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隐喻与文本总纲——版本比对视域下的“父亲的病” 被引量:1
1
作者 丁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43,共15页
在《〈呐喊〉自序》中,“父亲的病”与“幻灯片事件”、弃医从文等具有连贯性,是一系列具有缘起意义事件的缘起,包含了强大隐喻功能:“病”的内涵由“身体之病”延展到“精神之病”,疾病成为中西对峙背景下的国族隐喻。《〈呐喊〉自序... 在《〈呐喊〉自序》中,“父亲的病”与“幻灯片事件”、弃医从文等具有连贯性,是一系列具有缘起意义事件的缘起,包含了强大隐喻功能:“病”的内涵由“身体之病”延展到“精神之病”,疾病成为中西对峙背景下的国族隐喻。《〈呐喊〉自序》开启了“旧事重提”的叙述模式,以单篇重现的《父亲的病》中,“父亲的病”也成为一个容纳丰富可能性的核心事件。这一核心文本具有召唤性,联结着《朝花夕拾》的其他关联文本,构成了鲁迅文本内外诸多人事的时间标尺与隐含本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呐喊〉自序》 《父亲的病》 《朝花夕拾》
下载PDF
怒斥——有感《父亲的病》
2
作者 陈奕州 《新课程(简明作文)(中学版)》 2010年第9期14-15,共2页
读了鲁迅这篇《父亲的病》后,我才知道,原来庸医骗术在中国已有很久的“历史”了。
关键词 《父亲的病》 “历史” 鲁迅
原文传递
父权疆域的寓言化书写——鲁迅散文《五猖会》新解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宗刚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5,共7页
在鲁迅的散文中,对父亲形象进行直接书写的并不是很多,除了他的《父亲的病》之外,《五猖会》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然而,这篇散文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人们往往把《五猖会》看作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自然,... 在鲁迅的散文中,对父亲形象进行直接书写的并不是很多,除了他的《父亲的病》之外,《五猖会》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然而,这篇散文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人们往往把《五猖会》看作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自然,这样的解读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还是给人隔靴搔痒之感。实际上,《五猖会》的主题除了人们已经指认的思想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猖会》 鲁迅散文 书写 寓言化 疆域 父权 《父亲的病》 父亲形象
下载PDF
是小说,还是回忆录?——关于《朝花夕拾》的一桩公案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国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5,44,共6页
在《朝花夕拾》研究史上有一桩公案,争议双方是王瑶先生和周作人先生,焦点是三个细节的真假问题:一是《父亲的病》中所说的药引“平地木”。周作人认为其实不像鲁迅说的那么难找,甚至可以说是最不费力的,理由是不但家中藏书《花镜... 在《朝花夕拾》研究史上有一桩公案,争议双方是王瑶先生和周作人先生,焦点是三个细节的真假问题:一是《父亲的病》中所说的药引“平地木”。周作人认为其实不像鲁迅说的那么难找,甚至可以说是最不费力的,理由是不但家中藏书《花镜》中有详细说明,就连他们童年时去扫墓也常拔一些回来种在家里;王瑶认为“平地木”的名称较多,就是绍兴人自己也叫法不一,所以一时不知为何物也属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花夕拾》 公案 回忆录 小说 《父亲的病》 周作人 研究史 假问题
下载PDF
《朝花夕拾》:文学的个人史(之三)——《朝花夕拾》分篇解读(中)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俊 《写作》 2021年第4期7-16,共10页
本文是接着前两期连载的后续第三部分,解读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三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谓哀而不伤的忆旧和告别,作者温情感怀作别和回望了童年。《父亲的病》既痛恨于庸医之恶,又... 本文是接着前两期连载的后续第三部分,解读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三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谓哀而不伤的忆旧和告别,作者温情感怀作别和回望了童年。《父亲的病》既痛恨于庸医之恶,又体现出人伦反思的情感强度。《琐记》留下的是日常生活记忆中的青春成长痕迹,不妨读作鲁迅的一篇青春成长散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下载PDF
关于衍太太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国超 《九江师专学报》 1990年第1期96-99,共4页
鲁迅在1926年10月7日写《父亲的病》中,是这样描述他父亲即将咽气时的情状: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关键词 鲁迅 衍太太 《父亲的病》 散文
下载PDF
活动激趣童心视角
7
作者 袁琳娟 《师道(教研)》 2018年第1期68-69,共2页
《朝花夕拾》 是鲁迅的唯一的回忆性散文集. 虽然 《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 但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 读起来兴趣盎然, 相对于鲁迅其他作品, 学生容易接受些. 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 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 《朝花夕拾》 是鲁迅的唯一的回忆性散文集. 虽然 《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 但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 读起来兴趣盎然, 相对于鲁迅其他作品, 学生容易接受些. 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 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 《小引》《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等组成. 《朝花夕拾》 在写作手法上, 把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有机地揉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作者在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弊的议论中, 常插入相关的童话、 传说和典故, 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作品多用白描的手法, 以极为简洁的线条描画场景、 勾勒灵魂. 作品中的时代风貌、 事态习俗、 风土人情、 人物神态, 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大量的真实细节构成的, 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对比、 夸张、 烘托、 比喻等手段强化主题.语言清新流畅、 亲切感人而且色彩纷呈, 有的尖锐辛辣, 有的质朴清新, 有的精辟, 有的机警. 《朝花夕拾》 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童年的温馨和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童心 《阿长与〈山海经〉》 《朝花夕拾》 激趣 少年儿童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下载PDF
父亲的病
8
作者 鲁迅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 2011年第8期19-22,94,共5页
大约十多年前吧,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 大约十多年前吧,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的病》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
原文传递
父亲的病
9
作者 鲁迅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 2009年第10期28-30,共3页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关键词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父亲的病》
原文传递
父亲的病
10
作者 鲁迅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 2010年第10期33-35,共3页
大约十多年前吧,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关键词 《父亲的病》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
原文传递
鲁迅的家园梦境
11
作者 胡传吉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99,共6页
故乡的整体性鲁迅的作品,文体、修辞及叙事各自有异,但内在的精神互相勾连,可成互证互文之势,整体性及原创性都极强。鲁迅善于提出问题,也善于隐藏答案。小说里提出的问题,可能得在杂文里寻求答案。《野草》里的符号,可能得在翻译作品... 故乡的整体性鲁迅的作品,文体、修辞及叙事各自有异,但内在的精神互相勾连,可成互证互文之势,整体性及原创性都极强。鲁迅善于提出问题,也善于隐藏答案。小说里提出的问题,可能得在杂文里寻求答案。《野草》里的符号,可能得在翻译作品里寻求象征意味。不读《父亲的病》(《朝花夕拾》)《好的故事》(《野草》),就无法破解《小约翰》①之谜,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梦境 家园 《朝花夕拾》 《父亲的病》 《野草》 翻译作品 《小约翰》
原文传递
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被引量:11
12
作者 钱理群 《语文学习》 2008年第11期57-62,共6页
一、引言:文章的“纲”在哪里? 琢磨标题 鲁迅《朝花夕拾》的标题,或以人为题:《藤野先生》、《范爱农》,或以事为题:《父亲的病》,或以民间庙会、戏剧角色为题:《五猖会》、《无常》,或以熟悉的小动物命题:《猫·狗... 一、引言:文章的“纲”在哪里? 琢磨标题 鲁迅《朝花夕拾》的标题,或以人为题:《藤野先生》、《范爱农》,或以事为题:《父亲的病》,或以民间庙会、戏剧角色为题:《五猖会》、《无常》,或以熟悉的小动物命题:《猫·狗·鼠》。比较特别的,是《阿长与(山海经)》,以一个人与一本书为题。还有就是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童年时的两个空间:既是生活空间,更是精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父亲的病》 《范爱农》 《五猖会》 生活空间
原文传递
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3
作者 钱理群 《中学语文教与学(下半月初中读本)》 2009年第2期53-58,共6页
鲁迅《朝花夕拾》的标题,或以人为题:《藤野先生》《范爱农》,或以事为题:《父亲的病》,或以民间庙会、戏剧角色为题:《五猖会》《无常》,或以熟悉的小动物命题:《猫·狗·鼠》。比较特别的,是《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朝花夕拾》的标题,或以人为题:《藤野先生》《范爱农》,或以事为题:《父亲的病》,或以民间庙会、戏剧角色为题:《五猖会》《无常》,或以熟悉的小动物命题:《猫·狗·鼠》。比较特别的,是《阿长与(山海经〉》,以一个人与一本书为题。还有就是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童年时的两个空间:既是生活空间,更是精神空间。“从……到……”的结构,自然是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过程,而且形成一个对照,还隐含了一个心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父亲的病》 童年生活 《范爱农》 《五猖会》 生活空间
原文传递
信中医还是信西医?
14
作者 康晶 王凯(摄影) 《中华遗产》 2010年第4期160-160,共1页
我的同事戴莹告诉我,她在中医科学院采访时,一位专家说起鲁迅先生的那个名篇《父亲的病》,说文中给鲁迅的父亲看病的医生“陈莲河”就是当时的一位名医何廉臣,这位中医的医疗思想至今仍具影响。
关键词 中医 《父亲的病》 西医 科学院 鲁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