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巴金的《灭亡》
1
作者 刘志梅 《河南社会科学》 1999年第4期82-84,共3页
《灭亡》是巴金的处女作。巴金在作品中塑造了杜大心、李静淑等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意义。他把满腔的爱国激情和思想上的坎坷求索,尽诉笔端,发出了他从探索人生出发走上文学道路后的第一声光明的呼号。
关键词 巴金 《灭亡》
下载PDF
评巴金现实主义处女作《灭亡》的积极意义
2
作者 薛玉琴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75-77,共3页
《灭亡》是巴金的处女作 ,评论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 ,《灭亡》对主要人物杜大心和李静淑等形象的塑造 ,渗透着浓郁的现实主义 ,把他们置于现实社会生活的背景之中 ,用艺术真实的手法折射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因此 ... 《灭亡》是巴金的处女作 ,评论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 ,《灭亡》对主要人物杜大心和李静淑等形象的塑造 ,渗透着浓郁的现实主义 ,把他们置于现实社会生活的背景之中 ,用艺术真实的手法折射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因此 ,应重新认识和评价《灭亡》这部现实主义作品的积极意义 ,并重新确定它在新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灭亡》 人物 处女作 评价
下载PDF
一则《灭亡》创作背景材料的引用之误
3
作者 张吉兵 《黄冈师专学报》 1994年第2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巴金 《灭亡》 背景材料 引用错误
下载PDF
《灭亡》修改的“得”与“失”
4
作者 宋剑华 《新文学评论》 2019年第1期73-82,共10页
众所周知,《灭亡》既是巴金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他的成名作。虽然现在的读者对它很陌生,但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灭亡》却红极一时、影响甚大,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有一个数据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从1929年到1951年,开明书店本(以下简称&... 众所周知,《灭亡》既是巴金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他的成名作。虽然现在的读者对它很陌生,但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灭亡》却红极一时、影响甚大,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有一个数据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从1929年到1951年,开明书店本(以下简称'开明本')《灭亡》总共印行了28版,其发行量仅次于《家》的35版。由此可见《灭亡》在当时的畅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亡》 李静淑
原文传递
一场与魔鬼的“约会”——德国上映希特勒末日故事片《灭亡》
5
作者 景德祥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62-64,共3页
不管《灭亡》有多少缺陷,它或多或少让今天的德国人在银幕上“亲身经历”了一个“三维”的希特勒,看到了这个魔鬼的另一面。他不是青面獠牙?他和蔼可亲,甚至可怜巴巴?但是,任何直观印象并不能改变他是魔鬼的结论,只是给人一种暂时的困... 不管《灭亡》有多少缺陷,它或多或少让今天的德国人在银幕上“亲身经历”了一个“三维”的希特勒,看到了这个魔鬼的另一面。他不是青面獠牙?他和蔼可亲,甚至可怜巴巴?但是,任何直观印象并不能改变他是魔鬼的结论,只是给人一种暂时的困惑。困惑过后,人们获得的是更大的免疫力。只有走近魔鬼,才会告别其幽灵,犹如一个辩证的心理医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灭亡》 纳粹主义 影视评论 希特勒
原文传递
试论巴金家庭小说的风格 被引量:1
6
作者 江倩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关键词 家庭小说 巴金 人物形象 《寒夜》 《家》 作品 《灭亡》 革命者 人物性格 无政府主义者
下载PDF
巴金笔名中的“巴”字来源巴恩波何许人也?
7
作者 刘福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91-296,共6页
关键词 笔名 巴金 “巴” 《灭亡》 英文缩写 第一篇 第一部 小说 创作 诗歌
下载PDF
巴金的疾病体验思想成长与其早期的文学创作
8
作者 李宗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48-54,共7页
巴金在其生命历程中,肺病的困扰强化了其独特的人生体验,使其对生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死亡则使其对生命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这同时为其反叛意识的发展打开了发展的无限空间。巴金所生活的特定环境和所受到的思想的熏染则对其人格具有重... 巴金在其生命历程中,肺病的困扰强化了其独特的人生体验,使其对生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死亡则使其对生命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这同时为其反叛意识的发展打开了发展的无限空间。巴金所生活的特定环境和所受到的思想的熏染则对其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巴金的人格内核是具有巨大的包容性的"爱",新文化的介入,使巴金的"爱"从显现的个人层面上跃升到人类的层面上,而巴金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皈依,最终使巴金确立起了文学的主体世界。所以其早期小说一经问世,就以其对生活刻骨铭心的感受的表现力度,以其所服膺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实现了人的主体性和文学的主体性的有机融合,这既衔接了五四以来人的主体性文学精神,又和中国的济世救民的文学传统遥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灭亡》 杜大心 疾病 无政府主义
下载PDF
论现代作家笔下的复仇主题─—兼与传统复仇文学主题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立 贺雪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9-115,共7页
蕴涵丰富的中国现代文学复仇主题对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的变革与超越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与审美意义,其复仇对象由个体指向整个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乃至传统文化的弊端,其复仇目的也从血缘纽带与忠孝节义等伦理义务转向主体深沉忧愤导... 蕴涵丰富的中国现代文学复仇主题对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的变革与超越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与审美意义,其复仇对象由个体指向整个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乃至传统文化的弊端,其复仇目的也从血缘纽带与忠孝节义等伦理义务转向主体深沉忧愤导致的自觉反抗乃至革命要求的强调。而作家通过对人物复仇意识的深层透视,又使作品达到现实的具体性与历史的复杂性相结合的艺术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复仇文学 现代作家 复仇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 《原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复仇者 《灭亡》
下载PDF
真实灵魂的展现——巴金《日记篇》和《书信集》述评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锦濂 王兆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86-89,102,共5页
巴金创作标举“真”的旗帜,历经半个多世纪。如今,他愿意在他新近出版的《日记编》和《书信集》中.更充分地展示自己,“准备再到油锅里受一次煎熬,接受读者的批判。”(《书信集·致李济生》)如果他的灵魂在他的小说、散文和诗歌... 巴金创作标举“真”的旗帜,历经半个多世纪。如今,他愿意在他新近出版的《日记编》和《书信集》中.更充分地展示自己,“准备再到油锅里受一次煎熬,接受读者的批判。”(《书信集·致李济生》)如果他的灵魂在他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中还涂沫上一层文学色调的话,那么在书信和日记中无疑更直接更朴素地向读者展示。这需要作家极大的勇气。如果说《随想录》是他日记式散文,那么《日记编》和《书信集》则是他散文化的日记和书信。它们具有散文的美质,但首先是日记和书信。 日记编——真实灵魂的内省 巴金最早的日记是1926年在上海所写的那两三页,不意间被巴金带到法国,成为《灭亡》中主人公杜大心的日记,写进小说的第12章。而1931年创作的《灭亡》的续篇《新生》,整部小说用主人公李冷的日记构成,日记体成为巴金的一种文学样式。作者在为主人公写日记,实际上也在为自己写日记。自1952年起,巴金有意作日记,《日记编》收入的日记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1)赴朝日记:1952年3月15日——10月15日、1953年8月10日——1954年1月10日;(2)成都日记:1960年10月9日——1961年2月8日;(3)上海日记:1962年11月1日——1966年9月30日,其中1965年7月9日——8月29日在越南所写,1965年9月——10月的日记,原稿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书信集 写日记 述评 《灭亡》 安那其主义 主人公 1965年 散文化 至上主义者
下载PDF
巴金与萨珂、樊塞蒂事件 被引量:1
11
作者 山口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9-126,共18页
有一种看法认为,夹在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世界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所象征的新旧世界秩序戏剧性的交替期即本世纪10年代,和不景气、法西斯主义、战争所造成的世界性混乱与苦难达到极限的30年代之间,20年代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就美国而... 有一种看法认为,夹在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世界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所象征的新旧世界秩序戏剧性的交替期即本世纪10年代,和不景气、法西斯主义、战争所造成的世界性混乱与苦难达到极限的30年代之间,20年代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就美国而言20年代则每每被描绘成爵士乐年代(Jazz Age)、繁荣与娱乐的时代。然而即便是在美国也是“繁荣敛聚于上层社会。1922年—1929年制造业界每人实算之资增长率为1.4%,而股东的收益却每年一般增长16.4%。600万家庭(占总数的42%)年收入不满1000美元”。其结果必然导致来自这些贫困下层阶级的社会抗议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无政府主义者 杜大心 《灭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 自由之路 小说 意大利 死刑 马萨诸塞州
下载PDF
巴金前期小说的浪漫主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川 《新疆社科论坛》 CSSCI 1994年第4期56-60,44,共6页
关键词 前期小说 浪漫主义色彩 无政府主义 巴金小说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特色 郁达夫 《灭亡》 马克思主义 作品
下载PDF
巴金及其创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瑶 《中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2期70-76,共7页
巴金是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李尧棠,字芾廿。“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另外还有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笔名。 一、创作活动的准备与开端 1904年11月25日,巴金诞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 巴金是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李尧棠,字芾廿。“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另外还有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笔名。 一、创作活动的准备与开端 1904年11月25日,巴金诞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的大家庭。父亲李道河曾任清政府广元县知县。母亲陈淑芬是巴金的“第一个先生”,除教读古诗词外,还教导他“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或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作家 作品 《灭亡》 中篇小说 散文家 三部曲 家庭 抗日战争 《秋》
下载PDF
海行杂记(余稿) 被引量:1
14
作者 巴金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5期4-7,共4页
《海行》初稿手稿(一九二七年一月至十月),在沙多一吉里写完,大约先于《灭亡》十个月。一九三二年校改后交给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另写了序言,并删去最后两篇文章。(三二年十二月)。
关键词 杂记 《灭亡》 新中国
下载PDF
世纪黄昏:巴金无政府主义驳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铁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37-46,共10页
关键词 无政府主义 杜大心 巴金 《灭亡》 巴枯宁 屠格涅夫 世纪黄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无政府主义者 人性论
下载PDF
巴金的法国情缘
16
作者 朱杉 《法国研究》 2009年第4期86-89,共4页
2009年在法国小城沙多-吉里举行了对中国当代作家巴金的纪念活动。巴金的文学生涯和法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巴金在法国的历程也是作者本人数部著作的灵感来源。
关键词 巴金 沙多.吉里 巴黎 小说《灭亡》 良师益友 中法友谊
下载PDF
巴金的早期创作与无政府主义思想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恺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90-99,共10页
巴金自三十年代初开始创作,接连发表了《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等十多部作品,显示了卓越的才华。他的作品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四人帮... 巴金自三十年代初开始创作,接连发表了《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等十多部作品,显示了卓越的才华。他的作品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四人帮”的走卒们竟以巴金早年曾受过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为借口,生拉硬扯,无限上纲,诬指巴金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进行残酷斗争,妄图否定巴金及其作品。这当然属于别有用心。对他们所妄加的一切不实之词,都应彻底予以推倒。但从学术范围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无政府主义 早期创作 作品 小资产阶级 觉慧形象 作家 《灭亡》 无政府主义者 杜大心
下载PDF
永远的感激——我与编辑
18
作者 夏康达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共1页
在许多作家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编辑的身影。巴金最早的小说《灭亡》,是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叶圣老逝世时,巴金在唁电中深情地说,“圣老是我一生最敬爱的老师”。曹禺的《雷雨》是巴金读后推荐给郑振铎在《... 在许多作家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编辑的身影。巴金最早的小说《灭亡》,是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叶圣老逝世时,巴金在唁电中深情地说,“圣老是我一生最敬爱的老师”。曹禺的《雷雨》是巴金读后推荐给郑振铎在《文学季刊》上发表的,他们后来成为一生的挚友。这样的文学大师尚且离不开编辑的帮助与提携,更何况一般的作者。在我的文学道路上,就曾得到过许多编辑的帮助,使我受益终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 《小说月报》 感激 《文学季刊》 成长过程 《灭亡》 《雷雨》 文学大师
下载PDF
同曲异工的和鸣──冰心、巴金早期创作中“爱的哲学”比较
19
作者 李子慧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1-95,共5页
本文把巴金早期创作思想命题为“爱的哲学”,并与冰心早期创作的“爱的哲学”从形成渊源到表现形态进行比较,从两作家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创作个性中发掘出精神同质,并给“爱的哲学”以新的解释。
关键词 “爱的哲学” 早期创作 巴金 冰心 无政府主义 母亲 杜大心 童心 《灭亡》 美学思想
下载PDF
巴金艺术追求中的艺术个性
20
作者 张兴建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6期26-28,共3页
艺术是真善美凝聚的焦点,而真善美则是艺术追求的目标。每一作家,都以其独特的道路从事着他们的美学追求。巴金,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也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艺术的真善美,并且显示了他极其鲜明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个性。“拿起笔用它做武... 艺术是真善美凝聚的焦点,而真善美则是艺术追求的目标。每一作家,都以其独特的道路从事着他们的美学追求。巴金,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也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艺术的真善美,并且显示了他极其鲜明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个性。“拿起笔用它做武器”巴金诞生于本世纪初,那个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小说 艺术追求 《灭亡》 艺术个性 无政府主义 作家 文学道路 小说创作 作品 卢那察尔斯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