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鲁迅:作为阐释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点——高旭东《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简评 |
小贾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2
|
“重写文学史”浪潮的先声——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创新与局限 |
陆欣宇
黄德志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作为“镜子”的中国形象塑造与出走——《作为文化他者的中国——论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案例分析 |
张琦琦
|
《时代人物》
|
2024 |
0 |
|
4
|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与《比较文学教研论丛》第四辑 |
叶枝梅
|
《国际汉学》
CSSCI
|
2024 |
0 |
|
5
|
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外文学关系新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四届年会分组之一综述 |
陈睿琦
|
《社会科学动态》
|
2024 |
0 |
|
6
|
比较文学的中国话语建构——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 |
白一祎
杨喻清
钟艳
|
《普洱学院学报》
|
2024 |
0 |
|
7
|
《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江平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8
|
我与比较文学之缘 |
孟昭毅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4 |
0 |
|
9
|
百年中国比较文学——二十世纪的回顾与思考 |
徐志啸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0
|
学科演进与观念变迁:重审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世界文学观 |
张珂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24 |
0 |
|
11
|
中国比较文学的核心是语言比较 |
高玉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2
|
中国比较文学概论类教材编写与话语创新 |
曹顺庆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
2023 |
0 |
|
13
|
曹顺庆对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贡献——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为中心 |
李伟昉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4
|
比较文学的中国范式 |
李庆本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5
|
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概念接受、学科定位及理论建构 |
李圣杰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6
|
“和而不同”与文化自觉:面向21世纪的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访谈录 |
乐黛云
蔡熙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17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述评 |
南帆
刘小新
王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8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双子星座——沈从文和高行健文学道路之比较 |
余杰
|
《社会科学论坛》
|
2002 |
4
|
|
19
|
中国比较文学的初兴与诗学范式之争 |
纪建勋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
2023 |
1
|
|
20
|
宗教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
谭桂林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