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心理学角度解读《海蒂》中的儿童成长教育
- 1
-
-
作者
李晓琳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教育进展》
2022年第11期4350-4355,共6页
-
文摘
儿童文学可以弥补心理学研究中易于忽视的主观情感问题,因而将两者结合研究可同时实现研究的科学性与主观性。本文以《海蒂》为研究文本,从儿童成长遇到的普遍教育问题着手,以儿童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哲学中的认知论为理论依据,逐个讨论儿童的道德培养、语言认知学习和情感教育三个方面的问题,结合故事人物情节探讨适宜儿童成长的教养策略。最终得出建议,在儿童教育中的道德培养上可采取权威式教育,在认知学习中需寓教于乐,情感教育里让孩子认识到真爱在于看到对方的感受与需求。
-
关键词
《海蒂》
儿童心理学
成长
教育
-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海蒂》修辞叙事学探析
- 2
-
-
作者
杨梓
-
机构
三峡大学
-
出处
《新纪实》
2021年第6期18-22,共5页
-
文摘
在斯比丽的作品《海蒂》中,作家运用了以全知视角为主的权威叙事方式控制着叙事进程,通过展示和作者参与评论的方式增强文本的信服力,唤起了读者的代入感和参与感,使行文流畅自然;同时还使用了修辞叙事策略中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推动叙事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加情节张力,突出主人公命运的动荡感。
-
关键词
《海蒂》
修辞叙事学
儿童文学
意识形态
-
分类号
I
[文学]
-
-
题名论《海蒂编年史》中的女性衰老困境与身份诉求
- 3
-
-
作者
单修惠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6期16-18,共3页
-
文摘
美国女剧作家温迪·瓦瑟斯坦代表作《海蒂编年史》以幽默诙谐且寓意深刻的话语,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中老年女性形象,她们在面临情感和事业困境时的艰难选择,书写了她们在实现女性身份认同道路上遭遇的女性衰老困境,展现出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影响下女性对于身份认同的诉求。本文通过论证《海蒂编年史》中体现的女性衰老困境,并通过主人公们走出困境的方式,重新实现女性自我身份的认同,进而更好地提高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作为新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
-
关键词
温迪·瓦瑟斯坦
《海蒂编年史》
衰老
女性身份认同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海蒂》
- 4
-
-
作者
约翰娜·斯比丽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快乐语文》
2019年第17期15-16,共2页
-
文摘
内容简介小说以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为背景,叙述了小海蒂童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和成长起来的海蒂帮助瘫痪姑娘克拉拉重新站立起来的故事,感人至深。精彩片段罗得迈尔一听老师不同意自己的意见,居然肯从ABC讲起,就打开学习室的门把老师请进去。随即关上门把自己留在外面,因为她一想到从ABC开始讲就要发抖。
-
关键词
《海蒂》
-
分类号
G62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海蒂和爷爷》的温情叙事
被引量:4
- 5
-
-
作者
凌波
-
机构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8-130,共3页
-
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项目"功能翻译理论下德汉互译的研究"(项目编号:ZZyyx15030)
-
文摘
阿兰·葛斯彭纳的《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施皮里的小说《海蒂》。原著中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以及乡土生活中的宁静与和谐都被保留了下来,加上与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相匹配的、醉人心脾的阿尔卑斯山风景,电影给当代观众以一种慨叹和触动。电影通过人物形象的平面化、道德评判的简单处理、理想化的情节走向等方面,体现出充满温情的言说,使文学中的意境在电影中得到延伸。
-
关键词
《海蒂和爷爷》
儿童文学
德国电影
温情叙事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海蒂与爷爷》:怀旧诗意空间的建构与反思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李菊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
-
出处
《视听》
2021年第6期95-96,共2页
-
文摘
《海蒂和爷爷》是一部怀旧电影,蕴含着导演对精神原乡的依恋和渴求,暗含着人类集体过往的文化记忆和情感体验。海蒂和爷爷、克拉拉之间真挚的情感,乡土生活的宁静和谐,怡情养目的风景,铸就了一个诗意怀旧空间,成全了现代人的精神返乡之旅。本文以《海蒂和爷爷》为研究对象,阐释这部电影建构的"怀旧诗意空间",探讨消费语境下怀旧电影的反思与批判。
-
关键词
《海蒂和爷爷》
诗意空间
怀旧
现代性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生态批评视域下《海蒂与爷爷》的精神生态主题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郑玲君
-
机构
长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1年第31期25-26,共2页
-
文摘
《海蒂和爷爷》是由阿兰·葛斯彭纳执导的德国温暖剧情片,该片用较为扁平的人物塑造和温暖流畅的叙事手法,鲜明地刻画了海蒂和爷爷置身于大山深处,与自然和谐共处、纯粹质朴的生活方式;以及富有的克拉拉家族久居喧嚣躁动的现代都市在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时所遭受的精神生态失衡。影片结尾,借由克拉拉在自然奇迹的力量下解除精神危机、重拾正常生活的转变,传达出追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的理念。
-
关键词
《海蒂和爷爷》
生态批评
精神生态
失衡
和谐共生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海蒂编年史》中的成长叙事
- 8
-
-
作者
屠丹露
贺安芳
-
机构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18年第33期23-24,28,共3页
-
文摘
温迪·华瑟斯廷是当代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剧作家,《海蒂编年史》是其代表作。作品围绕海蒂从六十年代一名初具女权意识的普通高中生成长为八十年代末一名女性艺术史学者的叙事展开,成长构成作品最重要的主题。海蒂成长的心路历程伴随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潮起潮落,其成长本质上是美国现代女性知识分子认知自我,认同自我的痛苦历程。华瑟斯廷关于海蒂的成长叙事突破了传统成长主题研究囿于小说样式的局限,丰富了成长文学研究的版图。
-
关键词
温迪·华瑟斯廷
《海蒂编年史》
成长叙事
-
分类号
I106.3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三本童书
- 9
-
-
作者
海西
-
出处
《山东教育》
2005年第15期18-19,共2页
-
文摘
与以往不同,这次给朋友们推介的是“童书”而不是教育名著,还是三本!在我们是儿童的时候,童书伴着我们的成长;成年了,我们发现原来我们仍然可以为它着魔。优秀的童书,对孩子,对大人,对儿童教育者们,意味着什么?请看本期海西的《三本童书》吧!
-
关键词
《木民爸爸海上探险记》
幼儿教育
儿童文学作品
书评
《海蒂》
-
分类号
I118
[文学—世界文学]
G236
[文化科学]
-
-
题名白金书架
- 10
-
-
-
出处
《科学之友》
2006年第9期87-87,共1页
-
-
关键词
《幸福》
《思维的乐趣》
《追风筝的人》
《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
书评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
-
题名海蒂
- 11
-
-
作者
约翰娜·斯比丽
-
出处
《小学生阅读与写作(四年级版)》
2009年第9期9-12,共4页
-
文摘
故事先知道
海蒂被姨妈送到山上,跟性情古怪的爷爷住在一起。很快,她就爱上了山上的一切。可姨妈又把她送到城里的一户人家去陪伴有残疾的小姐。那里虽然衣食无忧,但女管家对她非常严厉,女仆也瞧不起她,最主要的是没有大山和自由,海蒂由此患上了思乡病。最后,海蒂终于又回到山上,并且,还创造了一个奇迹……
-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海蒂》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2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海蒂
- 12
-
-
作者
约翰娜·斯比丽
-
出处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2011年第3期20-26,共7页
-
文摘
你觉得自己快乐吗?如果你说不快乐.那么假如你失去父母、只能跟着独来独往的爷爷生活,你会快乐吗?你肯定会说:怎么可能快乐?除非脑子有问题。可是有一个叫海蒂的小女孩虽然是孤儿.
-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海蒂》
-
分类号
G62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关于电影《海蒂和爷爷》的美学分析
- 13
-
-
作者
韩媛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
出处
《明日风尚》
2017年第15期307-307,共1页
-
文摘
电影《海蒂和爷爷》作为一部优秀的儿童题材电影在2016年荣获德国第66届'金质电影奖'。该影片所展示的每一个镜头都有着油画般的视觉美感,令人心旷神怡,宛如天使的主人公小海蒂在辽阔的山野间自由奔跑的身影和围绕她一幕幕温情故事的演绎,悄然地打动着人们的心,观影经历更像是一次特别的审美体验活动。本文主要致力于运用美学的相关原理,从四个角度分析电影《海蒂和爷爷》的美感源头,使读者对影片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
关键词
《海蒂和爷爷》
海蒂
美学分析
-
分类号
J90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Books Received
- 14
-
-
作者
西流
-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9-139,共1页
-
文摘
奠自佳译:《海蒂》,约翰娜·施皮里著。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
王彤:《从身份游离到话语突围——智利文学的女性书写》。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
吴笛主编:《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总论卷》。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
关键词
《海蒂》
书评
书介绍
约翰娜·施皮里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