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舍”(upekkhā)之概念辨析——以汉译《清净道论》和《解脱道论》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闫孟珠 《中国佛学》 2022年第1期329-342,共14页
南传上座部佛教觉音论师于5世纪左右所作《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中明确提出过十种舍的概念。笔者以此为中心,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六支舍、梵住舍、觉支舍、中舍、禅舍、遍净舍,六者语义相同但于所用之处不同而采取不同... 南传上座部佛教觉音论师于5世纪左右所作《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中明确提出过十种舍的概念。笔者以此为中心,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六支舍、梵住舍、觉支舍、中舍、禅舍、遍净舍,六者语义相同但于所用之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名称,此是中舍[亦即中舍性心所(tatramajjhamattatā-cetasika)]之义;(2)行舍与观舍(无常、苦、无我)因“慧”而性质相同,又由于“慧”之功用不同而异名,实则与慧心所(paññacetasika)相应;(3)精进舍与受舍,则是不同的:前者与通一切心心所之精进心所(vīriya-cetasika)相应,后者则与受蕴或受心所(vedanā-cetasika)相应。这十种舍实际上指向的是中舍。《解脱道论》(Vimuttimagga)成书年代早于《清净道论》,其中亦提到“八种舍”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音 《清净道论》 《解脱道论》 中舍
下载PDF
阿练若和小牛犊
2
作者 红莲山人 《广东佛教》 2005年第4期1-1,共1页
乍读《清净道论》,倍觉译文不顺,再读之,则感其论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尤其对于一些殊胜利益的譬喻,令人爱不释手。这里录一段关于修安般念——数息观时,选其适当的住处,应在阿练若或闲静处,说阿练若的好处时谈到了一个小牛犊... 乍读《清净道论》,倍觉译文不顺,再读之,则感其论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尤其对于一些殊胜利益的譬喻,令人爱不释手。这里录一段关于修安般念——数息观时,选其适当的住处,应在阿练若或闲静处,说阿练若的好处时谈到了一个小牛犊的比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净道论》 佛教 宗教信仰 佛法 “阿练若” “小牛犊”
下载PDF
论南传佛教思想对云南傣医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之清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6-150,共5页
南传佛教的十四行相肯定了人的心理活动有了解(领受)、判断(推度)和确定等作用。然而,南传佛教心理学主要以89心为主要思想,89心又与佛教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和三性(善、无记、不善)合并构成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强调人... 南传佛教的十四行相肯定了人的心理活动有了解(领受)、判断(推度)和确定等作用。然而,南传佛教心理学主要以89心为主要思想,89心又与佛教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和三性(善、无记、不善)合并构成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强调人的身、行、心之一致性而极大地影响了医药学的发展。云南傣族医药学受南传佛教影响而积极吸收了其合理成分,成就了傣族医药学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传佛教 《清净道论》 傣族医学
原文传递
日本的上座部佛教研究——兼评马场纪寿《上座部佛教思想的形成——从佛陀到觉音》
4
作者 张文良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4,共6页
日本自19世纪末就开始引入欧洲的语言学和文献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上座部佛教,并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进入21世纪,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马场纪寿脱颖而出,在上座部佛教研究领域做了新的开拓。在佛教的教科书中,在斯里兰卡... 日本自19世纪末就开始引入欧洲的语言学和文献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上座部佛教,并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进入21世纪,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马场纪寿脱颖而出,在上座部佛教研究领域做了新的开拓。在佛教的教科书中,在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传播的"上座部佛教"与东亚地区传播的"大乘佛教"被视为不同的体系。但在古代印度(包括古代南亚地区),两者的历史真相如何,在历来的研究中并不明了。特别是在日本佛教界和学术界,人们习惯于透过所谓大乘佛教的视角看待上座部佛教,或者贬之为小乘佛教或者将其视为大乘佛教之前的原始佛教。马场纪寿大量利用巴利文、梵文、汉文文献,对上座部佛教的思想发展作了重新解读,特别是对《清净道论》的作者觉音的思想作了综合考察,再现了从原始佛教到5世纪的上座部佛教思想发展历程,探讨了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马场纪寿的上座部佛教研究可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座部佛教 马场纪寿 觉音 《清净道论》
原文传递
悼念叶均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立新 《法音》 1986年第3期45-,40,共2页
中国佛教界的南传佛教学者叶均居士,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不幸与世长辞了。他的去世,是我国佛教界的一个损失,也使我失去了一位情同手足的挚友,感到无限悲痛.我与叶均相识是在一九四一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大半个中国的领土... 中国佛教界的南传佛教学者叶均居士,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不幸与世长辞了。他的去世,是我国佛教界的一个损失,也使我失去了一位情同手足的挚友,感到无限悲痛.我与叶均相识是在一九四一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大半个中国的领土被日本侵略军所占领,叶均不愿在敌人的刺刀下过那种屈辱的生活,毅然从浙江经过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辗转奔赴抗战后方——重庆,进入当时佛教界的最高学府汉藏教理院深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学院 叶均 佛教界 中国佛教协会 南传佛教 《清净道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