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诗词鉴赏中的典故分析——以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
1
作者 曹向华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8年第5期33-33,37,共2页
用典,就是使用典故,又叫用事、使事、隶事。作为修辞的典故,《中国典故大辞典·序》将其定义为:“中国汉语言文学典故是脱胎于古代典籍.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使用.原则上区别于一般成语和一般古词语的古代故事和古代特殊... 用典,就是使用典故,又叫用事、使事、隶事。作为修辞的典故,《中国典故大辞典·序》将其定义为:“中国汉语言文学典故是脱胎于古代典籍.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使用.原则上区别于一般成语和一般古词语的古代故事和古代特殊语词.”用典是古典诗词写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也是诗词鉴赏中应该重点分析的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典故 诗词鉴赏 辛弃疾 古代故事 中国典故 艺术手法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下载PDF
登临怀古 释恨抒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万同乐 王以理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7-9,共3页
本文结合我国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作者辛弃疾的自身经历,从丰富的现实内容和高超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评论了辛弃疾的著名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使读者对辛弃疾豪放派词作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我们对辛... 本文结合我国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作者辛弃疾的自身经历,从丰富的现实内容和高超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评论了辛弃疾的著名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使读者对辛弃疾豪放派词作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我们对辛词的鉴赏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写景 抒情 言志
下载PDF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设计——兼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叶叶 《学语文》 2015年第5期19-20,共2页
【教材内容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选自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编者对本单元课文的选择安排,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在对本单元课文进行教学设计时,须兼顾对同种词风背后的不同的精神内核的考量。【设... 【教材内容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选自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编者对本单元课文的选择安排,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在对本单元课文进行教学设计时,须兼顾对同种词风背后的不同的精神内核的考量。【设计思路】辛词与苏词同属豪放词风,但二人豪放忧愤的背后,因词人所处时代、遭际的不同,词的思想基点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是被很多学生忽略甚至混淆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通过问题设计、教学引导。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感受文本背后站着的两位词人不同的精神内核.是本篇教学设计的一个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心亭 教案设计 豪放词 苏词 辛词 断鸿 吴钩 美芹十论 内容分析 人生遭际
下载PDF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三词作年新证
4
作者 张淑良 王云峰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4期64-66,共3页
辛异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词是一首历久传诵的名作,也是辛词中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词云: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 辛异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词是一首历久传诵的名作,也是辛词中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词云: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怨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关于这首词的作年,至今众说纷纭,各持一端。由于作年确定不下来,故对词意多有曲解或空架之处。可见确定该词的作年,关系重大。本文拟对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作年进行新的辨证,同时兼及《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及《会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二词的作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心亭 吴钩 辛词 断鸿 首词 词云 行宫留守 致道 词意 翠袖
下载PDF
突破核心点 精研细节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实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志恩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年第11期25-28,共4页
[教学设想] 诗词教学要善于抓诗眼、词眼,让学生找出诗词中能统领全篇内容的核心句,并自由言说理由;还要抓住诗词中富有表现力或意蕴丰厚的词句,引导学生精读、研析、感悟。基于这种设想,本课教学拟让学生围绕找主旨句"登临意",分析... [教学设想] 诗词教学要善于抓诗眼、词眼,让学生找出诗词中能统领全篇内容的核心句,并自由言说理由;还要抓住诗词中富有表现力或意蕴丰厚的词句,引导学生精读、研析、感悟。基于这种设想,本课教学拟让学生围绕找主旨句"登临意",分析"登临意"是怎样引发出来的,"登临意"有哪几层含义等板块来组织教学,在突破核心点的同时,引导学生精研细节处,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心亭 主旨句 精研 教学设想 诗词 教学实录 诗眼 细节 研析 辛弃疾
原文传递
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
作者 范扬 《艺术品》 2019年第9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原文传递
浅谈诗歌合作探究型学习中的“收”与“放”——以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
7
作者 李清云 《高考》 2020年第16期160-160,共1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如何把握"收"与"放"两者的平衡方面,仍然值得我们探索与研究。笔者以自己曾执教的一篇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略作浅谈。一、合理的...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如何把握"收"与"放"两者的平衡方面,仍然值得我们探索与研究。笔者以自己曾执教的一篇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略作浅谈。一、合理的"收"是"放"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倡导中,"生本"课堂的目的应是引导学生合理完成探究型学习,更好的提高学生合作性学习的效率。因此,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绝不意味着教师角色的全然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探究型学习 探究型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课堂教学中文本解读的限度--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
8
作者 徐樑 王园园 《语文学习》 2020年第1期4-6,共3页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提倡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不同视角的文本解读拓宽了语文教师的视野,为语文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很多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教师根据自身经验随意化、主观化解读文本的倾向,给实际的语文教...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提倡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不同视角的文本解读拓宽了语文教师的视野,为语文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很多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教师根据自身经验随意化、主观化解读文本的倾向,给实际的语文教学带来更大的问题。问题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语境中的文本解读是否应该有其限度?如果有,这一限度到底在哪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教学 语文教学 文本解读 赏心亭 解读文本 新课标 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
原文传递
沉郁顿挫 慷慨苍凉——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9
作者 王宽心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90-93,共4页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的词被时人称道为'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辛弃疾的一生,正值国家残破的南宋时期,一方面他驱除金虏反攻复国的壮志不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心亭 沉郁顿挫 翠袖 吴钩 断鸿 南宋时期 螺髻 树犹如此 楚天 青螺
原文传递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0
作者 刘洪彪 《大众书法》 2017年第2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赏心亭 水龙吟 辛弃疾
原文传递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1
作者 刘洪彪 《大众书法》 2016年第4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赏心亭 水龙吟 辛弃疾
原文传递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12
作者 王自荣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2年第Z4期81-82,共2页
本文拟以辛弃疾的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实证材料,以系统论为宏观控制方法,用层次分析法作微观切割,据此还原出文本各个层面的原始内涵。文本如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 本文拟以辛弃疾的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实证材料,以系统论为宏观控制方法,用层次分析法作微观切割,据此还原出文本各个层面的原始内涵。文本如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心亭 实证材料 断鸿 层次分析法 宏观控制 螺髻 楚天 吴钩 稼轩 豪放词
原文传递
知用典·明用意·品情意——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3
作者 胡颖锋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年第4期56-57,共2页
辛弃疾词的最大特点是善用典故,要想准确、深刻地理解辛词的思想情感,就要探究所用典故承载的思想内涵。那么,怎样通过典故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本文就此做一探究。在探讨之前,我们先来辨析"运用典故抒情"和"借古抒怀&q... 辛弃疾词的最大特点是善用典故,要想准确、深刻地理解辛词的思想情感,就要探究所用典故承载的思想内涵。那么,怎样通过典故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本文就此做一探究。在探讨之前,我们先来辨析"运用典故抒情"和"借古抒怀"的区别。"典故"的本意是典制和掌故,即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后人在此意思上引申出"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心亭 古代故事 典章制度 思想情感
下载PDF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4
作者 许雄志 辛弃疾 《大众书法》 2017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赏心亭 水龙吟
原文传递
让诗词教学之花在生成课堂中绽放——简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
15
作者 魏为秋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年第11期28-29,共2页
周志恩老师是生成教学理念的忠实践行者,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汲取生成教学之精髓,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个精彩而生动的教学情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便是周老师诗词课堂教学案例中一朵清新可人的小花。
关键词 赏心亭 教学情境 诗词 课堂教学 教学实录 志恩 架构 水龙 课堂实录 板块式
原文传递
诸公尚守和亲策志±虚捐少壮年——介绍辛弃疾《永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6
作者 夏承焘 吴无闻 《中国广播》 2003年第12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辛弃疾 《永龙吟·赏心亭 诗词鉴赏 爱国主义
下载PDF
断鸿声里英雄泪——论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词的矛盾心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锦辉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7-44,共8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英雄词人辛弃疾早期词的代表作之一。从微观层面看,词作中的文人"悲秋"意象群、游子"怀乡"意象群和英雄"失志"意象群,渲染出一种抑郁、沉凝的悲凉意境。这三个意象群,与...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英雄词人辛弃疾早期词的代表作之一。从微观层面看,词作中的文人"悲秋"意象群、游子"怀乡"意象群和英雄"失志"意象群,渲染出一种抑郁、沉凝的悲凉意境。这三个意象群,与桓温、张翰、许汜三个历史人物的典故相互交织,营构出辛弃疾内心世界中三个维度的两难处境与矛盾心态。从宏观层面看,我们把这首词放在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词作的整体架构中,则更容易理解词中所显露的矛盾心境。这种矛盾心境,是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的现实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其英雄之词的基本格调和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赏心亭 意象群 矛盾心境
下载PDF
读辛弃疾《水龙·登建康赏心亭》
18
作者 王振岳 朱斌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43-44,共2页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髫。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休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髫。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休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心亭 吴钩 断鸿 翠袖 树犹如此 北固亭 投闲置散 词苑丛谈 南乡子 首词
下载PDF
谈辛弃疾《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结句的含意
19
作者 曾宪森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30-31,共2页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钧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钧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心亭 断鸿 翠袖 首词 树犹如此 吴钧 稼轩词编年笺注 复堂词话 词旨 宋词选
下载PDF
爱君忧国孤臣泪 临水登山节士心──读辛弃疾的两首登建康赏心亭词
20
作者 刘振娅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47-52,共6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辛弃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