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时期的《浙江新潮》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邹丽霞 《科教文汇》 2012年第26期65-66,共2页
《浙江新潮》是"五四"后浙江青年学生为适应新的革命潮流而创办的一个宣传新思想的刊物。施存统在第2期上发表《非孝》,《浙江新潮》被查禁,并引发了"一师风潮"。对新思想在浙江的传播,《浙江新潮》起了很大的促进... 《浙江新潮》是"五四"后浙江青年学生为适应新的革命潮流而创办的一个宣传新思想的刊物。施存统在第2期上发表《非孝》,《浙江新潮》被查禁,并引发了"一师风潮"。对新思想在浙江的传播,《浙江新潮》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新潮》 施存统 《非孝》
下载PDF
《非孝》风波及《浙江新潮》事件
2
《新闻实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4,共1页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19年秋,《浙江新潮》刊载《非孝》一文,向“封建式家庭”开了一炮,由此激起轩然大波,并很快传遍全国。一时间,不仅浙江新潮社被封,成了中国新闻史上著名报案之一,而且作为一个导火线,引发了一场民主进步思...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19年秋,《浙江新潮》刊载《非孝》一文,向“封建式家庭”开了一炮,由此激起轩然大波,并很快传遍全国。一时间,不仅浙江新潮社被封,成了中国新闻史上著名报案之一,而且作为一个导火线,引发了一场民主进步思潮同封建官僚势力的对抗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新潮》 事件 风波 中国新闻史 五四运动 官僚势力 进步思潮
下载PDF
从“一师风潮”看“五四”时期的浙江报刊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晓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研究和宣传新思想的报刊的大量出现,以及发表在《浙江新潮》上《非孝》一文引发的“一师风潮”,是五四运动影响浙江思想界与报刊界的直接后果。“一师风潮”是1920年全国学生运动中最突出的事件之一,《浙江新潮》则对新思想在浙江的传... 研究和宣传新思想的报刊的大量出现,以及发表在《浙江新潮》上《非孝》一文引发的“一师风潮”,是五四运动影响浙江思想界与报刊界的直接后果。“一师风潮”是1920年全国学生运动中最突出的事件之一,《浙江新潮》则对新思想在浙江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浙江新潮》 《非孝》 浙江报刊
下载PDF
试论“浙一师风潮”中的青年问题
4
作者 周旻 《云梦学刊》 2016年第3期30-37,共8页
1920年2月至3月底发生的"浙一师风潮"是继五四运动后全国最重要的学生运动。这起事件起因于省厅政府撤换经亨颐校长,最后转换为影响甚远的浙江"新文化运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两份学生自创的刊物《浙江新潮》和... 1920年2月至3月底发生的"浙一师风潮"是继五四运动后全国最重要的学生运动。这起事件起因于省厅政府撤换经亨颐校长,最后转换为影响甚远的浙江"新文化运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两份学生自创的刊物《浙江新潮》和《校友会十日刊》。事件中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相继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背后也折射着不同层面的青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 浙一师风潮 《浙江新潮》 《校友会十日刊》
下载PDF
中共上海发起组重要成员俞秀松
5
作者 贾冠涛 《红广角》 2010年第11期22-25,共4页
俞秀松(1899-1938),原名寿松,又名余寅初,字柏青,化名王寿成,1899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次坞镇溪埭村一个农民家庭,17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参与并领导“浙江一师”学潮。他和战友们先后创办了《十月》、《浙江新... 俞秀松(1899-1938),原名寿松,又名余寅初,字柏青,化名王寿成,1899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次坞镇溪埭村一个农民家庭,17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参与并领导“浙江一师”学潮。他和战友们先后创办了《十月》、《浙江新潮》等杂志并任主编,旗帜鲜明地宣传新思想,抨击反动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秀松 成员 上海 中共 《浙江新潮》 浙江 农民家庭 师范学校
下载PDF
夏衍的记者生涯
6
作者 杜娟 《新闻世界》 2004年第6期17-18,共2页
作为“五四”新义化运动的先驱,夏衍在电影戏剧方面的成就在同时代的人当中无出其右,他创作的《风云儿女》、《春蚕》等一大批优秀电影剧本对当时的进步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
关键词 夏衍 记者 《懒寻旧梦录》 《浙江新潮》 《救亡日报》
下载PDF
夏衍文集
7
《学苑教育》 2011年第20期F0002-F0002,共1页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
关键词 夏衍 《浙江新潮》 文集 日本留学 马克思主义 工业学校 文学道路 左翼运动
下载PDF
俞秀松——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
8
作者 挺颋 《上海集邮》 2012年第5期11-11,共1页
俞秀松(1899—1939),原名寿松,字柏青,又名余寅初。浙江诸暨次坞溪埭村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5月12日在杭州参加声援"五四运动"的示威活动。同年10月10日参与创办《双十》半月刊(11月1日改名为《浙江新潮》周... 俞秀松(1899—1939),原名寿松,字柏青,又名余寅初。浙江诸暨次坞溪埭村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5月12日在杭州参加声援"五四运动"的示威活动。同年10月10日参与创办《双十》半月刊(11月1日改名为《浙江新潮》周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俞秀松 创始人 《浙江新潮》 师范学校 五四运动 浙江 半月刊
下载PDF
湖畔诗社史实的还原与重构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直心 王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湖畔诗在民初风景,如花草之春。 五四新文化运动波及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社会革命与文学革命一时此起彼伏。前者以“一师风潮”为表征,后者湖畔诗社的萌生或可视作其一个缩影。引人注目的是,施存统无疑是鼓动“一师风潮”的学生... 湖畔诗在民初风景,如花草之春。 五四新文化运动波及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社会革命与文学革命一时此起彼伏。前者以“一师风潮”为表征,后者湖畔诗社的萌生或可视作其一个缩影。引人注目的是,施存统无疑是鼓动“一师风潮”的学生领袖;以其为首组建的《浙江新潮》社,从所起社名或刊名中即已透露出社会弄潮儿的情有独钟;而与施存统同班的汪静之,彼时却无心弄潮社会政治的风口浪尖,但将那少年意气、青春激情挥洒、寄寓于诗。难说作为诗社始作俑者的他与同道当初将其命名为“湖畔”时是否己有意标明立场,但有鉴于学生社团中“浙江新潮”社赫然在前、绕不开之史实,取名时或多或少应有所比照,如是,“湖畔”之意义便显然不止是诗中复沓吟咏的风景与意境,而可引为少年诗人所持疏离政治“新潮”、相对边缘的站位的某种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社 史实 五四新文化运动 重构 还原 《浙江新潮》 社会革命 社会政治
原文传递
俞秀松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文军 《百年潮》 2019年第6期60-65,共6页
俞秀松(1899—1939),浙江诸暨人,是中国青年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一、早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创办《浙江新潮》,广泛传播社会主义... 俞秀松(1899—1939),浙江诸暨人,是中国青年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一、早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创办《浙江新潮》,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俞秀松于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秀松 陈独秀 陈望道 社会主义 《浙江新潮》 马克思主义 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李汉俊 施存统
原文传递
俞秀松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
11
作者 吴基民 《世纪》 2018年第1期89-92,共4页
在渔阳里结识陈独秀 1920年3月,20岁出头的浙江青年俞秀松与他的好友施存统来到上海。他俩因在浙江第一师范就学期间从事学生运动,出版《浙江新潮》这本刊物而被学校开除。他们想在上海逗留一段时间,探望一些师长朋友,然后从上海坐船... 在渔阳里结识陈独秀 1920年3月,20岁出头的浙江青年俞秀松与他的好友施存统来到上海。他俩因在浙江第一师范就学期间从事学生运动,出版《浙江新潮》这本刊物而被学校开除。他们想在上海逗留一段时间,探望一些师长朋友,然后从上海坐船去广州,投靠当时有"社会主义将军"之称的广东军阀陈炯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代表大会 俞秀松 共产国际 《浙江新潮》 学生运动 社会主义 陈独秀 上海
原文传递
我党创建时期五位浙籍共产党人
12
作者 沈当诗 《今日浙江》 2004年第13期42-43,共2页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20世纪初,在地球东方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取来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圣火”,创建中国共产党,给苦难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20世纪初,在地球东方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取来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圣火”,创建中国共产党,给苦难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这批先进分子中,有几位是浙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秀松 上海 《共产党宣言》 翻译 茅盾 施存统 《浙江新潮》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党 北京工读互助团 陈望道 维经斯基 陈独秀 我党 中共“一大”
原文传递
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东南西北人
13
作者 施恩沁 《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 2021年第7期10-11,共2页
春阴不散余寒在,雪积钟山一片明。1919年的初春,浙江诸暨溪埭村的小路上,两位年轻人并排走着。戴眼镜的便是20岁的俞秀松。"寿乔,就送到这儿吧,我是决心等到大家都有饭吃,连讨饭佬都有饭吃的时候再回来。你要相信,这一天会到来的。... 春阴不散余寒在,雪积钟山一片明。1919年的初春,浙江诸暨溪埭村的小路上,两位年轻人并排走着。戴眼镜的便是20岁的俞秀松。"寿乔,就送到这儿吧,我是决心等到大家都有饭吃,连讨饭佬都有饭吃的时候再回来。你要相信,这一天会到来的。"这天,弟弟送他返校,俞秀松在别离之际许下誓言。这便是伟大革命的曼妙前奏。蒙蒙的细雨濡湿了天空。清晨,在长长的甬道上,我缓缓地走着,风轻轻地吹着,杭高的一切都是那么优雅。如今,这儿的风里仍流转着百年前的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新潮》 社会主义青年团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