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教育的优方式——以课程为载体的交往、沟通——基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解读 |
刘存刚
高瑾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2
|
教育即沟通: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当代诠释 |
马飞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3
|
经验: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学思想的逻辑起点 |
刘梅珍
李森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3
|
|
4
|
杜威教育学说的永恒价值——纪念《民主主义与教育》出版一百周年 |
单中惠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5
|
解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关于教育与生活的论述 |
杨乔清
李阿利
宋伟伟
刘虎
|
《文教资料》
|
2011 |
2
|
|
6
|
塑造民主社会的公民——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导读 |
李涛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7
|
试论《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世界性学术影响 |
单中惠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8
|
杜威的教育环境论:语境、梦境和困境--《民主主义与教育》相关章节的解读 |
杨修平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9
|
略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谈开去 |
姜凤萍
陶凤雨
|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2011 |
3
|
|
10
|
在做中学——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有感 |
孙丽娟
|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
2007 |
6
|
|
11
|
学校道德教育之我见——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
吴迪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2
|
生活即是学习与成长——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
刘徽
|
《现代教学》
|
2007 |
1
|
|
13
|
杜威的教育环境论:语境、梦境和困境——《民主主义与教育》相关问题解读 |
杨修平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2020 |
0 |
|
14
|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范畴体系及其特征 |
刘梅珍
|
《滁州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5
|
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教育思想内涵 |
张琳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6
|
高校教师的职责——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有感 |
晏丽
|
《普洱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7
|
方法的魅力——《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十三章《方法的性质》解读 |
水远璇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7 |
0 |
|
18
|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与幼儿教育生活理念 |
宋生涛
|
《卫生职业教育》
|
2010 |
0 |
|
19
|
杜威经验哲学对现代教育变革的启示——基于《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解读 |
刘爽
吴全华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1
|
|
20
|
试论教育与社会改造——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所感 |
刘焱
陈建平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