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山刻石》
1
作者 马斌 《江苏教育》 2017年第93期32-32,共1页
【作品概况】《泰山刻石》又名《封泰山碑》,为始皇东巡第二刻,刻石泰山顶,石残。残石已失。前半部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后半部为秦二世刻于胡亥即位第一年(前209),四面不等,22行,行12字,共222字。李斯小篆。现存岱庙秦二世诏书1... 【作品概况】《泰山刻石》又名《封泰山碑》,为始皇东巡第二刻,刻石泰山顶,石残。残石已失。前半部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后半部为秦二世刻于胡亥即位第一年(前209),四面不等,22行,行12字,共222字。李斯小篆。现存岱庙秦二世诏书10个残字,又称'泰山十字'。传世最早、最为著名的有北宋拓本165字和53字本。但以29字、10字拓本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刻石》
下载PDF
黄任重《重刻泰山刻石》跋
2
作者 何崝 《文史杂志》 2006年第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泰山刻石》
下载PDF
安国藏五十三字本《泰山刻石》考--兼论秦篆的艺术性
3
作者 胡鹏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6-73,共8页
现存安国藏《泰山刻石》有两种,一种为五十三字本,一种为一百六十五字本,都是目前所见《泰山刻石》中较好的拓本,对于这两个本子,容庚、徐无闻,裘锡圭等人都有过研究,且重点关注了这两本的文字问题,本文总结前人的经验,并加以研究,认为... 现存安国藏《泰山刻石》有两种,一种为五十三字本,一种为一百六十五字本,都是目前所见《泰山刻石》中较好的拓本,对于这两个本子,容庚、徐无闻,裘锡圭等人都有过研究,且重点关注了这两本的文字问题,本文总结前人的经验,并加以研究,认为五十三字本也应该是拼凑本,由此探寻秦篆的本来面目与秦篆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国 《泰山刻石》 秦篆 艺术性
原文传递
《泰山刻石》与《峄山刻石》书法对比研究
4
作者 蒋东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8年第7期46-49,共4页
就《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和《会稽刻石》四种拓本来看,虽然都是秦刻石,但是各种拓本反映的书风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大致的差异可以将秦刻石分为两大类,一类以《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为代表,书风古朴浑厚;一... 就《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和《会稽刻石》四种拓本来看,虽然都是秦刻石,但是各种拓本反映的书风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大致的差异可以将秦刻石分为两大类,一类以《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为代表,书风古朴浑厚;一类以《峄山刻石》和《会稽刻石》为代表,书风细劲柔媚。本文试将这两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泰山刻石》和《峄山刻石》拓本进行对比,找出两种拓本在笔画、结体、章法的具体差异,并从时代背景、书法发展规律、徐铉书法思想等方面探究两者差异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刻石》《峄山石》 小篆
原文传递
碑刻拾奇
5
作者 王兴忠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泰山刻石》 碑林 父子碑 家训碑 仙方碑 竹叶碑
下载PDF
唯美的典范:《峄山刻石》艺术简述
6
作者 张爱民 何效义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8-57,共10页
一、秦始皇东巡首刻古人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所说的东山即指峄山,与泰山南北对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被誉为"岱南奇观"。峄山,古代也作绎山,群山连绵、络绎不绝的意思,现统称为... 一、秦始皇东巡首刻古人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所说的东山即指峄山,与泰山南北对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被誉为"岱南奇观"。峄山,古代也作绎山,群山连绵、络绎不绝的意思,现统称为峄山。峄山不高,海拔不足600米,但由于它距离儒家圣地仅30公里,所以在《尚书》和《诗经》中就有对峄山的记载,并在秦汉时期著称于世。在历史上,峄山以它独特的灵秀引来了许多帝王,诸如秦始皇、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峄山碑 摹本 琅琊 李斯 小篆 秦篆 李阳冰 篆书 篆体 书体 《泰山刻石》 郑文宝 徐铉 艺术
原文传递
文化学视野下的“秦七刻石”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鹤翔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0-37,共8页
在中国书法史上,李斯是第一位赢得个人声誉的书家。这位被唐代李阳冰称为"斯翁"的政治强人,既不是仓颉那样的神话人物,也不是史佚那样的专门和文字打交道的史官,而是凭其伟大功业与煌煌书迹成为了书法史上第一位书法名家。归... 在中国书法史上,李斯是第一位赢得个人声誉的书家。这位被唐代李阳冰称为"斯翁"的政治强人,既不是仓颉那样的神话人物,也不是史佚那样的专门和文字打交道的史官,而是凭其伟大功业与煌煌书迹成为了书法史上第一位书法名家。归入李斯名下的作品,最著名者莫过于刻于秦始皇时期的七块纪功石,即现今所谓"秦七刻石"。这批小篆作品,被视为秦代小篆的标准样式,也是后世通行小篆的典范。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怀瓘 名家书法 书法史 美术史 李斯 小篆 秦篆 篆书 《笔阵图》 礼仪美术 峄山 《书断》 大篆 书法名家 书迹 《泰山刻石》 《墨池编》 青铜铭文 秦诏版 秦量诏版
原文传递
斯虽草创遂造其极——《峄山刻石》探微
8
作者 郝惠谋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8-47,共10页
秦始皇多次外出巡游,在峄山、泰山、之罘、琅琊、碣石、会稽等地刻石立碑。一方面,昭告天下,加强皇权;另一方面,向帝国民众展示"书同文"之后的官方字体。峄山是他首先命人铭刻下自己文治武功的地方。因此,《峄山刻石》亦被看... 秦始皇多次外出巡游,在峄山、泰山、之罘、琅琊、碣石、会稽等地刻石立碑。一方面,昭告天下,加强皇权;另一方面,向帝国民众展示"书同文"之后的官方字体。峄山是他首先命人铭刻下自己文治武功的地方。因此,《峄山刻石》亦被看作是秦小篆书法的鸿蒙初辟之作,其后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皆滥觞于此,其艺术价值可想而知。(郝惠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峄山 鸿蒙初辟 李斯 篆书 篆体 书体 秦小篆 琅琊台 琅邪 秦篆 小篆 《泰山刻石》 探微
原文传递
巡游纪功七刻石
9
作者 胡湛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7-29,共3页
秦王并六国,一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其数次巡视天下,让大臣铭功纪事,留下了七通刻石。这些刻石不仅记载了大秦帝国的丰功伟业,也体现了秦王朝端庄、整饬、雅致的帝国之风,创造了中国小篆的典范,正如鲁迅所称其为"汉晋碑铭所从出&qu... 秦王并六国,一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其数次巡视天下,让大臣铭功纪事,留下了七通刻石。这些刻石不仅记载了大秦帝国的丰功伟业,也体现了秦王朝端庄、整饬、雅致的帝国之风,创造了中国小篆的典范,正如鲁迅所称其为"汉晋碑铭所从出"。因此研究中国碑刻书法,不能不研究秦刻石。一、秦始皇出巡与七刻石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详细记载了嬴政一统天下称秦始皇帝后,于第二年开始出巡,在其五次出巡中,除第一次出巡陇西等地没有刻石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峄山碑 郑文宝 《泰山刻石》 《会稽石》 琅琊
原文传递
峄山刻石
10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4-26,共3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后数次出巡各地。群臣为歌颂其功德、昭示万代而刻石,共有七处,即"秦七刻石"。相传均由秦相李斯以秦统一六国后通行的小篆书写,其端庄、富贵的艺术气息,对后世的篆书面貌产生了深远影响。七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后数次出巡各地。群臣为歌颂其功德、昭示万代而刻石,共有七处,即"秦七刻石"。相传均由秦相李斯以秦统一六国后通行的小篆书写,其端庄、富贵的艺术气息,对后世的篆书面貌产生了深远影响。七刻石原石大多毁损无存,经考证,属于秦代原刻者,仅存《泰山刻石》和《琅琊刻石》残石。《峄山刻石》作为秦始皇东巡的首块刻石,其后的《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等皆滥觞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峄山 琅琊 《泰山刻石》
原文传递
泰山残刻二十九字拓本
11
作者 王秋方 《中国历史文物》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7-88,共2页
《泰山刻石》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至泰山所立。原石到北宋时期保存基本完好,后不知何时遭毁,明代仅存4行29字,传至今还剩9字。馆藏明拓《泰山残刻二十九字拓本》是极难得之佳拓,其流传有序,罗振玉曾辑入《秦金石刻辞》中。
关键词 《泰山刻石》 秦始皇 馆藏明拓《泰山二十九字拓本》 罗振玉 《秦金辞》 拓本
原文传递
秦风汉韵起泰山
12
作者 沈红叶 《大众书法》 2017年第2期60-64,共5页
泰山是中国书法名山,是与西安碑林、曲阜碑林并称的中国三大碑林之一。在这方地灵人杰的热土上,泰山书法人,泰山书法,也有着别样的风景。泰山,一部中国书法史由于'封禅'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泰山在国人的心目中早就树立了国山的地... 泰山是中国书法名山,是与西安碑林、曲阜碑林并称的中国三大碑林之一。在这方地灵人杰的热土上,泰山书法人,泰山书法,也有着别样的风景。泰山,一部中国书法史由于'封禅'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泰山在国人的心目中早就树立了国山的地位。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封泰山起,秦、汉、唐、宋等12位皇帝封禅祭祀泰山。同时,由于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泰山同时被儒释道'三教'所尊崇,泰山体现了太多的精神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金刚经 《泰山刻石》 泰安市 书法名家 泰山 衡方碑 书法大赛 王献之
原文传递
中日书法珍品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13
《艺术评论》 2006年第4期80-80,共1页
3月13日至4月26日.上海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朝日新闻社联合举办的《中日书法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系统地展示了中国自出现文字以后数千年间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尤其突出了中国书法史上大篆、小篆、隶、行、楷... 3月13日至4月26日.上海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朝日新闻社联合举办的《中日书法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系统地展示了中国自出现文字以后数千年间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尤其突出了中国书法史上大篆、小篆、隶、行、楷诸体演变至成熟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品。日本所藏战国时期的《石鼓文》宋拓本(包括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均是世界上保存字数最多、最好的拓本),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大篆的代表作品;传为秦代李斯撰写的《泰山刻石》(165字本)则是小篆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上海博物馆 《泰山刻石》 代表作品 国立博物馆 鼓文》 书法艺术
原文传递
李文田和他的捉刀者
14
作者 煌父 《收藏.拍卖》 2005年第4期72-73,共2页
李文田(1834-1895)字仲约,畲光,号若农。是清季具有全国影响的书法名家,也是粤中著名的学者。他的学问渊通,于辞章及金石之学,金、元故实,西北史地,无不精通。李文田又是收藏的大家,所藏宋、元、明刻善本古籍及金石碑版拓本甚... 李文田(1834-1895)字仲约,畲光,号若农。是清季具有全国影响的书法名家,也是粤中著名的学者。他的学问渊通,于辞章及金石之学,金、元故实,西北史地,无不精通。李文田又是收藏的大家,所藏宋、元、明刻善本古籍及金石碑版拓本甚富,最著名的有秦《泰山刻石》宋拓本和汉《西汉华山庙碑》宋拓本,故他将两碑各取一字以颜其斋额日“泰华楼”,以示珍重之意。李文田于碑帖源流探究甚深,少时以欧阳询为根基,精熟于《九成宫》等碑帖,后又转学隋碑《苏孝慈墓志》,中年之后博采汉、魏碑刻,以帖入碑,笔力酣畅饱满,意态厚重雍容,卓然成一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文 《泰山刻石》 西北史地 善本古籍 拓本 欧阳询 碑帖 学者 厚重
原文传递
笔耕不辍 德艺双修——记青年书法家董卫平
15
作者 徐晓明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第6期58-63,共6页
酷爱书印笔耕不辍。卫平天资聪颖,年少好学,在读中学时即爱上书法、篆刻,开始学书治印,二十余年潜心研习书法、篆刻技法,读帖、临帖,从无间断。他喜篆隶,于篆隶用功最勤,并多有收获和参悟。篆书先取法李斯《峄山碑》《泰山刻石... 酷爱书印笔耕不辍。卫平天资聪颖,年少好学,在读中学时即爱上书法、篆刻,开始学书治印,二十余年潜心研习书法、篆刻技法,读帖、临帖,从无间断。他喜篆隶,于篆隶用功最勤,并多有收获和参悟。篆书先取法李斯《峄山碑》《泰山刻石》之端庄,借李阳冰用笔之灵巧,顿得“秦碑力劲”和“沉厚清挺”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书法家 卫平 《泰山刻石》 李阳冰 治印 临帖 篆书
原文传递
雄肆奇崛的吴昌硕
16
《党的建设》 2017年第8期45-45,共1页
吴昌硕的篆书早年取法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及秦汉金石等,后专攻《石鼓文》。40岁左右的临作点画细瘦平实,用笔尚显软弱板滞,并多有杨沂孙、吴大激的影响。60岁以后,用笔日益老辣,线条粗重,笔势流畅;结体稍长,上部紧... 吴昌硕的篆书早年取法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及秦汉金石等,后专攻《石鼓文》。40岁左右的临作点画细瘦平实,用笔尚显软弱板滞,并多有杨沂孙、吴大激的影响。60岁以后,用笔日益老辣,线条粗重,笔势流畅;结体稍长,上部紧密,下部疏朗,纵垂之笔略呈内收的孤曲状,将《石鼓文》与邓石如、昊让之一路细脚长腰的篆法结合起来。70岁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昌硕 《泰山刻石》 鼓文》 奇崛 琅琊台 用笔 篆书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书法赏析
17
《秘书工作》 2011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小篆是秦统一中国后推行的官方标准字体,由春秋战国时的秦系文字演变而来。李斯等人顺应“书同文”之形势,对小篆作了一定的整理工作。《泰山刻石》、《琅砑刻石》、《峄山刻石》等颂功刻石为典型小篆(今石已尽毁,除《琅砑刻石》为... 小篆是秦统一中国后推行的官方标准字体,由春秋战国时的秦系文字演变而来。李斯等人顺应“书同文”之形势,对小篆作了一定的整理工作。《泰山刻石》、《琅砑刻石》、《峄山刻石》等颂功刻石为典型小篆(今石已尽毁,除《琅砑刻石》为原石拓本外,其余均为宋代以后的摹刻本或翻刻本),相传为李斯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赏析 中国 《泰山刻石》 古代 文字演变 春秋战国 整理工作 峄山
原文传递
李斯作篆
18
作者 玉菩提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9年第4期37-37,共1页
李斯(?-前208)。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书法传世有《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后世评其书法“小篆之精,古今妙绝,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钧强弩,万石洪钟”。
关键词 李斯 《泰山刻石》 书法家 政治家 文学家 上蔡县 河南省 琅琊台
原文传递
形显性隐——我的玉箸篆创作体会
19
作者 刘文勇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4年第12期58-59,共2页
1.名词解释 玉箸篆相传始于秦相李斯,见于《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后来比较著名的还有唐朝李阳冰的篆书《三坟记》《城隍庙碑》等,宋代高僧释梦英《篆书千字文》,以及近现代王福庵等人。2.工具选择 墨汁:一得阁;纸张:六尺... 1.名词解释 玉箸篆相传始于秦相李斯,见于《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后来比较著名的还有唐朝李阳冰的篆书《三坟记》《城隍庙碑》等,宋代高僧释梦英《篆书千字文》,以及近现代王福庵等人。2.工具选择 墨汁:一得阁;纸张:六尺粉彩竖条;毛笔:长峰勾线笔,小楷笔各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体会 显性 《泰山刻石》 《三坟记》 名词解释 峄山 工具选择 城隍庙
原文传递
谒访《张迁碑》
20
作者 吕福龙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第12期82-89,共8页
对于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来说,张迁是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人。他生活在东汉,我们谁也不知道他长的什么模样。但只是因为一块刻有文字的石碑,却使我们和他有了许多魂牵梦绕的联系。
关键词 张迁碑 《泰山刻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