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4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部富有创见和文采的新著——评《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
1
作者 黄曼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512-512,,F003,,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 陈国恩 中国 浪漫主义
下载PDF
浪漫主义在20世纪中国命运的精当论述——评陈国恩的《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
2
作者 朱慧琴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12-112,共1页
长期以来,现实主义在中国一直处于正宗的地位,而浪漫主义的命运要坎坷得多.浪漫主义经常被简单地与唯心主义划上等号,系统研究它的专著甚少.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更多的人认为浪漫主义早已过时.直到1992年... 长期以来,现实主义在中国一直处于正宗的地位,而浪漫主义的命运要坎坷得多.浪漫主义经常被简单地与唯心主义划上等号,系统研究它的专著甚少.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更多的人认为浪漫主义早已过时.直到1992年罗成琰的<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出版,情况才算有所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陈国恩 《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 中国 文学 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 文学思潮
下载PDF
反思百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影响——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3
作者 郝二涛 《艺术广角》 2024年第4期69-74,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0世纪中国文论的关系是当前文论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以范畴为问题生发点,从传播史、文论史等层面动态勾勒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融入20世纪中国文论的过程,并相对客观...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0世纪中国文论的关系是当前文论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以范畴为问题生发点,从传播史、文论史等层面动态勾勒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融入20世纪中国文论的过程,并相对客观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经验及不足,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尽管存在一些瑕疵,但该书因为呈现出相对清晰的理论思辨力、多维的历史意识、深沉的现实情怀而值得每位文论专业读者阅读,尤其是其呈现出的聚焦学理的探索精神与努力创新的勇气值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 中国影响
下载PDF
学科演进与观念变迁:重审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世界文学观
4
作者 张珂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它所表征的“世界文学热”也直接影响了21世纪以来我们对世界文学的理解和思考。从比较文学的学科视角出发,联系当今的世界文学理论热潮,聚焦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文学观,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学观在当代中国的演进历程及其与世界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学科 20世纪80年代 中国语境
下载PDF
自由精神之象征——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国恩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49-151,共3页
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生于启蒙运动所造就的文化空间中,是自由精神不仅贯彻于思想领域,而且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它作为古典主义的对立面出现,并以其个人化、情感化的原则超越了启蒙主义的理性精神,把人的解放推向了一个情感... 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生于启蒙运动所造就的文化空间中,是自由精神不仅贯彻于思想领域,而且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它作为古典主义的对立面出现,并以其个人化、情感化的原则超越了启蒙主义的理性精神,把人的解放推向了一个情感自由和解放的新阶段。中国本世纪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思潮 浪漫主义文学 自由精神 20世纪 现实主义 个性主义 现代主义 个性解放 社会革命
下载PDF
现代派文学背景中的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思潮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国恩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54-57,87,共5页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 ,自五四时期的兼容现代派文学因素 ,2 0年代中期的与现代派文学互相渗透 ,到 30年代各自在相互疏离中走向成熟 ,直到 4 0年代由新浪漫派小说推进了与现代派文学的融合等 ,其发展过程相当程度地受到在西方相继出现...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 ,自五四时期的兼容现代派文学因素 ,2 0年代中期的与现代派文学互相渗透 ,到 30年代各自在相互疏离中走向成熟 ,直到 4 0年代由新浪漫派小说推进了与现代派文学的融合等 ,其发展过程相当程度地受到在西方相继出现的这两种思潮在中国的共时性影响。同时 ,中国浪漫主义者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很容易循内面表现的原则深入到人的潜意识 ,从而走向现代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借鉴现代派诗的意象艺术和现代派小说的直觉表现 ,因意象艺术和直觉表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 ,它们成为连接浪漫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艺术媒介 ,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民族特色 ,即它是开放性的 ,比西方浪漫主义调子低沉 ,它与现代派文学的边界有点模糊。这些促成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在 2 0年代末、4 0年代和80年代中后期三次向现代派文学分流。最后一次分流是在新时期初浪漫主义短暂回归后 ,人们因信仰危机开始反思个体存在的意义 ,体验到荒谬感 ,从而使浪漫主义超越了自身而整体性地汇入了现代派文学潮流中 ,作为思潮的浪漫主义至此画上了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浪漫主义 现代派文学 20世纪 社会文化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概观(上)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国恩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7-33,共7页
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到"五四"达到高潮。由于社会革命的兴起,"五四"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分化。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并没有消失,而... 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到"五四"达到高潮。由于社会革命的兴起,"五四"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分化。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低谷中探索,它大致沿着两条途径发展,一是由"五四"浪漫主义蜕化出30年代的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再到40年代浪漫主义,一度回归文坛中心,新时期则再次复兴,不久它就整体性地消失在80年代中期涌起的现代主义潮流中了;二是与政治结缘,由"革命浪漫主义"蜕变为"文革"时期的伪浪漫主义。在梳理中国20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脉络的同时,注意揭示其规律性,并对它成败得失的经验和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思潮 中国20世纪 转型 流变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另一种进入方式——以贾植芳为个案
8
作者 卢燕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0,共9页
在今天高度理论化、学科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外,贾植芳提供了另一种进入文学史的方式。他以一己真切经历,留下了对“新文学”“人”“知识分子”这些在20世纪文学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命题的另一种阐释。这些阐释带着个人经验与生命的... 在今天高度理论化、学科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外,贾植芳提供了另一种进入文学史的方式。他以一己真切经历,留下了对“新文学”“人”“知识分子”这些在20世纪文学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命题的另一种阐释。这些阐释带着个人经验与生命的痛感与温度,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丢失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植芳 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 知识分子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概观(下)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国恩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24-29,共6页
由于社会革命的兴起,"五四"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分化。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低谷中探索,它大致沿着两条途径发展,一是由"五四"浪漫主义蜕化出30年代的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再到40年代浪漫主义... 由于社会革命的兴起,"五四"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分化。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低谷中探索,它大致沿着两条途径发展,一是由"五四"浪漫主义蜕化出30年代的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再到40年代浪漫主义,一度回归文坛中心,新时期则再次复兴,不久它就整体性地消失在80年代中期涌起的现代主义潮流中了;二是与政治结缘,由"革命浪漫主义"蜕变为"文革"时期的伪浪漫主义。在梳理中国20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脉络的同时,注意揭示其规律性,并对它成败得失的经验和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思潮 中国20世纪 转型 流变
下载PDF
以“报刊史料”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读《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10
作者 陈云昊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关爱和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分为胡全章分卷主编的《近代卷》、孟庆澍分卷主编的《现代卷》、武新军著《当代卷》三卷,入手于报刊,立足于文学,借助原始材料,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呈现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 关爱和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分为胡全章分卷主编的《近代卷》、孟庆澍分卷主编的《现代卷》、武新军著《当代卷》三卷,入手于报刊,立足于文学,借助原始材料,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呈现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新成绩。《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三卷书在“报刊史料”这个基础视点上,表现出了视角的统一性和学理的连贯性,相互形成了内在呼应,具有鲜明的开创意识。随着《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出版,“重写文学史”被推到了一个基于“报刊史料”的水准线上,“大文学史”也被具体地落实为近代、现代、当代的内在贯通,“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在此得以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关爱和 报刊史料 重写文学
下载PDF
论20世纪60年代中国电影文学的浪漫主义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希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96,共6页
从20世纪20、30年代的无声片时期到30、40年代的有声片时期,再到今天的多元化时期,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已近一个世纪.其间几起几落先后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30、40年代,主要以蔡楚生、吴永刚、孙瑜、费穆、沈浮、袁牧之、桑... 从20世纪20、30年代的无声片时期到30、40年代的有声片时期,再到今天的多元化时期,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已近一个世纪.其间几起几落先后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30、40年代,主要以蔡楚生、吴永刚、孙瑜、费穆、沈浮、袁牧之、桑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 中国 电影文学 浪漫主义特征 创作素材 故事情节 人物塑造 空间环境 现实主义风格
下载PDF
评陈国恩的《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
12
作者 樊星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0-281,共2页
关键词 浪漫主义 20世纪中国文学 现代品格 个性解放 思潮 “五四”运动 中国文化 告别 文化人 塑造
原文传递
新古典主义的成熟与现代性的遗忘——对中国20世纪文学中“十七年文学”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美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5-120,共6页
与五四以后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相比 ,“十七年文学”在面对现实的态度、艺术的运思方式、以及对生活的感知方式和形成的美感特征上 ,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从而使之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呈现了中国文学古典化的素质 ,形成... 与五四以后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相比 ,“十七年文学”在面对现实的态度、艺术的运思方式、以及对生活的感知方式和形成的美感特征上 ,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从而使之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呈现了中国文学古典化的素质 ,形成了新古典主义并最终成熟。把“十七年文学”放在20世纪文学进程中来考察 ,我们就会发现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并不是直线式或递进式的 ,而是迂回性的 ,具有自我律动的特点 ,这说明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下 ,一种文学会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并不断强化特定历史文化所赋予它的审美特征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 ,“十七年文学”中的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并没有彻底消失 ,它仍然会在当前新的文学环境中得以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十七年文学" 新古典主义 现代性
下载PDF
守旧与开新——20世纪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摭谈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林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47-150,共4页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 文学思潮 审美理想 20世纪 学衡派 浪漫主义 梁实秋 文化理念 新人文主义 人道主义
下载PDF
从脱魅到迷魅——20世纪中国神秘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谭桂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46-148,共3页
文学与人类的神秘主义思潮有着亘古常新的密切联系,这主要是因为所谓神秘乃是人类面对可感可触却不可言说不可理喻的宇宙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灵颤栗。在人类古代思想史与文学史上,神秘主义是一股始终新鲜的泉流,有时明显,有时潜隐... 文学与人类的神秘主义思潮有着亘古常新的密切联系,这主要是因为所谓神秘乃是人类面对可感可触却不可言说不可理喻的宇宙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灵颤栗。在人类古代思想史与文学史上,神秘主义是一股始终新鲜的泉流,有时明显,有时潜隐,但无时不在人类思想史与文学史的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潮 中国文学 20世纪 神秘体验 神秘主义倾向 表现主义 西方文化 神秘倾向 贾平凹 象征主义
下载PDF
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文学思潮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小琪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2-154,共3页
20世纪初,正是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流的时期,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出现,一方面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冲击和影响的结果,一方面也源于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近百年的流程中,中国唯美主义文学构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学潮流... 20世纪初,正是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流的时期,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出现,一方面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冲击和影响的结果,一方面也源于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近百年的流程中,中国唯美主义文学构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学潮流,对中国20世纪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主义文学 唯美主义 无目的的 20世纪 中国文学 文学作品 郁达夫 前期创造社 审美体验 形式美
下载PDF
从存在的焦虑到生存的忧患——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本土化”论之二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经建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91,共9页
存在主义是20世纪中国的一种本土化文学思潮(现象),而由"人性→人生→人类"忧患意识转化为"忧生患命→忧道患志→忧时患世(忧国患民)"的忧患精神是其本土化的一个基本趋势。从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 存在主义是20世纪中国的一种本土化文学思潮(现象),而由"人性→人生→人类"忧患意识转化为"忧生患命→忧道患志→忧时患世(忧国患民)"的忧患精神是其本土化的一个基本趋势。从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世纪初忧患,到冯至的"忧天的杞人"式忧患和沈从文对理性精神退化与人格奴化的忧患,至20世纪80、90年代的"先锋作家"在存在的困境中所发露出的"醒世恒言"式忧患,以及海子诗中缘于对生命的痛苦质询所产生的存在的忧患,又体现在重新寻求某种整体诗性言说、一种时代性、民族性救赎的冲动。其中既有对存在主义忧患意识的中国式读解,也包括对传统话语的现代性转化。总之,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可谓生于忧患,归于忧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20世纪中国文学 存在的焦虑 生存的忧患
下载PDF
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文本——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反思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兆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9-142,共4页
关键词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 林语堂 周作人 20世纪 张爱玲 梁实秋 沈从文 王国维 胡适 钱钟书
下载PDF
存在的“危机”与“边缘”的存在——再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边缘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经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4,共8页
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对中国"现代性"危机的认知成为解读其"边缘性"的基本思路。20世纪中国面临着贯穿百年的"现代性"危机———价值... 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对中国"现代性"危机的认知成为解读其"边缘性"的基本思路。20世纪中国面临着贯穿百年的"现代性"危机———价值观念失范和制度性体系脱序的整体性危机,而原本就是西方现代文明危机产物的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作为对中国"现代性"危机的回应和救赎方式因此东渐而至并渗透到文学话语中。然而,本土化的存在主义(文学)只能对"现代性"危机起到文化重构、艺术救赎的作用,如何从存在着的意义世界推衍出对秩序性建构的现实救治不是其价值所在。而马克思主义则以既能提供道德和信仰层面又可以重建制度性秩序的话语方式回应并克服着中国的"现代性"危机,并在其"中国化"过程中被转译为主流文学的"现代性"主题内涵。在此意义上,存在主义文学的边缘性正是相对于主流文学的合理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存在主义 马克思主义边缘性
下载PDF
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边缘性论之一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经建 董外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所谓边缘性是由其"非理性的僭妄"所致。"非理性的僭妄"源于存在主义的怀疑精神和否定意识,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 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所谓边缘性是由其"非理性的僭妄"所致。"非理性的僭妄"源于存在主义的怀疑精神和否定意识,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是对主流文学"现代性"叙事原则——历史进化说和社会进步论的持疑和质询。从世纪初鲁迅的《野草》到世纪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成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立场。这种不合"时"宜性使其只能处于边缘性地位,同时也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存在主义 非理性的僭妄 边缘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