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面生活 真情互动——《父母的疼爱》创新型设计与评点
1
作者 张炳祥 李建国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5年第4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父母的疼爱》 创新型 《品德与社会》 生活 评点 设计 真情 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教科书 教材说明 三年级 实验本 六年制
下载PDF
让“预设”与“生成”共舞——《父母的疼爱》同课教学比较研究
2
作者 徐亚虹 张英中 +1 位作者 何庆红 张光富 《湖北教育》 2006年第8期31-35,共5页
一、教学案例与反思 《父母的疼爱》是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0课。
关键词 《父母的疼爱》 “生成” “预设” 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 上册 教学案例 比较研究 中图版
下载PDF
《父母的疼爱》教学实录及反思
3
作者 刁玉梅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06年第5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父母的疼爱》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家庭亲情 知识能力 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学生体验
下载PDF
《父母的疼爱》教学案例
4
作者 窦丽君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2年第3期82-82,共1页
教材分析《父母的疼爱》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的第二课,是在“弄清我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后,体会“家庭亲情,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懂得感激父母”的教学内容。本课鲜明的特点是,帮助学生... 教材分析《父母的疼爱》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的第二课,是在“弄清我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后,体会“家庭亲情,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懂得感激父母”的教学内容。本课鲜明的特点是,帮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基础上再深入感受生活,感受父母的疼爱,提升心灵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的疼爱》 教学案例 家庭成员 学生体验 感受生活 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家庭亲情
下载PDF
让品德课堂焕发出由内而外的美丽——听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同题异构《父母的疼爱》有感
5
作者 张敏亚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第7期95-95,共1页
《父母的疼爱》是苏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的第二课,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懂得感激父母。与之相关的课程标准是: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 《父母的疼爱》是苏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的第二课,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懂得感激父母。与之相关的课程标准是: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的疼爱》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 品德课堂 家庭成员 学生体验 课程标准 孝敬父母
下载PDF
《父母的疼爱》课堂买录与反思
6
作者 谢琴 《小学德育》 2005年第10期20-22,共3页
1.从细微的、点滴的日常生活中去体会父母的爱,并懂得心存感激;
关键词 《父母的疼爱》 反思 课堂 日常生活 细微
原文传递
《父母的疼爱》(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7
作者 汤卫红 《小学德育》 2004年第13期38-39,共2页
《父母的疼爱》是本册书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中的第二课。在教学理念上,力求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丰富教材中的“生活”;根据学生的真情实感、生活体验,去... 《父母的疼爱》是本册书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中的第二课。在教学理念上,力求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丰富教材中的“生活”;根据学生的真情实感、生活体验,去实现教学的情感目标,从而达到提高道德认识、内化道德行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的疼爱》 第一课时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小学 三年级 上册 苏教版 《品德与社会》
原文传递
动态的,才是美丽的——《父母的疼爱》教学片段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应西芳 《小学德育》 2005年第8期7-9,共3页
《父母的疼爱》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的成长与家庭”单元中的第二课。在本课教学中,执教教师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调整... 《父母的疼爱》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的成长与家庭”单元中的第二课。在本课教学中,执教教师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调整话题,根据其真实体验和反馈,来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道德认知,整个课堂在有弹性的预设下“动态生成”、精彩纷呈。现摘录课堂中的几个片段,来品味一下“动态生成”的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的疼爱》 教学片段 苏教版 三年级 上册 “我的成长与家庭” 小学 思想品德课 课程资源
原文传递
构筑“生活课堂”之我见——《父母的疼爱》教学反思
9
作者 彭崎华 《小学德育》 2004年第5期14-15,共2页
鲁洁教授在《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一文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使人去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对于儿童来讲,课堂学习也是一种生活,而且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儿童的课堂学习生... 鲁洁教授在《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一文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使人去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对于儿童来讲,课堂学习也是一种生活,而且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儿童的课堂学习生活过得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的疼爱》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师生关系 苏教版 课程改革 思想品德课 小学
原文传递
淡妆浓抹细思量——《父母的疼爱》教学片段例谈
10
作者 周艳红 《小学德育》 2005年第15期24-25,共2页
力求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孩子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理解、丰富教材中的“生活”;根据学生的真情实感、生活体验,去实现教学的情感目标,从而达到提高道德认识、内化道德行为的目的,帮助学... 力求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孩子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理解、丰富教材中的“生活”;根据学生的真情实感、生活体验,去实现教学的情感目标,从而达到提高道德认识、内化道德行为的目的,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片段 《父母的疼爱》 生活实际 课堂教学 真情实感 生活体验 情感目标 道德认识 道德行为
原文传递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父母的疼爱》教学实录与评析
11
作者 唐春燕(执教) 冯薇(评析) 《小学德育》 2007年第13期17-19,共3页
教学目标:1.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的疼爱和养育之恩,唤起由衷的爱与感激之情。2.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本班3名学生家长的采访录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我叫唐春燕,... 教学目标:1.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的疼爱和养育之恩,唤起由衷的爱与感激之情。2.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本班3名学生家长的采访录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我叫唐春燕,名字是妈妈取的,妈妈希望我像春天的小燕子一样无拘无束、天天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的疼爱》 教学实录 多媒体课件 家庭亲情 教学目标 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 学生家长
原文传递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源泉——《父母的疼爱》教学片段及思考
12
作者 董雅峰 《小学德育》 2004年第23期13-14,9,共3页
最近,笔者看到一份《父母的疼爱》(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教学设计,感觉到设计者对学生现实生活、课堂生活和课本中的生活三者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令人感触甚深。
关键词 《父母的疼爱》 品德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片段 小学
原文传递
"你现在就可以报答"
13
作者 周天法 《江苏教育》 2005年第02B期9-9,共1页
让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紧地联系起来,应该是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课题。前不久.笔者观摩了察州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活动.其中三年级《父母的疼爱》一课的教学片断给了我深深的启发。
关键词 优质课评比 《父母的疼爱》 《品德与社会》 品德课 《品德与生活》 学生生活 教师 实际 活动 联系
下载PDF
如何面对“最质朴的爱”的教育——一堂被农村教师大胆改造的品德与社会课
14
作者 郭小荣 师蕴丽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48,共3页
当综合性学习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单一的活动时,当学科教学的课堂上充斥着大量离题的内容拓展时,当人们张口闭口"跨学科"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回头审视:综合性学习到底为谁而在? 因为长期沿袭分科教学的传统而... 当综合性学习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单一的活动时,当学科教学的课堂上充斥着大量离题的内容拓展时,当人们张口闭口"跨学科"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回头审视:综合性学习到底为谁而在? 因为长期沿袭分科教学的传统而不知其弊,有识之士的提醒让人恍然大悟, 继而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在教育界广泛活跃。这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的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内在的使命是敏感的。然而在拍手称快之时,我们除了迅速跟进,除了埋头苦干,是不是还需要做一做理性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一个好的课程思想要变成名副其实的教学实践,教材编写人员的解析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最为重要的还在于教师的理解与思考,在于实践中的审视、辨析、研究乃至批判和质疑。没有这个艰苦磨合的过程,就不能说是真正把握了它的精髓,也就不可能运用得游刃有余。基于此,我们特别组织系列文章来引发教师对课程综合性及其教学问题的探讨。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选择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话端,并关注这样一些问题:1.综合性学习是否必须跨学科、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综合"的含义到底是什么?2.在与其他内容的交叉与联系中,如何守住自己的田园?3.怎样处理与其他相关课程在课程目标、能力目标等方面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师 社会课 《父母的疼爱》 《品德与社会》 老师 义务教育 三年级 农民工 劳动 打工
原文传递
关注孩子的家庭道德表现
15
作者 马士力 《家庭教育(中小学版)》 2011年第5期19-19,共1页
那天,教学的课文是《父母的疼爱》,我让学生结合课前采访,畅谈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亲情。许多同学都自豪地讲了父母如何疼爱自己,自己又是如何感激父母、热爱父母。可轮到沈燕冰同学的时候,她却一脸严肃地说:“妈妈说我是个... 那天,教学的课文是《父母的疼爱》,我让学生结合课前采访,畅谈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亲情。许多同学都自豪地讲了父母如何疼爱自己,自己又是如何感激父母、热爱父母。可轮到沈燕冰同学的时候,她却一脸严肃地说:“妈妈说我是个呆婆。”我忙开导说:“你妈妈可能是跟你开玩笑的,你怎么可能不是妈妈的宝贝呢?”可想不到这孩子哭了,她提高声音说:“我第二次问妈妈的时候,妈妈还是这样说的。真的老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亲情 道德表现 《父母的疼爱》 孩子 妈妈 同学 课文 教学
原文传递
用爱除去学生心灵的杂草——学生偏激心理的研究及转化
16
作者 邓玲 《小学德育》 2009年第18期41-42,共2页
[案例] 一次习作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个印象最深的人。在同学们笔下,有勤劳善良的长辈,有活泼可爱的小伙伴,有正直热心的陌生人……每一个都是那么可亲可敬。霄写的是班上的一位同学,本来这位同学挺招人喜欢的,可霄却把他写得一... [案例] 一次习作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个印象最深的人。在同学们笔下,有勤劳善良的长辈,有活泼可爱的小伙伴,有正直热心的陌生人……每一个都是那么可亲可敬。霄写的是班上的一位同学,本来这位同学挺招人喜欢的,可霄却把他写得一无是处,文尾还加上一句:“有时他的德性比我还坏,所以我和他断绝了来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霄为什么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呢?由此我又联想到前不久品德与社会老师向我反应的情况:在上《父母的疼爱》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激心理 学生 《父母的疼爱》 杂草 心灵 习作课 同学 陌生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