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世运河纪行组诗的文化特质解读——以汪元量、文天祥、瞿佑、谢肇淛为中心
1
作者
乔光辉
《运河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08-127,251-252,共22页
空间决定着民众的生存方式。自隋以后,运河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深深影响着历代民众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元初修建会通河,将运河“截弯取直”,大都与江南文化之融合更为直接。就运河纪行组诗的历时性而言,宋元之际的汪元量《湖...
空间决定着民众的生存方式。自隋以后,运河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深深影响着历代民众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元初修建会通河,将运河“截弯取直”,大都与江南文化之融合更为直接。就运河纪行组诗的历时性而言,宋元之际的汪元量《湖州歌》、文天祥《指南后录》,敏锐捕捉到时代之变化,其流露出的南北文化冲突与交融为近世运河纪行组诗奠定了基本模式。至明初瞿佑《乐全诗集》,其运河纪行更多地表现于群体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家国情怀,则是南北文化精神圆融之文学呈现;再至谢肇淛以工部侍郎督治北河,其《北河纪余》构建出运河地理景观文学的初步形态。就运河纪行组诗的共时性而言,在文化地理学之属性、南北文化之对话与圆融、近世文人的生命负荷、家国同构的意象选择等领域,运河纪行组诗呈现出趋同性特征。其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运河纪行组诗的文化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纪行
《湖州歌》
《指南后录》
《乐全诗集》
《北河纪余》
原文传递
题名
近世运河纪行组诗的文化特质解读——以汪元量、文天祥、瞿佑、谢肇淛为中心
1
作者
乔光辉
机构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运河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08-127,251-252,共2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明清小说戏曲图像学研究”(19ZDA256)阶段性成果
文摘
空间决定着民众的生存方式。自隋以后,运河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深深影响着历代民众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元初修建会通河,将运河“截弯取直”,大都与江南文化之融合更为直接。就运河纪行组诗的历时性而言,宋元之际的汪元量《湖州歌》、文天祥《指南后录》,敏锐捕捉到时代之变化,其流露出的南北文化冲突与交融为近世运河纪行组诗奠定了基本模式。至明初瞿佑《乐全诗集》,其运河纪行更多地表现于群体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家国情怀,则是南北文化精神圆融之文学呈现;再至谢肇淛以工部侍郎督治北河,其《北河纪余》构建出运河地理景观文学的初步形态。就运河纪行组诗的共时性而言,在文化地理学之属性、南北文化之对话与圆融、近世文人的生命负荷、家国同构的意象选择等领域,运河纪行组诗呈现出趋同性特征。其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运河纪行组诗的文化精神内核。
关键词
运河纪行
《湖州歌》
《指南后录》
《乐全诗集》
《北河纪余》
Keywords
Poems about Traveling by the Canal
Poems of Huzhou
Zhi Nan Hou Lu
Lequan Poetry Collection
Memories of the Beih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世运河纪行组诗的文化特质解读——以汪元量、文天祥、瞿佑、谢肇淛为中心
乔光辉
《运河学研究》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