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0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网络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基于汉西翻译网站的调查和分析
1
作者 郭恋东 解依洋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16,共10页
本文专注于中国网络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网站建设及翻译和传播情况的分析,在综合考虑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以及技术平台等因素对文学传播影响的基础上,客观展现中国网文在西语世界的传播效果。其中,通过结合量化数据对西班牙语网站的案... 本文专注于中国网络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网站建设及翻译和传播情况的分析,在综合考虑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以及技术平台等因素对文学传播影响的基础上,客观展现中国网文在西语世界的传播效果。其中,通过结合量化数据对西班牙语网站的案例分析,发现中国网文在西语世界的传播具备以下特点,依次为依赖粉丝间接翻译的传播特点,18-24岁年轻男性用户比重较大的受众特征,以拉美用户为主体的接受特点,这些特点显示出中国网络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在译者身份、翻译模式与受众主体等方面呈现出与传统文学传播截然不同的新趋势。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拥抱AI技术以提高翻译效率、扩大翻译团队以实现直接翻译、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提升网络文学的国际知名度等策略以有效促进中国网文在西语世界的进一步传播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网络文学 西班牙语世界 西语翻译网站 传播与接受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译介与接受
2
作者 贺鸿莉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3期194-195,198,共3页
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政府发起了一系列的助推中国文学“走出去”活动和项目,但成效并不明显。鉴于此,本文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译介及... 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政府发起了一系列的助推中国文学“走出去”活动和项目,但成效并不明显。鉴于此,本文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译介及接受现状,并从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偏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外译乏力及其在海外出版发行与传播不力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遇冷现象的原因,旨在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译介与接受 现状与原因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3
作者 刘彬 祁博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6期76-79,共4页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是主流媒体应当肩负的时代使命。基于当今媒体环境和受众的变化,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受众视角探究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受众的文...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是主流媒体应当肩负的时代使命。基于当今媒体环境和受众的变化,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受众视角探究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受众的文化自信。《典籍里的中国》创新节目形式及叙事视角,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满足了新时代受众的期待,实现了对受众的审美再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类综艺节目 《典籍里的中国 接受美学
下载PDF
译介、推广与接受:论《西游记》海外经典化对中国文化外译的启示
4
作者 王欢欢 王玉玲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6期28-31,共4页
《西游记》海外经典化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还为中国文化的外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路。通过分析发现,《西游记》成功译介发挥作用的经验体现在译介、推广与接受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正好可... 《西游记》海外经典化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还为中国文化的外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路。通过分析发现,《西游记》成功译介发挥作用的经验体现在译介、推广与接受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正好可以为改善中国文化外译现状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文章通过反思中国文化外译的现状,并对《西游记》海外经典化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对未来中国文化外译的三点启示,以期对中国文化外译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中国文化外译 译介 推广 接受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与中国青年
5
作者 张红雪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歌德的《浮士德》是欧洲“近代人的圣经”。每个时代和每种文化里都有“浮士德式的人”。浮士德形象在华演变以及哲学与社会思想层面的接受研究,与中国百年来的社会主题、时代精神的风云变幻紧密相关。浮士德形象是一个在传统观念与现... 歌德的《浮士德》是欧洲“近代人的圣经”。每个时代和每种文化里都有“浮士德式的人”。浮士德形象在华演变以及哲学与社会思想层面的接受研究,与中国百年来的社会主题、时代精神的风云变幻紧密相关。浮士德形象是一个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汇的文化空间里,探索自身存在价值和生命终级意义的人类的代表;浮士德精神作为一种恒动力量,为一代代中国青年提供了战斗的思想武器和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基于中国梦视域下的浮士德精神研究,对塑造当代青年的完整人格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能强化他们对中国梦整体构想的理解,坚定立身行事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中国青年 国民性塑造 中国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散文英译分析——以《项脊轩志》的两个译本为例
6
作者 崔凯 陈芍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接受美学理论是以审美主体欣赏、接受审美客体的具体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美学流派,该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空白和不确定性填补的重要性,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都有重要影响。而在翻译实践中,接受美学理论同样有启示作... 接受美学理论是以审美主体欣赏、接受审美客体的具体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美学流派,该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空白和不确定性填补的重要性,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都有重要影响。而在翻译实践中,接受美学理论同样有启示作用,其重要概念引起译者对读者的关注,进而影响译者翻译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该文基于接受美学理论,选取中国古典散文《项脊轩志》的两个英译本为对比研究材料,分析译者对期待视野或召唤结构的关注度,以及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在译本中的具体体现和相应影响,旨在探究接受美学理论之于散文英译的指导意义,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中国古典散文 散文翻译 《项脊轩志》 英译本 英译对比
下载PDF
中国文化“走出去”之翻译思考——以蔡廷干《唐诗英韵》的译介与接受为例
7
作者 赵晓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158-162,共5页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诗歌不仅是中华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浓缩,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该文以蔡廷干的《唐诗英韵》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古诗翻译策略及...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诗歌不仅是中华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浓缩,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该文以蔡廷干的《唐诗英韵》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古诗翻译策略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化外译的启示。通过深入剖析《唐诗英韵》的翻译方法、语言特点及其在海外的影响与接受情况,发现:其成功的翻译实践不仅有效传递了诗歌的韵律美与意境,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宝贵经验。研究结果显示,培养读者意识、注重翻译选材、增强译者素养、加强中西译者合作、打开海外市场等策略,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外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翻译思考 蔡廷干 《唐诗英韵》 译介与接受 启示
下载PDF
极简文学史:俄国文学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管窥
8
作者 冯玉芝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国别文学史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文学的进化,其价值与标准从历史中产生,也由历史来判断。俄国和中国文学的渊源与影响是学术史的重要课题,其历史分期和术语庞杂,研究模式、方法和类别相当多元。对比和审视俄国和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揭示... 国别文学史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文学的进化,其价值与标准从历史中产生,也由历史来判断。俄国和中国文学的渊源与影响是学术史的重要课题,其历史分期和术语庞杂,研究模式、方法和类别相当多元。对比和审视俄国和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揭示俄国文学对中国文学发展及影响的发生学机制,界说和阐释中俄文学史的相互比照关系,透视中国文学受俄国文学影响的历史环境制约点,有助于厘清中俄文学关系演变的多维度、多层次的文学史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文学 中国文学 对比研究 影响与接受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中的意象美学与观众接受研究
9
作者 李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7,共5页
中国电影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其中意象美学起着重要作用。意象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不仅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还是电影表达情感、传递价值的重要媒介。通过对中国电影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意象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这些意象如何通过电影... 中国电影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其中意象美学起着重要作用。意象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不仅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还是电影表达情感、传递价值的重要媒介。通过对中国电影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意象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这些意象如何通过电影语言传递情感、文化和价值观念,并探讨了观众在接受这些意象时产生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共鸣。这一研究不仅展现了中国电影的独特艺术魅力,也为探讨电影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意象美学 观众接受 文化研究
下载PDF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1985-2022)
10
作者 李莹倩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三十余年来,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在中国数度掀起了研究与阅读的热潮。从中国学者对昆德拉的热情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学者对作家作品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重心均不尽相同。经历了1980年代中期昆德拉研究者对作家文艺创作及小说主... 三十余年来,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在中国数度掀起了研究与阅读的热潮。从中国学者对昆德拉的热情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学者对作家作品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重心均不尽相同。经历了1980年代中期昆德拉研究者对作家文艺创作及小说主题思想的绍介与政治性误读阶段;1990年代中期以存在主题、性爱书写等研究为代表的过渡发展期,中国昆德拉研究于2000年代初迎来了繁荣发展期。但2010年代后,随着作家本人创作势头的下滑,昆德拉研究在中国遇冷。研究的疲软在导致困境的同时,也促使学者寻找突破口,确保昆德拉研究在变革中焕发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中国 翻译 接受研究
下载PDF
接受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的融合叙事创新——以《山水间的家》《非遗里的中国》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倩 《百家评论》 202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山水间的家》《非遗里的中国》针对新时代受众接受的变化,进行了历时与共时、微观与宏观、文学与艺术、角色与视角等一系列融合叙事创新,满足了受众日益增长的体验、审美和认知需求,强化了电视综艺节目知识普及、思想传播和精神引领... 《山水间的家》《非遗里的中国》针对新时代受众接受的变化,进行了历时与共时、微观与宏观、文学与艺术、角色与视角等一系列融合叙事创新,满足了受众日益增长的体验、审美和认知需求,强化了电视综艺节目知识普及、思想传播和精神引领的社会功能,开创了纪实性、跨媒介、交互式叙事的电视综艺节目融合叙事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接受 电视综艺节目 融合叙事 《山水间的家》 《非遗里的中国
下载PDF
当代中国乡土文学在英语国家的翻译和接受——以莫言与贾平凹为例
12
作者 陈雨欣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0期779-784,共6页
莫言和贾平凹均为我国乡土文学领域的璀璨之星,他们在创作成就和所获荣誉方面难分伯仲,国内影响力也几乎等同。然而,在中长篇小说的英文翻译领域,本文研究发现,莫言的小说在翻译数量、出版时间跨度、再版次数以及读者接受度方面都优于... 莫言和贾平凹均为我国乡土文学领域的璀璨之星,他们在创作成就和所获荣誉方面难分伯仲,国内影响力也几乎等同。然而,在中长篇小说的英文翻译领域,本文研究发现,莫言的小说在翻译数量、出版时间跨度、再版次数以及读者接受度方面都优于贾平凹,这与他们的创作手法、翻译模式、传播渠道和读者定位等因素密切相关。莫言的作品更具国际性,叙事技巧丰富,主题深刻,并得到了稳定的译者团队和成熟的出版商支持,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贾平凹的作品则略显小众,翻译模式和传播渠道相对薄弱,读者定位不够清晰,导致其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度有待提高。本文深入分析莫言与贾平凹作品英译的差异,以期为中国乡土文学的国际化传播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As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folk literature, Mo Yan and Jia Pingwa have achieved comparable success in their creative endeavors and received similar honors, yielding substantial domestic influence.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ir novel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Mo Yan’s novels have been more successful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translations, publication span, reprint rate, and reader acceptance compared to Jia Pingwa’s works. This differe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ir artistic styles, translation models, dissemination channels, and reader positioning. Mo Yan’s works are more international in style, featuring rich narrative techniques and profound themes. He has benefited from a stable team of translators and established publishers, contributing to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In contrast, Jia Pingwa’s works are more niche, with weaker translation models and dissemination channels, and unclear reader positioning, resulting in limited acceptance in the anglophone world. This paper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Mo Yan’s and Jia Pingwa’s works, with the aim of exploring an effective path for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folk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土文学 翻译与接受 莫言 贾平凹
下载PDF
基于网络书评的中国原创图画书英译本海外接受研究
13
作者 李牧云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4,24,共5页
中国原创图画书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国原创图画书对外译介的步伐加快,其海外接受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而海外读者评价是衡量中国原创图画书英译本接受效果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李健创作的“故事中国”图画书系列作为... 中国原创图画书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国原创图画书对外译介的步伐加快,其海外接受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而海外读者评价是衡量中国原创图画书英译本接受效果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李健创作的“故事中国”图画书系列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亚马逊、好读网两大平台的相关网络书评开展定量、定性研究,探究海外受众对中国原创图画书英译本的接受情况,继而从受众锚定、题材选择、主题内涵、翻译改写的角度对其译介传播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原创图画书的译介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书评 中国原创图画书英译 海外接受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看奇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为例
14
作者 郭海芃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由乌尔善打造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下简称《封神》),无论是人物形象、影片的整体视觉效果还是人文内涵都获得了极大的肯定。商业电影作为大众艺术,票房的高低与受众联系紧密,因此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要以受众为中心。这一点与接... 由乌尔善打造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下简称《封神》),无论是人物形象、影片的整体视觉效果还是人文内涵都获得了极大的肯定。商业电影作为大众艺术,票房的高低与受众联系紧密,因此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要以受众为中心。这一点与接受美学所提出的读者中心论的观点十分契合。因此,本文基于接受美学相关理论,分析《封神》如何结合传统文化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讲好中国故事,最终取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奇幻电影 中国故事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下载PDF
布尔迪厄反思性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翻译研究中的接受
15
作者 朱晓甜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368-375,共8页
继“文化转向”后,翻译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入,西方学者又提出“社会学转向”。社会学路径的翻译研究依托社会学理论,其中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反思性社会学理论以其特别的方法论为翻译研究学者所接受并运用,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 继“文化转向”后,翻译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入,西方学者又提出“社会学转向”。社会学路径的翻译研究依托社会学理论,其中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反思性社会学理论以其特别的方法论为翻译研究学者所接受并运用,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中国学者对社会翻译学的研究崭露头角,并且主要关注和广泛应用布迪厄的反思性社会学理论,这一理论为我国翻译研究打开新视角,也带来了新启发。本文主要介绍布尔迪厄反思性社会学理论如何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以及它在中国翻译研究中的接受现状,最终指出运用该理论进行翻译研究时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尽可能提出应对策略,促进这一理论资源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迪厄 反思性社会学理论 社会翻译学 中国翻译研究 接受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阈下新媒体舞蹈节目的品牌塑造策略探究——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舞蹈节目为例
16
作者 张瑛琪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7期134-136,共3页
接受美学认为研究文学与文史,必须侧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著名理论有“潜在读者”“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系列节目,以中国传统的节日为主要内容,运用“网剧+网综”的形式,采取... 接受美学认为研究文学与文史,必须侧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著名理论有“潜在读者”“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系列节目,以中国传统的节日为主要内容,运用“网剧+网综”的形式,采取“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手法,成功塑造了新媒体舞蹈节目品牌。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从“潜在读者”“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三个角度切入,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舞蹈节目为案例,探究新媒体舞蹈节目的品牌塑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新媒体舞蹈节目 品牌塑造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
下载PDF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文学典籍外译与传播研究
17
作者 郭璐璐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4期89-91,共3页
中国文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然而,由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文学典籍在国外的传播和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本文基于文学批评中的接受理论,从目标语读者的... 中国文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然而,由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文学典籍在国外的传播和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本文基于文学批评中的接受理论,从目标语读者的视角来研究中国文学典籍外译与传播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中国文学典籍 翻译与传播
下载PDF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作友 胡晓娟 李而闻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2-160,286,共9页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吸收和借鉴了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应论等众多理论的精髓,最突出的贡献是颠覆了解构主义框架下的传统翻译观,对传统...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吸收和借鉴了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应论等众多理论的精髓,最突出的贡献是颠覆了解构主义框架下的传统翻译观,对传统翻译理论是一次叛逆和革命。该理论近年来引起中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虽然在接受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该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思考传统翻译理论的合理性,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中国 接受
下载PDF
归化异化翻译观在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小曼 胡作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82,共8页
在当今中国,归化异化之争可以分为四派:归化派、异化派、综合派和转化派。其发展的方向是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上与中国语境紧密结合的、在保持差异与观照传统之间维持动态平衡的本土化。争论的结果是促成中国译界理论意识的觉醒、对话... 在当今中国,归化异化之争可以分为四派:归化派、异化派、综合派和转化派。其发展的方向是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上与中国语境紧密结合的、在保持差异与观照传统之间维持动态平衡的本土化。争论的结果是促成中国译界理论意识的觉醒、对话意识的产生,对传统译论的反思以及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与不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异化翻译观 中国 接受
下载PDF
中国文化下的电子政务门户用户接受度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颖 徐博艺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08-1212,共5页
本文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和Hofstede文化的四个维度理论对影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用户接受行为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考虑中国文化影响因素的TAM分析模型,并结合该模型对我国的电子政务门户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电子政务 中国文化 技术接受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