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博物馆藏清代王铎跋本北宋《汝帖》原帖研究
1
作者 王守民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7-85,共9页
《汝帖》是宋大观年间重要的刻帖之一。它虽然不及《大观帖》、《谭帖》、《绛帖》受青睐,但在刻帖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汝帖》刻石在后世翻刻版本较多,后世对其贬斥之声不绝。笔者选取上海博物馆藏王铎跋本《汝帖》进行研究、、... 《汝帖》是宋大观年间重要的刻帖之一。它虽然不及《大观帖》、《谭帖》、《绛帖》受青睐,但在刻帖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汝帖》刻石在后世翻刻版本较多,后世对其贬斥之声不绝。笔者选取上海博物馆藏王铎跋本《汝帖》进行研究、、剖析、比对,对前人的评论进行客观地论证,用事实论证与逻辑分析得出该帖产生的背景、原因及价值。文章参照《大观帖》、《淳化阁帖》并在对帖中伪作、集字之作重新认知、定位,指出此版本是北宋原石拓本。笔者在前人对《汝帖》的批评中,客观、理性地评介《汝帖》在书学发展史中上地位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铎跋本《汝帖》宋版《淳化阁帖》 比照 价值认定
下载PDF
《汝帖》评价及相关诸问题
2
作者 佘彦焱 《文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6,65,共8页
关键词 《汝帖》 宋刻丛 书评 书法风格
下载PDF
书法视域下的宋代《汝帖》
3
作者 张曙光 《中国书画》 2022年第12期4-7,共4页
宋大观三年(1109)八月,王寀用十二石刊刻《汝帖》于河南汝州坐啸堂壁之上。“自宋以来,帖学大行而碑学微”,故刻帖在宋代日益昌盛,成为保存、传播和研习书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碑学 《汝帖》 书法 视域下 宋代
下载PDF
《汝帖》摹刻汉墓石兽刻字考辨 被引量:1
4
作者 陶喻之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75,共5页
东汉“天禄、辟邪”刻字分别见于宗资和州辅墓前石兽。依据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汝帖》“天禄、辟邪”刻字是以宗资墓前石兽膊间拓本为底本,又摭拾了州辅墓碑间残剩十字摹刻入帖,因此《汝帖》辑存了古碑书法善之善者。
关键词 北宋《汝帖》 东汉宗资墓石兽 “天禄 辟邪”刻字
原文传递
对《汝帖》后记及其“字书”一词的理解
5
作者 施安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在宋代刻帖当中,《汝帖》与众不同,粗漫传神是其艺术风格上的特点。该帖的后记意蕴含蓄,或与作者经历有关。本文将《汝帖》和王寀的后记对照研究,认为《汝帖》不仅呈现前代名人的法书墨迹,而且有意收入先秦至北朝的较多石刻碑文和铜器铭... 在宋代刻帖当中,《汝帖》与众不同,粗漫传神是其艺术风格上的特点。该帖的后记意蕴含蓄,或与作者经历有关。本文将《汝帖》和王寀的后记对照研究,认为《汝帖》不仅呈现前代名人的法书墨迹,而且有意收入先秦至北朝的较多石刻碑文和铜器铭文,呈现出文字演变的历史。这反映了当时金石学兴盛对编刻丛帖的渗透。另外,经过考证还认识到,后记内"字书"一词具有字帖的含义,是比较特殊的用法,为历来辞书所未予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寀 后记 金石学 文字演变 字书
原文传递
《元祐秘閣續帖》考
6
作者 張翔宇 《书法研究》 2023年第3期36-59,共24页
《元祐秘閣續帖》爲北宋内府在《淳化閣帖》後所刻又一部重要叢帖,刊《淳化閣帖》所未刻法書共十卷。此帖拓本今似已不傳,所見衹一二種舊印本。此帖宋代已降多有論述,但其帖目、版本等關鍵問題仍未明晰。唯程文榮《南村帖考》有專門研究... 《元祐秘閣續帖》爲北宋内府在《淳化閣帖》後所刻又一部重要叢帖,刊《淳化閣帖》所未刻法書共十卷。此帖拓本今似已不傳,所見衹一二種舊印本。此帖宋代已降多有論述,但其帖目、版本等關鍵問題仍未明晰。唯程文榮《南村帖考》有專門研究,但仍有進一步推進的餘地。本文以《石刻鋪叙》爲綱,蒐集歷代文獻,整理了此帖刊刻時間、地點、關鍵人物等基本信息,并考得十卷中帖目八十餘種。列出其他刻帖所刻同一法書以作參考,并對其中部分法書版本加以辨析進而找出《元祐秘閣續帖》中部分法書翻本。另外找出了《汝帖》《鼎帖》《澄清堂帖》《翰香館帖》等重要法帖與此帖的關係,指出了此帖爲《閣帖》之外又一大宗的身份。最後通過歷代學人對此帖的評價確認了此帖的摹刻水平不亞于《閣帖》的事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祐秘閣續帖》 《翰香館帖》 《汝帖》 《澄清堂帖》 《宣和書譜》
原文传递
宋代的《郡斋刻帖》
7
作者 施安昌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13-117,共5页
宋代刻帖风行,州郡长官纷纷在郡斋刻帖。他们对朝廷《淳化阁帖》给予回应,或摹刻或增删。后来突破其局限,使丛帖推崇古代名家和发扬时人新作两者并举。本文将先举有文献明确记载但未见宋本传世的《郡斋刻帖》,再举北宋《汝帖》与南宋《... 宋代刻帖风行,州郡长官纷纷在郡斋刻帖。他们对朝廷《淳化阁帖》给予回应,或摹刻或增删。后来突破其局限,使丛帖推崇古代名家和发扬时人新作两者并举。本文将先举有文献明确记载但未见宋本传世的《郡斋刻帖》,再举北宋《汝帖》与南宋《姑孰帖》为例探讨这一题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斋刻帖》 《长沙帖》 《武陵帖》 《汝帖》 《姑孰帖》 苏轼 苏舜钦
原文传递
王鐸書法臨創模式成因新探
8
作者 張金梁 《书法研究》 2016年第2期32-38,共7页
王鐸是明末清初書法大家,特别受當代人重視,在其存世的書法作品中,以書寫各種古帖内容者衆多,形成了寓臨創于一體的模式,人們封王鐸此種書法有衆多說法,大都突出了其獨特的創造性。王鐸臨創模式在形式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臨寫時... 王鐸是明末清初書法大家,特别受當代人重視,在其存世的書法作品中,以書寫各種古帖内容者衆多,形成了寓臨創于一體的模式,人們封王鐸此種書法有衆多說法,大都突出了其獨特的創造性。王鐸臨創模式在形式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臨寫時不遁常規,對原帖內容任意截取綴合,不計字句的準確和完整;二是王鐸臨寫古帖不顧及形似,而重視內在的風神氣韻。筆者通過研究發現,此二者皆是王鐸從學習宋代《汝帖》而來,本文運用其存世的書法作品與《汝帖》進行比較,封此追行了有力的證明,從而解開了王鐸書法臨創一體成因的謎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鐸 《汝帖》 臨創模式 成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