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灯下漫笔(节选)》备教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程翔 管然荣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3-45,共3页
高二学生对鲁迅先生已不陌生,语文课上已学过不少鲁迅先生的各类作品;作为重点学校北大附中的学生,有的甚或早已在课外更为广泛地涉猎了不少鲁迅先生的作品。但是,与其以往所更多接触到的内容单纯的散文相比,像《灯下漫笔》这类典... 高二学生对鲁迅先生已不陌生,语文课上已学过不少鲁迅先生的各类作品;作为重点学校北大附中的学生,有的甚或早已在课外更为广泛地涉猎了不少鲁迅先生的作品。但是,与其以往所更多接触到的内容单纯的散文相比,像《灯下漫笔》这类典型体现了鲁迅先生杂文风格的难度很大的课文,他们接触得相对较少,还不太熟悉文中所表现的迂回曲折的笔触。限于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下漫笔(节选)》 《灯下漫笔》 高二学生 重点学校 鲁迅 语文课 作品 课文
下载PDF
“第三样时代”与人的现代性——从鲁迅《灯下漫笔》谈起 被引量:1
2
作者 薄景昕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9-212,共4页
鲁迅《灯下漫笔》中所揭示的"第三样时代"即为人的现代性全面发展的时代。所批判的两个时代的循环——"暂时做稳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得"是高扬人的现代性价值的宣言,是个人追求人的现代性的哲学表述。... 鲁迅《灯下漫笔》中所揭示的"第三样时代"即为人的现代性全面发展的时代。所批判的两个时代的循环——"暂时做稳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得"是高扬人的现代性价值的宣言,是个人追求人的现代性的哲学表述。而与《灯下漫笔》构成文本互涉的《祝福》,是鲁迅揭示两个时代循环的文本诉求与思想印证。以此观之,鲁迅作品被视为人的现代性意义最典型的表达,是因为鲁迅思想彰显的是对启蒙现代性价值的追寻,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以确立人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灯下漫笔》 《祝福》 第三样时代 人的现代性
下载PDF
康德道德律与美国都市文学《灯夫》的互文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敏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美国都市到19世纪中叶已经基本成型。在都市里,经济和社会地位处于弱势的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各种社会罪恶、道德滑坡现象引起女性作家的普遍关注,但是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城市暴露小说,女作家的作品多从家庭和女性视角出发,描绘弱势群体的... 美国都市到19世纪中叶已经基本成型。在都市里,经济和社会地位处于弱势的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各种社会罪恶、道德滑坡现象引起女性作家的普遍关注,但是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城市暴露小说,女作家的作品多从家庭和女性视角出发,描绘弱势群体的互助精神,颂扬他们的道德力量,倡导构建和维护都市道德共同体。玛丽亚·卡明斯的《灯夫》通过各种生活情境描写和正面人物的道德抉择,解答并阐释了以康德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同情心、道德教化、幸福与德性等道德情操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律 玛丽亚·卡明斯 《灯夫》 都市
下载PDF
鲁迅杂文在当代美国的翻译与跨文化传播——以《灯下漫笔》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红满 《文化与传播》 2021年第3期81-87,共7页
本文主要以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灯下漫笔》为考察中心,深入探讨这部全新的鲁迅杂文英译选集的主题内容及其翻译特色。通过文本细读和语篇分析比较,可知《灯下漫笔》积极彰显鲁迅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倾向于在英译文中保... 本文主要以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灯下漫笔》为考察中心,深入探讨这部全新的鲁迅杂文英译选集的主题内容及其翻译特色。通过文本细读和语篇分析比较,可知《灯下漫笔》积极彰显鲁迅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倾向于在英译文中保留鲁迅杂文的异质性话语特征,不仅传神地保存了鲁迅杂文“原作的丰姿”,忠实准确,而且通顺流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在“信”与“顺”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再现了鲁迅独特的杂文话语和笔法,积极促进和推动了鲁迅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跨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杂文翻译 跨文化传播 《灯下漫笔》
下载PDF
文情诗画间的营构与追求——苏雪林《灯前诗草》艺术略论
5
作者 尚永亮 张艳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52-57,共6页
重文甚于重情,不免为文而设情,其诗便会缺乏应有的真诚,然苏雪林却在"文"与"情"的裂缝中造就微妙的张力,遂别有一番空灵韵味;醉心山水而擅丹青,为诗多出于画笔,又使得不少苏诗有似一幅幅萧疏淡雅的水墨画,其颜色词... 重文甚于重情,不免为文而设情,其诗便会缺乏应有的真诚,然苏雪林却在"文"与"情"的裂缝中造就微妙的张力,遂别有一番空灵韵味;醉心山水而擅丹青,为诗多出于画笔,又使得不少苏诗有似一幅幅萧疏淡雅的水墨画,其颜色词、数量词及特定意象的选用均显出自家面目。于是诗人在"文"与"情"的张力,"诗"与"画"的交融中营构澄澹明秀的静谧画面,形成造语轻盈、清新灵巧的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灯前诗草》 文情 诗画
下载PDF
定向·寓情·融理——《灯下漫笔》表达方法的结合艺术
6
作者 曹津源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鲁迅 奴性 《灯下漫笔》 抒情 蒙昧 情理 议论 中国历史 表达方法 交融
下载PDF
《灯下漫笔》之“三”
7
作者 曹振国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6-36,共1页
一、三个屡面,纵横自如 文题中“浸笔”二字,既指内容上的漫无边际,也指思维方式上的浮想联翩,“漫笔”恰到好处地标明了鲁迅杂文散漫无拘、笔随兴至的写作意趣。文本立足三个层面(日常生活层面、中国历史层面、现实政局层面)随... 一、三个屡面,纵横自如 文题中“浸笔”二字,既指内容上的漫无边际,也指思维方式上的浮想联翩,“漫笔”恰到好处地标明了鲁迅杂文散漫无拘、笔随兴至的写作意趣。文本立足三个层面(日常生活层面、中国历史层面、现实政局层面)随手写来,不拘二格。文章开篇叙述自己亲历的一件日常生活小事:政局动乱时将纸钞兑换成银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下漫笔》 “三” 日常生活 思维方式 鲁迅杂文 历史层面 政局 写作
下载PDF
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从《灯》的叙事策略谈沈从文的价值观
8
作者 刘晓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44-144,F0003,共2页
沈从文在小说《灯》里改变了叙事策略,他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模式,一方面运用反讽手法对老乡村儿女的不合时宜予以讽刺,另一方面,他又在故事结尾抹杀了故事的真实性,特殊的叙事策略造成了虚幻的氛围,这正是他游走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的... 沈从文在小说《灯》里改变了叙事策略,他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模式,一方面运用反讽手法对老乡村儿女的不合时宜予以讽刺,另一方面,他又在故事结尾抹杀了故事的真实性,特殊的叙事策略造成了虚幻的氛围,这正是他游走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的价值观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策略 价值观 《灯 沈从文 中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漫谈《灯下漫笔》
9
作者 王景山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灯下漫笔》 农民起义
下载PDF
试用主位推进理论对巴金的《灯》进行语篇分析
10
作者 王双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年第10期108-108,共1页
本文主要在分析语言基本功能及人们在分析语言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的基础上,引出主位、述位、语篇等有关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进而提出通过主位推进对语篇进行分析的理论。同时指出主位推进不仅适用于对英文篇章的分析,也适用于对汉语语... 本文主要在分析语言基本功能及人们在分析语言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的基础上,引出主位、述位、语篇等有关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进而提出通过主位推进对语篇进行分析的理论。同时指出主位推进不仅适用于对英文篇章的分析,也适用于对汉语语篇的分析,并以巴金的《灯》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主位推进对语篇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位推进 语篇分析 述位 汉语 篇章 语言基本功 英文 《灯 理论 基本概念
下载PDF
寂寞长在骨子里——废名小诗《灯》的解读
11
作者 沈云佳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年第9期40-40,42,共2页
诗人废名在小诗《灯》中以“灯”为“心灵”隐喻,写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以及美好愿望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万般无奈,长在骨子里的内心深处的寂寞没办法在读书与顿悟中得到排谴与消解。
关键词 《灯》“心灵”隐喻 寂寞解读
下载PDF
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化解教学难点——《灯下漫笔》课例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安捷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2,共2页
《灯下漫笔》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25年的一篇杂文,被选入人教版大纲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对于这篇文章的教与学,历来为老师和学生所畏惧。因为大家都觉得鲁迅的文章难读,而这篇尤甚。原因是:第一,文章的语言不属于规范的白话文范畴... 《灯下漫笔》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25年的一篇杂文,被选入人教版大纲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对于这篇文章的教与学,历来为老师和学生所畏惧。因为大家都觉得鲁迅的文章难读,而这篇尤甚。原因是:第一,文章的语言不属于规范的白话文范畴,文白夹杂的表达方式,给大家带来了阅读上的困难。第二,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和杂文居多,而他小说中的人物以及杂文中的议题已离我们远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下漫笔》 教学难点 思维方式 高中语文第三册 课例 文白夹杂 杂文 鲁迅
下载PDF
开放、合作、探究突破阅读三难点——新课标下《灯下漫笔》主题的深刻性时代性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谌红侠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第10期87-88,共2页
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要引导学生读书,不要光捧着两本课本,死读书,读死书,最后就要读书死,那样是培养不出人才的。"把课外信息与文章内容理解结合起来,树立大语文观,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 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要引导学生读书,不要光捧着两本课本,死读书,读死书,最后就要读书死,那样是培养不出人才的。"把课外信息与文章内容理解结合起来,树立大语文观,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能读书能力,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这是新课标下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灯下漫笔》 新课标 自能读书能力 时代性 开放 合作 引导学生
下载PDF
灯下有一个快乐的你——《灯下丛书》读后
14
作者 邓宁辛 《出版科学》 2003年第4期78-78,共1页
这是一套以"灯"与"窗"作封面的小书.它让人感到,在有灯的窗下,还应该有一杯香茗,一个展卷的你、我或者他.
关键词 《灯下丛书》 书评 往事回忆 真情 照片 收藏
下载PDF
“小玩艺”引发的思考——《灯下漫笔》教学案例
15
作者 王奎礼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灯下漫笔》 教学案例 行文思路 学生 课文 课堂 老师 中这
下载PDF
由《灯下漫笔》看鲁迅杂文
16
作者 潘忠昭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灯下漫笔》 鲁迅 杂文 高中 语文教学 课文分析 教学参考
下载PDF
试论小说故事类型的沿革——以《灯下闲谈》为例
17
作者 罗晓玲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4-70,共7页
从"母题"到"类型",故事经历了整合、演变的发展过程。本篇试从《灯下闲谈》二十篇故事着手,探究其悟道成仙型、凶宅除怪型、观棋烂柯型及因果报应型的故事沿革之路,揭示其人文色彩和审美意趣。
关键词 《灯下闲谈》 故事沿革 人文色彩 审美意趣
下载PDF
一课时轻松解读《灯下漫笔》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晶姝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3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灯下漫笔》 解读 鲁迅 中学 语文 教学课时
下载PDF
异曲同工,浑然天成——《荷塘月色》与《灯》之比较
19
作者 李健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年第12期61-61,共1页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巴金的《灯》虽然写作背景不同、内容相异、风格有别,但却异曲同工,造化天成,是现代散文中的两朵奇葩。笔者试从三个方面作些比较,以飨读者。
关键词 《荷塘月色》 异曲同工 《灯 写作背景 现代散文 朱自清
下载PDF
石破天惊,振聋发聩——解读鲁迅的《灯下漫笔》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立新 周湘辉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4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鲁迅 《灯下漫笔》 高中 语文 阅读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