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见证与阐释:朗兹曼《浩劫》的电影美学 |
罗涵兮
|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Shoah”的词源、内涵及其普及化--一项语义社会学的考察 |
艾仁贵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3
|
与克劳德·朗兹曼谈《浩劫》 |
张献民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4
|
《东南日报》与“永安浩劫” |
何扬鸣
胡锐颖
|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5
|
秦汉之际我国档案的两次浩劫论析 |
樊如霞
|
《闽江学院学报》
|
2002 |
0 |
|
6
|
见证的危机及其超越——纪录片《浩劫》的见证艺术 |
秀珊娜·费尔曼
陶东风(编译)
|
《文学与文化》
|
2020 |
1
|
|
7
|
浩劫 反思 预警 2002年夏访欧有感 |
毕克茜
|
《中国改革》
|
2002 |
1
|
|
8
|
电影《末日浩劫》的生态话语解读 |
刘超
|
《戏剧之家》
|
2017 |
0 |
|
9
|
南京回声:《南京浩劫》辩论中的虚构、偏见与幕后推手 |
孙远帆(翻译)
程以克(翻译)
杨夏鸣(校译)
|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
2023 |
0 |
|
10
|
敦煌藏经洞浩劫记 |
杨麦仓
李祥捷
|
《科学之友》
|
1998 |
0 |
|
11
|
浅谈纪录片听点设计——以《浩劫》为例 |
李哲川
张芳瑜
|
《声屏世界》
|
2020 |
0 |
|
12
|
纪念性公共艺术形式分析——以浩劫纪念碑为例 |
李星易
|
《河北画报》
|
2022 |
0 |
|
13
|
不应该用“十年失误”来代替“十年浩劫” |
赖诗逸
|
《广东党史》
|
2003 |
0 |
|
14
|
“永安浩劫”与战时文化界的因应之策 |
胡锐颖
|
《抗战文化研究》
|
2020 |
0 |
|
15
|
雷曼3 头巾卢姆浩劫 |
|
《数字技术与应用》
|
2005 |
0 |
|
16
|
Sierra——家园之惊世浩劫 |
黄祖沛
|
《电子测试》
|
2001 |
0 |
|
17
|
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见证艺术:见证真实与还原历史——以《浩劫》和《1937南京记忆》为例 |
杨椅婷
|
《声屏世界》
|
2023 |
0 |
|
18
|
民初羊城水火浩劫 |
张启寅
|
《生命与灾害》
|
1996 |
0 |
|
19
|
论张纯如非虚构类作品《南京大屠杀》的现实主义文学价值 |
葛雅纯
|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
2024 |
0 |
|
20
|
读书的来路与人生的前程——以严琳主编《我的读书故事》为中心 |
徐雁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