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会话合作原则执行情况看《沙箱》的主题建构
1
作者 胡小花 李晶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1-95,共5页
从语用学角度切入,运用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探讨美国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短剧《沙箱》的主题建构。通过分析主要角色对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的执行情况,认为剧中人对合作原则的遵守或违反所生成的特殊会话含... 从语用学角度切入,运用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探讨美国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短剧《沙箱》的主题建构。通过分析主要角色对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的执行情况,认为剧中人对合作原则的遵守或违反所生成的特殊会话含义表达了现代社会家庭机能失调、亲情缺失、人性冷漠、人与人无法沟通、生不如死等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比 《沙箱》 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下载PDF
梦想与梦魇——评《沙箱》和《美国梦》中的“生存”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妍焱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爱德华·阿尔比 (EdwardAlbee)作为六、七十年代美国荒诞性戏剧的代表性人物 ,其作品多以家庭生活为素材 ,以荒诞夸张的表现手法 ,真实地再现现代美国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比阿尔比的两篇同素材的作品—... 爱德华·阿尔比 (EdwardAlbee)作为六、七十年代美国荒诞性戏剧的代表性人物 ,其作品多以家庭生活为素材 ,以荒诞夸张的表现手法 ,真实地再现现代美国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比阿尔比的两篇同素材的作品———《沙箱》和《美国梦》 ,从创作手法和社会意义等角度 ,剖析其作品深刻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派戏剧 《沙箱》和《美国梦》
下载PDF
荒诞与现实的结合——美剧《沙箱》形式浅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石蕾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6-68,共3页
《沙箱》是美国荒诞派第一人爱德华·阿尔比的兼具欧洲荒诞派戏剧特点和美国现实主义传统的独幕剧。本文拟从"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揭示阿尔比借鉴地吸收荒诞派的"反戏剧"特点,使... 《沙箱》是美国荒诞派第一人爱德华·阿尔比的兼具欧洲荒诞派戏剧特点和美国现实主义传统的独幕剧。本文拟从"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揭示阿尔比借鉴地吸收荒诞派的"反戏剧"特点,使之与美国现实主义传统完美结合,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形式,促进了美国戏剧的发展;同时,为我们如何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中西对话交流、发展我国的戏剧事业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 现实 《沙箱》 阿尔比
原文传递
美国特色的荒诞——《沙箱》主题探析
4
作者 石蕾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3,共3页
《沙箱》是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一部兼具欧洲荒诞派戏剧特点和美国特色的独幕剧。本文将对其主题进行探析,从荒诞剧作家共同的关注到阿尔比的美国视角,从社会意识到世界观上的差异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阿尔比立足于美国现... 《沙箱》是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一部兼具欧洲荒诞派戏剧特点和美国特色的独幕剧。本文将对其主题进行探析,从荒诞剧作家共同的关注到阿尔比的美国视角,从社会意识到世界观上的差异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阿尔比立足于美国现实、借鉴地吸收了欧洲荒诞剧的特点,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更好地体现了文学反映社会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 现实 《沙箱》 阿尔比
原文传递
Saudi Speakers' Perception of the English Bilabial Stops/b/and/p/
5
作者 Mohammad Al Zahran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6期435-447,共13页
Languages differ in their phoneme inventories. Some phonemes exist in more than one language but others exist in relatively few languages. More specifically, English Language has some sounds that Arabic does not have ... Languages differ in their phoneme inventories. Some phonemes exist in more than one language but others exist in relatively few languages. More specifically, English Language has some sounds that Arabic does not have and vice vers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erception of the English bilabial stops/b/and/p/in contrast to the perception of the English alveolar stops/t/and/d/by some Saudi linguists who have been speaking English for more than six years and who are currently in a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y, Australia. This phenomenon of perception of the English bilabial stops/b/and/p/will be tested mainly by virtue of minimal pairs and other words that may better help to investigate this perception. The paper uses some minimal pairs in which the bilabial and alveolar stops occur initially and finally. Also, it uses some verbs that end with the suffix/-ed/, but this/-ed/suffix is pronounced [t] or [d] when preceded by /p/ or /b/ respectively. Notice that [t] and [d] are allophones of the English past tense morpheme/-ed/(for example, Fromkin, Rodman, & Hyams, 2007).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suffix as It] and [d] works as a clue for the subjects to know the preceding bilabial s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EPTION Arabic STOPS ENGLISH PHONOLO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