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6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教研互动中建构海外华文文学学科——从《海外华文文学教程》谈起
1
作者 王艳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2,共4页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要真正具备其独立的学科品性、新颖的学科理念、系统的学科结构,以及丰富的学科空间,这既依托于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实绩,又依托于以科研和教学为推动的学科发展,所有这些都期盼和吁求着一套完善的教材的出版。今年...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要真正具备其独立的学科品性、新颖的学科理念、系统的学科结构,以及丰富的学科空间,这既依托于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实绩,又依托于以科研和教学为推动的学科发展,所有这些都期盼和吁求着一套完善的教材的出版。今年4月,由饶芄子、杨匡汉两位资深教授领衔主编、邀约一批中青年学术精英加盟、历时两年完成的国内首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意味着经过三十年的学术探讨和教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已经初步获得了独立的学术品格和学科地位。独特的编撰理念、研究空白的填补以及统筹合理的体例构成本《教程》最突出的学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建构海外华文文学学科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的海外华人/华文文学研究
2
作者 张宝林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是一种跨语种、文化、媒介、族群、国籍和区域,兼具在地性和中国性的世界性文学现象。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其展开研究,中文和外语两个学科的学者既需直面这一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窘境,努力突破学科壁垒,构筑学术...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是一种跨语种、文化、媒介、族群、国籍和区域,兼具在地性和中国性的世界性文学现象。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其展开研究,中文和外语两个学科的学者既需直面这一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窘境,努力突破学科壁垒,构筑学术共同体,运用现代技术搭建协同共享平台;又需在坚守文学问题本位导向的同时,找寻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路径,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还需立足世界文学场域,开展立体多维透视,力求准确还原、深入阐释其多元景观和多维面相。鉴于海外华人/华文文学与中国和中华文化存在天然的血脉关系,研究者探讨相关问题时很有必要彰显中国视角,力求有效服务于中国社会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海外华人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下载PDF
四气合璧,华彩照程——曹惠民的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3
作者 赵庆庆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曹惠民是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名家和大家,其研究特色可归结为“四气”,即底气大气、锐气和灵气。底气源自其深湛的学养和原典实证的精神,大气源自其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胸襟,锐气源自其敏锐的学术先觉和责任,灵气源自其为学为文的细心... 曹惠民是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名家和大家,其研究特色可归结为“四气”,即底气大气、锐气和灵气。底气源自其深湛的学养和原典实证的精神,大气源自其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胸襟,锐气源自其敏锐的学术先觉和责任,灵气源自其为学为文的细心和慧心。曹惠民“整合两岸,兼容雅俗”“多元共生的中华文学”,以及“四没有一不”的治学理念和实践,“四气”以贯,开拓并引领了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惠民 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 “四气” 整合兼容 多元共生
下载PDF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多模态叙事与认同引导
4
作者 陆朦朦 崔波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1,共7页
网络文学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供了异域趣缘性下的话语融通体系和数字赋能下的民间传播方案。对此,首先要根据受众认知难度将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类型进行区分与归纳,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 网络文学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供了异域趣缘性下的话语融通体系和数字赋能下的民间传播方案。对此,首先要根据受众认知难度将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类型进行区分与归纳,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华文化元素提出三种多模态叙事协同路径,包括多模态辅助式内包叙事、多模态强化式互补叙事和多模态语境式交互叙事等。最后从消费性认识、互动性认知和情感性认同层次递进地提出包裹性多尺度文化认同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华文 海外传播 多模态叙事
下载PDF
新时代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中国叙事——以陈河长篇小说《误入孤城》为例证的思考
5
作者 孙心怡 刘艳 《百家评论》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陈河的长篇小说《误入孤城》通过聚焦中国南方的“W城”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间的风云变幻,生动地展现了其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写作脉络上对其此前的长篇《甲骨时光》作了赓续与写法技巧上的创新突破。《误入孤城》在写作的... 陈河的长篇小说《误入孤城》通过聚焦中国南方的“W城”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间的风云变幻,生动地展现了其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写作脉络上对其此前的长篇《甲骨时光》作了赓续与写法技巧上的创新突破。《误入孤城》在写作的历史意识层面,遵循高度的历史理性与建基于真实历史之上的丰富的文学想象力相结合的基本逻辑,紧贴历史的褶皱展开“贴地”式想象,以独到的方式将非虚构与虚构的元素加以高度融合。在历史故事的展开层面,采用发生学思维方式,将新闻传媒要素内嵌入叙事结构,将那些富有文学想象力的历史画面连缀成广阔的历史画卷,在“新”“旧”观念闪烁交织间,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具体的“发生”过程。在历史维度的打开方面,以纵横驰骋般笔墨书写时空经纬交织下的历史中国,写出其时更加多向度的、具体的中国。小说内蕴“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它深具中华文化自信意识,是新时代海外华文文学对历史中国故事书写作创新性探索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海外华文文学 陈河 《误入孤城》 历史理性 中国故事
下载PDF
网络文学对中华文化符号的海外传播研究——以“Wuxiaworld”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姚海军 吴萌萌 《出版参考》 2024年第6期13-17,共5页
中国网络文学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典型,其海外传播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在技术驱动、亚文化认同带动和资本的推动下,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本研究以Wuxiaworld平台中的网络文学作品为案例,解读其中蕴含的功夫文化、... 中国网络文学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典型,其海外传播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在技术驱动、亚文化认同带动和资本的推动下,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本研究以Wuxiaworld平台中的网络文学作品为案例,解读其中蕴含的功夫文化、宗教文化等中华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实现了海外读者对中华文化的本土化连接,为其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提供途径。考察平台中的评论文本,得出海外读者的中华文化符号接受分别为符号接受、文学接受和文化接受三个层面,以此更好地了解海外读者对作品的评价、对中华文化符号的认知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网络文学 海外传播 华文化符号 海外读者 Wuxiaworld
下载PDF
论20世纪90年代海外华文文学中的玉文化书写——以谭恩美、崔维新、孙爱玲、尤今为例
7
作者 郑莹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玉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创作中展现出鲜明的跨文化特质。海外华文文学作家淡化了中华玉文化的道德评判性,聚焦于人的生命本真和多元主体的和谐共生,其玉文化书写呈现本源性、在地性和世界... 玉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创作中展现出鲜明的跨文化特质。海外华文文学作家淡化了中华玉文化的道德评判性,聚焦于人的生命本真和多元主体的和谐共生,其玉文化书写呈现本源性、在地性和世界性的特性。玉文化成为华裔族群寄托文化乡愁、整合异质现实的文化载体。在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笔下,玉文化经历了由崇拜到质疑到再理解、从解构到重构到再发展的接受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玉文化 文化乡愁
下载PDF
论海外华文文学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8
作者 李亚萍 《文教资料》 2023年第18期179-182,共4页
在海外华文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学生缺乏异文化生存体验,无法理解这类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理性认知。为此,引入情境教学有助于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如利用影像资料建构移民生活情境,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空间切实... 在海外华文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学生缺乏异文化生存体验,无法理解这类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理性认知。为此,引入情境教学有助于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如利用影像资料建构移民生活情境,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空间切实体验历史背景,邀请海外华文作家进课堂现场言说增进情感理解等设计,有效提升了课堂效果,激发了学生钻研的志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情境教学 感性认知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对《海外华文文学教程》的学术评述 被引量:2
9
作者 黎跃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39,共6页
近日读到饶苋子、杨匡汉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教程》[1](以下简称《教程》),甚感欣然。这是一本具有学术含量的教材,与同类学术著作和教材相比,有其鲜明的特色:顺应了“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需求,具有强烈的学科自觉意识;... 近日读到饶苋子、杨匡汉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教程》[1](以下简称《教程》),甚感欣然。这是一本具有学术含量的教材,与同类学术著作和教材相比,有其鲜明的特色:顺应了“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需求,具有强烈的学科自觉意识;可以说,《教程》是海外华文文学学科成熟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学科建设 学术含量 教程 成熟 学术著作 自觉意识 文学学科
原文传递
一本切合教学的华文文学史——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军 鄢鸣 《华文文学》 2007年第6期103-105,共3页
江少川、朱文斌主编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是一本切合教学的文学史.它有三个显著特点,即简明扼要、全面多元和便于教学.本书的出版为华文文学的普及与推广做了很实际的工作.
关键词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简明扼要 全面多元 便于教学
下载PDF
评饶芃子、杨匡汉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11
作者 陈涵平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7-209,共3页
海外华文文学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行与深入,海外华文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日益繁盛的景象。近三十年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逐渐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学术领域,现在已有数以百计的著作和难以... 海外华文文学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行与深入,海外华文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日益繁盛的景象。近三十年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逐渐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学术领域,现在已有数以百计的著作和难以计算的论文问世,新的研究成果正不断涌现,而且已正式进入70多所高等学校的课堂。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饶苋子先生领衔,在“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作为重点课题立项,历时两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饶芃子 教程 主编 世界华文文学 文学发展 70年代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世界华文文学格局中的新移民文学
12
作者 张玉敏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120-123,共4页
2023年11月3-5日,第七届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暨“新移民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承办。... 2023年11月3-5日,第七届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暨“新移民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承办。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澳大利亚、奥地利、西班牙、捷克、匈牙利、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的百余名作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盛会。研讨会围绕海外新移民华文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新移民华文作家的创作经验与学术反思、以及新移民华文文学的理论阐释与个案研究等方面展开学术探讨,取得了突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海外新移民华文文学 新移民华文作家 新移民文学研究
下载PDF
《南有弦歌:晚清南洋文社与华文文学的发生》出版
13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4年第2期85-85,共1页
由广西艺术学院教授谢仁敏、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刘慧合著的《南有弦歌:晚清南洋文社与华文文学的发生》一书于2023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20万字,正文分为6章。晚清之际,在左秉隆、黄遵宪等驻任领事与邱菽园等本土文人的共同倡... 由广西艺术学院教授谢仁敏、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刘慧合著的《南有弦歌:晚清南洋文社与华文文学的发生》一书于2023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20万字,正文分为6章。晚清之际,在左秉隆、黄遵宪等驻任领事与邱菽园等本土文人的共同倡导之下,南洋文风渐兴,数十家文人社团相继成立。文社活动成效显著,直接促成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发生,南洋成为近代海外华文文学最早的萌发、繁盛之地。该书以文人结社为切入点,以南洋文社发展的三个标志性时代“左秉隆时代”“黄遵宪时代”“邱菽园时代”为脉络,系统梳理了南洋华文文学的发展,展现了近代中国文学移植南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宏大历程。该书视野宏阔、脉络清晰、史料详实,对于了解晚清时期南洋文人社团及华文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文人结社 文人社团 黄遵宪 广西艺术学院 邱菽园 商务印书馆 文社
下载PDF
根深叶茂的华文文学——序《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14
作者 余光中 《华文文学》 2007年第4期80-81,共2页
  当前中国大陆的国文课本,无论是中、小学的或高校的,有一个特色是台湾国文课本所无,或是即有也很少见而且份量极轻.……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国文 作家 台港澳 教程
下载PDF
多元视阈·诗性追求·思史互见——评江少川、朱文斌主编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15
作者 吴翔宇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8年第2期78-80,共3页
“世界华文文学”是指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所有用汉语写作的文学。“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在博大精深、生气盎然的汉语世界里,表征或隐喻着共同的精神文化体系。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作为民族文学一部分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越发... “世界华文文学”是指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所有用汉语写作的文学。“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在博大精深、生气盎然的汉语世界里,表征或隐喻着共同的精神文化体系。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作为民族文学一部分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越发受到关注,在很多大学,开设了世界华文文学的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台港澳 诗性追求 世界华文文学 视阈 教程 主编 朱文
下载PDF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相关话题
16
作者 张福贵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2,共6页
如果从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量化构成角度来说,我认为现在是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前所未有的最好时代。这固然是学界同仁20年来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努力的结果,从而使华文文学研究日渐兴盛,几乎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到了一个谁也不能忽视... 如果从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量化构成角度来说,我认为现在是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前所未有的最好时代。这固然是学界同仁20年来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努力的结果,从而使华文文学研究日渐兴盛,几乎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到了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世界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学界同仁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 构成角度 筚路蓝缕
下载PDF
认识全球华文文学的意义——《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序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维梁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7年第4期69-70,共2页
第一届台港文学学术研讨会,1982年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刚好是四分一世纪之前的事;此后类似的会议有第二届、第三届以至2006年的第十四届。1986年德国莱辛斯堡(Reisensburg)有“大同世界: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会后台北出版了涵... 第一届台港文学学术研讨会,1982年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刚好是四分一世纪之前的事;此后类似的会议有第二届、第三届以至2006年的第十四届。1986年德国莱辛斯堡(Reisensburg)有“大同世界: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会后台北出版了涵盖全球六个地区的《世界中文小说选》。1988年起,香港新亚洲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中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选集,收罗的作品来自世界各地华文作家。华文文学一词,也在这个年代形成了。原称“台港文学”的上述学术研讨会,大概每两年在内地举行一次的,经过一再的“正名”,终于演变成“世界华文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台港澳 学术研讨会 教程 大同世界 世界华文文学 台港文学 国际研讨会
下载PDF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出版
18
作者 小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7年第4期78-78,共1页
由江少川、朱文斌主编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季教程》已于2007年9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华大博雅”文学史系列教材之一隆重推出。该教程作为面向全国高校发行的文学史教材,首次将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整编在一起,简明扼... 由江少川、朱文斌主编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季教程》已于2007年9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华大博雅”文学史系列教材之一隆重推出。该教程作为面向全国高校发行的文学史教材,首次将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整编在一起,简明扼要,线索清晰,对于开设华文文学这门选修课而又苦于无教材选择的高校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该教程编写组成员分别来自全国十多个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其中既有钻研精深的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海外华文文学 台港澳 教程 文学史教材 教材选择 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反思与拓展——与饶芃子教授对谈 被引量:3
19
作者 饶芃子 李亚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33-135,共3页
李亚萍:2002年5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在暨南大学挂牌成立,标志着该领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年10月第12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不仅对海外华文文学20多年的研究进行反思,而且提出了诸多新议题,如华文文学的世界性... 李亚萍:2002年5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在暨南大学挂牌成立,标志着该领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年10月第12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不仅对海外华文文学20多年的研究进行反思,而且提出了诸多新议题,如华文文学的世界性、差异性问题;新老移民文学的联系、区别问题;大陆研究者与海外华文作家的沟通问题等.面对这些新、老问题,您是怎样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反思 跨文化 母语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比较文学意义 被引量:19
20
作者 饶芄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4,共5页
海外华文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具有世界性的新学术领域,以台港澳文学作为“引桥”而逐渐拓展.也逐渐与国际上的移民文学、离散文学接轨,形成一个极具东方特色的文化、文学“圈”。它的兴起为中华文化外移与外族文化相互影响研... 海外华文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具有世界性的新学术领域,以台港澳文学作为“引桥”而逐渐拓展.也逐渐与国际上的移民文学、离散文学接轨,形成一个极具东方特色的文化、文学“圈”。它的兴起为中华文化外移与外族文化相互影响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本期发表三篇文章:饶茺子的《海外华文文学的比较文学意义》从跨学科的视角论述海外华文文学对相关学科的促进,为比较文学提供了崭新的探讨对象和研究空间,为传统的国别、地域文学比较,特别是理论研究和学科“边界”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视点.海外华文文学和比较文学在开拓文学研究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上,均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国的文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新的阐释内容和角度。并由此而引起了对传统恩维模式的反思:王润华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认同:诠释世界华丈文学的新模式》是从文化视角切入东南亚华文文化,作者从不同国家、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来谈中外文化交流的感受.并探讨诠释中国以外边缘地带华人建构的另一种“中华文化”的模式:蒲若茜的《华裔美国小说中的“唐人街”叙事》是对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华裔美国作家笔下频繁出现的“唐人街”叙事的分析,在华裔美国文学书写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主导地位.随着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案的不同,作家笔下的“唐人街”再现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从早期“他者导向”的叙事、“亚裔感性”的追寻到华裔第二代逃离或固守“唐人街”的种种诉求。表现出美国强势文化俯视之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华裔要冲破“玻璃天花板”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比较文学 边缘化 华裔美国小说 “唐人街”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