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杂与边缘的直接呈现——论黎紫书《流俗地》
1
作者 唐芷晴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2期92-97,共6页
在《流俗地》中,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黎紫书用流动的笔触和写实的手法勾勒了一个处于边缘的马华社群真实生活状况,完成了一次书写在地经验的尝试,使得生活其中的边缘人物得以呈现其真实的生活轨迹,从而呈现马华底层社会的混杂与边缘。文... 在《流俗地》中,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黎紫书用流动的笔触和写实的手法勾勒了一个处于边缘的马华社群真实生活状况,完成了一次书写在地经验的尝试,使得生活其中的边缘人物得以呈现其真实的生活轨迹,从而呈现马华底层社会的混杂与边缘。文章借助后殖民理论,通过“流动的真实生活”、“混杂的第三空间”以及“边缘以外的女性”三个部分来解读黎紫书的在地书写对多元民族混杂、权力结构、女性成长的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俗地》 黎紫书 混杂 马华女性
下载PDF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论黎紫书《流俗地》的叙事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礼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8-85,96,共9页
作为马华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黎紫书的小说向来不落窠臼,其新作《流俗地》以盲女银霞看不见的“视域”为辐辏点,折射出南洋华人底层众生相,娓娓道来小人物俗世中的沉浮悲欢。“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盲”作为一种方法论,成为黎紫书... 作为马华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黎紫书的小说向来不落窠臼,其新作《流俗地》以盲女银霞看不见的“视域”为辐辏点,折射出南洋华人底层众生相,娓娓道来小人物俗世中的沉浮悲欢。“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盲”作为一种方法论,成为黎紫书践行其小说实践的有效途径。黎紫书运用在地化经验深情回望故乡,写出马来华人隐秘的爱与痛。与此同时,《流俗地》的“写实”倾向也标志着黎紫书的创作新变,显示出马华文学崭新的特质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紫书 《流俗地》 叙事特征 在地经验 马华文学
下载PDF
繁华落尽是流俗 暗中求明皆众生——评马华作家黎紫书的长篇小说《流俗地》
3
作者 吴昊 朱慧珍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7-64,共8页
《流俗地》是黎紫书为马来西亚苍生刻画的一幅“长卷浮世绘”,也是她为那些在现代化进程的罗网中苦苦挣扎和求索的匹夫匹妇谱写的一曲生命悲歌。她以马华各族群所在地的日常生活景观、民间信仰镜像和现代化生存体验为支点,对市井红尘里... 《流俗地》是黎紫书为马来西亚苍生刻画的一幅“长卷浮世绘”,也是她为那些在现代化进程的罗网中苦苦挣扎和求索的匹夫匹妇谱写的一曲生命悲歌。她以马华各族群所在地的日常生活景观、民间信仰镜像和现代化生存体验为支点,对市井红尘里千回百转的世道人情进行展览和呈现,不仅架构起了一部柳暗花明的生命传奇,还涂抹出了一场回望过去的悲悼仪式。《流俗地》的问世,标志着黎紫书的创作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使其回归自我的“本土诗学”得到了成功实践。在这部小说中,黎紫书以得天独厚的马华在地经验、苦心经营的艺术技巧和孜孜以求的文学创作精神照亮了自己的野生小说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俗地》 黎紫书 民间性 生命悲歌 现代化进程 回归自我
下载PDF
看不见的地方如何呈现“俗”与“变”——论《流俗地》对地方感的营构
4
作者 朱云霞 《华文文学》 2022年第3期76-82,共7页
黎紫书是马华文坛极具影响力的新生代作家,与享誉盛名的赴台马华小说家对离散经验的表述不同,她更注重立足马华本土表现在地性,长篇新作《流俗地》最突出的特点,也在于书写地方的角度、营构地方感的方式尤为独特。论文认为《流俗地》以... 黎紫书是马华文坛极具影响力的新生代作家,与享誉盛名的赴台马华小说家对离散经验的表述不同,她更注重立足马华本土表现在地性,长篇新作《流俗地》最突出的特点,也在于书写地方的角度、营构地方感的方式尤为独特。论文认为《流俗地》以盲女作为叙述主体,通过家庭性话语、可对话空间、坊间意识营构的是和见证式时空叙事相对应的另一种地方感,叙事在“不见”与“洞见”之间沉潜,是作者试图不带标签或偏见地呈现地方变迁背后不同个体/群体的情感归属与文化经验,探寻多元对话、包容与救赎的可能,既是对个人创作的超越,也是努力为马华文学寻求创新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紫书 《流俗地》 地方感
下载PDF
论马华作家黎紫书《流俗地》的空间叙事 被引量:1
5
作者 岳寒飞 《华文文学》 2022年第3期83-90,共8页
黎紫书是新生代马华作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其小说创作多以暴力、死亡、恐怖、黑暗等元素为特征,擅于在阴郁逼仄的空间里尽情描摹世俗人生的百态欲望和生存焦虑。黎紫书长篇新作《流俗地》一反其在《告别的年代》中的后设技巧,回归写... 黎紫书是新生代马华作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其小说创作多以暴力、死亡、恐怖、黑暗等元素为特征,擅于在阴郁逼仄的空间里尽情描摹世俗人生的百态欲望和生存焦虑。黎紫书长篇新作《流俗地》一反其在《告别的年代》中的后设技巧,回归写实主义创作路径,但在借由空间叙事来传递人情世情的方面显然保持了某种延续性。本文试图从《流俗地》中的多维空间描写入手对小说进行释义,分析黎紫书在空间叙事背后对成长、两性、人性的反思,及其对马华社会华人境遇、伦理观念与族群历史的曲折探索,并从文学史的角度对《流俗地》的价值进行评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俗地》 黎紫书 空间叙事 马华作家
下载PDF
南洋浮世绘:论黎紫书《流俗地》的“地方”书写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艳芳 《华文文学》 2021年第3期15-24,共10页
黎紫书最新长篇小说《流俗地》突破既往写作程式与风格,以"当下"为观照时间,凸显"地方"流俗风华,绘制不一样的南洋日常生活图景。小说围绕三个童年伙伴的成长与离散,兼及各自家庭不同人物命运的迁延变故,以"锡... 黎紫书最新长篇小说《流俗地》突破既往写作程式与风格,以"当下"为观照时间,凸显"地方"流俗风华,绘制不一样的南洋日常生活图景。小说围绕三个童年伙伴的成长与离散,兼及各自家庭不同人物命运的迁延变故,以"锡都"为空间场域、以组屋"楼上楼"为叙事焦点,透过盲女银霞的独特叙事视角,展现了197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人及其他种族的庶民生活变迁、过往历史风华和社会政经变动。相对于其他马华作家致力的"蛮荒南洋""老南洋"的想象性建构,黎紫书再一次突破自我,创造性地书写了极具现实性的城市生活的"南洋浮世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紫书 《流俗地》 地方书写 南洋浮世绘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盲”——论黎紫书的《流俗地》
7
作者 胡星灿 《华文文学》 2022年第3期68-75,共8页
《流俗地》是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黎紫书的最新力著,在书中,作者通过盲女古银霞的生命经验勾勒了马来西亚华族社会及其纷繁历史。其中,“盲”是理解《流俗地》的关窍:首先,“盲”是一种边缘表征,它是主人公所负累的“盲人身份”、“马华... 《流俗地》是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黎紫书的最新力著,在书中,作者通过盲女古银霞的生命经验勾勒了马来西亚华族社会及其纷繁历史。其中,“盲”是理解《流俗地》的关窍:首先,“盲”是一种边缘表征,它是主人公所负累的“盲人身份”、“马华身份”、“女性身份”的集中体现,同时,“盲”亦是一种解构力量,它对边缘性的内涵与外延予以审视,甚至消解;其次,“盲”既概括了马华民间社会所承受的权力宰制,同时蕴含着躲避宰制的逃逸路径;最后,“盲”还是当代马华历史“寓言化”的体现,其中容纳着作者对历史的反思。总之,“盲”作为一种方法被植入到《流俗地》中,而通过探寻“盲”的意涵,可以看出黎紫书对边缘、权力、历史等问题的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俗地》 黎紫书 马华文学
下载PDF
时空建构与精神救赎——黎紫书《流俗地》的城市书写解读
8
作者 年东敏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7-112,共6页
在长篇新作《流俗地》中,黎紫书不但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沉稳地描写了城市的建筑空间、文化日常以及城市人的悲辛和命运,还通过梦境与意识流等现代主义的叙事方式灵动地展现城市人的精神世界,广阔而不失内向深度地还原了城市生活,并对城市... 在长篇新作《流俗地》中,黎紫书不但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沉稳地描写了城市的建筑空间、文化日常以及城市人的悲辛和命运,还通过梦境与意识流等现代主义的叙事方式灵动地展现城市人的精神世界,广阔而不失内向深度地还原了城市生活,并对城市人生活困境的拯救提供启示意义,实现了创作上的自我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俗地》 空间表征 时间建构 精神救赎 城市书写
下载PDF
《流俗地》中的听觉叙事研究
9
作者 沈怡凝 《汉字文化》 2023年第24期154-156,共3页
黎紫书最新长篇小说《流俗地》以盲女银霞为核心人物展开故事叙述,因而作家在作品中运用大量听觉叙事贴合视障者的感知特征。锡都自然之声、工业之声和市井之声的声音景观构成了听觉叙事的基底,在此基础上,思考聆察之于银霞的功能与局限... 黎紫书最新长篇小说《流俗地》以盲女银霞为核心人物展开故事叙述,因而作家在作品中运用大量听觉叙事贴合视障者的感知特征。锡都自然之声、工业之声和市井之声的声音景观构成了听觉叙事的基底,在此基础上,思考聆察之于银霞的功能与局限,展现了人与声音互动关系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使得小说的听觉叙写逐步延伸、拓展。而听觉叙事中寄寓的有关人情、社会的信息,则丰富了其自身的意涵。体现出作家自觉站在盲女立场上对听觉世界进行较为全面、真实的建构与呈现,展现了听觉叙事所具有的信息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紫书 《流俗地》 听觉叙事 音景 聆察
原文传递
走出黑暗求光明——《流俗地》银霞和市井女人们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德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1年第2期36-42,共7页
市井女人是久违的小说形象。银霞生来目盲,生活在黑暗中,心中始终有光。她的光明目标矗立在生活道路彼端,其非凡的记忆力、想象力与文字表述能力都融入这个目标,她在追求中成长、成熟。银霞走在自己的路上,比上一代马来市井女人内心强... 市井女人是久违的小说形象。银霞生来目盲,生活在黑暗中,心中始终有光。她的光明目标矗立在生活道路彼端,其非凡的记忆力、想象力与文字表述能力都融入这个目标,她在追求中成长、成熟。银霞走在自己的路上,比上一代马来市井女人内心强大。银霞青春期被侵犯而怀孕,也曾被堕胎困扰,但不像身边"丢了眼珠"的女人跳楼弃世,她进入出租车声讯台工作,心中装着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也走出了自己的通途。这个前所未有的市井女人形象让《流俗地》充满生命力,银霞昭示一个真理:生命的真实内涵是女人的主体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俗地》 银霞 市井 黑暗/光明
原文传递
锡都就是锡都,马华就是马华——论黎紫书《流俗地》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业军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1年第2期43-47,共5页
作为一具身体,银霞能"触摸"更能"指出"这个世界,还以超强的知觉综合,把可见的与不可见的都收纳了下来。身体驻留了无数段时间,无数段时间又以通感的方式铺陈开来,形成"事件流"。写出身体里的"事件流... 作为一具身体,银霞能"触摸"更能"指出"这个世界,还以超强的知觉综合,把可见的与不可见的都收纳了下来。身体驻留了无数段时间,无数段时间又以通感的方式铺陈开来,形成"事件流"。写出身体里的"事件流",就是要写出一片去政治、去隐喻的"流俗地"。"流俗地"中,不管是善良的还是执迷不悟的人们,皆有自己的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俗地》 身体 “事件流” 光明
原文传递
《流俗地》“在地”书写的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瑶琴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1年第2期60-65,共6页
《流俗地》以生活圈、性别圈、文化圈构筑"在地"维度,基于"楼上楼""百子柜""盲""网"的意象展现三大圈层独特性。华人文化模板中的地缘关系、亲缘关系和神缘关系集聚"近打组屋&q... 《流俗地》以生活圈、性别圈、文化圈构筑"在地"维度,基于"楼上楼""百子柜""盲""网"的意象展现三大圈层独特性。华人文化模板中的地缘关系、亲缘关系和神缘关系集聚"近打组屋",移民史和文化史渗透于不同族裔人群的共居生活细节。小说从性别视角,讨论眼盲与心盲、理想与现实、教育与宗教信仰的辩证,女性自我发展依然面临来自异性和同性的双重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俗地》 圈层结构 民间信仰 文化涵化 女性
原文传递
灵光,在暗黑处——从《流俗地》中的古银霞谈起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力君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1年第2期54-59,共6页
长篇小说《流俗地》再现晚近马华生活图景和历史记忆。借助残障而神性的盲女古银霞,以倾听诉说的记录取代了广阔历史书写,揭示暗黑世界实则为丰饶而不幸的人间世。黎紫书让地理和物理空间维度成为传奇世界,让各种具体、切实、鲜活甚至... 长篇小说《流俗地》再现晚近马华生活图景和历史记忆。借助残障而神性的盲女古银霞,以倾听诉说的记录取代了广阔历史书写,揭示暗黑世界实则为丰饶而不幸的人间世。黎紫书让地理和物理空间维度成为传奇世界,让各种具体、切实、鲜活甚至庞杂和细碎的生活情态和由此激发的蓬勃生命力。古银霞人性与神性互证、献祭与自赎的人生经历,呈现了丰饶而不幸的马华当代社会,也体现了作者黎紫书对马华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紫书 《流俗地》 古银霞
原文传递
《流俗地》解字说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炯 徐德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76,共12页
黎紫书《流俗地》1语言精湛,浅俗字面下融冶精练多种语源。小说的时空观聚焦于"流"和"地",前者是各种时段叙事,后者"在地"写实,以南洋华夷地域历史为背景,展示锡都市井生活。时空交互,人物皆活动于世俗... 黎紫书《流俗地》1语言精湛,浅俗字面下融冶精练多种语源。小说的时空观聚焦于"流"和"地",前者是各种时段叙事,后者"在地"写实,以南洋华夷地域历史为背景,展示锡都市井生活。时空交互,人物皆活动于世俗情境中,又有不同层面的自主追求与升华。本文诉求于语文学阐释,体现为"解字、说文"的连贯,意义顺着字、词、句、章、结构与"文心"不断延展,人物、章节皆可作为释义的起点或节点,穿插、回溯、延展到多元/多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俗地》 黎紫书 解字 文心 南洋时空
原文传递
细腻中见大气象——论黎紫书《流俗地》的叙事品格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宇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1年第2期48-53,共6页
作为黎紫书具有"小说民族志"追求的转型之作,《流俗地》回归写实主义,力求以盲女银霞为中心,关联、触发、辐射市井流俗,以低姿态的细腻工笔,成国族叙说之宏大画幅。在这一追求下,黎紫书以偶然性叙事书写庸常生活中的"流... 作为黎紫书具有"小说民族志"追求的转型之作,《流俗地》回归写实主义,力求以盲女银霞为中心,关联、触发、辐射市井流俗,以低姿态的细腻工笔,成国族叙说之宏大画幅。在这一追求下,黎紫书以偶然性叙事书写庸常生活中的"流俗"之逻辑;以触发式叙事书写市井人情下"流俗"之关系;以放射状叙事书写复杂社会文化背景下"流俗"之社会,使作品在细腻中见大气象,表现出别样的叙事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紫书 《流俗地》 叙事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