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还是应对——夏明方著《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评介 被引量:1
1
作者 齐敬霞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8-109,91,共3页
关键词 生产力 社会环境 夏明方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
下载PDF
互动还是应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评介
2
作者 齐敬霞 《中国减灾》 2009年第8期48-49,共2页
现有的灾害史研究.虽起步较早.但大多属于资料整理性质.且多从自然科学角度进行规律性分析和总结。而且.自然灾害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灾害研究史上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夏明方的《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 现有的灾害史研究.虽起步较早.但大多属于资料整理性质.且多从自然科学角度进行规律性分析和总结。而且.自然灾害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灾害研究史上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夏明方的《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一书.通过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和乡村社会关系进行综合考察和对比研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富有意义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乡村社会 民国 评介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关系 自然科学 资料整理
下载PDF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云南乡村社会冲突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廷明 崔广义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4-37,80,共5页
民国时期,云南频繁的自然灾害,使抗灾能力较弱的乡村困苦不堪。乡村灾民为维持生存,舍命争抢食物,冲突不断。灾民有的抗租抗捐,与官府抗争;有的被逼为匪,匪盗四起,严重冲击着乡村的社会秩序。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云南 自然灾害 乡村社会 冲突
下载PDF
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自然灾害的社会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陆宏英 汪志国 吴成泽 《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10-115,共6页
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十分频繁,高频率的自然灾害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带来了极大地影响,致使人口大量减少、大规模迁移以及灾民生活质量的大幅下降;社会经济日趋崩溃;濒于绝境的灾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起而抗争,并严重影响了相对稳定... 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十分频繁,高频率的自然灾害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带来了极大地影响,致使人口大量减少、大规模迁移以及灾民生活质量的大幅下降;社会经济日趋崩溃;濒于绝境的灾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起而抗争,并严重影响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淮河流域 安徽 自然灾害 社会影响
下载PDF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对云南乡村社会信仰影响探析
5
作者 何廷明 崔广义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历史上,自然灾害与民众的信仰息息相关,自然灾害催生民众的信仰。民国时期,云南频发的自然灾害不但威胁着乡村民众的生活,而且影响着民众的信仰。由于云南乡村民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抵御能力有限,人们在心理上恐惧自然灾害,为求生存,... 历史上,自然灾害与民众的信仰息息相关,自然灾害催生民众的信仰。民国时期,云南频发的自然灾害不但威胁着乡村民众的生活,而且影响着民众的信仰。由于云南乡村民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抵御能力有限,人们在心理上恐惧自然灾害,为求生存,只能祈盼借助神灵的力量消灾降福。于是,自然灾害推动着云南乡村民间信仰不断朝着消极方向发展,广大乡村迷信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自然灾害 云南 乡村信仰 影响
下载PDF
民国时期河南救济自然灾害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颖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6-59,共4页
民国时期,河南自然灾害严重,河南灾民也得到了长期恢复性和短期急赈等各种的救济。这些救济是由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界多种力量所进行的。但是作为掌握国家政权的中央和各级政府,其救济是极为薄弱的。河南自然灾害的救济力量主要来源于民... 民国时期,河南自然灾害严重,河南灾民也得到了长期恢复性和短期急赈等各种的救济。这些救济是由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界多种力量所进行的。但是作为掌握国家政权的中央和各级政府,其救济是极为薄弱的。河南自然灾害的救济力量主要来源于民间和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自然灾害 河南 社会救济
下载PDF
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与社会功能——以江南地区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晓燕 李嘉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110,共5页
乡村教师在推动乡村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民国这一特殊时期,江南地区的乡村教师彰显着自身的时代特征,他们在面对生活和教学的身份认同困境中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在启迪民众智识、改造乡村社会、推动国家进步方面发挥着特殊... 乡村教师在推动乡村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民国这一特殊时期,江南地区的乡村教师彰显着自身的时代特征,他们在面对生活和教学的身份认同困境中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在启迪民众智识、改造乡村社会、推动国家进步方面发挥着特殊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身份认同 乡村教师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张堂会博士著《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现代文学书写》出版
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8,共1页
我校文学院张堂会教授的研究专著《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现代文学书写》2012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现代文学书写"(项目编号09CZW050)的最终成果。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发,中... 我校文学院张堂会教授的研究专著《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现代文学书写》2012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现代文学书写"(项目编号09CZW050)的最终成果。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发,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现代作家创作了大量的灾害文学作品。论著以大文学观为考察视点,从文学角度切入民国时期的灾害史,搜寻、汇集了众多的现代文学作品,征引了政治、社会、经济等不同学科的大量资料,充分展示出现代作家面对自然灾害的姿态与现代文学书写自然灾害的广阔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作品 自然灾害 民国时期 文学书写 堂会 博士 国家社科基金
下载PDF
民国时期乡村运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7-38,共2页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措施、方式、方法、经验及其教训等对于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丰富的...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措施、方式、方法、经验及其教训等对于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丰富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新农村 民国时期 乡村建设运动
下载PDF
重温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社会工作的省思
10
作者 闫伟 《社会工作》 2008年第13期56-56,共1页
在中国大陆有没有农村社会工作?很多学者、专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对什么是农村社会工作有不同的定义。假设中国农村社会工作是存在的,那么笔者觉得这其中有三点是需要明确的:第一,这是在中国,中国的农村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世界的... 在中国大陆有没有农村社会工作?很多学者、专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对什么是农村社会工作有不同的定义。假设中国农村社会工作是存在的,那么笔者觉得这其中有三点是需要明确的:第一,这是在中国,中国的农村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受到国家的重视;第二,中国农村,农村的问题是什么,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角是谁等;第三,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农村的问题,怎样促进农村的发展。《农村社会工作》让我们走出了课堂,对农村的现状进行有益的探索。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社会工作 乡村建设运动 民国时期 中国大陆 “三农”问题 农村问题 农业大国
下载PDF
民国时期建水地区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及启示
11
作者 田占营 袁莉云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5-88,共4页
引言:“乡村振兴”是当今中国一个重大决策,它的施行对于提升数亿农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也能促使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回望过去,“乡村振兴”在近代中国乡村社会也曾经出现过。本文选取近代滇南建水地区为突破口,重... 引言:“乡村振兴”是当今中国一个重大决策,它的施行对于提升数亿农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也能促使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回望过去,“乡村振兴”在近代中国乡村社会也曾经出现过。本文选取近代滇南建水地区为突破口,重点论述那个时期的乡村治理理念,并分析其对确立当今乡村治理理念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中国乡村社会 建水 治理理念 乡村生态环境 民国时期 突破口 重大决策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角下乡村自然灾害协同治理——以福建闽清县7·9洪灾为例
12
作者 程蕊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年第24期7-9,共3页
在乡村社会资源日益凋敝的今天,面对自然灾害突发频发,将社会资本的建设纳入乡村灾害治理能力建设乃至国家整体的灾害治理体系中,将是提高乡村社区自然灾害抗逆力,实现多元灾害治理的必由途径。从功能和过程两个维度分析了社会资本参与... 在乡村社会资源日益凋敝的今天,面对自然灾害突发频发,将社会资本的建设纳入乡村灾害治理能力建设乃至国家整体的灾害治理体系中,将是提高乡村社区自然灾害抗逆力,实现多元灾害治理的必由途径。从功能和过程两个维度分析了社会资本参与灾害治理的机理,结合福建省闽清县7·9洪灾后政府与社区社会资本协同开展灾害治理个案,探索基层政府通过治理结构优化与机制创新,推动乡村社会自然灾害协同治理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自然灾害 协同治理 乡村
下载PDF
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社会角色的自我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昊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54-60,共7页
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角色转换是一个交织着他者认知与自我建构的冲突历程。随着近代社会转型的发生,群体变更的民国时期乡村教师已无法适应传统乡村对教师功能的需求,其原初的“流动性”消解、“合法性”丧失、“阐释者”脱域,逐渐脱离... 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角色转换是一个交织着他者认知与自我建构的冲突历程。随着近代社会转型的发生,群体变更的民国时期乡村教师已无法适应传统乡村对教师功能的需求,其原初的“流动性”消解、“合法性”丧失、“阐释者”脱域,逐渐脱离传统乡村社会的中心,成为他者认知的“边缘人”。然而,民国时期乡村教师作为行动者,在“边缘人”的角色认知下主体选择坚守乡村,参与乡村建设运动、传播乡村革命思想,守望乡村的文化与实践,在推动乡村社会近代转型的进程中建构了“守望者”的社会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乡村教师 社会角色 边缘人 守望者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的温床:民国时期乡村师范学校的社会文化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乔元正 田腾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17-23,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论宣扬和政府当局的全面推动下,乡村建设运动蔚然兴起。乡村师范学校被赋予培养乡村师资、普及乡村教育、实现乡村自治和改造乡村社会的责任,陶行知兴办的晓庄师范成为乡村教育与乡村...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论宣扬和政府当局的全面推动下,乡村建设运动蔚然兴起。乡村师范学校被赋予培养乡村师资、普及乡村教育、实现乡村自治和改造乡村社会的责任,陶行知兴办的晓庄师范成为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典范。乡村师范、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存在着天然而广泛的联系,乡村师范为共产党早期活动提供了革命温床和生力军,对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村革命 民国时期 乡村建设运动 乡村师范学校 社会文化
下载PDF
绩效与不足:民国时期现代农业金融与农村社会之关系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金铮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2-98,共7页
民国时期 ,现代农业金融从无到有 ,初步形成了一个垂直的贷款网络体系。它与农村社会的关系具有和谐与紧张的两重性 ,它是中国乡村借贷关系转型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对于改变高利贷一统天下的格局 ,促进乡村金融流通 ,救济贫苦农民 ,刺... 民国时期 ,现代农业金融从无到有 ,初步形成了一个垂直的贷款网络体系。它与农村社会的关系具有和谐与紧张的两重性 ,它是中国乡村借贷关系转型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对于改变高利贷一统天下的格局 ,促进乡村金融流通 ,救济贫苦农民 ,刺激生产经营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也不能不承认 ,它还远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借贷系统 ,距离农民借贷的需求还很遥远 ,传统借贷向现代金融的转轨之路还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现代农业金融 农村社会 长江中下游 贷款网络体系 乡村借贷
下载PDF
试析兵差对民国时期(30-40年代)宁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6
作者 辛婉怡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62-65,共4页
民国时期(30-40年代),宁夏地区兵差征发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省内军民比率高于抗战期间派兵最多的四川地区;军需处亦成为兵差中货币及实物摊派的特殊机构。兵差虽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抗战,但由于使用不当及征发过度,严重影响了宁夏乡村... 民国时期(30-40年代),宁夏地区兵差征发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省内军民比率高于抗战期间派兵最多的四川地区;军需处亦成为兵差中货币及实物摊派的特殊机构。兵差虽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抗战,但由于使用不当及征发过度,严重影响了宁夏乡村经济的发展,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兵差 乡村经济社会 农民负担
下载PDF
拓展民国时期乡村建设研究视野的力作——评刘重来教授《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
17
作者 张守广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乡村建设运动 民国时期 社会改造运动 卢作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独立评论》 力作 二三十年代
下载PDF
多重视野中的鲁东乡村——评杨焕鹏著《民国时期鲁东乡村防卫研究(1912—1937)》
18
作者 俞祖华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96-96,共1页
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前(1912-1937),乡村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之中,旧的政治与社会体制业已解体,新的体制尚未建构,在这一时期,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都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就基层社会而言,传统的以士绅为主体的... 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前(1912-1937),乡村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之中,旧的政治与社会体制业已解体,新的体制尚未建构,在这一时期,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都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就基层社会而言,传统的以士绅为主体的旧的地方基层防卫体系业已崩溃,而以国家为主体的现代防卫体系尚未建立,乡村社会如何应对外部冲击,这是民国时期关于乡村研究与乡村建设的重要问题。杨焕鹏著《民国时期鲁东乡村防卫研究(1912—193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即选择了乡村防卫做为研究鲁东地区乡村社会的出发点。乡村防卫不仅体现了民国时期这个特殊时段的历史特点,而且乡村自卫也体现了当时历史条件下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与社会变迁,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乡村精英的变迁,等等。本书通过对战前鲁东乡村防卫情况的研究,描绘了一幅各种政治力量交汇下的山东农村的历史图画,细致人微地反映了各种政治力量及势力在山东农村的发展、消亡与争夺,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有意义的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防卫体系 民国时期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政治力量 历史特点 社会变迁
下载PDF
民国时期地方精英的乡村治理及其归宿探析——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宛西为例
19
作者 柴生高 《黑龙江史志》 2012年第12期54-55,61,共3页
地方精英理论是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WrightMills)认为,“精英”是指居于社会统治地位的权力集团,确切地说,是指少数高智能的人们,他们居于社会上层,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并运用大量社会和政治权力,以此与... 地方精英理论是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WrightMills)认为,“精英”是指居于社会统治地位的权力集团,确切地说,是指少数高智能的人们,他们居于社会上层,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并运用大量社会和政治权力,以此与大众相区分。民国时期,地方精英实际上在地方舞台上(县、尤其县以下)起着支配作用”,地方精英具体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宛西圈精英,应包括自治领袖、民团首领、基层区镇保长中小学校长,以及部分追随自治领袖的知识分子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地方精英 民国时期 乡村治理 社会学家 知识分子群体 政治权力 中小学校长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乡村师范教育——以江苏省为中心的考察
20
作者 吴晓朋 蒋超群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10-113,共4页
"五四"运动之后,乡村教育思想兴起,乡村师范教育作为乡村教育的"母机"发展起来。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积极发展乡村师范教育,经历了初创探索、改革发展和衰落三个时期。对江苏省的乡村师范教育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既... "五四"运动之后,乡村教育思想兴起,乡村师范教育作为乡村教育的"母机"发展起来。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积极发展乡村师范教育,经历了初创探索、改革发展和衰落三个时期。对江苏省的乡村师范教育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既要看到其取得成效的一面,也应看到这种成效是小范围和局部的,其社会影响并不是非常显著,并没有达到改造整个乡村社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江苏省 乡村师范教育 乡村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