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主义的伦理之维
1
作者 罗纳德.贝纳 杨锏 高泓 《国际展望》 2003年第10期58-59,共2页
玛格丽特·摩尔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其学术专长为政治学理论,特别是正义理论和民主理论以及分裂主义伦理等。她的著述包括论文《我们时代的正义》(1990)和专著《民族主义的伦理之维》(2001)以及《民族、国家和边界:... 玛格丽特·摩尔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其学术专长为政治学理论,特别是正义理论和民主理论以及分裂主义伦理等。她的著述包括论文《我们时代的正义》(1990)和专著《民族主义的伦理之维》(2001)以及《民族、国家和边界:多元伦理理论》(2003)等作品多种。其中的《民族主义的伦理之维》曲牛律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8月出版,精装本,全书272页,分两大部分.共八章。该书的书评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罗纳德·贝纳撰写,书评发表在今年一月号的西方伦理学权威杂志《伦理》上。下面就是罗纳德·贝纳教授对玛格丽特·摩尔的《民族主义的伦理之维》的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原则 政治 《民族主义的伦理之维》 少数民族 脱离论 书评 分裂主义
下载PDF
民族主义与国家增生的类型及伦理道德思考 被引量:14
2
作者 时殷弘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4年第5期28-38,共11页
民族主义与国家增生的类型及伦理道德思考时殷弘民族主义是现代[1]世界进程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动力之一。凡现代历史中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政治事态,从宗教改革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从德意志统一到两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 民族主义与国家增生的类型及伦理道德思考时殷弘民族主义是现代[1]世界进程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动力之一。凡现代历史中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政治事态,从宗教改革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从德意志统一到两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二战后各殖民帝国的瓦解,几乎无不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伦理道德 分离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 德意志民族主义 民族自决原则 民族主义思想 民族自决权 世界政治
下载PDF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一种伦理学视角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天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1-66,共6页
在伦理学视角下,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成员共同的道德心理、道德情感、道德品格、民族意识为基础,通过对本民族伦理价值的弘扬、保护、批判、反思以及对民族精神、民族道德的塑造,以实现民族平等、民族独立、民族统一、民族自决、民族富强... 在伦理学视角下,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成员共同的道德心理、道德情感、道德品格、民族意识为基础,通过对本民族伦理价值的弘扬、保护、批判、反思以及对民族精神、民族道德的塑造,以实现民族平等、民族独立、民族统一、民族自决、民族富强的道德理想的一种社会思潮。爱国主义作为道德范畴,是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实践的统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四种因素构成的。爱国主义作为道德关系,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爱国主义作为道德实践,体现在道德评价和道德修养活动中。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辨析二者之异同有助于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 道德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审视民族主义的两个维度及其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国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7,共4页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来分析、处理社会问题和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实践价值所在,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民族化相结合的题中之意。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精神、辩证的思维对民族主义进行理性分析,...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来分析、处理社会问题和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实践价值所在,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民族化相结合的题中之意。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精神、辩证的思维对民族主义进行理性分析,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主义,并在实践中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稳定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民族主义 两个 启示
下载PDF
德国经济民族主义:作为集体伦理的国家精神——一个历史分析视角
5
作者 李静 刘绍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3-125,129,共4页
国家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有诸多深层次的动因,这些动因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地为经济发展进行重新的定向,规范着经济活动的性质。对德国的经济意识发展所作的历史性分析可以证明,经济民族主义作为一种集体伦理的国家精神,是德国现代化的... 国家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有诸多深层次的动因,这些动因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地为经济发展进行重新的定向,规范着经济活动的性质。对德国的经济意识发展所作的历史性分析可以证明,经济民族主义作为一种集体伦理的国家精神,是德国现代化的、以增长为导向的经济背后的重要动因。这一倡导在经济事务上将个体利益服务于国家利益的民族主义,确定了德国经济向国际竞争和增长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演化为德国现代经济的航标,迄至当前,依然对德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发挥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民族主义 德国 集体伦理 国家精神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的教育升维、教育降维与伦理干预
6
作者 陈万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7,F0002,共10页
大语言模型开启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类知识处理的技术先锋,展现出接近通用的智能水准,其所具备的解决知识问题的能力,将会成为教育发展的工具性变量,教育时空重组将成为常态,教育范式将迎来深层变革。随着技术的... 大语言模型开启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类知识处理的技术先锋,展现出接近通用的智能水准,其所具备的解决知识问题的能力,将会成为教育发展的工具性变量,教育时空重组将成为常态,教育范式将迎来深层变革。随着技术的迭代,ChatGPT类产品将消解和重构师生的主体地位,人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人工智能+教育”的本真和意义。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大模型语言生成工具模型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升 教育降 伦理干预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伦理维度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芬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2期11-15,共5页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与伦理价值的关系作了辩证的分析,既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又以系统的技术整体论超越了技术决定论,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是在生产力的系统结构中实现的。在分析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时,深刻揭示了...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与伦理价值的关系作了辩证的分析,既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又以系统的技术整体论超越了技术决定论,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是在生产力的系统结构中实现的。在分析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时,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价值偏向,以制度批判超越了对科学技术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技术与伦理价值置于人类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在人类实践基础上融通了两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伦理 制度批判 人类实践
下载PDF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全球图景:多维特征与实践要素
8
作者 方师师 叶梓铭 《青年记者》 2024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本文基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1617篇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文档,对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开展全景梳理。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汇集了全球力量,刚柔并济是其主要态势。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制定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时既有基本共识... 本文基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1617篇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文档,对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开展全景梳理。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汇集了全球力量,刚柔并济是其主要态势。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制定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时既有基本共识,也存在维度偏向。实用主义与主动参与是其基本取向。未来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需进一步提升能力,扩展合作,弥合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伦理治理 以人为本 度偏向 善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政治伦理维度 被引量:2
9
作者 白树震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2-104,共3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伦理维度。文章认为,这些政治伦理维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目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伦理建设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伦理维度。文章认为,这些政治伦理维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目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伦理建设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政治伦理 基本建设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维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宝军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8-24,34,共8页
从基本内涵、发展脉络以及鲜明特征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维度,由基本内涵来推导发展脉络,由发展脉络来探索鲜明特征,这三个方面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伦理维度的统一体中。研究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维度... 从基本内涵、发展脉络以及鲜明特征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维度,由基本内涵来推导发展脉络,由发展脉络来探索鲜明特征,这三个方面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伦理维度的统一体中。研究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维度将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伦理关怀和道义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伦理 伦理变迁 信念伦理
下载PDF
伦理维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志丹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彰显自身强大的实践功能以及中国实践需要理论指导的"双向需要"合力的结果。迄今为止,既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几乎全部集中于政治学、历史学和哲学等学科视角,伦理学视角和伦理维度尚付阙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彰显自身强大的实践功能以及中国实践需要理论指导的"双向需要"合力的结果。迄今为止,既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几乎全部集中于政治学、历史学和哲学等学科视角,伦理学视角和伦理维度尚付阙如,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一个被遮蔽的维度。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法性不仅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并非"伦理无涉""道德真空"而是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而且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能离开价值牵引——始终以奠立在集体主义之上的"人民为本"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内在关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维度研究要防范和拒斥工具理性的"唯科学化思维"的非法僭越与蔓延,充分汲取古今中外的伦理思想资源,同时,在社会实践中需要注意防范和拒斥的哲学偏向是抽象性和空洞性,以此彰显并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德内涵。唯此,把伦理维度楔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阈、开拓新的学术层面以及提升研究水平,而且有助于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防止跑偏走邪、误入歧途式的大的偏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伦理 道德内涵
下载PDF
经世致用与爱国主义:龚自珍政治伦理的二重价值维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玉胜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20-22,135,共4页
龚自珍政治伦理两个价值维度就是"经世致用"和"爱国主义"。但他对时政的批判总的理论维度是"伦理的"批判,而不是"社会的"批判,也就是说是"批判的武器"而不是"武器的批判"... 龚自珍政治伦理两个价值维度就是"经世致用"和"爱国主义"。但他对时政的批判总的理论维度是"伦理的"批判,而不是"社会的"批判,也就是说是"批判的武器"而不是"武器的批判"。结合当时的时代课题,拉长历史的焦距,瞻望以后历史的发展,对"经世致用"之学进行回溯与检讨,从历史的维度进行重新估价和评判,我们发现"经世致用"之学正逐渐显露出其痼疾,往往"致用"而不能真正"经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政治伦理 经世致用 爱国主义 价值
下载PDF
论茶马古道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伦理维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茜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14-120,共7页
伴随着民族茶文化的发展,茶马古道上逐步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茶、人与人之间的朴素伦理精神,各民族不断丰富的茶礼、茶艺、茶俗、茶道,使普洱茶的文化内涵逐渐融入种茶人、制茶人、运茶人、饮茶人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生活之中。茶马古道... 伴随着民族茶文化的发展,茶马古道上逐步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茶、人与人之间的朴素伦理精神,各民族不断丰富的茶礼、茶艺、茶俗、茶道,使普洱茶的文化内涵逐渐融入种茶人、制茶人、运茶人、饮茶人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生活之中。茶马古道茶人从最早的古濮人到新时代的茶行业从业者,在普洱茶共生种植、历史形成、运输智慧、制作工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茶人与普洱茶的生态伦理是少数民族茶人在长期与自然共处中形成的生态伦理,既是人与自然情感的联结,也是人对自然“内在价值”的确认。茶人精神是支撑茶马古道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少数民族茶文化伦理维度的根本意义和内在根据;而茶马古道又为茶人精神的提升和少数民族茶文化的现代性超越创设一种可能。因此,弘扬茶马古道茶人精神,对于保护和传承宝贵的少数民族茶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少数民族茶人 民族茶文化 内在价值 伦理
下载PDF
“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价值维度
14
作者 单传友 戴兆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具有显性政治哲学维度,而且具有内蕴的伦理价值维度。艾思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从历史与理论的双重逻辑,分析了社会政治运动与启蒙的内在关联,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解放与新启蒙运动的双重视域,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具有显性政治哲学维度,而且具有内蕴的伦理价值维度。艾思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从历史与理论的双重逻辑,分析了社会政治运动与启蒙的内在关联,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解放与新启蒙运动的双重视域,通过马克思主义伦理价值观的民族转型和中国传统伦理价值的根基重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中国形态———"大众哲学"。大众哲学的要义不仅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的新启蒙,改造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且在于通过革命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伦理价值
下载PDF
一部追寻中国式现代化原点结构微观形态的力著——评《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生态伦理维度研究》
15
作者 夏东民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8-128,F0003,共2页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必由之路。城镇化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保障之一。
关键词 中国特色城镇化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协调发展 伦理 微观形态 基础和保障 原点结构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忠的观念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
16
作者 姚润月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1-166,共6页
民族主义是与现代性相连,并与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有关,是现代性建构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形成于近代的中国民族主义,既非一种历史的简单延续,也非政治意识形态的再现,而是社会公众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自发性的情感认同。这一情感认... 民族主义是与现代性相连,并与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有关,是现代性建构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形成于近代的中国民族主义,既非一种历史的简单延续,也非政治意识形态的再现,而是社会公众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自发性的情感认同。这一情感认同的对象,便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或许应该说是"忠"伦理的长期影响,所以中国民族主义从形成始便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正是意图从"忠"伦理原本意义着手,考察"忠"伦理的演变过程,寻找出中国近代产生的民族主义特色的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忠”伦理 近代转变
下载PDF
论民族主义与《湘报》新闻思想的近代转型
17
作者 阳海洪 阳海燕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36-42,共7页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主权”观念基础上的民族自我意识和情感归属,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其在实践中往往演化为建立和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在民族主义话语中,作为“人民”的民...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主权”观念基础上的民族自我意识和情感归属,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其在实践中往往演化为建立和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在民族主义话语中,作为“人民”的民众从历史“后台”向历史“舞台”前置,媒介作为国民的“养成所”,被置于民族救亡与国家建设的中心地位。在人民主权的民族主义话语中,《湘报》报人提出了“报为民史”的传媒属性观、“开启民智”的媒介功能观与“志士精神”的新闻伦理观,推动了湖南新闻思想的近代转型。《湘报》所建构的新闻思想,既接受了“民权”等现代价值观念,又具有儒教的道德激情,其对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报》 民族主义 新闻思想 传媒属性 媒介功能 新闻伦理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把握现实的伦理维度
18
作者 姜迎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0-12,共3页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伦理 道德理论 伦理概念
下载PDF
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兼论生态伦理的制度维度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雨辰 《社会观察》 2004年第5期42-42,共1页
生态伦理学是伴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而产生于西方学术界的一门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应用伦理学科.对于应该如何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西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学围绕... 生态伦理学是伴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而产生于西方学术界的一门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应用伦理学科.对于应该如何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西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学围绕着"走出人类中心论还是走入人类中心论"、"自然是否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和权利"等问题而展开争论,这些价值争论有利于人类反思和正确认识人类实践的后果.但是总体看,它们都是一种脱离制度维度,抽象谈论人类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西方中心论"的生态伦理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的突出特点是将生态伦理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生态伦理价值观 制度 技术理性批判 “控制自然”观念 生态危机
下载PDF
论民族主义文艺派所主张的民族主义的二重性格 被引量:4
20
作者 钱振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45,共21页
关键词 文艺运动 文学史 民族主义 理性 性格 二重性 年代 国民党 政治伦理 支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