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溪蛮丛笑》中的“踏歌”表演与苗族椎牛歌
1
作者 熊晓辉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0-26,共7页
《溪蛮丛笑》是宋人朱辅所作的一部历史民族志典籍,书中以条目的形式分别记录了古代“五溪蛮”地区各民族土产方物、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冶金工艺以及他们礼俗用乐等情况,是研究古代“五溪蛮”地区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礼俗... 《溪蛮丛笑》是宋人朱辅所作的一部历史民族志典籍,书中以条目的形式分别记录了古代“五溪蛮”地区各民族土产方物、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冶金工艺以及他们礼俗用乐等情况,是研究古代“五溪蛮”地区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礼俗用乐活动等的珍贵史料。从音乐学视域观察,讨论《溪蛮丛笑》中所记载丧葬习俗与音乐活动等诸多关系问题,一可认识古代“五溪蛮”地区丧葬习俗与音乐活动的关系;二可认识《溪蛮丛笑》中“踏歌”活动及其宗教民俗性质;三可认识朱辅所记载苗族椎牛歌的音乐属性及其所具有的文治教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蛮丛笑》 踏歌 苗族 祭祀 椎牛歌
下载PDF
历史民族志《溪蛮丛笑》论略——兼论作者朱辅其人 被引量:3
2
作者 符太浩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50-54,共5页
《溪蛮丛笑》一书以条目体例形式记述了公元 12世纪时沅江流域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土产方物、文物古迹 ,是研究这一时期湘西民族史及历史民族文化状况的珍贵资料。原书作者朱辅为南宋人 ,其生卒年代、仕履经历及其人品才识的具体情况史... 《溪蛮丛笑》一书以条目体例形式记述了公元 12世纪时沅江流域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土产方物、文物古迹 ,是研究这一时期湘西民族史及历史民族文化状况的珍贵资料。原书作者朱辅为南宋人 ,其生卒年代、仕履经历及其人品才识的具体情况史料缺载 ,本文运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借助《溪蛮丛笑》一书本身和叶钱为该书所作序言及其他相关零星资料 ,尽可能对朱辅的生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民族志 《溪蛮丛笑》 朱辅 文化复原 民族文化 历史人类学 宋代
下载PDF
宋代五溪蛮地区民族关系、政策与西南边疆开发——以《溪蛮丛笑》为中心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振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4-79,共6页
《溪蛮丛笑》是南宋时期一部有关五溪蛮地区的地方典志,保存了当地少数民族社会诸多方面的珍贵史料。书中所载关于少数民族称谓、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等关系的内容,展现了两宋时期西南边疆开发的成果,反映出该地区各民... 《溪蛮丛笑》是南宋时期一部有关五溪蛮地区的地方典志,保存了当地少数民族社会诸多方面的珍贵史料。书中所载关于少数民族称谓、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等关系的内容,展现了两宋时期西南边疆开发的成果,反映出该地区各民族之间关系相对和谐稳定的情况。这种民族关系受到宋王朝经济管控、边疆维护、法治教化等诸多民族政策的影响,呈现着积极向上、偶有反复的变化趋势。两宋面临的严峻国防形势及五溪蛮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共同决定了该地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蛮丛笑》 地区 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 边疆开发
下载PDF
从《溪蛮丛笑》看侗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适应历程 被引量:1
4
作者 范瑞凰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5期60-65,共6页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认为:是人类超额利用生物资源才诱发为今天的全局性生态危机,要彻底根治现代的生态灾变,必须彻底停止对相关地区的开发利用。当代生态灾变确实与人类社会的超额利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但上述结论的表述失于笼统...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认为:是人类超额利用生物资源才诱发为今天的全局性生态危机,要彻底根治现代的生态灾变,必须彻底停止对相关地区的开发利用。当代生态灾变确实与人类社会的超额利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但上述结论的表述失于笼统和含混。因为当代生态灾变的成因不是一个单纯的使用量问题,它还与利用方式、利用渠道和利用对象密切相关。而人类对所处生态系统的利用方式与内容恰好是相关民族文化规约下的产物,若不澄清民族文化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的耦合演替关系,单纯的降低使用量,同样无法收到救治生态灾变的实效。本文仅《溪蛮丛笑》所载侗族文化及生态的演替为例,揭示民族文化与相关自然生态系统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希望从中找到救治生态灾变的最佳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蛮丛笑》 侗族文化 生态系统 耦合演替 适应历程
下载PDF
《溪蛮丛笑》历代辑录及其音乐学价值
5
作者 熊晓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3年第4期92-98,共7页
《溪蛮丛笑》成书于南宋徽宗年间(具体时间不详),是一部以条目体例形式写作的学术著作,它记述了12世纪前后中国沅江流域(古代称五溪蛮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物古迹、土产方物及一些音乐活动等,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各民族文化及音乐... 《溪蛮丛笑》成书于南宋徽宗年间(具体时间不详),是一部以条目体例形式写作的学术著作,它记述了12世纪前后中国沅江流域(古代称五溪蛮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物古迹、土产方物及一些音乐活动等,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各民族文化及音乐事象提供了丰富的佐证材料。由于《溪蛮丛笑》中的资料来源于朱辅的实地调查,因而具有明确的时间断代依据和比较清晰的地域分布依据,因而其资料的可信度和准确性都超过了同时期的其它典籍,具有较高的音乐学价值及其他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蛮丛笑》 沅江流域 辑录 文献 音乐学价值
原文传递
《溪蛮丛笑》价值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符太浩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2-68,共7页
《溪蛮丛笑》一书为南宋中后期人朱辅所著 ,是书以条目体例形式记述了公元 12世纪沅江流域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土产方物、文物古迹 ,是研究南宋中后期民族关系和五溪地区少数民族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历史语言的珍贵资料 ,具... 《溪蛮丛笑》一书为南宋中后期人朱辅所著 ,是书以条目体例形式记述了公元 12世纪沅江流域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土产方物、文物古迹 ,是研究南宋中后期民族关系和五溪地区少数民族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历史语言的珍贵资料 ,具有其他典籍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辅 《溪蛮丛笑》 价值述评
原文传递
释"沤榔"——对古苗瑶民族生态智慧的再认识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庭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0-75,共6页
宋人朱辅所作《溪蛮丛笑》一书,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民族志典籍,在民族学、民族史论著中征引率极高。然而该书有不少内容涉及到古代自然科学资料,对文史工作者而言稍感陌生,致使传世各版本颇多错讹,征引者多关注社会文化事项,而忽视其他众... 宋人朱辅所作《溪蛮丛笑》一书,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民族志典籍,在民族学、民族史论著中征引率极高。然而该书有不少内容涉及到古代自然科学资料,对文史工作者而言稍感陌生,致使传世各版本颇多错讹,征引者多关注社会文化事项,而忽视其他众多的资料价值。仅以该书"沤榔"条为例,结合当代生物学、食品化学研究成果,详加考辨后发现,其中包含了一些有关生态维护及野生生物资源利用的古代科技内容,反映了古代苗瑶民族的生态智慧,对当代的生态维护与资源利用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以此为例去举一反三,将有助于学术界深化对《溪蛮丛笑》一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蛮丛笑》 沤榔 生态智慧
下载PDF
《坛经》中“獦獠”一词读法─—与潘重规先生商榷 被引量:1
8
作者 蒙默 《中国文化》 1995年第1期256-257,共2页
《坛经》中“獦獠”一词读法─—与潘重规先生商榷蒙默《中国文化》第九期载活重规先生《敦煌写本六祖坛经中的“撩”》一文,考此“撩”之“”为“猎”字之俗写,旁徵博引,洋洋洒洒,五千馀言,宜若可以论定矣,而潘先生虚怀若谷,谦... 《坛经》中“獦獠”一词读法─—与潘重规先生商榷蒙默《中国文化》第九期载活重规先生《敦煌写本六祖坛经中的“撩”》一文,考此“撩”之“”为“猎”字之俗写,旁徵博引,洋洋洒洒,五千馀言,宜若可以论定矣,而潘先生虚怀若谷,谦光照人,谓“管窥所得,不敢自信,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潘重规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敦煌写本 汉语借词 《尔雅》 《溪蛮丛笑》 新唐书 《大唐新语》 《山海经》
下载PDF
鼻饮有当代民族学实证 被引量:2
9
作者 范宏贵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4-96,共3页
鼻饮有当代民族学实证范宏贵关于百越人鼻饮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贾捐之传》。该传在谈到儋耳、珠崖(今海南省)时说:“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太平寰宇记》卷166引《异物志》:“乌浒,南蛮之别名,巢居... 鼻饮有当代民族学实证范宏贵关于百越人鼻饮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贾捐之传》。该传在谈到儋耳、珠崖(今海南省)时说:“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太平寰宇记》卷166引《异物志》:“乌浒,南蛮之别名,巢居鼻饮,射翠取毛,割蚌求珠为业.”北齐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云南省 民族学研究 范成大 《太平寰宇记》 少数民族 麻栗坡县 《溪蛮丛笑》 葫芦壳 《岭表录异》
下载PDF
论悬棺葬的兴起与消失
10
作者 唐圣清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4-55,共2页
悬棺葬起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在那种极其原始的社会里,数百斤重的棺材,升置于几十上百米高的陡峭崖壁石洞里,洞下临溪,洞上也是数十米高的刀削似的崖壁。在这种情况下,棺材是如何送进洞去的?令人百思不解,只能假设猜想:有... 悬棺葬起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在那种极其原始的社会里,数百斤重的棺材,升置于几十上百米高的陡峭崖壁石洞里,洞下临溪,洞上也是数十米高的刀削似的崖壁。在这种情况下,棺材是如何送进洞去的?令人百思不解,只能假设猜想:有人说是运用搬运法;有人说是利用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棺葬 悬棺文化 越族 沅陵县 古代机械 宗教信仰 明代末期 地理环境 《溪蛮丛笑》
下载PDF
试论西南古代蜡染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恩元 胡腊芝 王洪光 《贵州文史丛刊》 1995年第5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花纹图案 图案纹样 蜡染艺术 战国秦汉时期 制作工艺 省博物馆 蜡刻版 蜡染工艺 贵州少数民族 《溪蛮丛笑》
下载PDF
湘西苗族“椎牛神辞”的口承文本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鲲 赵小平 李敬民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119-125,共7页
湘西苗族椎牛仪式的历史记载,目前可见的最早文献当属宋代朱辅撰写的《溪蛮丛笑》。目前学界或将湘西苗族椎牛及其相关活动作为一种仪式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或将椎牛看作湘西苗族特殊风俗习惯活动而进行功能和价值研究,或将椎牛看作苗... 湘西苗族椎牛仪式的历史记载,目前可见的最早文献当属宋代朱辅撰写的《溪蛮丛笑》。目前学界或将湘西苗族椎牛及其相关活动作为一种仪式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或将椎牛看作湘西苗族特殊风俗习惯活动而进行功能和价值研究,或将椎牛看作苗族与外部族群碰撞的实例加以研究。上述研究基本都是将椎牛作为整体性的对象进行探讨,虽然很好的展现了椎牛在不同学科视域下的状态,却也消解了湘西苗族“祭大祖”的独特性,同时也忽略了对椎牛的核心内容“神辞”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在文本、传说和田野的基础上着重对湘西苗族椎牛神辞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 椎牛神辞 口承文本 《溪蛮丛笑》 神辞 描述性研究 椎牛 风俗习惯
下载PDF
古老的仡佬族婚俗
13
作者 阿紫 《民族论坛》 2011年第2期44-44,共1页
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木地人"即土著居民。古代为白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魏普后称僚人,宋代朱铺的《溪蛮丛笑》中称为"仡佬",到了明代基本就定下来了,田汝成的《行边纪闻》中明确地说:"仡佬"一曰"... 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木地人"即土著居民。古代为白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魏普后称僚人,宋代朱铺的《溪蛮丛笑》中称为"仡佬",到了明代基本就定下来了,田汝成的《行边纪闻》中明确地说:"仡佬"一曰"僚"。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夜郎"解体后,僚人大量外迁,和汉、苗民族杂居,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仡佬族 婚俗 《溪蛮丛笑》 少数民族 土著居民 民族杂居 大发展 部落
下载PDF
恋上这道美食
14
作者 龙登煌 《当代教育》 2020年第1期186-189,共4页
在美食中能被冠上“神”字的,那味道和做法肯定有他特别之处。据宋代朱铺著《溪蛮丛笑》记载:“牛羊肠脏,略洗摆羹,以飨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则大喜。”主人介绍,牛食百草,其中许多是草药,而牛胆则有消炎的功效,牛黄入药清火泻热众所周知... 在美食中能被冠上“神”字的,那味道和做法肯定有他特别之处。据宋代朱铺著《溪蛮丛笑》记载:“牛羊肠脏,略洗摆羹,以飨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则大喜。”主人介绍,牛食百草,其中许多是草药,而牛胆则有消炎的功效,牛黄入药清火泻热众所周知。“牛瘪”既是一味独特的美食,还具有消炎解表、治疗炎症和感冒等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胆 泻热 《溪蛮丛笑》 解表 消炎 美食
下载PDF
侗家菜三款
15
作者 吴干 《烹调知识》 1995年第1期30-30,共1页
我是广西北部山区的侗家人,自然喜爱侗家的口味。这乡土风味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也别有一番情趣。 牛别 宰牛时把牛粉肠里的液体(俗称“牛别”)挤压出来,用纱布过滤二至三次;然后把滤得的水连同生姜、茶辣(一种植物果实香料)、橙皮、香... 我是广西北部山区的侗家人,自然喜爱侗家的口味。这乡土风味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也别有一番情趣。 牛别 宰牛时把牛粉肠里的液体(俗称“牛别”)挤压出来,用纱布过滤二至三次;然后把滤得的水连同生姜、茶辣(一种植物果实香料)、橙皮、香草一起煮,煮时不断撇去表面泡沫,待煮沸至没有泡沫时,即成香气扑鼻、苦凉可口的“牛别汤”。 牛别汤一般不作汤喝,而是用作其他菜肴的佐料,如牛别辣椒、牛别炒肉片、半别焖豆腐等。凡加入牛别的菜肴,味虽苦,但香味甚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成小方块 广西北部 《溪蛮丛笑》 壮阳补肾 泡沫 切成薄片 酸萝卜 橙皮 植物果实 结成块
下载PDF
中国古代蜡染文化之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恩元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8年第2期98-106,共9页
中国古代蜡染,见于史载称之为“蜡缬”,是中国古代著名三大印染(蜡缬、绞缬、夹缬)工艺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从古至今,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这一历史传统工艺,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从战国秦汉时期始至今日,其传... 中国古代蜡染,见于史载称之为“蜡缬”,是中国古代著名三大印染(蜡缬、绞缬、夹缬)工艺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从古至今,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这一历史传统工艺,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从战国秦汉时期始至今日,其传统工艺及图案纹样,始终处在不断的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纹图案 中国古代 《溪蛮丛笑》 制作工艺 战国秦汉时期 图案纹样 文化艺术 贵州 蜡刻版 蜡染工艺
原文传递
论踏歌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旭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7年第2期22-29,共8页
李白《赠汪伦》诗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 这一以脚踏地为节、手袖相连、载歌载舞的群众自娱性歌舞习俗, 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 从宫廷到民间, 从中原汉族到南方少数民族都嗜好... 李白《赠汪伦》诗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 这一以脚踏地为节、手袖相连、载歌载舞的群众自娱性歌舞习俗, 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 从宫廷到民间, 从中原汉族到南方少数民族都嗜好踏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歌 南方民族 刘禹锡 《赤雅》 歌词 歌舞 武陵 《溪蛮丛笑》 基本动作
原文传递
牛与少数民族生活
18
作者 赵薇 《中国民族》 1997年第2期44-46,共3页
牛与少数民族生活文/赵薇今年是牛年。自古至今,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连,而许多少数民族更是对牛怀有特别的崇信,有着尊牛和敬牛的风俗。壮族:牛魂节每年的4月初8是壮族人的牛魂节,又叫做脱轭节。在壮族人的意识里,牛是天上的... 牛与少数民族生活文/赵薇今年是牛年。自古至今,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连,而许多少数民族更是对牛怀有特别的崇信,有着尊牛和敬牛的风俗。壮族:牛魂节每年的4月初8是壮族人的牛魂节,又叫做脱轭节。在壮族人的意识里,牛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凡间的一般牲口。有一个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仡佬族 土家族 少数民族 民族生 牛魂节 塔吉克族 斗牛活动 牛犊皮 壮族人 《溪蛮丛笑》
原文传递
从惠来出土的东汉铜鼓说开去
19
作者 徐光华 《广东史志》 1999年第4期55-55,共1页
1982年夏,在惠来县神泉镇沃角村一处叫“港仔”的海滩发现了东汉铜鼓。出土时铜鼓仅存鼓面和高11厘米的部分胴部。铜鼓鼓面完整,上面有鹭鸟、羽人纹。鼓面直径11厘米,在唇边边缘有蹲蛙4只,其中1只残破,均逆时针排列(引自《惠来概况》)... 1982年夏,在惠来县神泉镇沃角村一处叫“港仔”的海滩发现了东汉铜鼓。出土时铜鼓仅存鼓面和高11厘米的部分胴部。铜鼓鼓面完整,上面有鹭鸟、羽人纹。鼓面直径11厘米,在唇边边缘有蹲蛙4只,其中1只残破,均逆时针排列(引自《惠来概况》)。据有关部门鉴证,确认为东汉时期铜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表录异》 《广东新语》 《岭外代答》 惠来县 《溪蛮丛笑》 东汉时期 历史文化研究 《太平广记》 东印度群岛 鼓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