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灯下漫笔(节选)》备教策略 |
程翔
管然荣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2
|
“第三样时代”与人的现代性——从鲁迅《灯下漫笔》谈起 |
薄景昕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3
|
康德道德律与美国都市文学《灯夫》的互文解读 |
卢敏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
2014 |
1
|
|
4
|
鲁迅杂文在当代美国的翻译与跨文化传播——以《灯下漫笔》为考察中心 |
李红满
|
《文化与传播》
|
2021 |
2
|
|
5
|
文情诗画间的营构与追求——苏雪林《灯前诗草》艺术略论 |
尚永亮
张艳华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4 |
0 |
|
6
|
定向·寓情·融理——《灯下漫笔》表达方法的结合艺术 |
曹津源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7
|
《灯下漫笔》之“三” |
曹振国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8
|
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从《灯》的叙事策略谈沈从文的价值观 |
刘晓丽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06 |
0 |
|
9
|
漫谈《灯下漫笔》 |
王景山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0
|
试用主位推进理论对巴金的《灯》进行语篇分析 |
王双
|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4 |
0 |
|
11
|
寂寞长在骨子里——废名小诗《灯》的解读 |
沈云佳
|
《内蒙古电大学刊》
|
2006 |
0 |
|
12
|
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化解教学难点——《灯下漫笔》课例谈 |
罗安捷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3
|
开放、合作、探究突破阅读三难点——新课标下《灯下漫笔》主题的深刻性时代性探究 |
谌红侠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11 |
1
|
|
14
|
灯下有一个快乐的你——《灯下丛书》读后 |
邓宁辛
|
《出版科学》
|
2003 |
0 |
|
15
|
“小玩艺”引发的思考——《灯下漫笔》教学案例 |
王奎礼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6
|
由《灯下漫笔》看鲁迅杂文 |
潘忠昭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7
|
试论小说故事类型的沿革——以《灯下闲谈》为例 |
罗晓玲
|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8
|
一课时轻松解读《灯下漫笔》 |
王晶姝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6 |
1
|
|
19
|
异曲同工,浑然天成——《荷塘月色》与《灯》之比较 |
李健
|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
2007 |
0 |
|
20
|
石破天惊,振聋发聩——解读鲁迅的《灯下漫笔》 |
王立新
周湘辉
|
《现代语文(高中版)》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