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汉语语法论》两个版本看高名凯汉语语法理论的变化 |
段满福
赵劲鹰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2
|
一部全新的汉语语法学专著——评程雨民《汉语字基语法——语素层造句的理论和实践》 |
宗世海
王妍丹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3
|
|
3
|
“合则双美,离则两伤”:语法研究应与韵律结合——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读后 |
戴军明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3
|
|
4
|
英国汉学中的汉语词类特征研究——以艾约瑟《汉语官话口语语法》与萨默斯《汉语手册》的对比研究为例 |
方环海
林馨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
2015 |
5
|
|
5
|
宋以后第三人称代词“伊”、“渠”的演化——兼与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商榷 |
陈才
|
《励耘语言学刊》
|
2012 |
1
|
|
6
|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纪念林玉山先生《汉语语法学史》出版二十周年 |
李绍群
|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
2003 |
1
|
|
7
|
谈《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几个语法问题 |
文美振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4 |
1
|
|
8
|
兼容·实用·规范——《汉语语法教学论纲》读后 |
张晓勤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9
|
《汉语语法学》的事实发掘与理论创建之路 |
张邱林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0
|
试评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
杨晓宇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9 |
0 |
|
11
|
再说汉语语法学形成较晚的原因 |
仇鑫奕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2
|
王力《汉语语法史》使成式章述评 |
黄增寿
颜如玉
|
《宜春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3
|
披沙拣金 高树一帜——评朱林清《汉语语法研究史》 |
钱进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0 |
|
14
|
体用融合古今一贯_序傅惠钧《汉语修辞、词汇、语法及其互动研究》 |
宗廷虎
|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5
|
《汉语史中语序变化与语法化》评介 |
黄立鹤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09 |
0 |
|
16
|
《新著国语文法》与汉语语法学 |
彭兰玉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4
|
|
17
|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量词语法点分布探究——以《附录A(规范性)语法等级大纲》为考察范围 |
李丽
孙璇
|
《现代语文》
|
2023 |
0 |
|
18
|
语法研究必须重视与语音的结合——《汉语口语语法》读后 |
刘平
|
《柳州师专学报》
|
2000 |
1
|
|
19
|
读鲁川著《汉语语法的意合网络》 |
胡明扬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20
|
一部解释型的汉语史——对《汉语语法化的历程》的解读 |
黄珊
|
《安康学院学报》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