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见证与阐释:朗兹曼《浩劫》的电影美学
1
作者 罗涵兮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6-90,共5页
当代法国犹太裔导演克劳德·朗兹曼拍摄的电影《浩劫》,在实地寻找和采访多方证人的基础上,获取影像资料,形成证人陈述,展现了无法完全被见证的灾难。通过分析影片中的长镜头、特写镜头、空镜头,结合镜头语言与犹太幸存者、纳粹施... 当代法国犹太裔导演克劳德·朗兹曼拍摄的电影《浩劫》,在实地寻找和采访多方证人的基础上,获取影像资料,形成证人陈述,展现了无法完全被见证的灾难。通过分析影片中的长镜头、特写镜头、空镜头,结合镜头语言与犹太幸存者、纳粹施害者、波兰见证者等人的证言,阐释影片独有的纪实性和严肃的美学意蕴,论述影片运用多种镜头语言再现历史灾难,使电影艺术成为见证历史事件的有力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头语言 见证 灾难文学 《浩劫 朗兹曼
下载PDF
“Shoah”的词源、内涵及其普及化--一项语义社会学的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艾仁贵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7-165,共9页
在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已被人们用来指称"纳粹灭绝犹太人行动"的词汇分别有"Final Solution"、"Hurban"、"Pogrom"、"Holocaust"等,而源自《希伯来圣经》的"Shoah"一词只... 在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已被人们用来指称"纳粹灭绝犹太人行动"的词汇分别有"Final Solution"、"Hurban"、"Pogrom"、"Holocaust"等,而源自《希伯来圣经》的"Shoah"一词只是到二战结束后才被赋予特定的内涵,逐渐超越以上诸多词汇发展为犹太集体记忆中指称那场空前大浩劫的主要专有名词;尤其是1953年纳粹屠犹与英雄主义纪念法的通过,标志着该词的最终普及化与正统化。从语义社会学的角度考察"Shoah"一词的概念变迁,该词的内涵更新和广泛普及与以色列的民族国家建构进程相伴相随,因而在创伤记忆国家化的框架中被赋予了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ah 语义社会学 纳粹灭绝犹太人行动 英雄主义 历史记忆
下载PDF
与克劳德·朗兹曼谈《浩劫》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献民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89,共5页
克劳德·朗兹曼(Claude Lanzmann),1925年11月27日生于巴黎。高中时期就开始参加抵抗运动,1952年与萨特和波伏瓦结为好友,并受他们委托长期担任《现代》杂志主编。自70年代开始,他在主编杂志的同时还拍摄了一些纪录片,如《为什么是... 克劳德·朗兹曼(Claude Lanzmann),1925年11月27日生于巴黎。高中时期就开始参加抵抗运动,1952年与萨特和波伏瓦结为好友,并受他们委托长期担任《现代》杂志主编。自70年代开始,他在主编杂志的同时还拍摄了一些纪录片,如《为什么是以色列》(1973)、《浩劫》(1985)、《擦哈》(1994)、《活人经过》(1997)和《索比伯尔,1943年10月14日16点》(2001)。其中,耗费11年时间制作的长达9小时的《浩劫》曾在许多国家上映并受到好评,被称为20世纪世界纪录电影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为了这部影片在中国上映,本文作者于今年5月赶赴法国,就影片的背景情况以及中文字幕翻译等问题采访了朗兹曼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劳德·朗兹曼 《浩劫 《索比伯尔》 电影语言 电影评论
下载PDF
《东南日报》与“永安浩劫”
4
作者 何扬鸣 胡锐颖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4-56,共3页
1943年11月4日中午,日本飞机对福建战时省会所在地永安狂轰滥炸,造成了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史称“永安浩劫”。
关键词 《东南日报》 “永安浩劫 生命财产损失 日本
下载PDF
秦汉之际我国档案的两次浩劫论析
5
作者 樊如霞 《闽江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07-109,113,共4页
本文通过对秦汉历史上发生的两次档案浩劫现象的分析 ,指出了由于统治者对档案工作采取的不同态度和决策 ,给档案工作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
关键词 秦汉 档案 浩劫
下载PDF
见证的危机及其超越——纪录片《浩劫》的见证艺术 被引量:1
6
作者 秀珊娜·费尔曼 陶东风(编译) 《文学与文化》 2020年第4期33-45,共13页
纪录片《浩劫》纯粹使用目击证人的证词进行讲述,而不使用现成的文献资料。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犹太人大屠杀的历史纪录片,更提供了对历史与见证之复杂关系的深刻洞见。它表明大屠杀的极限经验如何使见证行为、使语言经受严峻考验,迫使... 纪录片《浩劫》纯粹使用目击证人的证词进行讲述,而不使用现成的文献资料。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犹太人大屠杀的历史纪录片,更提供了对历史与见证之复杂关系的深刻洞见。它表明大屠杀的极限经验如何使见证行为、使语言经受严峻考验,迫使我们追问真实的极限到底在哪里。《浩劫》还探讨了艺术与见证的关系,以及什么是"作为见证的艺术",艺术如何表现见证行为才能激发证人的良知,扩展其见证的能力?特别是,电影提出了"我们作为观众对见证做了什么?"的问题。见证拒绝虚构,但却不拒绝艺术性;相反,真相需要艺术性来传达。见证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在我们时代,见证本身就经历了重大的创伤,变得困难重重。优秀的见证艺术能让幸存者克服心理阻力站到证人立场,做出见证之举,从而超越目前的见证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浩劫》(shoah) 兰兹曼(Claude Lanzmann) 创伤 见证
下载PDF
浩劫 反思 预警 2002年夏访欧有感 被引量:1
7
作者 毕克茜 《中国改革》 2002年第8期56-57,共2页
本刊去年组织了有关全球化与法西斯主义的讨论,刊登在当年《改革内参》17期,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欧洲极右势力重新抬头,已引起世人警觉。现特刊发美国旧金山大学毕克茜教授的专稿,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本刊去年组织了有关全球化与法西斯主义的讨论,刊登在当年《改革内参》17期,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欧洲极右势力重新抬头,已引起世人警觉。现特刊发美国旧金山大学毕克茜教授的专稿,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7周年,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浩劫 预警 全球化 法西斯主义 欧洲 极右势力
下载PDF
电影《末日浩劫》的生态话语解读
8
作者 刘超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2期121-122,共2页
影片《末日浩劫》表现了地球温室效应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以及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威力,同时也极大地批判了人类对大自然所造成的危害。该片以其最惊心动魄的灾难和最震撼人心的特效成为灾难片的佳作,其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揭示... 影片《末日浩劫》表现了地球温室效应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以及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威力,同时也极大地批判了人类对大自然所造成的危害。该片以其最惊心动魄的灾难和最震撼人心的特效成为灾难片的佳作,其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揭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系统,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日浩劫》 灾难片 自然观 生态意识 人与自然
下载PDF
南京回声:《南京浩劫》辩论中的虚构、偏见与幕后推手
9
作者 孙远帆(翻译) +1 位作者 程以克(翻译) 杨夏鸣(校译)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4-27,140,共25页
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浩劫:二战中被遗忘的大屠杀》出版。这部颠覆性的著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知名历史学家及读者的广泛赞誉。但是,很快就有了不同的反应,不仅有来自日本方面的猛烈批评,而且西方学术界也陆续发表尖刻的评论,有... 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浩劫:二战中被遗忘的大屠杀》出版。这部颠覆性的著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知名历史学家及读者的广泛赞誉。但是,很快就有了不同的反应,不仅有来自日本方面的猛烈批评,而且西方学术界也陆续发表尖刻的评论,有些批判来自受人尊敬的历史学家。毫无疑问,张纯如的著作并非完美无缺,如果批评者就事论事指出史实错误或观点错误,实属正常,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些文章充满恶意,甚至是人身攻击,采用了张纯如必须被摧毁的策略,最终导致该书在部分学术圈中有了“错误”和“质量差”的名声。追根究源,日本外务省是大部分“大批判”的幕后推手,资助并推动了旷日持久的抹黑、丑化张纯如及其著作的“公关”活动。外务省的影子刊物《日本回声》陆续发表知名历史学家如傅佛果、秦郁彦、库克斯等批判张纯如的文章,2007年南京沦陷70周年之际,相关的文章被汇集成册,以《南京辩论概述》为名出版,作为70周年献给英语世界的“礼物”。通过普遍的夸大、错误的引用、歪曲原文等方式,这些文章给张纯如和她的书戴上了虚构和带有偏见的帽子,扭曲了公众和学术界对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的理解。然而,这些文章却被宣传为现代的、客观的和科学的历史研究,而事实则完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浩劫》 《日本回声》 抹黑活动 幕后推手
下载PDF
敦煌藏经洞浩劫记
10
作者 杨麦仓 李祥捷 《科学之友》 1998年第3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藏经洞 敦煌 浩劫
下载PDF
浅谈纪录片听点设计——以《浩劫》为例
11
作者 李哲川 张芳瑜 《声屏世界》 2020年第20期66-67,共2页
听点设计是电影声音设计常用的手法,是协助完成叙事不可或缺的手法之一。优秀的听点设计可以使影片人物的情绪更丰满,为影片情节推动推波助澜。文章以二战期间欧洲犹太人大灭绝的纪录片《浩劫》为例,具体阐述并探讨该纪录片创作中的听... 听点设计是电影声音设计常用的手法,是协助完成叙事不可或缺的手法之一。优秀的听点设计可以使影片人物的情绪更丰满,为影片情节推动推波助澜。文章以二战期间欧洲犹太人大灭绝的纪录片《浩劫》为例,具体阐述并探讨该纪录片创作中的听点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点设计 纪录片 《浩劫
下载PDF
纪念性公共艺术形式分析——以浩劫纪念碑为例
12
作者 李星易 《河北画报》 2022年第18期178-180,共3页
纪念性公共艺术是以物质实体来构筑空间,以赋予精神寄托为目的,帮助人们保存或是唤起往事留存的记忆,重视时间的转述与情感的表达,纪念性公共艺术建筑是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纪念性建筑占据视觉、尺度、位置上的城市纪念... 纪念性公共艺术是以物质实体来构筑空间,以赋予精神寄托为目的,帮助人们保存或是唤起往事留存的记忆,重视时间的转述与情感的表达,纪念性公共艺术建筑是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纪念性建筑占据视觉、尺度、位置上的城市纪念性空间,会对整个城市的更新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以浩劫纪念碑为例对纪念性公共艺术建筑形式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性建筑 公共艺术 叙事性 浩劫纪念碑 地域性
下载PDF
不应该用“十年失误”来代替“十年浩劫”
13
作者 赖诗逸 《广东党史》 2003年第5期47-50,共4页
在2002年9月出版的<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张荣生写的、题目很长的文章:<珍惜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历史--论更加公正客观地看待党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失误>.该杂志的编辑在此文的"... 在2002年9月出版的<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张荣生写的、题目很长的文章:<珍惜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历史--论更加公正客观地看待党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失误>.该杂志的编辑在此文的"摘要"中,把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概括成这样一句话:"'文化大革命'十年是党史、国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十年浩劫'这一寓意抹杀一切的不准确表述,不宜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代名词."我认为,这篇文章所谈的内容,不仅是一个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涉及政治的重要问题,必须认真地讨论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十年浩劫 中国 张荣生 阶级斗争
下载PDF
“永安浩劫”与战时文化界的因应之策
14
作者 胡锐颖 《抗战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88-102,共15页
1943年11月4日,日本飞机对不设防城市、福建战时省会永安实施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造成大量中国平民伤亡。但是,日军却无法达成企图摧毁中国军民抗战意志的目的。永安当局和民众纷纷发起赈灾救助,文化界举办"永安劫后... 1943年11月4日,日本飞机对不设防城市、福建战时省会永安实施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造成大量中国平民伤亡。但是,日军却无法达成企图摧毁中国军民抗战意志的目的。永安当局和民众纷纷发起赈灾救助,文化界举办"永安劫后诗画合展",激励民众共同攘敌御侮,重建新永安。这次诗画合展首先以现代画与新诗结合进行初次尝试,是抗战时期文化界面对兵火时的因应之策,反映出其躬行践履抗战精神动员的文化面相。通过艺术化的战争记忆形塑,文化界既能在内容与形式上刺激诗歌大众化的文化趋向,也可以在宣传效应上促使中国军民续抱愈炸愈强之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差别轰炸 不设防城市 永安浩劫 诗画合展 因应之策
下载PDF
雷曼3 头巾卢姆浩劫
15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05年第1期38-39,共2页
任何玩过雷曼2:雷曼大逃亡的人都能告诉你这个法国小伙子是如何借助完美的制作、独有的特色和最具变化与创新的游戏性重新塑造了这个游戏类型。现在,他终于又回来了。雷曼3:头巾卢姆浩劫会不会是出现玩家所盼望的根本变革?答案是不... 任何玩过雷曼2:雷曼大逃亡的人都能告诉你这个法国小伙子是如何借助完美的制作、独有的特色和最具变化与创新的游戏性重新塑造了这个游戏类型。现在,他终于又回来了。雷曼3:头巾卢姆浩劫会不会是出现玩家所盼望的根本变革?答案是不会。雷曼3没有关上雷曼2的大门,不过它确实完善了这个类型,当得起雷曼的名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曼3:头巾卢姆浩劫》 动作游戏 游戏介绍 电脑游戏
下载PDF
Sierra——家园之惊世浩劫
16
作者 黄祖沛 《电子测试》 2001年第4期66-66,共1页
延续家园的加强力作,除了新增加的任务外,改良过的操作界面与新增的小功能,让这款经典的3D即时战略游戏,变得更加完美。
关键词 三维即时游戏 “惊世浩劫”游戏 “家园”游戏 电脑游戏软件
下载PDF
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见证艺术:见证真实与还原历史——以《浩劫》和《1937南京记忆》为例
17
作者 杨椅婷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9期80-82,共3页
文章主要从“告知使命”“见证艺术”“还原历史”三个视角出发,探究以两次灭伦悖理的大屠杀事件为创作核心的两部优秀历史题材纪录片《浩劫》和《1937南京记忆》的见证艺术。如果说《浩劫》的见证艺术是细腻的、微观的,是以亲历者的视... 文章主要从“告知使命”“见证艺术”“还原历史”三个视角出发,探究以两次灭伦悖理的大屠杀事件为创作核心的两部优秀历史题材纪录片《浩劫》和《1937南京记忆》的见证艺术。如果说《浩劫》的见证艺术是细腻的、微观的,是以亲历者的视角展现的记忆证言,那么《1937南京记忆》则是一种超越了普通民族记忆的宏观世界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题材纪录片 见证艺术《浩劫》《1937南京记忆》
下载PDF
民初羊城水火浩劫
18
作者 张启寅 《生命与灾害》 1996年第5期16-17,共2页
查阅过民国时期灾害资料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催人泪下的历史记载。血泪教训值得记取,让悲惨的一幕再现读者面前,但愿警钟长鸣。为此写下这迄今仍鲜为人知的民初羊城水火浩劫。那是在公元1915年的夏季,也就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查阅过民国时期灾害资料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催人泪下的历史记载。血泪教训值得记取,让悲惨的一幕再现读者面前,但愿警钟长鸣。为此写下这迄今仍鲜为人知的民初羊城水火浩劫。那是在公元1915年的夏季,也就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四年七月初一。盛夏炎热,羊城广州连遭倾盆大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浩劫 民初 辛亥革命 孙中山 历史记载 中华民国 倾盆大雨 警钟长鸣 灾害
下载PDF
论张纯如非虚构类作品《南京大屠杀》的现实主义文学价值
19
作者 葛雅纯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2期369-380,共12页
1997年,美藉华裔作家张纯如出版了《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一书,该书出版后盘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长达三个月,售出50万余册,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南京大屠杀史实的重新关注与讨论。作为史学作品,该书遭受了... 1997年,美藉华裔作家张纯如出版了《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一书,该书出版后盘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长达三个月,售出50万余册,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南京大屠杀史实的重新关注与讨论。作为史学作品,该书遭受了诸如考据不够严谨、论断过于主观等诸多批评,但若将该书界定为纪实文学作品,其可读性与多重叙事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将基于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作者、作品、读者、世界)说明《南京大屠杀》一书的文学性;也将基于卢卡奇总结的现实主义文学典型特征(即真实性、典型性和历史性),深入分析文本以揭示该书被长期忽视的现实主义文学价值。作为结论,本文认为体裁分类不应成为判定作品文学价值的唯一标准;学界应推动文学史的重新梳理,将传记、日记、历史纪实等非虚构类作品也纳入到现实主义文学的研究视野中,不断丰富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 现实主义 文学四要素
下载PDF
读书的来路与人生的前程——以严琳主编《我的读书故事》为中心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雁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共6页
本文以严琳主编的《我的读书故事》一书中作者们非凡的读书经历、求知方法和心得感悟为中心,勾勒出上世纪各个年代,尤其是"十年浩劫"(即1966-197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时期)的读书求知风情,证说了一个人的... 本文以严琳主编的《我的读书故事》一书中作者们非凡的读书经历、求知方法和心得感悟为中心,勾勒出上世纪各个年代,尤其是"十年浩劫"(即1966-197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时期)的读书求知风情,证说了一个人的读书经历与其人生道路取向之间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经历 人生道路 十年浩劫 《我的读书故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