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部对人生命运终极追问的长篇力作——评柳岸的长篇小说《浮生》
1
作者 米学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长篇小说《浮生》以"我"爷爷柳三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生动地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柳三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书中还伴随着作家对人生命运的终极思考和终极追问。总的来看,柳岸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追问带有悲... 长篇小说《浮生》以"我"爷爷柳三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生动地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柳三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书中还伴随着作家对人生命运的终极思考和终极追问。总的来看,柳岸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追问带有悲观和宿命的色彩。究其原因,主要与柳岸的生活经历以及她所受到的文化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 命运 终极追问
下载PDF
以舞剧《浮生》看叙事性舞蹈的创作走向
2
作者 周芬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6期119-119,共1页
在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层层递进,也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对于精神上享受的方式也被逐渐重视,更多的人在着重于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国产舞台剧在面临这一情况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也在这点上,本文将以舞剧《浮... 在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层层递进,也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对于精神上享受的方式也被逐渐重视,更多的人在着重于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国产舞台剧在面临这一情况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也在这点上,本文将以舞剧《浮生》叙事性舞蹈作为例子,分析其中的舞蹈特点和剧中比较突出的几点,并将提示如何看待叙事性舞蹈的创作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浮生》 叙事性舞蹈 创作走向
下载PDF
由《浮生》看印度种姓制度的烙印
3
作者 朱亚梅 《海外英语》 2013年第21期250-251,共2页
英国印度裔作家维·苏·奈保尔晚期的代表作《浮生》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以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形式揭露了后殖民时代的印度依然存在着代表严格阶级体制的种姓制度如何在教育、婚姻和职业方面暴露它的迂腐,成为影响印度社会... 英国印度裔作家维·苏·奈保尔晚期的代表作《浮生》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以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形式揭露了后殖民时代的印度依然存在着代表严格阶级体制的种姓制度如何在教育、婚姻和职业方面暴露它的迂腐,成为影响印度社会进步的桎酷。奈保尔透过威力父子的视角为读者再现了种姓制度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种姓制度 《浮生》
下载PDF
奈保尔《浮生》之叙事手法探究
4
作者 朱亚梅 《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6S期243-244,共2页
英国印度裔作家维·苏·奈保尔在其晚期的代表作《浮生》里采用多种叙事手法——成长小说、元小说、自传体和讽刺,丰富饱满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本文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奈保尔在《浮生》中的叙事策略,引发读者对历史和现实的审慎思... 英国印度裔作家维·苏·奈保尔在其晚期的代表作《浮生》里采用多种叙事手法——成长小说、元小说、自传体和讽刺,丰富饱满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本文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奈保尔在《浮生》中的叙事策略,引发读者对历史和现实的审慎思考,从而体会奈保尔独特的叙事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 奈保尔 叙事手法
下载PDF
奈保尔笔下的命运之轮——《浮生》与《魔种》中的圆形结构及其伦理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雯燕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46-49,共4页
借助表现游走于不同地理及文化空间中的人物的生存问题,奈保尔的小说旨在探讨现代人的命运和伦理困境。通过考察《浮生》与《魔种》中"内"与"外"这两个圆形结构,探讨奈保尔对现代人的伦理思考。在人物的"外部... 借助表现游走于不同地理及文化空间中的人物的生存问题,奈保尔的小说旨在探讨现代人的命运和伦理困境。通过考察《浮生》与《魔种》中"内"与"外"这两个圆形结构,探讨奈保尔对现代人的伦理思考。在人物的"外部空间"这一层面,威利经历了由印度到英国、非洲、柏林,再回到印度,最终定居英国的生活,其人生轨迹构成一个轮回。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与女性的关系这一"内部空间"层面,威利经历了从家庭到家庭的回归,体现了获得幸福的不易。可以说,小说中几乎所有人物都在实践"人应该怎样生活"这一根本的伦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 《魔种》 伦理 命运之轮
下载PDF
浮生絮语背后的精神追问——读柳岸《浮生》札记
6
作者 刘臻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柳岸的长篇小说《浮生》,旨在描写官场官人背后的底层众生相,并运用"圆形"时空叙事手法巧妙契合了自身对个体宿命的思考。在关注个人命运的同时,也探索出时代背景下个体选择所投射出的底层人性的社会根源,即兼具传统道德人文... 柳岸的长篇小说《浮生》,旨在描写官场官人背后的底层众生相,并运用"圆形"时空叙事手法巧妙契合了自身对个体宿命的思考。在关注个人命运的同时,也探索出时代背景下个体选择所投射出的底层人性的社会根源,即兼具传统道德人文体系和英雄主义情结背后的权术心理的乡土文化结构,进而引发人们对于乡土传统与现代性伦理碰撞之后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岸 《浮生》 “圆形”叙事 乡土文化结构
下载PDF
失败的半生——评V.S.奈保尔的《浮生》
7
作者 周文静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0-32,共3页
V.S.奈保尔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不久发表了《浮生》。这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虚构小说表面上是老生常谈,表现了主人公威利生活的虚无,身处宗主国的文化无力感,对文化身份无根的困惑。但与之前小说不同的是,奈保尔试图通过主人公威利... V.S.奈保尔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不久发表了《浮生》。这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虚构小说表面上是老生常谈,表现了主人公威利生活的虚无,身处宗主国的文化无力感,对文化身份无根的困惑。但与之前小说不同的是,奈保尔试图通过主人公威利告诉我们,他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努力地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寻找上述等问题的答案,他试图要给自己的精神流亡生活找到一个圆满的归宿,但最终失败了,所以,流亡知识分子要想获得文化无根的安全感和完整的人生是很艰难的,小说中,威利的前半生是失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 文化无力 文化无根 流亡知识分子
下载PDF
解读V.S.奈保尔在《浮生》中的“自我重塑”
8
作者 周文静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
作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奈保尔的作品总逃不了流亡,身份,文化置换等诸多代表性主题。但他在2001年出版的《浮生》却试图摆脱这些窠臼。在这部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中,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主人公抛开文化悬垂的尴尬,有意识地... 作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奈保尔的作品总逃不了流亡,身份,文化置换等诸多代表性主题。但他在2001年出版的《浮生》却试图摆脱这些窠臼。在这部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中,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主人公抛开文化悬垂的尴尬,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并关注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奈保尔试图走出身份迷谭的一种努力。从而,这也为那些为文化身份不确定而苦恼的移民们指出了一条积极的生活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 自我重塑 自我存在 自我价值
下载PDF
从《年月日》与《浮生》看当代乡土小说中的人生困境书写
9
作者 刘晓侠 满建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人生困境是中国当代乡土小说的重要书写对象,阎连科的《年月日》与葛水平的《浮生》是较为突出的代表作。两部作品均从生存环境的逼迫、与命运殊死较量、死亡威胁和传统族群意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生存困境;不同的是,《年月日》是寓言式... 人生困境是中国当代乡土小说的重要书写对象,阎连科的《年月日》与葛水平的《浮生》是较为突出的代表作。两部作品均从生存环境的逼迫、与命运殊死较量、死亡威胁和传统族群意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生存困境;不同的是,《年月日》是寓言式的书写方式,作品中有诸多象征含义,而《浮生》是介入现实的书写方式,描写的是普通底层平民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月日》 《浮生》 困境 寓言书写 介入现实书写
下载PDF
从舞剧《浮生》中探析叙事性舞蹈的创作走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佳佳 《戏剧之家》 2018年第5期121-121,共1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极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们提升了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并逐渐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一改变为我国舞台剧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鉴于此,本文对舞剧《浮生》中叙事性舞蹈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极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们提升了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并逐渐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一改变为我国舞台剧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鉴于此,本文对舞剧《浮生》中叙事性舞蹈的特点在剧中的几点表现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我国舞台剧的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浮生》 叙事性舞蹈 创作走向
下载PDF
物质困境中的心灵负荷——读《浮生》
11
作者 杨爱芹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6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浮生》 葛水平 小说 中国 当代文学评论
下载PDF
用半生来寻找存在的意义——评奈保尔的《浮生》
12
作者 周文静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0期144-146,共3页
奈保尔在2001年发表了《浮生》。这部毁誉参半的小说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让人们想到奈保尔是在对自己的一生做总结。主题还是老生常谈,主人公威利在虚无、精神无根的生活状态中度过了四十年,但从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在这半生里,他一直在... 奈保尔在2001年发表了《浮生》。这部毁誉参半的小说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让人们想到奈保尔是在对自己的一生做总结。主题还是老生常谈,主人公威利在虚无、精神无根的生活状态中度过了四十年,但从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在这半生里,他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 自我存在 自我价值
下载PDF
《浮生》的叙事伦理
13
作者 朱经苹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76-83,共8页
经典叙事学只注重叙事作品形式的研究,完全割裂了文本与语境或读者等各种因素的联系。叙事伦理学结合叙事学与伦理学的各自优势,不但注重文本内容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而且更重视叙述形式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研究主要从故事伦理和叙述... 经典叙事学只注重叙事作品形式的研究,完全割裂了文本与语境或读者等各种因素的联系。叙事伦理学结合叙事学与伦理学的各自优势,不但注重文本内容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而且更重视叙述形式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研究主要从故事伦理和叙述伦理这两个角度研究维•苏•奈保尔的《浮生》中的叙事伦理。故事伦理包括种姓伦理、种族伦理和婚姻伦理;叙述伦理主要包括人称机制、叙述者干预以及叙述结构三者与伦理态度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 故事伦理 叙述伦理
下载PDF
历史、革命与人性——柳岸长篇小说《浮生》的主题元素
14
作者 刘成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6-40,共5页
历史、革命与人性是柳岸长篇小说《浮生》的三个主题元素。历史显现出其主体性一面,牵制着主人公柳三的自由行为,而柳三个体生命体征的局部放大又解构着历史的宏大,历史与个体构成了一种互为指涉又互为否定的关系。柳三的一生,最大的幸... 历史、革命与人性是柳岸长篇小说《浮生》的三个主题元素。历史显现出其主体性一面,牵制着主人公柳三的自由行为,而柳三个体生命体征的局部放大又解构着历史的宏大,历史与个体构成了一种互为指涉又互为否定的关系。柳三的一生,最大的幸运是卖掉家产和土地参加了革命,成为风云一时的"传奇英雄";而他人生最大的不幸,也是因为参加革命而不断地在权力的巅峰和社会的底层上下沉浮。从文本表现来看,柳三客观上体现出人性的卑劣,但作者对这一人物又有着不同寻常的"偏爱"。就人性复杂与叙事的道德之间,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 历史 革命 人性
下载PDF
悲壮抗战的赞歌,芸芸浮生的浅唱 舞剧《浮生》印象
15
作者 王安潮 《音乐爱好者》 2017年第2期29-32,共4页
《浮生》借助东北抗战的史实,以小人物的艰难困苦道出了大历史的恢宏气魄。它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三兄妹在日本侵略的大局势中聚散离合的悲壮故事。
关键词 东北抗战 《浮生》 悲壮 “九一八”事变 赞歌 印象 舞剧 日本侵略
下载PDF
贫穷碾压下人性的陷落与拯救——《浮生》中两代农民形象比较
16
作者 王剑 《阅读与写作》 2008年第4期46-47,共2页
一葛水平是2004年以来中国文坛的“一个亮点”和“重要收获”。她相继推出的中篇小说《甩鞭》《地气》《天殇》《喊山》《黑口》《空地》等,以娴熟的叙述、丰润的情感和暖暖的理想色调深深地征服了全国的广大读者,无怪乎被评论界认为... 一葛水平是2004年以来中国文坛的“一个亮点”和“重要收获”。她相继推出的中篇小说《甩鞭》《地气》《天殇》《喊山》《黑口》《空地》等,以娴熟的叙述、丰润的情感和暖暖的理想色调深深地征服了全国的广大读者,无怪乎被评论界认为是“最具潜力”的青年女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比较 《浮生》 农民 人性 中国文坛 《喊山》 中篇小说 女作家
下载PDF
互联网2.0时代参与式纪录片《浮生一日》的叙事策略
17
作者 张秀梅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参与式纪录片的典型代表《浮生一日》开放地拥抱了专业团队与业余用户,这种合作制作的模式,植根于社交平台,映射了互联网2.0时代自我表达、参与创作、人人连结的社会特征,体现出一种“民众呈现,呈现民众”理念。该纪录片成功“破圈”的... 参与式纪录片的典型代表《浮生一日》开放地拥抱了专业团队与业余用户,这种合作制作的模式,植根于社交平台,映射了互联网2.0时代自我表达、参与创作、人人连结的社会特征,体现出一种“民众呈现,呈现民众”理念。该纪录片成功“破圈”的关键,在于采用了记录碎片化、叙事私人化、呈现社交化的叙事策略。它契合了互联网2.0时代“人人连结和连结人人”的社区精神与集体意识,是一个对影视、视频行业和普通用户双向赋能的过程,既是对民众个人智慧和经验的一次文化复兴,也是影视和视频行业在内容形式、叙事视角和传播互动上的一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纪录片 《浮一日》 叙事策略 互联网2.0时代 连结 赋能 民众文化
下载PDF
论纪录片与真实的关系——以《浮生一日》为例
18
作者 王振雄 薛江华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7期86-88,共3页
纪录片与真实的关系,这一问题的争议始终伴随着并推动着纪录片的进步与发展。文章以纪录片《浮生一日》为例,对纪录片与真实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从创作者、受众、纪录片“符号”三个角度,明确了“真实”多重身份的结合才是纪录片的... 纪录片与真实的关系,这一问题的争议始终伴随着并推动着纪录片的进步与发展。文章以纪录片《浮生一日》为例,对纪录片与真实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从创作者、受众、纪录片“符号”三个角度,明确了“真实”多重身份的结合才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论证了纪录片中真实的多义性,并从纪录片的价值属性出发,强调了真实对于纪录片价值构建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真实 《浮一日》 本质属性 价值
下载PDF
大众观察运动在新媒体与互联网语境下的发展与演变——以《闲暇时光》和《浮生一日》为例
19
作者 朱苗苗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3期0135-0137,共3页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大众观察”运动,在同时期的英国纪录片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汉弗莱·詹宁斯基是大众观察运动的创始人,也是英国纪录片学派的核心人物。他将大众观察的思想融合在他纪录片的创作当中,拍摄了一系列具...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大众观察”运动,在同时期的英国纪录片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汉弗莱·詹宁斯基是大众观察运动的创始人,也是英国纪录片学派的核心人物。他将大众观察的思想融合在他纪录片的创作当中,拍摄了一系列具有人类学意义的电影。2011年英国导演凯文 ·麦克唐纳的影片《浮生一日》上映,该片在网络上征集世界各地的人在2010年7月24日发生的故事,并将收集到的影像剪辑成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与汉弗莱 ? 詹宁斯的大众观察想法有许多契合的地方,本文主要探讨大众观察运动在互联网技术语境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观察 汉弗莱·詹宁斯:新媒体纪录片 《浮一日》
下载PDF
温暖的情怀与冷艳的气质——评《一坛猪油》与《浮生》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义勤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16,共2页
在中国当代女作家中,60年代出生的迟子建与70年代出生的朱文颖无疑是两个标志性的人物,前者是中生代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后者则是新生代女作家的佼佼者。因为人生经验、审美趣味、艺术修养以及小说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二人的小说在思想... 在中国当代女作家中,60年代出生的迟子建与70年代出生的朱文颖无疑是两个标志性的人物,前者是中生代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后者则是新生代女作家的佼佼者。因为人生经验、审美趣味、艺术修养以及小说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二人的小说在思想追求和艺术风格上均具有强烈的反差性。迟子建的小说善于从平凡的人生中挖掘与呈现善良美好的人性,她对生活的观察与表达有着人文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调,因而读者总能被她小说中所蕴含的温暖的情怀所打动。朱文颖的小说则更为时尚和新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 情怀 温暖 代女作家 小说观念 猪油 气质 经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