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似花还似非花:心和物的默契——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解读
1
作者
郭建平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8-20,共3页
其实,艺术家的使命是将审美体验具象化,而“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因此,这就要求艺术家能够“迁想妙得”地化虚——审美体验或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为实—具象化.而要完成化虚为实这一创作过程的起点...
其实,艺术家的使命是将审美体验具象化,而“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因此,这就要求艺术家能够“迁想妙得”地化虚——审美体验或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为实—具象化.而要完成化虚为实这一创作过程的起点,恰恰是对实——外在世界的一种审美方式的切人,也就是另一种的由实为虚,然后才能再化虚为实.这种由实为虚、化虚为实的过程看似是一种循环过程,可实质上艺术品正是在这种螺旋状的循环过程中孕育而生.清代画家方士庶曾在《天慵庵随笔》里对此做过形象的阐释:“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苏拭的这首《水龙吟》正是“曲尽蹈虚揖影之妙”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龙吟
》
杨
花
章质夫
词人
审美体验
苏轼
审美方式
似
花
“超以象外”
王国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似花还似非花──论苏轼咏物词的思想艺术特色
2
作者
洪琴仙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60-63,共4页
苏轼是同时代文人中创作咏物词最多的一人。他冲破“词为艳科”的藩篱,第一个在咏物词中抒写政治、身世和性格,开拓了词的意境.为后世提供了咏物词的创作经验。
关键词
咏物词
思想艺术
艺术形象
苏轼
杨
花
苏武
卜算子
《水龙吟
》
似
花
意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似花还似非花”
3
作者
金学智
《文艺研究》
1980年第6期91-93,共3页
苏轼写过一首言近意远、耐人寻味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苏轼写过一首言近意远、耐人寻味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
花
“
似
”
比喻
章质夫
水龙吟
苏轼
本体
“离”
李贺
云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析苏轼《水龙吟·咏杨花》
4
作者
张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4年第4期53-56,共4页
苏轼晚年所赋《水龙吟·咏杨花》词,是苏词中与众不同、值得注意的一首。本文认为,此词在艺术上以咏物拟人的形式,寄托了苏轼对自己的身世和家国、时代的感慨,反映了北宋中下叶士大夫阶级忧患、矛盾的时代意识。此词的婉约笔调,与...
苏轼晚年所赋《水龙吟·咏杨花》词,是苏词中与众不同、值得注意的一首。本文认为,此词在艺术上以咏物拟人的形式,寄托了苏轼对自己的身世和家国、时代的感慨,反映了北宋中下叶士大夫阶级忧患、矛盾的时代意识。此词的婉约笔调,与其它苏词的豪放风格,都折射着这种矛盾的时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
花
水龙吟
东坡
苏拭
苏轼
苏词
咏物
王安石
章质夫
似
花
原文传递
苏轼“杨花词”浅析
5
作者
双林
《阅读与写作》
1995年第10期5-6,共2页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分流水
章质夫
水龙吟
似
花
逐臣
杜甫
思妇
咏物
黄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算式入诗蕴情趣
6
作者
马俊强
《语文知识》
2003年第7期10-11,共2页
文学以形象思维见长,数学以逻辑思维见长,二者分属不同的范畴。然而,偏有诗家高手能将二者合而为一,创作出巧蕴算式而饱含情趣的诗歌。现略撷数例,与读者共赏。《诗经·召南·摽有梅》开头写道:“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
文学以形象思维见长,数学以逻辑思维见长,二者分属不同的范畴。然而,偏有诗家高手能将二者合而为一,创作出巧蕴算式而饱含情趣的诗歌。现略撷数例,与读者共赏。《诗经·召南·摽有梅》开头写道:“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其中暗蕴两道减法算式:10-3=7,10-7=3。诗中把树上的梅子看作十分,借以比喻女子自己正值美妙青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式
诗歌
《懊侬歌》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夏至九九歌》
民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似花还似非花:心和物的默契——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解读
1
作者
郭建平
机构
开封教育学院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8-20,共3页
文摘
其实,艺术家的使命是将审美体验具象化,而“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因此,这就要求艺术家能够“迁想妙得”地化虚——审美体验或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为实—具象化.而要完成化虚为实这一创作过程的起点,恰恰是对实——外在世界的一种审美方式的切人,也就是另一种的由实为虚,然后才能再化虚为实.这种由实为虚、化虚为实的过程看似是一种循环过程,可实质上艺术品正是在这种螺旋状的循环过程中孕育而生.清代画家方士庶曾在《天慵庵随笔》里对此做过形象的阐释:“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苏拭的这首《水龙吟》正是“曲尽蹈虚揖影之妙”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
《水龙吟
》
杨
花
章质夫
词人
审美体验
苏轼
审美方式
似
花
“超以象外”
王国维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似花还似非花──论苏轼咏物词的思想艺术特色
2
作者
洪琴仙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60-63,共4页
文摘
苏轼是同时代文人中创作咏物词最多的一人。他冲破“词为艳科”的藩篱,第一个在咏物词中抒写政治、身世和性格,开拓了词的意境.为后世提供了咏物词的创作经验。
关键词
咏物词
思想艺术
艺术形象
苏轼
杨
花
苏武
卜算子
《水龙吟
》
似
花
意境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似花还似非花”
3
作者
金学智
出处
《文艺研究》
1980年第6期91-93,共3页
文摘
苏轼写过一首言近意远、耐人寻味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
关键词
似
花
“
似
”
比喻
章质夫
水龙吟
苏轼
本体
“离”
李贺
云间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析苏轼《水龙吟·咏杨花》
4
作者
张莉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4年第4期53-56,共4页
文摘
苏轼晚年所赋《水龙吟·咏杨花》词,是苏词中与众不同、值得注意的一首。本文认为,此词在艺术上以咏物拟人的形式,寄托了苏轼对自己的身世和家国、时代的感慨,反映了北宋中下叶士大夫阶级忧患、矛盾的时代意识。此词的婉约笔调,与其它苏词的豪放风格,都折射着这种矛盾的时代意识。
关键词
杨
花
水龙吟
东坡
苏拭
苏轼
苏词
咏物
王安石
章质夫
似
花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苏轼“杨花词”浅析
5
作者
双林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5年第10期5-6,共2页
文摘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关键词
苏轼
分流水
章质夫
水龙吟
似
花
逐臣
杜甫
思妇
咏物
黄州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算式入诗蕴情趣
6
作者
马俊强
机构
河北廊坊师院中文系
出处
《语文知识》
2003年第7期10-11,共2页
文摘
文学以形象思维见长,数学以逻辑思维见长,二者分属不同的范畴。然而,偏有诗家高手能将二者合而为一,创作出巧蕴算式而饱含情趣的诗歌。现略撷数例,与读者共赏。《诗经·召南·摽有梅》开头写道:“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其中暗蕴两道减法算式:10-3=7,10-7=3。诗中把树上的梅子看作十分,借以比喻女子自己正值美妙青春。
关键词
算式
诗歌
《懊侬歌》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夏至九九歌》
民歌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似花还似非花:心和物的默契——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解读
郭建平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似花还似非花──论苏轼咏物词的思想艺术特色
洪琴仙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似花还似非花”
金学智
《文艺研究》
198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析苏轼《水龙吟·咏杨花》
张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4
0
原文传递
5
苏轼“杨花词”浅析
双林
《阅读与写作》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算式入诗蕴情趣
马俊强
《语文知识》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