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征与变形:建本《水浒传》插图之于文本的接受 被引量:4
1
作者 乔光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104,136,共8页
建本《水浒传》插图的模式化、表意性特征源于绘工对戏曲表演程式化之借鉴。建本《水浒传》插图的程式化特征隐含着文本的价值判断,下层绘工、刻工对于文本的误读等使文本产生了增殖;而建本插图不分场合的礼节化、梁山好汉的普遍的"... 建本《水浒传》插图的模式化、表意性特征源于绘工对戏曲表演程式化之借鉴。建本《水浒传》插图的程式化特征隐含着文本的价值判断,下层绘工、刻工对于文本的误读等使文本产生了增殖;而建本插图不分场合的礼节化、梁山好汉的普遍的"儒士化",与建阳地区深厚的理学底蕴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本 《水浒传》插图 程式化 儒士化 文本增殖
下载PDF
明刻《水浒传》插图对梁山受招安事件的诠释 被引量:1
2
作者 陆敏 张祝平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2期29-32,共4页
对于小说中梁山好汉接受招安一事,《水浒传》明刊本的插图者均是持以肯定态度的,这主要体现在刊刻过程中利用图像弱化梁山中的反招安斗争、突出受招安场景的恢弘与壮阔、淡化英雄结局的悲剧色彩这三个方面。究其原因,一是出自插图者自... 对于小说中梁山好汉接受招安一事,《水浒传》明刊本的插图者均是持以肯定态度的,这主要体现在刊刻过程中利用图像弱化梁山中的反招安斗争、突出受招安场景的恢弘与壮阔、淡化英雄结局的悲剧色彩这三个方面。究其原因,一是出自插图者自身的忠义价值判断,认为接受朝廷招安乃是梁山好汉忠义思想的具体表现,亦是众人实现"保国安民"目标的既定选择。甚至将其视为"此正是一百单八人幸处""死于王事为死所",进一步坚定对受招安的肯定态度。二是如刘兴我本、钟惺批本与二刻英雄谱本插图者皆处于明代末世背景下,对统一有力的朝廷以及救世英雄的热切期盼,亦是造成肯定态度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插图 招安 诠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