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6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意般的生命沉思:《终南别业》与《游山西村》比较
1
作者 陈苗苗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终南别业》与《游山西村》分别创作于王维与陆游各自闲赋在家,游览山水田园之际。两首诗歌在创作题材、叙事方式、心境变化、诗歌诗境等方面有其相似之处,但在诗歌体式、创作心境、创作意旨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由于王维与陆... 《终南别业》与《游山西村》分别创作于王维与陆游各自闲赋在家,游览山水田园之际。两首诗歌在创作题材、叙事方式、心境变化、诗歌诗境等方面有其相似之处,但在诗歌体式、创作心境、创作意旨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由于王维与陆游人生经历与所处历史背景的不同,《终南别业》与《游山西村》体现着不同的创作主体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呈现出了王、陆二人不同的生命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终南别业》 《游山西村》 异同比较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资源的渗透路径——以《游山西村》为例
2
作者 卢重艳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8期69-71,共3页
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如何通过教材中经典古诗文篇目的教学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展开研究,得出可以此类文本中蕴涵的丰富传统文化资源为切入点,将核心素养培育落到实处。以《游山西村》为例,可以通过挖掘关键字词、依托古籍经典以及聚焦特色符... 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如何通过教材中经典古诗文篇目的教学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展开研究,得出可以此类文本中蕴涵的丰富传统文化资源为切入点,将核心素养培育落到实处。以《游山西村》为例,可以通过挖掘关键字词、依托古籍经典以及聚焦特色符号等路径实施具有社日传统文化意味的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民风民俗的深厚魅力,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进而增进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歌阅读 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游山西村》
下载PDF
微项目学习让古诗教学更“有度”——以《游山西村》线上研究课为例
3
作者 赵旭冉 孙衍明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10期23-25,共3页
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式,正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以《游山西村》线上研究课为例,通过设置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创设具体的探究性情境、开展互动的小组式合作、提供丰富的助学式资源、创设生成的个性化成果等五个方... 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式,正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以《游山西村》线上研究课为例,通过设置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创设具体的探究性情境、开展互动的小组式合作、提供丰富的助学式资源、创设生成的个性化成果等五个方面阐述古诗教学微项目学习的具体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项目学习 古诗教学 线上教学 驱动性问题 《游山西村》
下载PDF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隐喻赏析
4
作者 黄浩 《中学语文》 2023年第26期65-66,共2页
《游山西村》是一首游记题材诗歌,描绘了淳朴、自然的乡村场景,颇有隐逸意味。在《游山西村》的文本赏析中,笔者变换诗歌赏析的切入点、创新诗歌赏析的方法,从内容和情感的“隐喻”入手,探究诗歌中隐藏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以及情思哲理。
关键词 《游山西村》 隐喻 诗歌赏析
下载PDF
髡残《游摄山记》扇面鉴考及有关补述
5
作者 景杰 《艺术生活》 2023年第5期32-39,共8页
本文通过对髡残《游摄山记》山水扇面进行目鉴,按照“一字二画三印章”的鉴定顺序,对髡残传世作品中的落款书法、笔墨形式进行简要梳理,并结合此件作品进行比对分析,得出此画虽面貌与髡残主流风格略有差异,但总体笔性与髡残画风吻合的... 本文通过对髡残《游摄山记》山水扇面进行目鉴,按照“一字二画三印章”的鉴定顺序,对髡残传世作品中的落款书法、笔墨形式进行简要梳理,并结合此件作品进行比对分析,得出此画虽面貌与髡残主流风格略有差异,但总体笔性与髡残画风吻合的结论。其次对作品落款内容进行文献考证,通过爬梳落款提及的钱澄之、方文二人的著作,找到了与落款内容相印证的文献材料,由此可以认定作品为髡残真迹。最后对作品落款中提及的方绣山、贝岩性宝两人与髡残的交往进行考订和补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髡残 《游摄山记》 书画鉴定 生平考证
下载PDF
儒道互补于和谐:以《时运》、《游斜川》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8-21,共4页
儒、道美学思想对中国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相互渗透补充,而和谐则是两者互补的焦点。陶渊明慕儒法道,并行不悖,把和谐的理想注入《时运》、《游斜川》之中。透视《时运》可知渊明之志与曾点之志的同一;而《游斜川... 儒、道美学思想对中国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相互渗透补充,而和谐则是两者互补的焦点。陶渊明慕儒法道,并行不悖,把和谐的理想注入《时运》、《游斜川》之中。透视《时运》可知渊明之志与曾点之志的同一;而《游斜川》则是一首进入人生化境的和谐畅想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互补 和谐 《时运》 《游斜川》
下载PDF
浅谈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中曼里科的人物形象——以咏叹调《世界是荒芜的沙漠》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芬 《北方音乐》 2016年第10期78-78,共1页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其中最知名的歌剧之一就是《游吟诗人》,本文通过对歌剧《游吟诗人》中人物曼里科的分析,进而分析《游吟诗人》中曼里科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威尔第 歌剧 《游吟诗人》 曼里科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徐霞客《游太和山日记》的写作艺术 被引量:2
8
作者 田雨泽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3-27,共5页
本文应用写作学、语言学、美学理论 ,从材料组织、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三个方面对徐霞客《游太和山日记》的写作艺术作了深入探究 。
关键词 徐霞客 《游太和山日记》 写作艺术 评价 语言 表现手法 美学理论
下载PDF
论歌剧《游吟诗人》中咏叹调的演唱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杨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96-198,共3页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他在世界歌剧艺术史上有着非一般的杰出地位。威尔第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歌剧作品。《这美好的夜晚多寂静》就选自威尔第的中期代表作之一《游吟诗人》。这首咏叹调真挚地表达了女主人公莱奥...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他在世界歌剧艺术史上有着非一般的杰出地位。威尔第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歌剧作品。《这美好的夜晚多寂静》就选自威尔第的中期代表作之一《游吟诗人》。这首咏叹调真挚地表达了女主人公莱奥诺拉对曼里科的爱慕之情,同时在声乐演唱技巧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对后世的歌剧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演唱 咏叹调 《游吟诗人》
下载PDF
景似情殊 境同感异——陶渊明《游斜川》与苏轼《和陶游斜川》比较阅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舒韶雄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13,共4页
苏轼的和陶诗与陶渊明原诗有总体风格上的相似性。但因两人所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性格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似之中也有不同。这正是他们作为大诗人的独特风格。通过陶渊明《游斜川》原诗与苏轼和陶诗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 苏轼的和陶诗与陶渊明原诗有总体风格上的相似性。但因两人所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性格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似之中也有不同。这正是他们作为大诗人的独特风格。通过陶渊明《游斜川》原诗与苏轼和陶诗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种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苏轼 比较阅读 《游斜川》 《和陶斜川》 中国 古诗 古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游白鹿洞歌》作者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国富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5-119,共5页
《游白鹿洞歌》是白鹿洞书院的压卷之作。关于此诗的作者紫霞真人到底是谁,历来有两种说法:一为明代的罗洪先,一为明代的王阳明。但据考证,此诗的作者当为清初康熙年间的吴雯,而紫霞真人只不过是为他书写了此诗的一个友人罢了。而紫霞真... 《游白鹿洞歌》是白鹿洞书院的压卷之作。关于此诗的作者紫霞真人到底是谁,历来有两种说法:一为明代的罗洪先,一为明代的王阳明。但据考证,此诗的作者当为清初康熙年间的吴雯,而紫霞真人只不过是为他书写了此诗的一个友人罢了。而紫霞真人,即高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洞书院 《游白鹿洞歌》 吴雯 紫霞真人(高珩)
下载PDF
陶渊明《游斜川并序》作年及创作心态
12
作者 杨柳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7-24,共8页
《游斜川并序》中,涉及创作时间的关键字词存在异文,学界众说纷纭。此处异文的选择,不仅关系该诗作年的判定,还关乎陶渊明享年的判断,以及陶渊明生命中某些重要节点的分析,因此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前人研究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认为,该... 《游斜川并序》中,涉及创作时间的关键字词存在异文,学界众说纷纭。此处异文的选择,不仅关系该诗作年的判定,还关乎陶渊明享年的判断,以及陶渊明生命中某些重要节点的分析,因此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前人研究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认为,该诗及序作于辛酉年陶渊明五十七岁之时。该诗及序反映出一个衰残之人的生命倏忽之叹和强打精神及时乐游的暮年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游斜川并序》 痁疾
下载PDF
《游酆都胡母迪吟诗》与《神曲》比较研究
13
作者 王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8-80,共3页
但丁,意大利诗人,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世纪的最初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神曲》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的开山之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无独有偶,在17世纪初的中国明代,话本小说集"... 但丁,意大利诗人,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世纪的最初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神曲》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的开山之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无独有偶,在17世纪初的中国明代,话本小说集"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中的短篇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与《神曲》拥有较强的可比性。通过《游酆都胡母迪吟诗》与《神曲》的比较研究,在总结、概括相同与相异的基础上,可以窥探中西方文学、文化在共通的文学内在规律上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曲》 《游酆都胡母迪吟诗》 异同
下载PDF
浅析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角色唱段——以阿苏切娜唱段为例
14
作者 刘博 《艺术评鉴》 2020年第20期167-169,共3页
《游吟诗人》是威尔第杰出的歌剧作品。在这首作品中,人物形象唱段一直被作为演唱与教学中的范本被后世不断地学习与研究。本文将围绕作品中阿苏切娜作的唱段进行分析,从人物性格到演唱方式,从音乐本体到风格特征,以求管中窥豹的反映出... 《游吟诗人》是威尔第杰出的歌剧作品。在这首作品中,人物形象唱段一直被作为演唱与教学中的范本被后世不断地学习与研究。本文将围绕作品中阿苏切娜作的唱段进行分析,从人物性格到演唱方式,从音乐本体到风格特征,以求管中窥豹的反映出整部歌剧的创作与表达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第 《游吟诗人》 女性 阿苏切娜
下载PDF
触摸语文的温度和厚度——以《游山西村》的教学为例
15
作者 潘素文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8年第9期25-27,共3页
语文教学有了温度,就会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有了厚度,就不会俯就学情,而是会建构新型的教学互动关系。实现有温度和厚度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关照学情,形成新型的互动关系;二是搭建支架,回归有温度... 语文教学有了温度,就会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有了厚度,就不会俯就学情,而是会建构新型的教学互动关系。实现有温度和厚度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关照学情,形成新型的互动关系;二是搭建支架,回归有温度的“诗性阅读”;三是引导深度学习,培养探究文本厚度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互动 诗性阅读 深度学习 《游山西村》
下载PDF
志士凄凉闲处老——《游山西村》尾联的含义及诗的主题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阎笑非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7-18,24,共3页
《游山西村》一诗的尾联从字面看来是写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留恋和向往之情的,但诵其诗不可不知人论世,诗人因力主抗金而遭贬,满怀爱国热情却被投闲置散,无所事事.岁月不居、生命荒废的焦虑使他满腔悲愤、抑郁,诗的尾联字里行间就隐... 《游山西村》一诗的尾联从字面看来是写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留恋和向往之情的,但诵其诗不可不知人论世,诗人因力主抗金而遭贬,满怀爱国热情却被投闲置散,无所事事.岁月不居、生命荒废的焦虑使他满腔悲愤、抑郁,诗的尾联字里行间就隐含着诗人这种报国无门而又无可奈何的愤慨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山西村》 尾联 诗歌 农村生活 爱国热情 主题思想
下载PDF
歌剧《游吟诗人》中咏叹调的演唱探究——以《柴堆上燃起火焰》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明飞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3-95,共3页
结合笔者在学习演唱歌剧《游吟诗人》中的咏叹调《柴堆上燃起火焰》后的体会,从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及心理活动和演唱技巧等方面论述这首咏叹调的特点以及演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威尔第 歌剧 咏叹调 《游吟诗人》 《柴堆上燃起火焰》
下载PDF
凌濛初《游杼山赋》管见
18
作者 赵红娟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4-88,共15页
关键词 凌濛初 《游杼山赋》 小说研究 明代
全文增补中
德彪西前奏曲《游唱诗人》的和声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丫丫 《音乐时空》 2015年第15期45-46,共2页
德彪西前奏曲《游唱诗人》中,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注重非功能性的和弦色彩,喜欢进行不同和弦结构的创作运用。一连串五度、八度、和弦的平行进行,以及一些不符合"和声连接"的音响,不同音乐的音响组合,对和声色彩的追求,都是他... 德彪西前奏曲《游唱诗人》中,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注重非功能性的和弦色彩,喜欢进行不同和弦结构的创作运用。一连串五度、八度、和弦的平行进行,以及一些不符合"和声连接"的音响,不同音乐的音响组合,对和声色彩的追求,都是他和声语言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前奏曲《游唱诗人》 和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