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悠悠故乡情,万里话送别——浅析李白《渡荆门送别》 被引量:1
1
作者 顾素芝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7期36-36,共1页
自古多情伤别离,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别赋》中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就是很好的验证。离别是人类普遍的一种遭遇,无论是送还是留,主体都是人。而在古典诗歌中却有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同的作品,他相别的主体不是人,... 自古多情伤别离,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别赋》中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就是很好的验证。离别是人类普遍的一种遭遇,无论是送还是留,主体都是人。而在古典诗歌中却有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同的作品,他相别的主体不是人,而是物。这样的送别别具一格,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白在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所写的《渡荆门送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渡荆门送别》 送别故乡 深情厚谊
下载PDF
《渡荆门送别》基于教学的解读
2
作者 郭莉莉 《山东教育》 2012年第12期47-48,共2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选入了《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笔者连续听了六位老师执教本诗。发现执教老师对本诗的解读还较为笼统、粗糙。共性的问题如下:1.诗歌颔联中“随”字表达的妙处何在?本联中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教学...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选入了《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笔者连续听了六位老师执教本诗。发现执教老师对本诗的解读还较为笼统、粗糙。共性的问题如下:1.诗歌颔联中“随”字表达的妙处何在?本联中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教学中的解读还较为想当然。2.尾联中作者更深的情感密码以及尾联对于整首诗的艺术魅力的构成所起的作用,教学中均未被关注。下面笔者就以上两个问题结合诗歌相关内容的解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荆门送别》 解读 教学 初中语文 艺术魅力 诗歌 八年级 人教版
下载PDF
当酒神遇见太阳神——《渡荆门送别》、《旅夜书怀》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润 《文教资料》 2014年第16期9-10,共2页
杜甫的《旅夜书怀》中,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向来为人所称道,而同为唐朝著名诗人的李白,其五律诗《渡荆门送别》中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两者体现出的精神面貌却有差别,很好地体现了... 杜甫的《旅夜书怀》中,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向来为人所称道,而同为唐朝著名诗人的李白,其五律诗《渡荆门送别》中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两者体现出的精神面貌却有差别,很好地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诗歌风格。作者将两首诗进行比较,试析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杜甫 《渡荆门送别》 《旅夜书怀》
下载PDF
《渡荆门送别》与《望岳》的比较阅读
4
作者 钱旭初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6年第10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渡荆门送别》 比较阅读 《望岳》 中学 语文 李白 杜甫 古代诗歌 创作背景
下载PDF
质疑《渡荆门送别》之“送别”
5
作者 程美莹 《语文教学之友》 2004年第10期30-31,共2页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选入人教版初语第三册。课文预习提示中明确指出,这是作者青年时期出蜀赠给送别的友人的诗。对此我有异议,原因有三:
关键词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人教版 第三册 初中 语文 送别 古诗
下载PDF
《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6
作者 陈烈燕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2年第10期43-45,2,共3页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时年25岁,这次出蜀,可谓是一次壮游。全诗气势磅礴,情思绵长,包含在诗歌中的壮志雄心,依恋惜别之意,学生从直觉上会有所感受,但要真正进入作者内心,还需读懂作者营造的意境。
关键词 《渡荆门送别》 教学设计 诗歌 作者 学生 内心
下载PDF
四首诗中不同的文化个性——《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解读
7
作者 刘红霞 王亚桥 《语文教学研究》 2007年第10期17-19,共3页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文人求生图存的两种人生之路,受儒家人世思想的影响,中国文人一般都有“兼济天下”的雄心。然而毕竟“达”少而“穷”多,所以中国文人通常在“达”与“穷”之间痛苦地沉浮,“达”借助于“儒”...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文人求生图存的两种人生之路,受儒家人世思想的影响,中国文人一般都有“兼济天下”的雄心。然而毕竟“达”少而“穷”多,所以中国文人通常在“达”与“穷”之间痛苦地沉浮,“达”借助于“儒”,“穷”则求助于“道”,这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形成了儒家“显”文化与道家“隐”文化互存并荣的繁荣景象。中国的古诗文中也散发着非儒即道的文化风味,闪耀着地域文化或外来文化的异彩,彰显着诗人的文化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个性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 《使至塞上》 古诗文 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国文人 解读
下载PDF
李白诗二首浅探——读《渡荆门送别》与《闻王昌龄左迂龙标遥有此寄》
8
作者 乐群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1年第10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材 李白 诗歌 《渡荆门送别》 《闻王昌龄左迂龙标遥有此寄》 思想感情
下载PDF
《渡荆门送别》
9
作者 汪开潮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关键词 《渡荆门送别》
下载PDF
意境高远 风格雄健——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10
作者 鲍亚民 《初中数语外辅导》 2001年第1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李白 《渡荆门送别》 意境 唐诗 初中 语文 阅读欣赏
原文传递
壮阔的意境 深挚的感情——李白《渡荆门送别》试析
11
作者 梁健平 《语文月刊》 2008年第4期8-8,共1页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李白出蜀游历时写下了这首情意婉曲、想象瑰丽的送别诗。说它是送别诗,其实又与一般的送别诗有所区别,它写的不是情人、朋友、亲人之间的离情别意,而是蕴含着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李白出蜀游历时写下了这首情意婉曲、想象瑰丽的送别诗。说它是送别诗,其实又与一般的送别诗有所区别,它写的不是情人、朋友、亲人之间的离情别意,而是蕴含着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绵绵无尽的思乡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意境 感情 送别 青年诗人 唐玄宗
原文传递
《渡荆门送别》
12
作者 梅韬 刘建东 《十几岁》 2019年第13期72-72,共1页
《渡荆门送别》【宋】 陆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客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关键词 《渡荆门送别》
原文传递
循迹溯源:从李白的诗歌中学地理——“中国的地势特征”教学设计
13
作者 温仰磊 戈嘉璐 《华夏教师》 2023年第31期37-39,共3页
本节课以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为情境,设计问题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的地势特征及其优越性,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知识面和地理思维能力。同时,制作中国地形... 本节课以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为情境,设计问题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的地势特征及其优越性,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知识面和地理思维能力。同时,制作中国地形图立体模型的实践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帮助学生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 地势特征 情境教学 《渡荆门送别》
下载PDF
渡荆门送别
14
作者 李白 《时代英语(高二版)》 2010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关键词 《渡荆门送别》 古代文学 李白 唐诗
原文传递
李白《望夫石》诗写作时地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友竹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望夫石 《文苑英华》 李白 忠州 《渡荆门送别》 作时 武元衡 蜀中 民间故事 写作地点
下载PDF
细赏那风华摇落之美
16
作者 李紫燕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0年第12期55-55,共1页
教到杜诗时我曾感叹风华摇落之美.其实杜甫不像许多诗人那样专注平淡美,但他在诗歌的平淡美上确实有贡献。简单地讲,在杜诗之前,古典诗歌的平淡之美主要来源于自然感情的流露,所谓平淡出于自然。历来为主流文学界所重的,如王维的... 教到杜诗时我曾感叹风华摇落之美.其实杜甫不像许多诗人那样专注平淡美,但他在诗歌的平淡美上确实有贡献。简单地讲,在杜诗之前,古典诗歌的平淡之美主要来源于自然感情的流露,所谓平淡出于自然。历来为主流文学界所重的,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元二使安西》 《次北固山下》 《渡荆门送别》 古典诗歌 平淡美 文学界 杜诗 自然
下载PDF
巧妙整合教材 创新诗词教学——《诗四首》教学反思
17
作者 刘艳杰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7期28-28,共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十课《诗四首》包括《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这几首诗的共同点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因此,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以往的教学都是按教材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十课《诗四首》包括《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这几首诗的共同点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因此,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以往的教学都是按教材的固有顺序逐首进行讲析,总觉形式单调,学生也常产生厌烦情绪。为此,我反复琢磨了这几首诗的思想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巧妙整合,并设计了多种教学形式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教学 教学反思 教材创新 整合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 《使至塞上》 《归园田居》
下载PDF
唐宋诗词词语约解
18
作者 黄金贵 《远程教育杂志》 1984年第6期38-40,共3页
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这里“从”是向意,也可释为到,而不可视为介词“自”或动词跟从义。“从”的本义和常义是顺从、随从,义之虚化便成介词“向”。
关键词 唐宋诗词 《渡荆门送别》 词语 “从” “自” “向” 介词 动词
下载PDF
两本中专语文课本选目比较
19
作者 张志达 《职教论坛》 1999年第1期54-54,共1页
在我们面前放着两本语文课本,一本是全国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的国家教委八五规划教材中等专业学校各类专业通用《语文》第四册(以下简称八五规划本),另一本是明清先生主编、上海科... 在我们面前放着两本语文课本,一本是全国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的国家教委八五规划教材中等专业学校各类专业通用《语文》第四册(以下简称八五规划本),另一本是明清先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本 文学作品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等专业学校 《渡荆门送别》 《语文》 影视剧本 艺术作品 中专 语文教师
下载PDF
乡水情深送我行
20
作者 史海青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2年第1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渡荆门送别》 李白 诗歌 拟人化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