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众日常生活视域下的街道空间研究——以《汉口竹枝词》为主要考察对象
1
作者 赵煌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8-72,共5页
街道是城市的空间,人们沿街而居,构成了城市生活图景。在汉口,小商小贩、儿童和僧道是主要上街群体,他们的活动展现了汉口开埠前的社会状态。街景也是观察街道空间的重要方面。街景包含动景和静景,人们在街头开展的贸易、庆典、娱乐等... 街道是城市的空间,人们沿街而居,构成了城市生活图景。在汉口,小商小贩、儿童和僧道是主要上街群体,他们的活动展现了汉口开埠前的社会状态。街景也是观察街道空间的重要方面。街景包含动景和静景,人们在街头开展的贸易、庆典、娱乐等活动构成了动景,而沿街建筑则组成静景。上街群体多样性和街景内容的丰富性说明汉口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城市,商业已经渗透到了民众日常生活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 街道 商业 日常生活 《汉口竹枝词》
下载PDF
从叶调元《汉口竹枝词》看清中后期汉口市井文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周霞 杨薇 《鄂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77-80,共4页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商业市镇,汉口市井文化与其商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叶调元《汉口竹枝词》对清中后期汉口商业生活做了较为生动的反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中后期汉口市井文化呈现出五大特点,即多元的生活方式、趋利的价值取...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商业市镇,汉口市井文化与其商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叶调元《汉口竹枝词》对清中后期汉口商业生活做了较为生动的反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中后期汉口市井文化呈现出五大特点,即多元的生活方式、趋利的价值取向、落俗的生活情趣、崇尚奢靡的审美趣味和开放的道德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调元《汉口竹枝词》 汉口 市井文化
下载PDF
叶氏《汉口竹枝词》中所见清中期汉口妇女生活图景
3
作者 朱晓艳 《长江文史论丛》 2023年第1期26-35,共10页
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以通俗浅显的语言展示了清中期汉口生活的诸多方面,成为研究清代汉口社会的重要史料。从竹枝词的记载可知,随着汉口商业的繁荣,汉口妇女生活在家庭生计、衣着服饰、休闲娱乐方面多了几分反传统的意味。从家内走... 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以通俗浅显的语言展示了清中期汉口生活的诸多方面,成为研究清代汉口社会的重要史料。从竹枝词的记载可知,随着汉口商业的繁荣,汉口妇女生活在家庭生计、衣着服饰、休闲娱乐方面多了几分反传统的意味。从家内走向家外,与封建文人士大夫所构建的理想伦理秩序相违背,成为传统向近代社会转型变迁的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竹枝词》 清中期 妇女生活
原文传递
汉口水塔的百年变迁
4
《湖北画报》 2022年第1期80-85,共6页
汉口濒江临湖,水资源丰富,然而因其井水味涩,市民皆去江边挑水吃。有人以此为业,故辟有多条通往江边的水巷。《汉口竹枝词》有云:“九达街头多水巷,炎天时节不曾干”。市民洙衣也都在江河湖畔。
关键词 水巷 汉口 百年变迁 《汉口竹枝词》 江边 市民
下载PDF
回望百年风雨路 武汉轮渡砥砺奋进再创荣光
5
作者 王梁 刘锐君 《税收征纳》 2023年第3期54-56,共3页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中国第一大河万里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融,形成了“江城”武汉特有的地理风貌。五文便许大江过,两个青钱即渡河。去桨来帆纷似蚁,此间第一渡船多。这是清朝道光年间,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中描绘的一百多年...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中国第一大河万里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融,形成了“江城”武汉特有的地理风貌。五文便许大江过,两个青钱即渡河。去桨来帆纷似蚁,此间第一渡船多。这是清朝道光年间,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中描绘的一百多年前汉口江边渡船繁盛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风貌 万里长江 叶调元 道光年间 渡船 《汉口竹枝词》 回望
下载PDF
清嘉道年间汉口商人文化生态考释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岩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清代中期的汉口商人在经商之外的文化生活具有浓厚的士人化特征,他们热心交游,定期聚会,吟风咏物,乐善好施,成为传统基层社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非官方导向力量。但是,相比于同时期的经世派士子,汉口商人的精神生活还较多局限于风花雪月... 清代中期的汉口商人在经商之外的文化生活具有浓厚的士人化特征,他们热心交游,定期聚会,吟风咏物,乐善好施,成为传统基层社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非官方导向力量。但是,相比于同时期的经世派士子,汉口商人的精神生活还较多局限于风花雪月,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下,他们缺乏对大众民生的关注与同情,缺乏应对时变的必要思想准备,至清朝后期,以盐商为代表的汉口商人大势已去,逐步走向衰落,"不能饮酒不能诗"的财主逐渐成为商人主流,一个真正"平民性"的商业都市——汉口逐渐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道时期 《汉口丛谈》 《汉口竹枝词》 汉口商人 文化生态
原文传递
集家嘴的划子擂倒荡
7
作者 田联申 《武汉文史资料》 2024年第9期57-60,共4页
“廿里长街八码头,陆多车轿水多舟。”清代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中描绘当时汉口码头的兴盛和发达。武汉的码头一度多达200多处,仅轮渡码头就有数十处。武汉有句歇后语“集家嘴的划子--擂倒荡(趟)”,比喻做事要抓紧,避免半途而废。直到... “廿里长街八码头,陆多车轿水多舟。”清代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中描绘当时汉口码头的兴盛和发达。武汉的码头一度多达200多处,仅轮渡码头就有数十处。武汉有句歇后语“集家嘴的划子--擂倒荡(趟)”,比喻做事要抓紧,避免半途而废。直到1960年代,从汉口集家嘴过河(汉江)到汉阳高公街,人们还是坐划子--可承载30人左右的有舵大木船。集家嘴靠近汉江入长江之处,涨水时节水流湍急,船上两侧的水手必须齐心用力划桨,木船方不会随水流漂往长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渡码头 歇后语 叶调元 木船 汉口 《汉口竹枝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