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热论》三焦辨证法临证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剑云 刘启鸿 柯晓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7期85-87,共3页
《湿热论》是清代温病学派医家薛雪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对湿热症(证)辨治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薛雪博采前人之长,创新性提出三焦辨证。通过分析三焦辨证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探讨薛雪辨治湿热病证治机要及用药特色,为进一步指导临床... 《湿热论》是清代温病学派医家薛雪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对湿热症(证)辨治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薛雪博采前人之长,创新性提出三焦辨证。通过分析三焦辨证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探讨薛雪辨治湿热病证治机要及用药特色,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雪 《湿热论》 三焦辨证
下载PDF
基于“脾胃湿热”理论探讨中风湿热证的辨治
2
作者 张晓境 张伟 蔡华珠 《福建中医药》 2023年第6期43-44,共2页
脾胃湿热是中风湿热证发病率升高的始动因素。基于“脾胃湿热”理论,提出中风湿热证病位在脑,与脾胃密切相关,其病机为湿热蒙上,困遏清阳;湿热伏中,闭阻气机;湿热流下,壅滞经筋。防治中风,应树立“大脾胃”发病观,根据湿热之多少、偏重... 脾胃湿热是中风湿热证发病率升高的始动因素。基于“脾胃湿热”理论,提出中风湿热证病位在脑,与脾胃密切相关,其病机为湿热蒙上,困遏清阳;湿热伏中,闭阻气机;湿热流下,壅滞经筋。防治中风,应树立“大脾胃”发病观,根据湿热之多少、偏重,治以祛湿清热、三焦分利,对提高疗效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湿 脾胃湿 《湿热论》
下载PDF
汪龙德主任医师辨治中焦湿热临证法要
3
作者 靳三省 汪龙德 +5 位作者 毛兰芳 胥文娟 张萍 牛媛媛 李正菊 陶永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40-42,共3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饮食文化日益丰富,人们多嗜食膏粱厚味,又静多动少,故在临床诊治中多见中焦湿热证。汪龙德主任医师在薛生白《湿热论》学术思想指导下,并结合中焦湿热致病特点,提出“祛湿为主,清热为辅”的治疗大法,疗效显著。笔者有幸... 随着社会的进步,饮食文化日益丰富,人们多嗜食膏粱厚味,又静多动少,故在临床诊治中多见中焦湿热证。汪龙德主任医师在薛生白《湿热论》学术思想指导下,并结合中焦湿热致病特点,提出“祛湿为主,清热为辅”的治疗大法,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左右,拾珍捡贝,获益良多,现将汪龙德主任医师辨治中焦湿热临证法要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论》 中焦湿 湿
下载PDF
薛雪《湿热条辨》舌诊辨证及用药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侯森泷 张福利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377-1380,共4页
位列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的著名医家薛雪对于湿热证有严谨的研究和深刻的认识。薛雪在其著作《湿热条辨》中指出,因湿热证脉无定体,故舌诊在湿热证的诊断中具有突出地位。本文从《湿热条辨》中涉及到舌诊辨证及用药的条文入手... 位列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的著名医家薛雪对于湿热证有严谨的研究和深刻的认识。薛雪在其著作《湿热条辨》中指出,因湿热证脉无定体,故舌诊在湿热证的诊断中具有突出地位。本文从《湿热条辨》中涉及到舌诊辨证及用药的条文入手,首先分析舌诊在湿热证辨证中所起到的作用,认为其主要体现在辨病位所在、辨病势轻重、辨病程转归的三个方面;之后以书中列举的“舌苔白、多且分布较广”“舌苔黄焦、苔少而舌质红”“舌苔焦黄、舌质红而舌体萎缩”三种湿热证可见舌象,对应总结出薛雪“用辛味药条畅气机”“以甘寒类清热养阴”及“急投清热养阴重剂”的用药法则,认为舌苔的多少、舌苔的分布、舌苔的颜色、舌质的颜色以及舌体的状态决定了湿热证用药时药物种类与用量的加减变化,希冀能为当今湿热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雪 《湿条辨》 舌诊辨证 湿 中药治疗 湿舌象
下载PDF
薛雪《湿热条辨》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屈强 《光明中医》 2010年第4期570-572,共3页
湿温是指夏秋雨湿季节感受湿热病邪,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缓等见症的急性外感热病。湿温病名首见于《难经·五十八难》。晋王叔和《脉经》简略记载了湿温的病因证治。
关键词 《湿条辨》 薛雪 温病学 湿温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金匮要略》湿证及《湿热条辨》湿热证辨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兴栋 刘叶 王占方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5期155-156,共2页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全文用列症辨证论治的体例写成,许多疾病的辨证与治疗都能溯源于此,为后世辨证论治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框架。《湿热条辨》(下简称《条辨》)又名《湿热病篇》,为清代医家薛生白所作,全文体...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全文用列症辨证论治的体例写成,许多疾病的辨证与治疗都能溯源于此,为后世辨证论治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框架。《湿热条辨》(下简称《条辨》)又名《湿热病篇》,为清代医家薛生白所作,全文体例仿《伤寒杂病论》,列症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湿条辨》 湿()证
原文传递
后疫情背景下《湿热条辨》的学术价值观照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鹏 刘平 +4 位作者 黄思仪 孙兴利 谌洪俊 李玲 欧江琴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88-1690,共3页
《湿热条辨》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外感湿热病的专著。湿热合邪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文章以《湿热条辨》的证治思想为基础,在六经辨证的框架下,探讨在后疫情背景下《湿热条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预防、瘥后防复的... 《湿热条辨》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外感湿热病的专著。湿热合邪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文章以《湿热条辨》的证治思想为基础,在六经辨证的框架下,探讨在后疫情背景下《湿热条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预防、瘥后防复的学术价值,提出用传统的辨证体系研究新的时代临床问题,丰富了六经辨证体系,阐发六经感受湿热的传变规律;利于正确治疗湿热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条辨》 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学术价值 中医
原文传递
基于“三才”医学模式浅析岭南地区中风的病因病机
8
作者 王媛 詹杰 +2 位作者 朱乐英 陈红霞 詹乐昌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6期194-197,共4页
从“三才”医学模式视角,以《湿热论》为理论根基,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分析岭南地区中风的病因病机。“天环境”是岭南地区热炽之源,“地环境”是岭南地区湿横之根,“人环境”是岭南地区人群湿热之本。... 从“三才”医学模式视角,以《湿热论》为理论根基,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分析岭南地区中风的病因病机。“天环境”是岭南地区热炽之源,“地环境”是岭南地区湿横之根,“人环境”是岭南地区人群湿热之本。“天环境”与“地环境”是岭南地区中风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人环境”是岭南地区中风发生之根本病因。正气亏虚、湿热相合是影响岭南地区中风转变的关键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医学模式 《湿热论》 岭南地区 中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