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校勘零拾
1
作者 李红 《文教资料》 2011年第24期6-7,共2页
《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是一部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的石刻史料集,但是在释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研读拓片、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利用俗文字、校勘学及传统文化的一些知识,对其中释文不足的地方提出商榷意见,以提高该书的利... 《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是一部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的石刻史料集,但是在释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研读拓片、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利用俗文字、校勘学及传统文化的一些知识,对其中释文不足的地方提出商榷意见,以提高该书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 《汉墓志汇编》 墓志 文字识读
下载PDF
从北魏墓志看鲜卑族迁都洛阳后对汉文化的接受和认同
2
作者 许宇航 李传印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北魏迁洛前后,社会形态与主流思想均有较大改变,墓志则直观反映了这一变化。洛阳时期的墓志较平城时期墓志的结构愈加完整,形制更为规范,内容也不断体现出对汉文化的接受与学习,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社会思潮,此外还包含有部分道家... 北魏迁洛前后,社会形态与主流思想均有较大改变,墓志则直观反映了这一变化。洛阳时期的墓志较平城时期墓志的结构愈加完整,形制更为规范,内容也不断体现出对汉文化的接受与学习,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社会思潮,此外还包含有部分道家、佛教以及玄学思想。在墓志书法风格上,迁洛以后的墓志书法风格趋于中原书风,秀美俊朗,淡化了平城时期书法的边疆苍野气息与浓厚的隶书笔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墓志 鲜卑族 书法
下载PDF
北魏元氏贵族的籍贯与洛阳都乡——以墓志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张茜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41-147,共7页
墓志表明,元氏贵族的籍贯无一例外都是洛阳,甚至已死亡的贵族也要从子孙的籍贯为洛阳。墓志中籍贯的记录并不规范,这是北魏墓志的普遍情况。元氏贵族分布较为集中,体现了聚族而居的特点,其中最为集中的地方是都乡。北魏洛阳都乡原存在... 墓志表明,元氏贵族的籍贯无一例外都是洛阳,甚至已死亡的贵族也要从子孙的籍贯为洛阳。墓志中籍贯的记录并不规范,这是北魏墓志的普遍情况。元氏贵族分布较为集中,体现了聚族而居的特点,其中最为集中的地方是都乡。北魏洛阳都乡原存在于内城之外,南迁贵族到来后居住于此,景明二年(501年)开始筹建外郭城内里坊,都乡内原有的里,由城外的乡里变为城内的里坊,都乡建制不存,但其名仍存在于籍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墓志 都乡
下载PDF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洛阳出土北魏墓志书法概论
4
作者 刘连香 张会芳 《中国书画》 2010年第7期49-53,共5页
北魏作为第一个入主中原并取代汉族统治的少数民族政权,采取全面汉化政策,其中包括太和十九年(495年)"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诏曰:‘迂洛之人,自兹厥后,悉可归骸邙岭,皆不得就茔恒代... 北魏作为第一个入主中原并取代汉族统治的少数民族政权,采取全面汉化政策,其中包括太和十九年(495年)"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诏曰:‘迂洛之人,自兹厥后,悉可归骸邙岭,皆不得就茔恒代'"。因而在北魏统治的四十年间,不仅承袭了中国传统丧葬立碑志墓特点,而且遵从魏晋禁止立碑的诏令,把原来的墓碑转移地下,形成固定的墓志形制,对其后墓志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洛阳作为当时国都,保留了以皇族拓跋元姓为代表的大量墓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 洛阳 书法 出土 少数民族政权 汉化政策 中国传统
下载PDF
洛阳北魏元邵墓与杨机墓出土墓志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0-12,90,共4页
洛阳北魏孝文帝之孙元邵墓志与北魏重臣杨机墓志内容丰富,折射出北魏晚期诸多社会问题形成、发展及内在联系。同时还反映出北魏王朝由河阴之役后逐步走向衰落分裂的重要史实。
关键词 洛阳 元邵墓志 杨机墓志 墓志内容 社会问题
下载PDF
论北魏迁洛宗室的知识素养与文化价值取向—以洛阳邙山墓志为中心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4-190,共7页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后,身为天潢贵胄的宗室阶层置身全新的文化环境当中,其意识形态、知识素养和价值取向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早先植根北亚草原的民族习俗被逐渐抛弃,成熟、先进的华夏及异域文明开始占据其精神世界,形成多元...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后,身为天潢贵胄的宗室阶层置身全新的文化环境当中,其意识形态、知识素养和价值取向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早先植根北亚草原的民族习俗被逐渐抛弃,成熟、先进的华夏及异域文明开始占据其精神世界,形成多元化的混合格局。在诸多结构元素里,汉文化中的河北学风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这种主张务实进取的学术流派驱策他们积极入世、建功立业,为维护帝国统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代表汉文化时尚潮流的江左新风则是重要的点缀,使宗室得以与士族名望有效沟通。迁洛宗室的这种文化价值取向是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反映。洛阳邙山出土的宗室墓志对此有详细的记载,是这项研究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室 知识素养 价值取向 洛阳时代 邙山墓志
下载PDF
洛阳所见北魏及唐代部分韩国人碑铭简析
7
作者 张京华 《河洛史志》 2005年第4期7-11,共5页
洛阳出土唐代韩国人墓志,总数大约在10通以上,其中泉男生、泉献诚、泉隐、泉毖等人的墓志都已发现,可以列为专题研究。本文先将几种常见墓志作一简析。
关键词 韩国人 唐代 洛阳 碑铭 专题研究 墓志
下载PDF
洛阳地区元氏墓志所见文化融合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思思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3期18-20,共3页
北魏时期元氏墓志所处的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是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实行“汉化改革”运动下的产物,其关联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与交流状况;元氏族人所呈现的文化素养是跟随“汉化”进程而逐渐改变的,是元氏家族从“辞无烦华,理从简实”到“词... 北魏时期元氏墓志所处的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是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实行“汉化改革”运动下的产物,其关联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与交流状况;元氏族人所呈现的文化素养是跟随“汉化”进程而逐渐改变的,是元氏家族从“辞无烦华,理从简实”到“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的蜕变,以及语言文化方面的杂糅状态;其墓志的志文中可见鲜卑族人文化素养的嬗变,可见其从“渐学诗礼,善武爱学”到“尚穆南朝,文武双修”再到“才贯古今,善通南韵”的转变,从中窥见民族间文化的融合,以及民族融合对鲜卑族身份转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文化 元氏墓志
下载PDF
甘肃张家川出土北魏《王真保墓志》试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周伟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79-84,共6页
一九七二年三月,甘肃省博物馆在东距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二十五里,西距秦安县陇城三十五里处,勘查和清理了一个北魏时期的墓葬。出土文物除有陶器,铜器、银碗、铁刀、铜幡首外,还有合在一起的墓志两方。关于此墓出土文物及断代等问题,秦明... 一九七二年三月,甘肃省博物馆在东距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二十五里,西距秦安县陇城三十五里处,勘查和清理了一个北魏时期的墓葬。出土文物除有陶器,铜器、银碗、铁刀、铜幡首外,还有合在一起的墓志两方。关于此墓出土文物及断代等问题,秦明智、任步云同志写的《甘肃张家川发现“大赵神平二年”墓》一文已详叙(下简称秦文)。现就出土墓志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川 墓志 出土文物 甘肃省博物馆 秦安县 自治县 回族 墓葬 陶器
下载PDF
跋《北齐娄睿墓志》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0-37,共8页
1981年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了北齐娄睿墓,整理了该墓出土文物,发现了娄睿墓志一方,名日《齐故假黄钺右丞相东安王墓志之铭》,墓志铭共三十行,每行三十字,其拓片载于《文物》1983年第10期。现录其原文如下,并... 1981年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了北齐娄睿墓,整理了该墓出土文物,发现了娄睿墓志一方,名日《齐故假黄钺右丞相东安王墓志之铭》,墓志铭共三十行,每行三十字,其拓片载于《文物》1983年第10期。现录其原文如下,并加以句读: 王讳睿,字□□,大安狄那汗殊里武明皇太后兄子也。观夫崇墉(?)踱,峭拟削成;远叶长枝,郁同扶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军将军 墓志 婚姻 刺史 大司马 太原市 持节 出土文物
下载PDF
北魏金陵、桑乾、北邙、乾脯山西葬区研究——兼以此求教于宿白先生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宝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72-78,共7页
本文拟从对北魏山西葬区的分析研究,认为该葬区反映了北魏王朝礼仪上的演变,同时又反映出统治者在政治的需要。
关键词 墓志 书》 墓群 洛阳 金陵 晋南 家族 山西 鲜卑贵族
下载PDF
北魏《曹连墓志》
12
作者 退之 《书法》 2024年第1期142-143,共2页
北魏《曹连墓志》,全称《魏故持节安西将军凉州刺史曹君墓志》。志高四十五点五厘米,宽七十厘米。志文共十七行,满行十三字,共计二百一十五字。据墓志记载,曹连生于北魏太安五年(四五九),建义元年(五二八)卒于河南省洛阳市,为仪阳太守... 北魏《曹连墓志》,全称《魏故持节安西将军凉州刺史曹君墓志》。志高四十五点五厘米,宽七十厘米。志文共十七行,满行十三字,共计二百一十五字。据墓志记载,曹连生于北魏太安五年(四五九),建义元年(五二八)卒于河南省洛阳市,为仪阳太守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西将军 河南省洛阳 墓志 刺史 志文 太守
原文传递
北魏《侯掌墓志》
13
作者 退之 《书法》 2024年第5期142-147,共6页
北魏《侯掌墓志》,全称《魏故本国中正奉朝请燕州治中从事史上谷侯府君墓志》。该志青石质,由志盖和志石两部分组成。志盖刻阴文“侯府君铭”四字。志石有界格,志文楷书,二十一行,满行二十三字,共四百七十三字。该志刻于北魏正光五年(... 北魏《侯掌墓志》,全称《魏故本国中正奉朝请燕州治中从事史上谷侯府君墓志》。该志青石质,由志盖和志石两部分组成。志盖刻阴文“侯府君铭”四字。志石有界格,志文楷书,二十一行,满行二十三字,共四百七十三字。该志刻于北魏正光五年(五二四),无撰文、书丹者姓名,一九八五年秋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一座北魏墓葬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石 青石质 河南省洛阳 有界格 奉朝请 墓志 治中从事
原文传递
孩而至孝:北魏孝子棺墓主身份考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津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本文对洛阳出土北魏孝子棺(现藏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使用等级和墓主身份进行探讨。通过梳理文献和档案记录,推测孝子棺的主人有可能是9岁不幸夭折的林虑郡王元文(522-530)。结合近年出土的考古证据和北朝石葬具的... 本文对洛阳出土北魏孝子棺(现藏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使用等级和墓主身份进行探讨。通过梳理文献和档案记录,推测孝子棺的主人有可能是9岁不幸夭折的林虑郡王元文(522-530)。结合近年出土的考古证据和北朝石葬具的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孝子棺榜题和图像与元文墓志、生平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子棺 元文墓志 洛阳 《孝子传》
下载PDF
北魏金陵新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晓龙 《学术问题研究》 2015年第2期13-17,共5页
北魏孝文帝之前的帝王陵墓在《魏书》里被称为"金陵"。北魏先后建都于云中、盛乐、平城和洛阳,史书里只记载有云中金陵、盛乐金陵与平城附近的金陵。笔者通过研读近代以来洛阳出土的墓志铭文发现,洛阳北魏帝陵也被称为"... 北魏孝文帝之前的帝王陵墓在《魏书》里被称为"金陵"。北魏先后建都于云中、盛乐、平城和洛阳,史书里只记载有云中金陵、盛乐金陵与平城附近的金陵。笔者通过研读近代以来洛阳出土的墓志铭文发现,洛阳北魏帝陵也被称为"金陵"。由此推断,云中金陵、盛乐金陵与平城的金陵不是同一处陵墓,而是当时人对帝陵的一种习惯性的称呼。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地名迁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陵 墓志铭文 洛阳金陵
下载PDF
北魏王真保墓志考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明达 《社会科学(甘肃)》 1979年第3期64-69,共6页
王真保墓志,1972年3月出土于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墓志拓片及墓葬情况,见《文物》1975年第6期秦明智、任步云《甘肃张家川发现大赵神平二年墓》一文。
关键词 墓志 王真 张家川 自治县 甘肃 回族 出土
下载PDF
从洛阳出土墓志看北魏书法的内在审美观念 被引量:2
17
作者 顾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5-128,共4页
北魏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然而以往对它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表面的风格特征方面,而要正确和深入认识这个阶段的书法艺术,就必须把握住它的内在审美观念。从史书等传统文献看,有关北魏书法艺术的记载比较匮乏,而从实物来看... 北魏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然而以往对它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表面的风格特征方面,而要正确和深入认识这个阶段的书法艺术,就必须把握住它的内在审美观念。从史书等传统文献看,有关北魏书法艺术的记载比较匮乏,而从实物来看,墓志是北魏遗留下来的最丰富的石质的书法“历史文献”。北魏墓志主要出土于洛阳,以煌煌大观的元氏皇家墓志为代表,出土总数大概在四百方左右,其数量远远多于同时期的其他碑刻和墨迹。通过对这些数量众多的北魏墓志文献的梳理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其书法的内在审美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墓志 书法发展 审美观念 洛阳 书法艺术 传统文献 风格特征
原文传递
孝文帝迁都洛阳与北朝铭石书的隶楷之变
18
作者 郑灿锋 《书画世界》 2021年第4期83-84,共2页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魏出现了大量的楷书作品,即清代碑学所崇尚之“魏碑”。与之相比,平城时期的作品多为隶书,或稍具楷意。或以为北魏平城时期的碑刻,为隶楷书之间的过渡体。但启功先生认为:“其实这些碑志的书写时代,篆、隶、真早已...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魏出现了大量的楷书作品,即清代碑学所崇尚之“魏碑”。与之相比,平城时期的作品多为隶书,或稍具楷意。或以为北魏平城时期的碑刻,为隶楷书之间的过渡体。但启功先生认为:“其实这些碑志的书写时代,篆、隶、真早已过渡完成。至多可以说是沿用了过渡体,或说是向前追摹,而不是这时才开始过渡。”[1]41以迁都洛阳为界来看,这种隶楷的变化涉及更多的不是书体演变,而是书体应用的选择。本文将结合平城时期的楷书《司马金龙屏风漆画题记》《晖福寺碑》及迁都后的北魏第一方成熟楷书墓志《冯熙墓志》,尝试对这种现象做一个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帝迁都洛阳 铭石书 《冯熙墓志
下载PDF
洛阳新出土北魏《元祉墓志》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钦善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8-181,共4页
这是一方最近由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的北魏墓志,青石质,墓志盖缸顶,边长80cm,上刻阳文篆书四行,行四字:“魏故侍中太保司徒公平原武昭王墓铭”。墓志方形,与盖同大,楷书四十一行,行四十二字,全文一千六百七十四字,是... 这是一方最近由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的北魏墓志,青石质,墓志盖缸顶,边长80cm,上刻阳文篆书四行,行四字:“魏故侍中太保司徒公平原武昭王墓铭”。墓志方形,与盖同大,楷书四十一行,行四十二字,全文一千六百七十四字,是十分罕见的北魏时期的长铭大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期 墓志 出土 洛阳 文物考古 研究院 发掘 侍中
原文传递
北魏洛阳城内出土的瓷器与釉陶器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杜玉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1090-1095,1155,共7页
1985年以来,我队相继完成了对北魏洛阳城外廓城以及廓城内主要道路、河渠的勘探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不仅对北魏洛阳城总体布局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使廓城内一些重要建筑和设施的大体缸置与范围得以确认,为系统考察洛阳里坊、商市、官... 1985年以来,我队相继完成了对北魏洛阳城外廓城以及廓城内主要道路、河渠的勘探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不仅对北魏洛阳城总体布局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使廓城内一些重要建筑和设施的大体缸置与范围得以确认,为系统考察洛阳里坊、商市、官署、寺院创造了基本前提。北魏洛阳西廓城内,在阊阖门外御道和西阳门外御道之间,分布着东汉以来著名寺院白马寺和北魏洛阳最大商业市场"大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青瓷器 出土 陶器 釉色 底径 釉质 朝瓷器 基本前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