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温疫论》中治疫思想及其在现今疫病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于雷 王秋月 岳冬辉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12期1391-1393,共3页
文章基于中医药有效防治现今疫病流行的背景下,发掘《温疫论》中的治疫思想,为疫病诊疗提供重要思路。通过对《温疫论》治疫思想的整理,发现吴又可在辨证疫病精准施治、先证施治截断病程与治疫用药均有独到见解,并且在现今疫病临床治疗... 文章基于中医药有效防治现今疫病流行的背景下,发掘《温疫论》中的治疫思想,为疫病诊疗提供重要思路。通过对《温疫论》治疫思想的整理,发现吴又可在辨证疫病精准施治、先证施治截断病程与治疫用药均有独到见解,并且在现今疫病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疗效。探求中医古籍中的原始诊疗思维,着力于发展中医学术,为中医临床防疫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 吴又可 达原饮
下载PDF
《温疫论》顾护胃气思想浅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廖红娟 王一飞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3-473,共1页
关键词 《温疫论》 顾护胃气 传染性疾病 致病病因 用药特点 辨证规律 辨证论治 吴又可
下载PDF
吴又可《温疫论》治法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广浩 陈昕琳 诸宁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7,共2页
对《温疫论》的治则治法、下法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探讨,评价了吴又可对温病治疗的历史贡献,也指出了所存在的历史局限。
关键词 吴又可 《温疫论》 下法 治则治法 中医治疗 中医理论
下载PDF
《温疫论》顾护胃气思想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廖红娟 王一飞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1-281,共1页
关键词 《温疫论》 顾护胃气 传染性疾病 致病病因 用药特点 辨证规律 辨证论治 吴又可
下载PDF
《温疫论》“截断扭转”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林慧光 芮立新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31-132,共2页
《温疫论》含有丰富的运用截断扭转法治疗温病的学术思想和方法。总结了疏利膜原 ,扭转病位 ;早逐客邪 ,截断病因 ;先证用药 ,急证急攻 ;阻断传变 ,里通表和 ;疫后养阴 ,截断复发等治则 ,充实了温病学体系。
关键词 《温疫论》 截断扭转法 治疗 学术思想 治法
下载PDF
从《温疫论》湿邪致疫思想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文军 刘雨樵 +2 位作者 刘西洋 杨恺 冯全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1-13,20,共4页
《温疫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湿邪致疫的专著。湿邪是新冠肺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本文以《温疫论》湿疫思想为基础,探讨新冠肺炎湿邪致病的中医诊治,提出:祛湿以通行气机是治疗新冠肺炎的关键;动态的舌象监测利于观察病情的变化;重视湿邪... 《温疫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湿邪致疫的专著。湿邪是新冠肺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本文以《温疫论》湿疫思想为基础,探讨新冠肺炎湿邪致病的中医诊治,提出:祛湿以通行气机是治疗新冠肺炎的关键;动态的舌象监测利于观察病情的变化;重视湿邪致疫病情的缠绵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湿 治法 中医
下载PDF
《温疫论》中体现的学术致思方向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琼 李成年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12期1141-1142,共2页
《温疫论》中体现杂气致病、邪伏募原、一药治一病等学术致思方向,既重视对具体、微观病因探求,又重视对传染性疾病共性研究;在治疗上既有针对共性特征的九传治法,又有"以物制气""一药治一病"的特效药物治疗思路。... 《温疫论》中体现杂气致病、邪伏募原、一药治一病等学术致思方向,既重视对具体、微观病因探求,又重视对传染性疾病共性研究;在治疗上既有针对共性特征的九传治法,又有"以物制气""一药治一病"的特效药物治疗思路。这种既重视共性特征,又把握个性特质的学术致思方向,对于继承发展中医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有性 《温疫论》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从《温疫论》论今时之下法 被引量:6
8
作者 魏媛 郭思佳 +1 位作者 李小娟 孙增涛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2期1677-1680,共4页
明末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以下法逐邪理论最具代表性,其中包括"急证急攻""下不厌早"等。现代医家指出下法在某些疾病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感染类疾病、慢性病的预防以及急危重症等。围绕《温疫论》下法治疗思... 明末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以下法逐邪理论最具代表性,其中包括"急证急攻""下不厌早"等。现代医家指出下法在某些疾病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感染类疾病、慢性病的预防以及急危重症等。围绕《温疫论》下法治疗思想和原则,联系今时之用,并总结下法的临床意义,旨在重拾先贤攻下逐邪法的学术思想,不应局限于下法伤正或只有燥屎内结之时才用之,与临床工作者重新学习如何灵活正确地运用该法,不致延误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 下法 现代临床
下载PDF
论《温疫论》的学术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照琪 《河北中医》 1987年第2期3-4,共2页
《温疫论》成书于清朝初叶,为江苏省吴有性所著,在吴氏所处的年代,温疫数次大流行,为温疫所亡者甚众,虽温疫猖獗,然时医治无良策,枉死者不可胜计,吴有性惜民众之疾苦,痛时医之无道,乃“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其门,所受之处,及其传... 《温疫论》成书于清朝初叶,为江苏省吴有性所著,在吴氏所处的年代,温疫数次大流行,为温疫所亡者甚众,虽温疫猖獗,然时医治无良策,枉死者不可胜计,吴有性惜民众之疾苦,痛时医之无道,乃“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其门,所受之处,及其传变之体”,因证施治,大获奇效,并将其理论结合平日所用历验方法,著成《温疫论》。从此,开温疫病辨证治疗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 学术思想 理论结合 辨证治疗 吴有性 江苏省 大流行
下载PDF
浅谈吴又可《温疫论》的“杂气”病因说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晓萍 周语平 《甘肃中医》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对《温疫论》中的“杂气”病因进行了归纳整理,探讨杂气病因说对中医外感病因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温疫论》 杂气 病因 局限性
下载PDF
《温疫论》下法诸方的运用
11
作者 孙敏 龚婕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79-80,共2页
对《温疫论》中使用的攻下、攻补兼施及润下等下法方剂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吴又可运用于疫病治疗的下法理论内容丰富,体现了对先世医家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 《温疫论》 下法 吴又可
下载PDF
从吴有性的《温疫论》看非典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凯佳 《中医文献杂志》 2004年第4期28-29,共2页
本文根据吴有性的《温疫论》来研究非典,认为非典的病因,传播方式,临床症状,病程进展均与温疫相 似,吴氏的方药亦适用于非典早中期的治疗。
关键词 《温疫论》 吴有性 治疗 非典 病程进展 中期 方药 临床症状 传播方式 病因
下载PDF
谈《温疫论》中治疗学的指导思想——“通”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国强 《光明中医》 2011年第2期207-208,共2页
首创戾气学说的《温疫论》是我国中医学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紧密结合的温病学专著,全书仅不过四五万字,却首创杂气致病说,提出以"膜原"为主的病机学说,阐发伤寒与时疫之异同,创制达原饮、三消饮、三甲散等著名方剂,其书强调&qu... 首创戾气学说的《温疫论》是我国中医学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紧密结合的温病学专著,全书仅不过四五万字,却首创杂气致病说,提出以"膜原"为主的病机学说,阐发伤寒与时疫之异同,创制达原饮、三消饮、三甲散等著名方剂,其书强调"治疫以逐邪为第一要义",重用、善用下法,辨证精详、立意明确,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治疗上主要着眼于一个"通"字,首次提出"疫邪首尾以通行为治"的著名论点。全书85论,其论述中直接提及"通"者达25处之多。对于温病学的发展贡献良多,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 治疗学 指导思想
下载PDF
《温疫论》现存版本的考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志斌 《中医文献杂志》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明.吴有性《温疫论》行世以来,版本多达80余种。经考察,该书虽在明末刊行,但原版已焚毁。当今各图书馆书目所记载的现存明末版《温疫论》:浙江中医学院图书馆藏订为崇祯壬午版的《温疫论》及国家图书馆所藏明崇祯恩仁堂本,经考证均属于... 明.吴有性《温疫论》行世以来,版本多达80余种。经考察,该书虽在明末刊行,但原版已焚毁。当今各图书馆书目所记载的现存明末版《温疫论》:浙江中医学院图书馆藏订为崇祯壬午版的《温疫论》及国家图书馆所藏明崇祯恩仁堂本,经考证均属于误认,《温疫论》最早的刻本,无论是明末本还是清初本如今均已不存。目前被用作《温疫论》校点底本的康熙序刊本主要有4种:石楷校梓本(石本)、张以增评点本(张本)、刘敞校梓本(刘本)、《醒医六书》本(醒医本)。其中,以“石本”、“张本”刊行为早。“刘本”源于“石本”,“醒医本”则与“张本”多同。《四库全书》依据的通行本与“张本”、《醒医六书》本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吴有性 版本 考证
下载PDF
《温疫论》对大黄的重视和应用
15
作者 吕志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56-556,共1页
1 三承气汤功在大黄论 吴又可在<温疫论>"注意逐邪勿拘结粪"的"按"语中说:"三承气汤功用仿佛.热邪传里,但上焦痞满者,宜小承气汤;中有坚结者,加芒硝软坚而润燥,病久失下,虽有结粪,然多粘腻极臭恶物,得... 1 三承气汤功在大黄论 吴又可在<温疫论>"注意逐邪勿拘结粪"的"按"语中说:"三承气汤功用仿佛.热邪传里,但上焦痞满者,宜小承气汤;中有坚结者,加芒硝软坚而润燥,病久失下,虽有结粪,然多粘腻极臭恶物,得芒硝则大黄有荡涤之能;设无痞满,惟存宿结,而有瘀热者,调胃承气宜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 大黄 三承气汤 逐邪拔毒
下载PDF
吴又可《温疫论》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16
作者 邢政 王秀莲 《河南中医》 2016年第11期1888-1890,共3页
温病学家吴又可的《温疫论》于1737年传入日本之后,作为第一部传入日本的温病学专著,引起日本医家的极大关注,在日本广泛传播,得到普及。为后期《温病条辨》等其他温病学著作在日本传播流行奠定基础。同时也推动着日本医家明确温病与伤... 温病学家吴又可的《温疫论》于1737年传入日本之后,作为第一部传入日本的温病学专著,引起日本医家的极大关注,在日本广泛传播,得到普及。为后期《温病条辨》等其他温病学著作在日本传播流行奠定基础。同时也推动着日本医家明确温病与伤寒的区别,冲破江户时代日本医学界大多依靠《伤寒论》辨证的固定模式,为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虽然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医家对吴又可《温疫论》的研究一度停滞不前,但是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传染性疾病的再次流行,越来越多的日本医家开始关注吴又可理论的研究价值,并且广泛探讨《温疫论》在现代临床的多方面应用。相信日本医学界将在感染性、传染性疾病领域更多的研究借鉴吴又可《温疫论》学说。并且未来的趋势是将吴又可《温疫论》的思想,更多的与日本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相结合,广泛用于各类型疾病的治疗,同时用来指导新型抗感染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更好的应用于现代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又可 《温疫论》 传播 《泻新论》 《温病之研究》
下载PDF
《温疫论》传本学术传承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张志斌 《天津中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391-394,共4页
对《温疫论》最早版本的认识,基本定论在康熙年间的石本、张本等几种版本,但系统研究其学术传承关系者尚属鲜见。文章经过对《温疫论》版本大量细致的调查,从崭新视角对其学术传承关系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 《温疫论》 传本 学术传承关系
下载PDF
《温疫论》中“下后诸症”辨析
18
作者 高展翔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2,共2页
攻下祛邪是明末医家吴又可《温疫论》中的重要学术思想,其"下后诸症"是攻下法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认识和理解《温疫论》攻下学术思想,本文从下后顺证、下后再下证、下后虚证三个方面总结《温疫论》中的"下后... 攻下祛邪是明末医家吴又可《温疫论》中的重要学术思想,其"下后诸症"是攻下法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认识和理解《温疫论》攻下学术思想,本文从下后顺证、下后再下证、下后虚证三个方面总结《温疫论》中的"下后诸症",探讨吴又可对使用下法后所见各种症状的辨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 下后顺证 下后再下证 下后虚证
下载PDF
《温疫论》下法应用探析
19
作者 吕志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04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吴又可《温疫论》治疫强调逐邪,认为“客邪贵乎早逐”,“邪不去则病不愈”,主张“急证急攻”,“勿拘于下不厌迟之说”,并明确指出攻下法“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凡下不以数计,有是证则投是药”。若应下失下,“或投缓剂”,可... 吴又可《温疫论》治疫强调逐邪,认为“客邪贵乎早逐”,“邪不去则病不愈”,主张“急证急攻”,“勿拘于下不厌迟之说”,并明确指出攻下法“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凡下不以数计,有是证则投是药”。若应下失下,“或投缓剂”,可致毙命。当然,治疗疫病乃至杂病,不能只靠攻下一法、大黄一药,但吴氏对下法的论述仍有重要意义,于当今抗击“非典”工作中亦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 下法 中医 大黄
下载PDF
吴有性《温疫论》之“证、法、方”浅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金玲 于海 +1 位作者 魏岩 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713-715,共3页
《温疫论》作为我国第一部论述急性传染性疾病的专著,体现了吴有性在疫病辨证及论治方面的诸多独到见解,即在病因上明确提出“异气”致病,创造性地以膜原为主要病位,提出“治疫以逐邪为第一要义”,倡导治疗以攻邪为主兼顾扶正,重视“汗... 《温疫论》作为我国第一部论述急性传染性疾病的专著,体现了吴有性在疫病辨证及论治方面的诸多独到见解,即在病因上明确提出“异气”致病,创造性地以膜原为主要病位,提出“治疫以逐邪为第一要义”,倡导治疗以攻邪为主兼顾扶正,重视“汗法”“下法”的使用,运用灵活多变的药物配伍创达原饮、三消饮等名方,奠定了疫病辨证治疗的理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 吴有性 辨证 治法 达原饮 三消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