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艾丽斯·沃克的生态妇女主义观——以《父亲的微笑之光》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高晓慧 宋宝梅 胡家英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7-190,共4页
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对人类的整体生存、和谐与完整的强调体现出一种生态主义观念,是一种生态妇女主义。其思想体系体现了四个特点:反性别主义、反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以及人道主义。反性别主义和反种族主义张扬女性意识,唤起黑人... 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对人类的整体生存、和谐与完整的强调体现出一种生态主义观念,是一种生态妇女主义。其思想体系体现了四个特点:反性别主义、反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以及人道主义。反性别主义和反种族主义张扬女性意识,唤起黑人的民族意识;非洲中心主义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找寻黑人文化的根来找回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家园;人道主义则强调爱和拯救是人文主义的核心,通过包容与宽恕来团结男性,回归自然怀抱,在和谐的自然中安顿灵魂。本文试通过《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女儿心灵的回归、父亲心灵的回归、传统黑人文化的回归和自然人性的回归,阐释沃克的生态妇女主义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沃克 《父亲的微笑之光》 回归 生态妇女主义
下载PDF
族裔文化语境下的艾丽丝·沃克小说——以《紫颜色》和《父亲的微笑之光》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良红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30-32,共3页
艾丽丝·沃克在创作中强调黑人特有的文化语境,把西方经典文学传统和黑人族裔文化相结合,不断探索黑人作家创作的历史语境,在作品主题上通过展现黑人民间故事、黑人传统宗教、黑人神话、创伤与疗愈等黑人民俗文化承担起黑人族裔身... 艾丽丝·沃克在创作中强调黑人特有的文化语境,把西方经典文学传统和黑人族裔文化相结合,不断探索黑人作家创作的历史语境,在作品主题上通过展现黑人民间故事、黑人传统宗教、黑人神话、创伤与疗愈等黑人民俗文化承担起黑人族裔身份构建和文化身份探求的政治使命,传承黑人文化的政治隐喻,展现出非洲族裔作品的美学魅力和文学的政治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裔文化语境 艾丽丝·沃克 《紫颜色》 《父亲的微笑之光》
下载PDF
双重灵魂的变奏曲——从《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鞭打”意象谈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武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1期65-68,共4页
"鞭打"是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的核心意象。不少评论者认为鲁宾逊对麦克德琳娜的鞭打,体现的是一种"父权",是一种以爱的名义实施的"所有权"。通过细读文本指出:黑人学者鲁宾逊的身份具有"双重性&q... "鞭打"是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的核心意象。不少评论者认为鲁宾逊对麦克德琳娜的鞭打,体现的是一种"父权",是一种以爱的名义实施的"所有权"。通过细读文本指出:黑人学者鲁宾逊的身份具有"双重性",鞭打麦克德琳娜的事件实质上是其互不妥协的两种灵魂矛盾斗争的佐证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打 《父亲的微笑之光》 双重灵魂 细读
下载PDF
身体自由背后——解读艾丽斯·沃克的《父亲的微笑之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青霜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2-45,共4页
《父亲的微笑之光》的表层叙事是对几位知识女性的前卫生活的描写,赞扬了她们追求身体自由、获得主体解放、颠覆传统社会的成功之举,控诉了摧残女性身体和心灵的男性暴力。小说的深层叙事则通过对父亲专制、母亲失语和女儿抗争的表现,... 《父亲的微笑之光》的表层叙事是对几位知识女性的前卫生活的描写,赞扬了她们追求身体自由、获得主体解放、颠覆传统社会的成功之举,控诉了摧残女性身体和心灵的男性暴力。小说的深层叙事则通过对父亲专制、母亲失语和女儿抗争的表现,揭示出女性反叛社会的内在原因。本文通过对表层叙事和深层叙事的分析指出,小说真正的力量并不在于它为女性颠覆传统社会的呐喊助威,而在于它对女性极端化的个性生活的有力辩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的微笑之光》 颠覆 反叛 身体自由 辩解
下载PDF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沃克《父亲的微笑之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少静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2-86,共5页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一生致力于为黑人妇女在男权社会中"寻找一间自己的屋子"。后现代女权主义者主张颠覆二元对立和男性话语霸权,重建女性的主体性。新时代的女性萌生了女性主体意识,她们不断为平...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一生致力于为黑人妇女在男权社会中"寻找一间自己的屋子"。后现代女权主义者主张颠覆二元对立和男性话语霸权,重建女性的主体性。新时代的女性萌生了女性主体意识,她们不断为平等权利而奋斗。《父亲的微笑之光》中艾琳和麦格德琳娜就是典型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女性主义 艾丽斯·沃克 《父亲的微笑之光》 男权主义 话语权
下载PDF
非洲中心主义思想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体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4-135,共2页
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爱丽斯.沃克通过孟多部落对于万物有灵论的信仰以及他们的文化活动表达了致力于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完整的非洲中心主义思想。
关键词 非洲中心主义思想 爱丽斯·沃克 《父亲的微笑之光》
下载PDF
双重身份的幽灵——析《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鞭打”意象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武 《龙岩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8-111,116,共5页
"鞭打"是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的核心意象。不少评论认为鲁宾逊对麦克德琳娜的鞭打,体现的是一种"父权",是一种以爱的名义实施的"所有权"。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小说中黑人学者鲁宾逊的身份具有"双重... "鞭打"是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的核心意象。不少评论认为鲁宾逊对麦克德琳娜的鞭打,体现的是一种"父权",是一种以爱的名义实施的"所有权"。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小说中黑人学者鲁宾逊的身份具有"双重性",鞭打麦克德琳娜的事件实质上是其互不妥协的两种灵魂矛盾斗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的微笑之光》 鞭打 双重身份
下载PDF
理性与疯癫的对话——《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理性至上主义思想的反思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平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64-65,72,共3页
爱丽斯.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深刻揭示了人类对于理性主义思想的过度崇尚而导致的对人的自由创造精神的扼杀和欲望、本能、情感的扭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代社会人类精神世界的分裂和困惑,以此来唤醒人类对于理性至上主义思想... 爱丽斯.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深刻揭示了人类对于理性主义思想的过度崇尚而导致的对人的自由创造精神的扼杀和欲望、本能、情感的扭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代社会人类精神世界的分裂和困惑,以此来唤醒人类对于理性至上主义思想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丽斯.沃克 《父亲的微笑之光》 理性至上主义 疯癫 自然情感 天性
下载PDF
《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波琳的男性操演身份解读——基于性别操演理论的视角
9
作者 王新春 唐文艳 孙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第5期59-62,共4页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著名黑人女权主义者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品,小说以黑人家庭为背景,通过描写两个黑人姐妹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黑人女性的关怀。波琳是小说中一个性格鲜明的黑人女性,小说中她表现出了雌雄同体、母亲、"雄性...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著名黑人女权主义者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品,小说以黑人家庭为背景,通过描写两个黑人姐妹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黑人女性的关怀。波琳是小说中一个性格鲜明的黑人女性,小说中她表现出了雌雄同体、母亲、"雄性"等多个"性别"身份,作品中沃克将其从异性恋者转向同性恋者的身份切换中,表达了她想借助其身份操演来试图寻求一种最适合女性的主体身份,已完成对当前性秩序的反抗。将波琳放置在性别操演理论下进行审视,发现她具有多种身份契合了朱迪斯·巴特勒所提出的性别操演理论定义的社会性别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的微笑之光》 性别操演 女权主义 伦理
下载PDF
潜意识及对《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潜意识的阐释
10
作者 李天娇 左冲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58-161,共4页
潜意识在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下,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很难或永远不能进入意识的部分,但它却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父亲罗宾逊对女儿麦... 潜意识在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下,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很难或永远不能进入意识的部分,但它却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父亲罗宾逊对女儿麦克格琳娜的鞭打事件主导了整部小说的发展,并造成了小说中主要人物性格转变及命运转变。笔者借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人格结构说,揭开鞭打事件的本相,而透过鞭打事件表象,审视沃克笔下的人性本质,失衡的自我在通过人性的自省后摆脱记忆的痛楚,达成了生存美好愿景的心理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的微笑之光》 精神分析 潜意识 人格结构 阐释
下载PDF
死亡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再读沃克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
11
作者 张武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47-51,共5页
死亡是小说叙事的常见主题,更是小说叙事建构的有效手段。死亡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叙事建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死亡为核心的情节构建模式十分巧妙地迎合了小说作者执意颠覆基督教文化传统(象征父权)、宣扬妇女主义思想的... 死亡是小说叙事的常见主题,更是小说叙事建构的有效手段。死亡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叙事建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死亡为核心的情节构建模式十分巧妙地迎合了小说作者执意颠覆基督教文化传统(象征父权)、宣扬妇女主义思想的文本主题和创作理念;以死亡为媒介的视角变异模式突破了第一人称叙事的传统藩篱,极大地丰富了《父亲》的叙事层次和多样性;以死亡为依托的叙事技法的革新为小说成功营造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效果。毋庸置疑,让死亡直接参与小说叙事建构并使其承载丰富的文化叙事功能正是该小说的叙事特色和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小说叙事 艾丽斯·沃克 《父亲的微笑之光》
下载PDF
论《父亲的微笑之光》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12
作者 余秋兰 《科技视界》 2013年第32期42-42,61,共2页
当代美国非裔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森成功地把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吸收到美国黑人文学之中,在保持黑人民族特色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本文着重分析了《父亲的微笑之光》中魔幻现实主义因素的三点体现。
关键词 艾丽斯·沃克 《父亲的微笑之光》 魔幻现实主义 黑人文化
下载PDF
《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凝视与反凝视
13
作者 王秀杰 徐炀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0-54,共5页
作为一种政治性行为,凝视常见于两性关系中。对此,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构筑并刻画了黑人父权文化下的规训性凝视机制。文章从福柯权力视域下的“规训性凝视”和胡克斯黑人女权主义视域下的“反凝视”入手,既展现... 作为一种政治性行为,凝视常见于两性关系中。对此,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构筑并刻画了黑人父权文化下的规训性凝视机制。文章从福柯权力视域下的“规训性凝视”和胡克斯黑人女权主义视域下的“反凝视”入手,既展现黑人女性内化父权凝视,亦展现这些女性借助“反凝视”策略跳出权力视线的俘获。以此为基础,沃克进一步重塑了凝视,消解了男/女二元对立,表达了对两性和平共处的关切与企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的微笑之光》 艾丽丝·沃克 凝视 反凝视
下载PDF
她们为什么成为同性恋?——《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同性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亮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8-62,共5页
为确保男性在两性关系中的中心地位,父权社会将异性恋标榜为唯一自然的性行为和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女同性恋的出现就不是一种生理现象或随意的癖好,而是女性内部结成的反抗父权制的同盟。《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女同性恋情阐释了同性之... 为确保男性在两性关系中的中心地位,父权社会将异性恋标榜为唯一自然的性行为和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女同性恋的出现就不是一种生理现象或随意的癖好,而是女性内部结成的反抗父权制的同盟。《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女同性恋情阐释了同性之爱对于黑人妇女争取自由和解放的重大意义,即黑人妇女可在同性关系提供的新机遇下展开新型人际关系,让男性重新审视女性,重新思索两性关系,从而构建两性平等共处的和谐社会,以实现整个人类的完整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的微笑之光》 父权制 异性恋 女同性恋
下载PDF
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男性观——以《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男性角色为例
15
作者 乐凌艳 李妍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年第2期40-44,共5页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围绕父女矛盾与和解,为我们呈现了女性生活中父亲、丈夫、情人三种不同的男性形象。本文对小说中的男性角色以及男性与女性关系加以分析,揭示了沃克妇女主义男...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围绕父女矛盾与和解,为我们呈现了女性生活中父亲、丈夫、情人三种不同的男性形象。本文对小说中的男性角色以及男性与女性关系加以分析,揭示了沃克妇女主义男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沃克 《父亲的微笑之光》 妇女主义 男性角色
下载PDF
《父亲的微笑之光》中身体规训与反规训
16
作者 赵燕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6-47,共2页
非裔美国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父亲的微笑之光》以关注黑人女性生存主题而著名。该作品以福柯身体理论为切入点探析黑人女性在父权压迫下的身体有形规训和无形规训,以及她们如何通过身体反规训措施来摆脱父权制的压迫,进而实现自... 非裔美国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父亲的微笑之光》以关注黑人女性生存主题而著名。该作品以福柯身体理论为切入点探析黑人女性在父权压迫下的身体有形规训和无形规训,以及她们如何通过身体反规训措施来摆脱父权制的压迫,进而实现自我身体解放以及身份认同,也为深入探讨非裔美国女性的身份认同主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的微笑之光》 福柯 身体理论 父权 身体反规训
下载PDF
论《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创伤主题
17
作者 李惠珍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5-79,共5页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艾丽丝·沃克继《紫颜色》后探索黑人女性生存状态的又一力作。小说中沃克有意强化创伤叙事,透过受创者的创伤经历和创伤后症状,揭露白人霸权文化的这一罪恶根源,呼吁受创黑人群体尤其是黑人女性要有积极的创...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艾丽丝·沃克继《紫颜色》后探索黑人女性生存状态的又一力作。小说中沃克有意强化创伤叙事,透过受创者的创伤经历和创伤后症状,揭露白人霸权文化的这一罪恶根源,呼吁受创黑人群体尤其是黑人女性要有积极的创伤认知,通过社会支持和文化滋养等途径弥合创伤,进而实现创伤后成长。小说实则传递了作者对多元文化相融共生,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的微笑之光》 艾丽丝·沃克 创伤 复原
下载PDF
浅谈《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后殖民解读
18
作者 黄皖豫 《新丝路》 2020年第6期177-178,180,共3页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于1998年出版的作品,作者聚焦于父女关系的主题和身为美国黑人家庭的身份认知问题。本文借助后殖民主义视角,从性别身份和族裔身份两方面着眼,分析主人公父亲鲁宾逊对身...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于1998年出版的作品,作者聚焦于父女关系的主题和身为美国黑人家庭的身份认知问题。本文借助后殖民主义视角,从性别身份和族裔身份两方面着眼,分析主人公父亲鲁宾逊对身份认知的追寻, 以探讨小说中“父亲的微笑之光”除妇女主义思想之外所具有的身份认知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的微笑之光》 后殖民主义 身份认知
下载PDF
亚文化视角下《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女性的救赎之路
19
作者 马亚茹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0期13-15,共3页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艾丽斯·沃克一部备受争议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因父亲的一次暴力行为身心受到伤害的姐妹麦格德琳娜和苏珊娜,以及有着悲惨童年经历的波琳,各自寻找不同的自我疗愈道路的故事。通过亚文化视角来探讨小说中女...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艾丽斯·沃克一部备受争议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因父亲的一次暴力行为身心受到伤害的姐妹麦格德琳娜和苏珊娜,以及有着悲惨童年经历的波琳,各自寻找不同的自我疗愈道路的故事。通过亚文化视角来探讨小说中女性自我救赎的不同选择,根据亚文化理论,说明为什么苏珊娜、波琳和麦格德琳娜被定义为越轨的局外人;进一步从规则是由谁制定的,来探讨这三位女性的"不正常"只是被男权社会建构出来的;通过对苏珊娜、波琳和麦格德琳娜具体行为的审视,看到女性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上做出的努力,提出具有"亚文化风格"的小众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女性走出困境,在不戕害自我和他人的前提下应该被社会理解和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沃克 《父亲的微笑之光》 亚文化 女性
下载PDF
论《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复调特征
20
作者 张正榆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7-48,共2页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第六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于1998年问世。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大都围绕其作品内容展开,而忽视了作品的艺术形式特征。笔者认为分析一部作品的形式特征对正确理解该作品的思想...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第六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于1998年问世。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大都围绕其作品内容展开,而忽视了作品的艺术形式特征。笔者认为分析一部作品的形式特征对正确理解该作品的思想内容至关重要,故笔者将从叙事结构、叙事内容以及叙事手法三个方面论述这部小说中的复调形式特征,并探讨沃克将这部小说构建为复调小说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父亲的微笑之光》 形式特征 复调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