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剧移植剧目伴奏音乐的特点分析——以《昭君出塞》为例
1
作者 李时茜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闽剧形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闽剧也不断发挥出新的艺术光芒。大量新编剧目不断涌现的同时,也通过移植京剧、昆曲等其他剧种的经典剧目,在丰富闽剧剧目的同时,也优化了闽剧表演程式、唱腔、念白和伴奏音乐。《昭君出... 闽剧形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闽剧也不断发挥出新的艺术光芒。大量新编剧目不断涌现的同时,也通过移植京剧、昆曲等其他剧种的经典剧目,在丰富闽剧剧目的同时,也优化了闽剧表演程式、唱腔、念白和伴奏音乐。《昭君出塞》作为京剧的传统经典剧目,同时声腔又是以昆腔为主,通过对京剧和闽剧版本《昭君出塞》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在进行移植剧目改编时如何既能全面展示“原剧目”的思想性艺术性等内在精髓,又要充分体现“现剧种”的声腔、音乐等外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目移植 曲牌 闽剧
下载PDF
琵琶曲《昭君出塞》的艺术处理手法分析
2
作者 孙雁雁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3期98-103,共6页
琵琶曲《昭君出塞》不仅是对王昭君故事的传承,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它用音乐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与个人命运交织的感人故事。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聚焦琵琶... 琵琶曲《昭君出塞》不仅是对王昭君故事的传承,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它用音乐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与个人命运交织的感人故事。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聚焦琵琶曲《昭君出塞》的艺术处理手法,比较华彦钧与刘德海的不同版本,通过对其结构布局、旋律特点、节奏与韵律、和声与音色运用,以及演奏技巧与表现力的深入分析,生动再现了昭君出塞的历史场景与人物情感,展现了琵琶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曲 艺术处理 音乐分析
下载PDF
浅析舞剧《昭君出塞》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
3
作者 谭雨菲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3期19-20,共2页
舞剧是一门以舞蹈为主体的综合性艺术。舞剧不仅讲述故事,更要深入挖掘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才能够更好地传达故事情节。由此,在舞蹈艺术的创造与欣赏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以舞剧《昭君出塞》为例... 舞剧是一门以舞蹈为主体的综合性艺术。舞剧不仅讲述故事,更要深入挖掘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才能够更好地传达故事情节。由此,在舞蹈艺术的创造与欣赏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以舞剧《昭君出塞》为例,浅析舞剧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表现方式,研究其在舞剧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体现方式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舞蹈人物形象
下载PDF
“昭君出塞”中南匈奴视角下的民族融合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琥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0-35,共6页
“昭君出塞”是汉匈共同参与的一次和亲。与传统汉族历史表述相对,南匈奴的活动、动机与心态勾勒出这段历史的另一图景。南匈奴的行为实践表现为统治者主动遵循汉朝礼仪、借用汉朝治理模式、加强双方经济联系、给予王昭君尊崇地位,背后... “昭君出塞”是汉匈共同参与的一次和亲。与传统汉族历史表述相对,南匈奴的活动、动机与心态勾勒出这段历史的另一图景。南匈奴的行为实践表现为统治者主动遵循汉朝礼仪、借用汉朝治理模式、加强双方经济联系、给予王昭君尊崇地位,背后暗含着其对汉朝的认知与心态。与和亲互为表里的社会整合实质涵盖了统治阶级的整合、族群心理的变化、集体记忆的重构和文化结晶的凝结。从南匈奴的视角复现“昭君出塞”和南匈奴融入中华的历史,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其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路径及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匈奴 民族 社会整合
下载PDF
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昭君出塞及王昭君墓葬的若干问题辨析
5
作者 包·苏那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17-22,共6页
昭君出塞是西汉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事件,自西汉始“昭君”之名屡见于文献、文学作品等,其重要性也引起后人关注。随着昭君出塞事件的广为流传,王昭君墓遗址的出现时间、墓葬地望等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在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就有... 昭君出塞是西汉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事件,自西汉始“昭君”之名屡见于文献、文学作品等,其重要性也引起后人关注。随着昭君出塞事件的广为流传,王昭君墓遗址的出现时间、墓葬地望等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在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就有十余座昭君墓,其中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遗址位于今呼和浩特城南大黑河畔。本文认为呼和浩特城南王昭君墓,目前是这一地区规模最大的汉代墓葬之一,其形制特征和地理位置均与文献史料记载一致,故应是史料记载的王昭君埋葬之地。弘扬昭君文化,阐释好昭君出塞蕴含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做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现实需要,对新时代在边疆地区探索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冢
下载PDF
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赏析
6
作者 李窈窈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3期71-73,共3页
《昭君出塞》是我国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常用于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该歌曲源自中国的历史故事,对传统戏剧与曲艺元素进行了运用。对其进行演唱时,需要歌唱者用自身的艺术感悟展现曲目的内涵与结构,并注入丰富的情感... 《昭君出塞》是我国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常用于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该歌曲源自中国的历史故事,对传统戏剧与曲艺元素进行了运用。对其进行演唱时,需要歌唱者用自身的艺术感悟展现曲目的内涵与结构,并注入丰富的情感,演唱抒情优美的旋律。本文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歌词、演唱技巧等几方面对《昭君出塞》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作品赏析
下载PDF
《汉宫秋》与《昭君出塞》比较
7
作者 吴晓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72-174,共3页
马致远的《汉宫秋》与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属于不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且都是杂剧,剧目较短,本文通过对两出戏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等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以体现不同时期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作家创作思想的不同。
关键词 《汉宫秋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论秦直道是昭君出塞的最可能路线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绍东 郑方圆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8-61,共4页
对于昭君出塞的路线,林干认为是经秦直道北上的。近年来,山西地区的部分学者认为昭君出塞所走路线为途经山西地区的通塞中路。从历史资料来看,秦直道仍然是昭君出塞的最可能路线,因为这条道路最便捷、最安全;呼韩邪单于在迎娶昭君之前,... 对于昭君出塞的路线,林干认为是经秦直道北上的。近年来,山西地区的部分学者认为昭君出塞所走路线为途经山西地区的通塞中路。从历史资料来看,秦直道仍然是昭君出塞的最可能路线,因为这条道路最便捷、最安全;呼韩邪单于在迎娶昭君之前,就沿着这条道路往返于汉朝与匈奴之间。秦汉时期,秦直道得到了很好的维护,秦皇、汉武都曾走过这条路线。在昭君出塞之时,秦直道的通行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昭君出塞自然不会选择其他路线。昭君出塞没有经过秦直道的理由尚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直道 呼韩邪单于
下载PDF
昭君出塞与汉匈社会民生之考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桂胜 张友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79,共4页
昭君出塞"和亲"是汉匈几百年来在战争与"和亲"过程中唯一的一位良家女以汉王朝名义参与和亲的事件。昭君出塞"和亲"既曲折表达了个体民生的愿望,更促进了当时社会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改善。昭君出塞"和... 昭君出塞"和亲"是汉匈几百年来在战争与"和亲"过程中唯一的一位良家女以汉王朝名义参与和亲的事件。昭君出塞"和亲"既曲折表达了个体民生的愿望,更促进了当时社会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改善。昭君出塞"和亲"表达了个人行为背后的社会因素;展现出传统社会中个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密切关系;满足了当时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客观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匈 社会民生
下载PDF
声乐作品《昭君出塞》表演艺术的再创造 被引量:9
10
作者 曹洋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85-87,共3页
声乐是以人声作为乐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和艺术手段,表现出词曲作者的思想感情,给予听众以美的艺术享受。在声乐表演艺术的创作中,演唱者必须尊重词曲作者,以人声为载体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关键词 声乐 表演艺术 创作
下载PDF
昭君出塞与蹄窟岭刍议 被引量:6
11
作者 靳生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9-53,共5页
王昭君深明大义,胸怀君国大局,置个人祸福于度外,请缨远嫁匈奴,其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其业绩赢得安边息民,致汉匈间长期和平亲善,更具深远影响和历史意义。昭君与呼韩邪由长安至单于庭的路线,当东渡黄河北上,循涑水、汾河、桑干河三河河... 王昭君深明大义,胸怀君国大局,置个人祸福于度外,请缨远嫁匈奴,其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其业绩赢得安边息民,致汉匈间长期和平亲善,更具深远影响和历史意义。昭君与呼韩邪由长安至单于庭的路线,当东渡黄河北上,循涑水、汾河、桑干河三河河谷一线,经蹄窟岭至杀虎口出塞,是蹄窟岭、红沙岩口实属很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可资开发的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汉和平亲善使者 蹄窟岭 红沙岩口
下载PDF
如何更好地诠释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勤 《大舞台》 2011年第7期95-96,共2页
《昭君出塞》是王志信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一首。此曲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大量采用戏曲、曲艺音乐曲调,在演唱过程中,对歌曲内容、结构和风格的把握或是对声腔和情感的处理等方面,都要求歌唱者有很高的领悟能力和演唱技巧,如此才能更... 《昭君出塞》是王志信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一首。此曲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大量采用戏曲、曲艺音乐曲调,在演唱过程中,对歌曲内容、结构和风格的把握或是对声腔和情感的处理等方面,都要求歌唱者有很高的领悟能力和演唱技巧,如此才能更好地演绎这首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志信 诠释
下载PDF
昭君出塞非联姻式“和亲”考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承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3-196,共4页
历来人们常说的中国古代的和亲,一般都是发生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联姻。对于汉代的昭君出塞,人们一直以来也都是将其作为一次联姻式和亲来看待的。然而,分析历史上的此类和亲,可看出它具备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作为和亲方的女性,一般都是... 历来人们常说的中国古代的和亲,一般都是发生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联姻。对于汉代的昭君出塞,人们一直以来也都是将其作为一次联姻式和亲来看待的。然而,分析历史上的此类和亲,可看出它具备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作为和亲方的女性,一般都是与帝王有血缘关系的女子,二是史书记载这类和亲时,多用"嫁""妻""婚"等字样,表明一次婚姻关系的缔结。而昭君出塞并不具备这些特征,那只是汉皇的一次赏赐,昭君只是汉皇赐予匈奴单于的礼物之一。有人将昭君出塞看作联姻式和亲,是认为她对汉匈间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就两国关系的实际效用而言的。但真正说来,昭君在这方面的作用实被后人夸大。汉匈之间在她之后的长时期和平,主因并不在她,而在于匈奴实力衰落,无力与汉王朝对抗,另外也在于汉朝曾给予呼韩邪单于以极大援助,呼韩邪单于及其子孙感恩汉朝,不愿轻启战端。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昭君出塞都不是人们常说的联姻式和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亲 赏赐
下载PDF
西汉不同时期汉匈和亲的性质及昭君出塞的独特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前程 《三峡论坛》 2009年第1期84-88,149,共6页
汉匈和亲是西汉王朝外交事务中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初期、中期、后期、末期。不同时期的和亲之策因形势变化和执政者思想观念的不同而性质有别:西汉初期的汉匈和亲,带有较为鲜明的异族压迫性质;西汉中期,因汉匈双方执政者... 汉匈和亲是西汉王朝外交事务中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初期、中期、后期、末期。不同时期的和亲之策因形势变化和执政者思想观念的不同而性质有别:西汉初期的汉匈和亲,带有较为鲜明的异族压迫性质;西汉中期,因汉匈双方执政者坚持错误的大民族主义思想而终致和亲失败;西汉末期,王莽推行的和亲之策具有明显的民族歧视色彩,汉匈关系逐步恶化,教训是深刻的;唯有西汉后期的昭君出塞,真正体现了民族平等外交的性质,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极富价值的重大外交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匈和亲 性质 经验教训 价值
下载PDF
千古爱情吟唱——试从《昭君出塞》看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春媛 《北方音乐》 2011年第12期136-136,共1页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我们要强调唱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金铁霖教授认为,民族声乐的个性,突出表现在它的风格和韵味上,要求学生科学方法要掌握,民族个性不能丢。要从感情、声乐、语言、风格、乐感、韵味等诸多方面下功夫,真正把民族的...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我们要强调唱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金铁霖教授认为,民族声乐的个性,突出表现在它的风格和韵味上,要求学生科学方法要掌握,民族个性不能丢。要从感情、声乐、语言、风格、乐感、韵味等诸多方面下功夫,真正把民族的精髓继承下来掌握到家。在这方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演唱 吟唱 爱情 中国风格 民族个性 中国气派
下载PDF
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演唱诠释与处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颖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8年第9期162-162,共1页
本文主要以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演唱诠释与处理为重点进行阐述,从歌曲第一部分的演唱处理、第二部分的演唱处理、《昭君出塞》第三部分的演唱诠释这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演唱诠释与处理力度。
关键词 民族声乐 演唱处理
下载PDF
昭君出塞与蹄窟岭刍议 被引量:3
17
作者 靳生禾 《太原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王昭君深明大义,胸怀君国大局,置个人祸福于度外,请缨远嫁匈奴。其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其业绩赢得安边息民,致汉匈间长期和平亲善,更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昭君由长安至单于庭的路线,当东渡黄河北上,循涑水、汾、桑干三河河谷一线,经... 王昭君深明大义,胸怀君国大局,置个人祸福于度外,请缨远嫁匈奴。其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其业绩赢得安边息民,致汉匈间长期和平亲善,更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昭君由长安至单于庭的路线,当东渡黄河北上,循涑水、汾、桑干三河河谷一线,经蹄窟岭至杀虎口出塞,是以蹄窟岭、红沙岩口属极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可资开发的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汉和平使者 蹄窟岭 红沙岩口
下载PDF
元明两代昭君戏比较研究——以《汉宫秋》与《和戎记》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甄静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4期34-36,共3页
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事实,首见于《汉书》记载。后昭君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充实,情节不断增加,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在历代昭君戏中,以元杂剧《汉宫秋》与明传奇《和戎记》最为著名,《汉宫秋》标志着昭君故事的初步定型,《和戎记》继承... 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事实,首见于《汉书》记载。后昭君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充实,情节不断增加,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在历代昭君戏中,以元杂剧《汉宫秋》与明传奇《和戎记》最为著名,《汉宫秋》标志着昭君故事的初步定型,《和戎记》继承了《汉宫秋》的故事情节而又有所发展。二剧各有特色,均是历代昭君戏中的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宫秋 《和戎记
下载PDF
身份认同视角下以昭君文化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9
作者 温佳靓 《新西部》 2024年第9期167-170,共4页
现代旅游者参与文化旅游活动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探寻身份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集体身份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对共同体身份认同的建构。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出发,分析昭君文化展现出的中华民族作为历史共同体、情感共... 现代旅游者参与文化旅游活动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探寻身份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集体身份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对共同体身份认同的建构。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出发,分析昭君文化展现出的中华民族作为历史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的多重共有身份。依据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要遵循“历史认知-情感认可-文化认同”的逻辑,针对昭君文化旅游开发,提出打造昭君出塞“记忆之场”、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深入阐释昭君文化内涵的实践思路,实现以文旅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共同体 历史认知 身份认同 沉浸式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互动体验
下载PDF
“昭君出塞”之哲学美分析
20
作者 房海燕 王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8-48,共1页
本文从哲学层面对“昭君出塞”之美进行了本质分析,包括“昭君出塞”人性之美,创造性之美与和谐之美,阐述了“昭君出塞”誉美之赞历久不衰的深层次原因,揭示了美的本质与根源。
关键词 哲学美 人性 创造性 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