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情同构,文字如歌——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赏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俊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80,共3页
1923年,叶圣陶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教书生涯,自苏州举家迁居上海。从宁静的水乡到“丛墓似”(叶圣陶语)的都会,两种文明的冲突,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迹。《没有秋虫的地方》就是其中的一篇。它与叶圣陶先生创作于同年... 1923年,叶圣陶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教书生涯,自苏州举家迁居上海。从宁静的水乡到“丛墓似”(叶圣陶语)的都会,两种文明的冲突,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迹。《没有秋虫的地方》就是其中的一篇。它与叶圣陶先生创作于同年的《藕与莼菜》《将离》《客语》一样,都是洋溢着鲜明的抒情风和音乐感的作品。文章的寓意显豁明朗:能够演奏绝妙音乐的“秋虫”,与作者同一时期其他散文中出现的玉色的雪藕、嫩绿的莼菜、悠扬而轻清的叫卖声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 同构 声情 赏析 文字 《藕与莼菜》 文明的冲突
下载PDF
翻译美学视域下《没有秋虫的地方》英译本的审美再现
2
作者 李炎燕 郭子斌 《长沙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93-97,112,共6页
翻译美学运用美学的观点和理论探讨翻译中的美学问题,对中国散文英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散文英译须再现审美客体的审美信息:通过对拟声词、叠声词和韵律的动态模仿,选词的准、美、精以及句式的调整和修辞的运用,再现形式系统的美;通过... 翻译美学运用美学的观点和理论探讨翻译中的美学问题,对中国散文英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散文英译须再现审美客体的审美信息:通过对拟声词、叠声词和韵律的动态模仿,选词的准、美、精以及句式的调整和修辞的运用,再现形式系统的美;通过遣词和句式变换再现原文的意象、情感和意境等非形式系统的美,使译文尽可能给读者带来与原文相同的审美体验;借助模仿和重建两种翻译方法,在追求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行文结构与风格的同时,也要注重汉英语言差异,进行必要的信息补充,向读者传递中国散文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散文英译 《没有秋虫的地方》 审美再现
下载PDF
从翻译美学角度分析张培基英译散文《没有秋虫的地方》
3
作者 刘玉倩 《海外文摘》 2020年第5期45-47,共3页
本文旨在根据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中的美学主体、美学客体、美学再现和美学标准的角度,分别从语音、修辞、句法、文化、意境等各个层面对张培基教授翻译的《没有秋虫的地方》进行分析和探讨,也就是分析张培基教授翻译的散文如何再现汉语... 本文旨在根据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中的美学主体、美学客体、美学再现和美学标准的角度,分别从语音、修辞、句法、文化、意境等各个层面对张培基教授翻译的《没有秋虫的地方》进行分析和探讨,也就是分析张培基教授翻译的散文如何再现汉语散文的美学价值以及怎样恰如其分的再现原文之美。本文从散文翻译研究的较新视角——美学视角上进行更广阔的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散文翻译 张培基 《没有秋虫的地方》
下载PDF
没有秋虫的地方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绍钧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3年第12期1-1,共1页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
关键词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绍钧 散文 高中 语文 阅读欣赏
下载PDF
书海藏珍
5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第9期57-57,共1页
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炽热的梦,一口苦水胜过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
关键词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
下载PDF
由《故都的秋》看“秋”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6
作者 余永聪 《语文月刊》 2010年第2期24-25,共2页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与秋天结下了不解之缘。秋的萧杀,秋的清凉,秋的丰硕,令一代代文人的心为之悸动。欧阳修的《秋声赋》,庐隐的《异国秋思》,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鲁迅的《秋夜》等,都点滴地记录了文人们对秋的独特感受...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与秋天结下了不解之缘。秋的萧杀,秋的清凉,秋的丰硕,令一代代文人的心为之悸动。欧阳修的《秋声赋》,庐隐的《异国秋思》,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鲁迅的《秋夜》等,都点滴地记录了文人们对秋的独特感受。可以说,秋天是中国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也因此而在中国文学长河中形成了一种“悲秋文化”。本文拟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都的秋》 中国文化 《没有秋虫的地方》 中国文人 《秋声赋》 《秋夜》 中国文学 欧阳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