,比较文学课程体系在大学教育中确立并展开,比较文学的方法被有意识地运用在文学研究中,比较文学研究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学术团体,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和治学方法影响了中国文学破旧立新的探索和发展进程。初兴期比较文学的诗学范式之争在中国比较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成为今天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初兴期 范式之争 中国学派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宗教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谭桂林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9-94,共6页
对宗教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关系的研究,是在80年代中期起步的,如钱理群的周作人研究、陈平原与宋益乔的许地山研究等,虽然是对特定作家所具有的宗教文化意蕴的个案分析,但在长期以来宗教文化意识受到压抑、人们提起宗教不免... 对宗教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关系的研究,是在80年代中期起步的,如钱理群的周作人研究、陈平原与宋益乔的许地山研究等,虽然是对特定作家所具有的宗教文化意蕴的个案分析,但在长期以来宗教文化意识受到压抑、人们提起宗教不免谈虎色变或者不知所云的时代里,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化 中国文学 现代作家 基督教文化 二十世纪 知识分子 精神结构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史依据 西方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