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失的她》高票房背后的受众心理
1
作者 何竞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52,共5页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高票房电影《消失的她》的受众心理加以研究后发现:《消失的她》总体而言对受众起到较好的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与环境监测效用。多数人观影后得以放松,但部分受众反而更焦虑。电影维系...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高票房电影《消失的她》的受众心理加以研究后发现:《消失的她》总体而言对受众起到较好的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与环境监测效用。多数人观影后得以放松,但部分受众反而更焦虑。电影维系了受众的虚拟与真实社交关系,并成功引导他们树立远离赌博和理性恋爱的观念。电影涉及两性情感与婚恋关系,满足年轻观众对社会环境的关注需求。尽管口碑一般,但电影选材契合年轻受众、叙事巧妙、宣传到位,因此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心理 电影 票房 《消失的她》 使用与满足
下载PDF
国产商业悬疑片这次真的翻身了吗?——多角度评电影《消失的她》
2
作者 张永第 陈铭 《声屏世界》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在当今的国产电影市场中,悬疑题材电影占据着很重的分量。《消失的她》一经上映就引发了各界广泛讨论,它打破了国产商业悬疑片的票房记录,创造了票房的逆跌曲线。这部电影有着年轻的互联网思维和充足的话题属性,也有紧凑的叙事节奏和强... 在当今的国产电影市场中,悬疑题材电影占据着很重的分量。《消失的她》一经上映就引发了各界广泛讨论,它打破了国产商业悬疑片的票房记录,创造了票房的逆跌曲线。这部电影有着年轻的互联网思维和充足的话题属性,也有紧凑的叙事节奏和强冲击力的视听语言,是一部成熟的国产商业悬疑片。从这部影片中,人们能看到国产商业悬疑片这些年的进步和发展,也能从中看到国产商业悬疑片背后存在的问题。文章以《消失的她》为例,从电影剧本、视听语言、现实意义等方面来对我国商业悬疑片进行探讨,找寻国产商业悬疑片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的她》 国产悬疑电影 她悬疑
下载PDF
略论亲职教育的加强——基于电影《消失的她》中何非人格特点的分析
3
作者 贾文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4-88,共5页
亲职教育是对父母实施教育。当前国内对亲职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电影《消失的她》中的信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影片中何非的人格特点及其形成。由此触发对亲职教育加强的思考,提出开展准父母的角色职能教育、加强婴幼... 亲职教育是对父母实施教育。当前国内对亲职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电影《消失的她》中的信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影片中何非的人格特点及其形成。由此触发对亲职教育加强的思考,提出开展准父母的角色职能教育、加强婴幼儿父母的照护培训、重视父母允许孩子情绪表达的教育、教育父母不要让孩子“穷”怕了等建议,以期为家长养育孩子提供一个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的她》 人格特点 亲职教育
下载PDF
《消失的她》:亲密陷阱与女性出路探析
4
作者 傅守祥 彭家琦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7-55,共9页
电影《消失的她》取材于“中国孕妇坠崖案”真实社会事件,戏剧性地展现了在婚恋这一亲密关系中,青春女性所面临的盲目处境与弱势地位,并对女性之间友谊的同性关系做出了高度虚化的赞扬。影片虽然存在讨好女性观众之嫌,但可贵的是该片展... 电影《消失的她》取材于“中国孕妇坠崖案”真实社会事件,戏剧性地展现了在婚恋这一亲密关系中,青春女性所面临的盲目处境与弱势地位,并对女性之间友谊的同性关系做出了高度虚化的赞扬。影片虽然存在讨好女性观众之嫌,但可贵的是该片展现了年轻女性体认自我、女性意识崛起和成长的过程,含蓄地呈现了在此过程中女性群体无可避免的“被操控”和“被摆弄”的困境。作为年轻女性群体在亲密关系中可运用的“方法论”——“只筛选,不培育”的原则或可成为新时代独立女性重塑自我价值、谋求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推动社会正向能量循环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的她》 女性成长 亲密陷阱 异性婚恋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视觉快感与主线叙事间的平衡艺术--以《消失的她》为例
5
作者 曹芷若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9期157-160,共4页
《消失的她》作为一部成功在视觉快感与主线叙事达到平衡的电影,成为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分析《消失的她》的故事梗概、视觉快感的实现方式、主线叙事的构建、两者间平衡的艺术,从中得到对电影制作和叙事的启示,探讨在现代电... 《消失的她》作为一部成功在视觉快感与主线叙事达到平衡的电影,成为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分析《消失的她》的故事梗概、视觉快感的实现方式、主线叙事的构建、两者间平衡的艺术,从中得到对电影制作和叙事的启示,探讨在现代电影中实现视觉快感与深度叙事平衡的重要性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快感 主线叙事 平衡艺术 《消失的她》
下载PDF
从“不可靠叙述”看《消失的她》中悬念的生成
6
作者 文俊丽 《视听》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消失的她》之所以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不仅是因为影片内容触及家庭婚姻与两性关系这种敏感的话题,更是因为导演独特的叙事手法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与引人入胜的故事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让观众在自以为接近故事真... 《消失的她》之所以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不仅是因为影片内容触及家庭婚姻与两性关系这种敏感的话题,更是因为导演独特的叙事手法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与引人入胜的故事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让观众在自以为接近故事真相时,实则又陷入了更深层次的迷雾之中。尤其是在事实/事件轴、价值/判断轴与知识/感知轴三个方向上的“不可靠叙述”,在人物亦真亦假的叙述性话语中完成了电影的悬念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的她》 悬疑类电影 不可靠叙述 电影悬念
下载PDF
电影《消失的她》中色彩化叙事探微
7
作者 李燕妮 《影剧新作》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消失的她》是一部颇具现实意义的佳作,该电影通过色彩化的叙事,不仅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以色彩为媒介巧妙运用了梵高的名作,并通过“影画一体”的“海底星空”“精神病院走廊”等画面的塑造,使电影聚焦于对当下社会情... 《消失的她》是一部颇具现实意义的佳作,该电影通过色彩化的叙事,不仅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以色彩为媒介巧妙运用了梵高的名作,并通过“影画一体”的“海底星空”“精神病院走廊”等画面的塑造,使电影聚焦于对当下社会情境中诸种症候的探讨。人物形象的塑造之巧、社会症候的探讨之深均使得该电影的色彩化叙事生发出独特的美学价值,这也为同类型电影的摄制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优秀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的她》色彩化叙事 人物塑造 时代症候 美学价值
下载PDF
电影《消失的她》的色彩叙事研究
8
作者 周丹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6期141-144,共4页
色彩的语言表现和情感表达是电影艺术表情达意和凸显人文浪漫的有效手段,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能够提升整部影片的情节张力,对影片审美价值的彰显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电影《消失的她》对色彩符号的隐喻功能青睐有加,致力于用光影和色彩... 色彩的语言表现和情感表达是电影艺术表情达意和凸显人文浪漫的有效手段,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能够提升整部影片的情节张力,对影片审美价值的彰显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电影《消失的她》对色彩符号的隐喻功能青睐有加,致力于用光影和色彩打造出具有独特色调和色彩风格的艺术精品。文章对影片中色彩符号的语义表征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分析色彩符号在电影叙事中的表现功能以及电影色彩叙事的审美价值,并揭示人性善恶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的她》 色彩叙事 黑色美学
下载PDF
浅析电影《消失的她》中的“戏中戏”
9
作者 贾旖旎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近年来,悬疑类型电影备受瞩目,隐秘的人性、尘封的悬案、漫长的等待等都被作为重要元素融进了悬疑影片中,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与赞誉。在这一潮流中,电影《消失的她》巧妙运用“戏中戏”,赢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通过分析电影《消... 近年来,悬疑类型电影备受瞩目,隐秘的人性、尘封的悬案、漫长的等待等都被作为重要元素融进了悬疑影片中,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与赞誉。在这一潮流中,电影《消失的她》巧妙运用“戏中戏”,赢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通过分析电影《消失的她》中“戏中戏”的作用及内外戏的关系,不难发现影片的高深之处,其“打破第四堵墙”,利用人物、台词以及场面调度紧密连接内外戏的方式,既制造了悬疑效果,还升华了影片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消失的她》 “戏中戏”
下载PDF
接受理论视域下悬疑类型片的发展策略研究——以《消失的她》为例
10
作者 刘珍妮 《时代人物》 2024年第9期9-11,共3页
改革开放后的国产悬疑片以其关注社会现实、独特叙事结构、多重叙事视角受到观众 认可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作为 2023 年暑期档黑马的电影《消 失的她》“大爆 ”,累计票房突破 35 亿,自上映以来17日蝉联单日... 改革开放后的国产悬疑片以其关注社会现实、独特叙事结构、多重叙事视角受到观众 认可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作为 2023 年暑期档黑马的电影《消 失的她》“大爆 ”,累计票房突破 35 亿,自上映以来17日蝉联单日票房冠军。该片采用“局 中局中局 ”的不断反转带给观众“爽感 ”解谜体验,同时聚焦人口贩卖、婚恋焦虑等热点话 题,触碰女性话语和性别叙事,掀起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实现不断“破圈 ”。从接受理论出 发,以《消失的她》为例剖析其成为“爆款 ”的原因,对于探究悬疑类型片的发展策略具有 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悬疑类型片 《消失的她》 发展策略
下载PDF
家庭题材影视作品的剧作结构分析--以《消失的孩子》《人世间》为例
11
作者 朱明雯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期121-123,共3页
2019年以来,家庭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并且在传统的家庭剧集的故事模式上屡次创新,其中《消失的孩子》和《人世间》是2022年热播的两部家庭类型题材的剧集,两部作品在剧作结构和主题风格融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本文将以这两部... 2019年以来,家庭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并且在传统的家庭剧集的故事模式上屡次创新,其中《消失的孩子》和《人世间》是2022年热播的两部家庭类型题材的剧集,两部作品在剧作结构和主题风格融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本文将以这两部作品为例,探究2019年以来,家庭题材影视作品的剧作结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作结构 家庭题材 《消失的孩子》 《人世间》
下载PDF
《消失的她》:悬疑感背后的时代焦虑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慧瑜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69,F0004,共5页
《消失的她》是一部类型成熟的悬疑电影,不仅制造了环环相扣的紧张、刺激的悬疑感,而且在多次反转、戏中戏等叙事套层中带来拨云见日的推理快感。悬疑电影本身是一种把无法言明的社会焦虑和恐惧形象化、影像化的商业类型,是通过指认邪... 《消失的她》是一部类型成熟的悬疑电影,不仅制造了环环相扣的紧张、刺激的悬疑感,而且在多次反转、戏中戏等叙事套层中带来拨云见日的推理快感。悬疑电影本身是一种把无法言明的社会焦虑和恐惧形象化、影像化的商业类型,是通过指认邪恶和危险的来源来实现心理治愈和社会秩序恢复的过程。这部电影一方面呈现了姐妹情谊与穷小子娶富家女的阶层跨越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当代社会深陷密室中的囚徒式主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疑电影 《消失的她》 戏中戏 囚徒
原文传递
“后真相时代”的电影叙事与视觉快感——评电影《消失的她》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韬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47,F0004,共5页
高票房电影作为“热卖产品”和“流行文化现象”,是观察电影产业发展及社会流行文化的典型案例。《消失的她》就是这样一个“标本”。凭借精准的类型选择、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巧妙的热点关联,影片成功地引爆了全网话题流量并实现了票房转... 高票房电影作为“热卖产品”和“流行文化现象”,是观察电影产业发展及社会流行文化的典型案例。《消失的她》就是这样一个“标本”。凭借精准的类型选择、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巧妙的热点关联,影片成功地引爆了全网话题流量并实现了票房转化。本文旨在分析《消失的她》中呈现出的“后真相时代”电影的叙事逻辑,以及这套逻辑为当下影院观众提供的视觉快感。它的背后也折射着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行业文化、观众接受思维以及更宏大的流行文化趋势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电影叙事 视觉快感 《消失的她》
原文传递
没有故事的戏剧如何制造戏剧性——沉浸式环境戏剧《消失与重现》的启示
14
作者 范庆超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7-93,共7页
沉浸式环境戏剧《消失与重现》,改编自冯雪松记录中国战地记者先驱——方大曾之事迹的系列非虚构文学。由于方大曾生命历程短暂,有关他的史料记载少之又少,故而导致冯雪松文学的“方大曾故事”缺乏,同时也连带导致《消失与重现》的故事... 沉浸式环境戏剧《消失与重现》,改编自冯雪松记录中国战地记者先驱——方大曾之事迹的系列非虚构文学。由于方大曾生命历程短暂,有关他的史料记载少之又少,故而导致冯雪松文学的“方大曾故事”缺乏,同时也连带导致《消失与重现》的故事性缺乏。一种观点认为,没有故事的戏剧便没有戏剧性。可中国戏剧史上却不乏《茶馆》这种故事性弱化但戏剧性显著的经典。《消失与重现》同样未因故事性缺乏而减弱对戏剧性的追求,其通过使用高贵的人类精神品质不断冲涤观演者的灵魂、艺术化设置冲突性的“两难情境”、利用环境元素引导观众向剧情沉浸、设置传统和先锋的对冲性撞击等手段,完成了独特的戏剧性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环境戏剧 《消失与重现》 故事性缺乏 戏剧性制造
下载PDF
大卫·芬奇黑色电影美学风格研究——以影片《消失的爱人》为例
15
作者 王宁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4期60-62,共3页
大卫·芬奇是美国著名的导演之一,《消失的爱人》中充满了他强烈的个人风格,表现了复杂的社会状况。本文主要以大卫·芬奇电影美学风格作为切入点,以电影《消失的爱人》为研究素材,对大卫·芬奇电影美学风格进行研究,分析大... 大卫·芬奇是美国著名的导演之一,《消失的爱人》中充满了他强烈的个人风格,表现了复杂的社会状况。本文主要以大卫·芬奇电影美学风格作为切入点,以电影《消失的爱人》为研究素材,对大卫·芬奇电影美学风格进行研究,分析大卫·芬奇电影的表现手法和叙事风格,同时指出其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表征,更好地把握大卫·芬奇的电影艺术风格,更深层地理解电影美学风格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的爱人》 大卫·芬奇 电影美学风格
下载PDF
悬疑网络剧《消失的孩子》的叙事学分析
16
作者 杜学靖 《视听》 2023年第7期65-68,共4页
法国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提出的叙事学理论为叙事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网络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进入井喷时代,一些悬疑类网络剧以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现象级作品。以热奈特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对《消失的孩子》进行个案研究,发现该... 法国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提出的叙事学理论为叙事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网络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进入井喷时代,一些悬疑类网络剧以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现象级作品。以热奈特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对《消失的孩子》进行个案研究,发现该剧在叙事中的时间倒错、快慢相适的时距以及不同类型的叙事视点,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剧情发展,实现了良好的叙事效果,而这些常被忽视的细节也是悬疑类网络剧获得成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奈特 叙事学理论 悬疑类网络剧 《消失的孩子》 聚焦方式 叙事语式
下载PDF
媒介场景理论:媒介研究的新视角——读梅罗维茨的《消失的地域》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哲 《新闻世界》 2012年第5期225-226,共2页
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亲身经历不再是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再是受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媒介和个人以一种微妙的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媒介为了生存争夺受众,受众为了信息接受媒介。正如戴维.阿什... 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亲身经历不再是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再是受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媒介和个人以一种微妙的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媒介为了生存争夺受众,受众为了信息接受媒介。正如戴维.阿什德所说的,尽管社会学理论家注意到了讯息构成了这种进程并反映了这一进程,但是他们对于社会活动如何与传播环境互动,特别是技术如何与传播行为一起影响这一互动较少关注。而梅洛维茨提出的媒介场景理论对其进行了很好的补充,本文从理论来源、理论框架、理论论证三个方面对梅洛维茨媒介场景理论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场景 《消失的地域》 梅洛维茨
下载PDF
心理分析视域下的《消失的爱人》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洋 李一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6-128,共3页
大卫·芬奇被称为"通俗的"哲学家或心理学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芬奇热衷于进行悬疑、犯罪类电影的拍摄,如《七宗罪》等。在《消失的爱人》中,芬奇通过对一个带有暗黑意味的悬疑故事紧凑、张弛有度地叙述,让观众窥见主人... 大卫·芬奇被称为"通俗的"哲学家或心理学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芬奇热衷于进行悬疑、犯罪类电影的拍摄,如《七宗罪》等。在《消失的爱人》中,芬奇通过对一个带有暗黑意味的悬疑故事紧凑、张弛有度地叙述,让观众窥见主人公触目惊心行为背后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这部电影,我们有必要从心理分析的视角进行解读,才能闻弦歌而知雅意,才能理解原本是作为个案出现的故事,何以引发婚姻是"第八宗罪"的社会性恐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芬奇 《消失的爱人》 心理分析
下载PDF
香格里拉:乌托邦表层下的意识形态形象——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看《消失的地平线》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宏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135,共4页
香格里拉广为人知,然而,《消失的地平线》中这一异国形象的复杂构成却少人问津。其自然环境和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成为对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具有参照价值和颠覆意义的乌托邦性质的他者形象。但其建立者和最高统治者却是西方人... 香格里拉广为人知,然而,《消失的地平线》中这一异国形象的复杂构成却少人问津。其自然环境和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成为对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具有参照价值和颠覆意义的乌托邦性质的他者形象。但其建立者和最高统治者却是西方人,价值观念具有西方文化的鲜明特征,隐含着等级观念和西方人的优越感,其本质上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是个丰富、立体的异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格里拉 乌托邦形象 意识形态形象 《消失的地平线》
下载PDF
《消失的地平线》中神奇的世界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梦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2-113,共2页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巨大反响,香格里拉也因此书而成为世人祈寻之地。英国文学中素有乌托邦小说的传统,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无疑为英国的乌托邦小说添加了一抹亮丽的异彩!本文对《消失的地...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巨大反响,香格里拉也因此书而成为世人祈寻之地。英国文学中素有乌托邦小说的传统,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无疑为英国的乌托邦小说添加了一抹亮丽的异彩!本文对《消失的地平线》的叙述动力源泉以及其中虚构的神奇的世界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的地平线》 香格里拉 叙述动力 不可靠叙述 虚构的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