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熹平石经》──中国第一部官定经本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凌 《四川文物》 1999年第2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熹平石经》 省博物馆 残石 拓本 于右任 康有为 《论语》 《公羊传》 洛阳太学 《尚书》
下载PDF
《熹平石经》的刊刻——我国汉代一次别具特色的文献公布
2
作者 曹喜琛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6-16,共1页
我国有着悠久的档案文献编纂的传统,其中以石料为载体公布文献是独具特色的一种方式,《熹平石经》的刊刻就是我国汉代一次规模较大的别具特色的文献公布活动。根据《后汉书·蔡邕传》等文献的记载,其原委大概是这样:东汉灵帝建... 我国有着悠久的档案文献编纂的传统,其中以石料为载体公布文献是独具特色的一种方式,《熹平石经》的刊刻就是我国汉代一次规模较大的别具特色的文献公布活动。根据《后汉书·蔡邕传》等文献的记载,其原委大概是这样:东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召拜蔡邕为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熹平石经》 《尚书》 《春秋公羊传》 文献公布 文献学家 档案文献编纂 《论语》 洛阳城 《周易》 洛阳太学
下载PDF
《熹平石经》考
3
作者 刘民 汪振林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熹平石经》 《论语》 《后汉书》 师法家法 《隋书·经籍志》 五经文字 学术思想 中国教育史 《公羊传》 经学
下载PDF
随《熹平石经》周游天下
4
作者 张珮瑜 《书法教育》 2022年第10期20-25,共6页
我们跟着书法作品一起穿梭时空,就不仅要在时间的长河里上下穿行,还要去不同的地方,看看书法作品都游历过哪里。让我们随着著名的《熹平石经》一起周游东汉吧!诞生于洛阳1800多年前,洛阳城内出现了罕见的一幕:连续几天城内车马络绎不绝... 我们跟着书法作品一起穿梭时空,就不仅要在时间的长河里上下穿行,还要去不同的地方,看看书法作品都游历过哪里。让我们随着著名的《熹平石经》一起周游东汉吧!诞生于洛阳1800多年前,洛阳城内出现了罕见的一幕:连续几天城内车马络绎不绝,万人空巷。到底是什么吸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洛阳城呢?跟随着人流走就会发现,原来大家正在往一个地方涌去——太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熹平石经》 洛阳城 周游 四面八方
下载PDF
熹平石经
5
《标准科学》 CSSCI 2009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熹平石经,始刻于东汉熹平四年,故称熹平石经,也称汉石经。熹平石经由议郎蔡邕、堂溪典、杨赐、马日谭等人建议在太学建立正定的六经标准文字,以免贻识后学,为此而立。
关键词 《熹平石经》 印刷技术 行业标准 书法
下载PDF
从《孔子诗论》与《熹平石经》谈《小雅·都人士》首章的版本问题
6
作者 季旭昇 《诗经研究丛刊》 2006年第2期1-16,共16页
《毛诗·小雅·都人士》首章'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左传·襄公十四年》引与本章后两句相同,而服虔注以为逸诗。《礼记·缁衣》引与本章几乎全同,而郑玄注以为'此... 《毛诗·小雅·都人士》首章'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左传·襄公十四年》引与本章后两句相同,而服虔注以为逸诗。《礼记·缁衣》引与本章几乎全同,而郑玄注以为'此诗毛氏有之,三家则亡'。二家的注都让人疑惑。《左传》为古文经,为何所引诗见于同属古文的《毛诗》,服虔却以为逸诗?今本小戴《礼记》应该属手今文系统,所引诗,以往学者也都归入三家诗,而郑注为什么会说三家诗没有呢?这些疑点,透过出土材料《孔子诗论》,我们肯定了先秦确实有异于齐、鲁、韩、毛四家以外的诗学,文字和诠释都有所不同,服虔所谓逸诗,当是见于这种类似材料。透过《熹平石经》,我们肯定了石经所栽鲁诗确实没有《都人士》首章,齐韩当同。郑玄注也没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熹平石经》 《小雅》 《都人士》 版本
原文传递
生不逢时的《熹平石经》
7
作者 陈根远 《艺术市场》 2020年第12期98-100,共3页
自从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经典成为封建帝王治国以及文人通向仕途的必读之书。为了保证神圣的儒家经书在传抄过程中不出现讹误,古代封建王朝先后7次刊刻太学石经。东汉末年,外戚、官宦交替专权,灵帝时期(168—189),以梁冀为首的外... 自从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经典成为封建帝王治国以及文人通向仕途的必读之书。为了保证神圣的儒家经书在传抄过程中不出现讹误,古代封建王朝先后7次刊刻太学石经。东汉末年,外戚、官宦交替专权,灵帝时期(168—189),以梁冀为首的外戚势力被摧毁,宦官气焰熏天。以致几十年后的226年,困居四川的诸葛亮在准备出兵北伐前给刘禅的《出师表》中还谈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武帝 《出师表》 《熹平石经》 封建帝王 外戚 梁冀 独尊儒术 生不逢时
原文传递
熹平石经 遗韵千载
8
作者 郑雅妹 《理财(经济)》 2021年第10期70-74,共5页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巴比伦人在石头上镌刻了《汉谟拉比法典》,古埃及人在石头上镌刻了一段诏书罗塞塔石碑,而中国人在石头上镌刻了《熹平石经》。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它们在法律、政治和文化方面有着各自的意义,并流传至今。
关键词 古巴比伦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 《汉谟拉比法典》 罗塞塔石碑 镌刻 古埃及人
下载PDF
蔡邕书法地位的变化与相关的历史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甘中流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89,共4页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士,也是一位有很高声誉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对于蔡邕的书法成就及理论著述等问题,后人有所怀疑。蔡邕书法地位在晋唐时期有很大变化,蔡邕书法地位被抬升与唐玄宗锐意提倡八分相关。为迎合唐玄宗的旨趣,八分书...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士,也是一位有很高声誉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对于蔡邕的书法成就及理论著述等问题,后人有所怀疑。蔡邕书法地位在晋唐时期有很大变化,蔡邕书法地位被抬升与唐玄宗锐意提倡八分相关。为迎合唐玄宗的旨趣,八分书受到其时很多书家的重视,蔡邕也被文臣树立为八分之祖,而围绕蔡邕的相关传说与理论著述也在这一风气下渐渐出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邕 书法 八分 《熹平石经》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石书
10
作者 李峰 李克 《中州今古》 2000年第3期44-45,48,共3页
关键词 开成石经 《孟子》 石鼓文 大篆 《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 蒋衡 乾隆皇帝 《熹平石经》 石刻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跟着毛笔大冒险
11
作者 张衍远 《书法教育》 2022年第10期26-29,共4页
我们跟着《兰亭序》《熹平石经》一起穿梭时空,从它们的诞生出发,经历了后世不同时代的流传,辗转于不同的地域之间,开启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冒险。有一个叫晓晓的小朋友最近也迷上了书法,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在书法的世界里去过哪些神奇的地... 我们跟着《兰亭序》《熹平石经》一起穿梭时空,从它们的诞生出发,经历了后世不同时代的流传,辗转于不同的地域之间,开启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冒险。有一个叫晓晓的小朋友最近也迷上了书法,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在书法的世界里去过哪些神奇的地方,见过哪些有趣的人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序》 《熹平石经》 书法
下载PDF
唐《开成石经》展陈空间改造与原址保护的意义
12
作者 杨兵 《碑林集刊》 2020年第1期-,共8页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七次将儒家经典镌刻于石的活动,分别是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嘉石经》、南宋《绍兴石经》和清《乾隆石经》。在这七种石经刻石中,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有...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七次将儒家经典镌刻于石的活动,分别是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嘉石经》、南宋《绍兴石经》和清《乾隆石经》。在这七种石经刻石中,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有《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三种。其中唐《开成石经》(图一)以其碑石数量的完整性,内容的准确性,享有"古本之终,今本之祖"1的赞誉,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始石经 《熹平石经》 乾隆石经 开成石经 西安碑林博物馆 儒家经典 曹魏 刻石
原文传递
李鸿裔等八家手札册
13
作者 杨田(整理) 《艺术工作》 2023年第6期85-90,共6页
故宫博物院藏有《李鸿裔等八家手札册》,其中李鸿裔十三通,潘祖荫十四通,翁同龢一通,赵之谦三通,魏锡曾一通,刘畗十一通,祁季闻四通。通过信中所提及的“《鹤铭》已收到”(同治元年),“《熹平石经》我辈当竭力图之”(同治二年前),“郑... 故宫博物院藏有《李鸿裔等八家手札册》,其中李鸿裔十三通,潘祖荫十四通,翁同龢一通,赵之谦三通,魏锡曾一通,刘畗十一通,祁季闻四通。通过信中所提及的“《鹤铭》已收到”(同治元年),“《熹平石经》我辈当竭力图之”(同治二年前),“郑斋”此号(同治二年后),“偲老作古”(同治十年)、《裴岑碑》(同治十一年)等线索,大致可推此札应作于同治元年至同治十二年间(1862—18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治十二年 翁同龢 《熹平石经》 同治元年 赵之谦 裴岑 手札 李鸿裔
原文传递
东汉建宁元年残碑浅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尚勤学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2-73,共2页
东汉建宁元年残碑浅识尚勤学(一)建宁元年残石,1976年出土于临猗城关镇翟村汉丞相翟方进墓穴中。残石为不规则形,高65.5厘米,宽44厘米,石面仅存字6断行,共45个完整的汉隶书。末行"建宁元年九月辛酉"八字为我们断... 东汉建宁元年残碑浅识尚勤学(一)建宁元年残石,1976年出土于临猗城关镇翟村汉丞相翟方进墓穴中。残石为不规则形,高65.5厘米,宽44厘米,石面仅存字6断行,共45个完整的汉隶书。末行"建宁元年九月辛酉"八字为我们断识这块残碑的时代提供了确证。建宁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熹平石经》 残碑 中国书法 历史时期 残石 隶书 填补空白 书法艺术 方圆兼用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图说中国书法史——两汉书法(上)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明耀 《中国钢笔书法》 2006年第2期21-23,共3页
  在中国书法史上,两汉书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把隶书这种书体推向成熟,而且还创制了章草与今草这两种新书体;不仅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石刻书法,而且还留下了数量可观的简帛书法.……
关键词 中国书法史 开通褒斜道刻石 《熹平石经》 《石门颂》 武威汉简
原文传递
孔庙三碑与礼乐文化
16
作者 刘鹤翔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X期54-66,共13页
在《论语》中,孔子激烈地批评鲁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按周代礼制,八佾是天子的舞乐,诸侯要用六佾,大夫则只能用四佾。季氏作为大夫而用八佾,显然是严重地越礼了。作为那个时代的政治批评家,孔子是基于他所... 在《论语》中,孔子激烈地批评鲁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按周代礼制,八佾是天子的舞乐,诸侯要用六佾,大夫则只能用四佾。季氏作为大夫而用八佾,显然是严重地越礼了。作为那个时代的政治批评家,孔子是基于他所推崇的周代礼乐制度建立批评标准的,所谓"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在他看来,周代礼乐意味着理想的政治伦理秩序,他毕生的理想就在于复兴这种制度。但遗憾的是,礼乐式微的趋势已经势不可当,那伟大的复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晨碑 《史晨前后碑》 书法艺术 书法史 美术史 礼乐文化 《熹平石经》 乙瑛碑 礼器碑 孔庙
原文传递
丛书大观─—评《古籍丛书述论》
17
作者 邵晓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3期108-110,共3页
丛书大观─—评《古籍丛书述论》邵晓华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的文化典籍。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越来越发达,因而文化典籍的积累也越来越多。人们为了便于阅读,就想把... 丛书大观─—评《古籍丛书述论》邵晓华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的文化典籍。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越来越发达,因而文化典籍的积累也越来越多。人们为了便于阅读,就想把纷繁复杂的典籍史料归纳整理就绪,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丛书 《说郛》 述论 学术价值 《四库全书》 《熹平石经》 《武经七书》 目录学 《太平广记》 起源
原文传递
汪永江《本科隶书教案》 本科隶书教案
18
作者 汪永江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2年第7期35-38,共4页
二、战国至秦代隶书 战国以来,秦国一直采取统一文字政策,其中具有普遍示范性的主要有青铜礼器采用铜活字印刷体[1]、简牍文书用隶书、兵器文字、私印文字采用隶书.至始皇帝二十六年重申一系列政治、宗教、学术方面的统一政策,通过秦刻... 二、战国至秦代隶书 战国以来,秦国一直采取统一文字政策,其中具有普遍示范性的主要有青铜礼器采用铜活字印刷体[1]、简牍文书用隶书、兵器文字、私印文字采用隶书.至始皇帝二十六年重申一系列政治、宗教、学术方面的统一政策,通过秦刻石、秦诏版、秦简,以律令、诏书等主要公牍途径统一文字.青川木牍、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商鞅戈铭文、秦私印的共性,是与最基层的地方文书、针对“黔首”[2]的身份有关,俗体可以广义理解为面向庶人之用.相比之下,代表皇帝身份的秦刻石、乘舆六玺、兵符等绝不会用隶书.书写难易是次要原因,制度性示范因素不可忽视.秦诏版、权量的使用层次较之最基层公牍文书略高,其简易化主要是书体性,不能视作隶书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熹平石经》 师宜官 铭石书 简牍文书
原文传递
隶书名碑《张迁碑》导临
19
作者 王金春 《大众书法》 2017年第2期56-59,共4页
《张迁碑》为东汉晚期作品,此时八分书已极度成熟,同期作品已出现程式化的倾向,如《熹平石经》等,而《张迁碑》有意地拉开与法度程式的距离,在笔法、形态构成等方面不断注入个人的审美趣味。一《张迁碑》的总体艺术风格在东汉碑刻中,《... 《张迁碑》为东汉晚期作品,此时八分书已极度成熟,同期作品已出现程式化的倾向,如《熹平石经》等,而《张迁碑》有意地拉开与法度程式的距离,在笔法、形态构成等方面不断注入个人的审美趣味。一《张迁碑》的总体艺术风格在东汉碑刻中,《张迁碑》以个性鲜明、风格强烈著称。其用笔、笔画形态、结字等均有自身独特的追求,带有十分浓郁的个性色彩,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统一性、一致性,风格探索贯穿于始终。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迁碑 东汉晚期 八分书 《熹平石经》
原文传递
蔡邕学书
20
作者 陈永胜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9年第12期63-63,共1页
在河南省杞县圉镇西街,有一条东西长1公里左右的街道,被当地人称为"蔡白街"(谐音蔡伯喈)。我国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的故里就位于这条街道上。蔡邕(133—192),字伯喈,因曾任左中郎将,人... 在河南省杞县圉镇西街,有一条东西长1公里左右的街道,被当地人称为"蔡白街"(谐音蔡伯喈)。我国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的故里就位于这条街道上。蔡邕(133—192),字伯喈,因曾任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蔡邕年轻时候曾到登封嵩山访学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熹平石经》 书法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